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事迹材料 > 2024年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培训材料【完整版】

    2024年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培训材料【完整版】

    时间:2024-02-24 16:15:0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培训材料【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2024年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培训材料【完整版】

    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已成为我国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重要着力点。在数字技术的助推下,舆论信息引导的领域和对象得以广泛延展,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面和受众面得以快速扩大,网络舆情的意识形态决策治理得以拥有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撑,这为我们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与此同时,数字技术本身存在的风险及其为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因而,如何在数字时代背景下进行科学有效的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有何风险”的科学研判

    1.全球数字技术发展的不平衡及其与资本融合的危机加剧。一是美西方国家凭借其拥有的世界性大型数据库以及信息获取优势,在数据传输和信息传递过程中持续不断地向我国进行文化观念和价值理念的输出。更有甚者,通过监视、窃密等手段,凭借数据截取和分析能力进行更为隐蔽的意识形态渗透。二是数字与资本的融合为资本主义寡头在全球数字世界掀起瓜分浪潮创造了条件。“数字化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其意识形态的扩张性、渗透性也正以数字的开放性方式给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挑战。三是网络资源的分布不均、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美西方国家在全球网络治理中的军事化气焰。以美国为例,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网络战”概念的国家,拥有一支数量庞大的“网络军队”,形成了美国网络司令部(US⁃CYBERCOM)和国家安全局双轮并驱的网络军备模式。2015年美国国防部颁布的《网络战略》中明确列出了在网络安全领域面临最大威胁的对手名单,中国首当其冲。总之,美国谋求网络霸权的军事化,把网络发展集中于军事领域,不仅破坏了网络空间治理的国际共识,而且为全球网络安全与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

    2.数字技术伴生的网络舆情风险与话语权困境亟待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各部门多主体通过协调推进各类网络治理活动,协同开展网络空间治理,积极推进网络内容建设,弘扬新风正气,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维护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网络意识形态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一是数字时代网络舆情风险易发高发频发的常态化倾向日益明显。当前,以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为代表的移动舆论场已成为中国网络舆论的新重心。“互联网提供开放、共享、自由的交流平台让人人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人人都在一定范围内掌握了自己的话语权。”而青年群体作为我国网络舆论场中的传播主力,多有着强烈的自我表达和社会参与需求,但由于缺乏一定的信息辨别力、判断力,容易被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和煽动。二是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如多主体多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尚未形成,多主体统筹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依法治网与技术治网有机结合仍待加强等。三是在国际社会我们大国弱语的状态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变。中国在国际传播中依然存在“有理说不出”“说出传不开”“传开不相信”的话语困境,而美西方国家依托其强大的语言优势和技术优势牢牢占据着国际信息传播的关键点。

    二、“怎么治理”的系统建构

    1.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安全意识。提高政治站位,要求我们站在政治立场上看问题,保持高度的政治清醒。网络空间治理是党和国家治国理政十分重要的工作之一,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关涉国家各方面安全的重大问题。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意识是积极推进国家安全战略的需要。一要树立网络空间安全的阵地观。美西方国家借助数字技术不断盘剥、腐蚀和侵占网络空间,意在对我国的意识形态进行“殖民”。我们应不断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阵地建设,将网络空间安全置于国家综合安全体系中进行统筹考量,站在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高度,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主动权、主导权和话语权。二要树立网络空间的人民安全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网信事业发展必须适应人民的期待和要求,使其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党的领导干部要坚持走网上群众路线,“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把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做好工作的基本准则,树立人民主体意识,筑牢人民安全防线。三要树立网络空间安全的科学防御观。“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这要求我们始终把握历史主动、树立安全防御意识。

    2.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实践表明,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系统建构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体系。一要建立健全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工作责任制。具体而言,即建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专人专责制度;
    进一步压紧压实网络平台的主体责任,明确企业、社会组织等的责任边界;
    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明确公民个体网络空间安全维护的责任义务,最终实现从点到面涵盖政府部门、社会主体与公民个体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责任体系。二要建立健全网络意识形态的信息供给制。清朗的网络空间以丰富而优质的信息内容供给为前提,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增强高品质、高价值的信息供给,不断拓展主流媒体的信息传播渠道,帮助人们更高效便捷地获取信息。三要建立健全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审查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审查是网络安全审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家立法层面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我国网络安全立法步伐也在加快推进。2016年11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我国首部网络空间管辖基本法;
    2020年5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与信息网络相关的条款有20多条;
    2021年发布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在内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共计10部。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为保障互联网信息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提供了法律依据。

