•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看高效课堂的构建

    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看高效课堂的构建

    时间:2020-04-12 05:15:0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人本主义心理学教学观认为,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自我实现”;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教学观的课堂教学改革,应通过重新定位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有效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引导学生有意义学习和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等措施,实现人本主义心理学教学观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人本主义心理学;教学观;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并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通过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结合新课程改革对现代教育高效课堂的要求,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我对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真诚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高效课堂的主体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首要原则是尊重和真诚,现代教育的高效课堂的首要标准就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打造一个高效的“主体课堂”。在课堂上,每一名教师都要真诚的尊重学生,要从心底里树立与学生平等的思想,从威严的教师角色和知识的灌输者,变成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指路人,是学生在知识海洋里前进的“路标”。学生应该是高效课堂的“主角”和“主体”,教学的过程要充分尊重学生,教学的评价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感受。打造“主体课堂”,就要求我们对“主体课堂”有明晰的认知。所谓“主体课堂”就是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习方式,实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同时不抛弃接受学习,但一定杜绝被动学习。现代主体课堂以培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以形成学习素养、提高学业成绩为路线图,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归宿。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是学习方式的革命,这个革命是真革命还是假革命,是彻底的革命还是不彻底的革命,就看学生是否成为了学习的真正主体。教师的作用是激活学生学习所必须的原有认知体验,规划学习区域和提供恰当的学习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效果评估和反馈,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适度的主动迁移。

    人本心理学认为,当个人受到充分的尊重和真诚对待的时候,就能够激发最大的成长潜能。人本心理学另一位大师马斯洛也强调人有“自尊的需求”,同样每一名学生都希望能够老师的尊重。高效课堂让学生能够成为老师尊重的对象,不能仅仅强调学生要尊敬老师,而是要强调师生相互尊重。教师不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带到课堂之上,不随意对学生进行负面评价;对待回答问题错误的学生,也要正向引导,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指出错误;不能把学生分成三四五等,对好学生厚爱一份,对差学生不理不睬。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当充分尊重学生的时候,学生就会成为老师的好朋友,就会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不再逃避课堂,不会经常渴望着“下课铃声”,而是在一种相互尊重的氛围里做好知识的吸收,人格的成长与全方位的发展。

    二、关注接纳学生,通过学生的差异化建构高效课堂

    人本心理学强调,当个体被无条件积极接纳和关注的时候,就能够更好的成长与学习。无条件积极的接纳,就是我们不仅仅要接纳学生的优点,更要接纳学生的缺点。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完美的个体,都是处在从不完美到完美的过程之中,知识都是从“不懂”到“懂”的过程之中,因此要给学生充分的成长时间和空间。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接纳和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并根据这种差异性“因材施教”。每个学生对知识的领悟能力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天资禀赋不同,因此对每一位同学的要求和期望都应该是不同的。我们不能期望每一个同学都成为第一名,不能期望每一个同学都能达到期望的目标。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一切教育改革的重心在于提高课堂效率上。真正的高效率的教学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效率。也就是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知识汲取量最大化。首先,调动主动学习的情感,让学生敢于参与,从热爱学生做起,营造和谐氛围、挖掘文本的激情。其次,注重学习活动的广度,让学生人人参与,突出自主;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体现合作,让学生的学习即自动又互动;鼓励探究,让学生的学习由促动到能动。再次,关注积极思维的深度,让学生有效参与:鼓励质疑,培养多向思维;发散教学,引导求异求优;延伸情节,启发创造激情。

    在教学中,我们接纳和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通过制定差异化的学习目标,差异化的学习方式,差异化的评价方式、差异化的考核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教育,从而差异化构建高效课堂。

    三、换位理解学生,用学生思维来建构高效课堂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要进行移情性理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移情式理解,要求教师放下个人的价值与经验参照标准,试着将自己融入学生的世界之中,设身处地的从学生的立场看待问题、解决问题。首先要求教师能够精确的感受学生的世界,能夠敏感地从学生的思维模式来思考问题;二是能够与学生交流教师对学生的理解。教师只有把自己真正放在引导者和旁观者的位置上,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造就自信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积极讨论、积极练习、积极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着眼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为学生的终身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构建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熟悉学生的认识模式与思维模式。学生眼中的重要问题,有可能是教师认为的微不足道的问题;教师认为轻而易举的掌握的内容,也可能是学生需要很时间学习的内容。因此,教师要学会用学生的思维模式来设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并根据学生的心理成长模式来进行评价。满足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又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总之,通过对人本心理学的学习,我们尊重学生、接纳学生、理解学生,不断探索构建高效课堂的理念和模式。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坚持利用学生思维,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差异化课堂模式,从而为建构高效课堂上积累了丰富经验。

    【参考文献】

    [1]马斯洛.《科学心理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10年6月版

    [2]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探索》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2005年1月版

    [3]马斯洛.《动机与人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10年6月1日版

    [4]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2009年5月版

    [5]于春祥.《发现高效课堂密码》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2011年4月版

    相关热词搜索:人本主义高效心理学构建课堂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