    3.夯实技术基础,提升治网能力。网络安全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而发展核心技术的最大意义就是保障网络安全。网络技术力量是影响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因素。一要注重加强网络信息技术的基础研究。习近平指出,核心技术的根源问题是基础研究问题,基础研究搞不好,应用技术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作为互联网技术领域的后发型国家,要实现网络技术领域的弯道超车,就要夯实基础、突破核心,加大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力度。二要注重提升网络安全技术的治网能力。要加强数字技术应用,对海量网络信息进行甄别筛选、对网络个体进行分众和精准定位,及时而准确地锁定网络负面信息源头,提高网络安全监测和预警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网络安全风险,提升网络空间安全的治理效能。三要注重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增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能力。大数据、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技术样态,而且推动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智能化转向。5G、云计算等以其高速率、低时延、高密度、高移动性等优势重塑了信息平台,为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在空间互联、同步授课、远程控制、云存储上的飞跃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支撑。

    4.加快数字政府建设,优化治网格局。提升政府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行政能力是构建多元协同治网格局的重要保障,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各级行政机关的大数据获取、分析与运用能力,则是做好行政工作的基本功。随着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实施、数字中国建设步伐的加快,数字政府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管理和服务形式成为落实国家网络强国战略的新的着力点。一要加强各级行政机关的内外联动,推进网络空间安全的多元协同治理。网上信息管理关涉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多个领域的多个责任主体。政府主管部门同企业、媒体等须构建联动机制,实现分工合作、科学决策,建立网络舆情数据信息的共建共享机制,消除信息偏差,避免“数据孤岛”,构建网络空间安全齐抓共管、良性互动模式。二要建设公开、透明的网络信息平台,提高政府回应效力与影响力。一个具有强烈责任感的政府需要积极主动地回应网民的声音,有效的政府回应是政府具备较高行政能力的重要表现。强调信息公开、透明,建立健全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回应问责机制,一直是我国各级行政机关开展政务工作的重点内容。随着媒介形态的不断更迭,网络已成为人们加强与外界沟通、提升认知的重要渠道。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网络信息平台,可以为人们参与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提供良好的网络生态,也更有利于各级行政机关与网民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提升政府回应效力。

    5.参与国际治理,维护网络主权。“网络主权是国家主权在互联网空间的表现形式或延伸形态。”当前,网络安全与治理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一要基于平等原则维护各国网络主权。平等原则是当前实现世界各国网络主权独立的首要原则,尊重各国享有平等的网络主权是实现网络空间全球协同治理的前提。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长期积累的互联网技术优势,发展中国家由于信息技术发展滞后、网络治理能力低下等在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中往往处于“失声”状态。中国历来十分强调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国家主权平等问题,并积极促进《联合国宪章》在尊重和维护各国网络主权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要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习近平主张各国应加强网络安全治理的跨界合作,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在一定意义上打破了传统的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利益独占的设计原则,倡导建立更为和谐有序的网络空间治理模式,有利于我们突破西方单一价值理念的束缚,打破西方网络霸权局面,构建网权独立、共享共赢、美美与共的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共同体。

    三、“由谁领导”的根本遵循

    1.从百余年历史经验的传承发展中坚持党的领导。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是我们党百余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也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毛泽东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深刻阐明了党对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性。新时代,数字技术在不断拓展人们生产生活空间、满足人们更高层次需求的同时,给我们的网络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使得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变得更为迫切。习近平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要着力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以及边缘化的问题,坚持党管媒体,建设数字政府,提升治网能力,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

    2.从总体国家安全的现实考量中坚定党的领导。习近平在深刻分析复杂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和全面总结党的治国理政经验基础上,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从网络治理的国内外视角来看,事实业已表明,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维护广大网民的根本利益,提升中国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中的话语权,都必须有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一方面,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网络发展新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等方面勾勒出了系统全面的国家安全总体格局。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要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另一方面,要构建以人民安全为核心的网络安全体系。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内含提升人民网络生活质量的现实需求,“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要积极构建以人民安全为核心的网络安全体系,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发挥好、利用好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当下,信息化服务全面普及,“互联网+”模式深入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民安全发展、生产生活等方面的融合不断加快。

    相关热词搜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培训材料意识形态治理材料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