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写苏曼殊的书【我为什么写《苏曼殊评传》】

    写苏曼殊的书【我为什么写《苏曼殊评传》】

    时间:2019-02-13 05:41:0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为纪念苏曼殊逝世二十五周年,我在一九四三年出版了《曼殊大师纪念集》。当时,我曾许愿要为这个中日混血的诗人、小说家、画家以及从革命志士转变为僧侣的人物编写一本评传。现在,我的愿望实现了。
      回顾一下从一九一八到一九六八年这半个世纪多事的年代,我们可以肯定,时光并没有磨灭苏曼殊在世时所享有的声名和影响。苏曼殊的声名在一九二八年达到了顶点。那时,家父和我编辑的五卷本《苏曼殊全集》销售了几万部,这是在当时中国书籍发行中创纪录的数量。即使在提倡白话文和以现实主义的方法描写生活的新文化运动时期,曼殊浪漫主义的小说和诗歌,仍然在年轻知识分子中吸引了一大批追随者,并且影响着他们对各种事物的态度和总的看法。
      对本世纪初期几十年间的中国作家来说,革命热情和与此似乎无关的伤感情绪,是他们灵感的两个主要源泉。由于身受残酷现实和不平等生活的压迫,他们被争取深刻的社会和政治改革的热情激发起来;而在这些希望破灭之后,却又情绪低落,感到极度痛苦和失望,以致陷入病态情绪的波动之中。曼殊浪漫主义的伤感情绪,是他的朋友们很熟悉的,但他的革命精神,却不为人所知。直到一九二0年代末,我们研究了他的一生,才发现他身上有着人们一直未曾想到的素质――革命精神。尽管这种精神为时短暂,未能持久,但在青年时代却曾激励他见诸行动。随着早年的朋友和革命同志们更多地披露他个人经历的各种事实,他这种品质的风貌就越发清楚了。不用说,正象许多朋友一样,尝试救国的努力遭受失败,又使他陷于悲观和自暴自弃,终于导致了过早的死亡。
      同时代的人们对他的早逝,对他的很有希望的一生竟然如此短暂,都很惋惜。作为一个孤僧,曼殊始终被剥夺了故乡和家庭的温暖。这简直是很悲惨的事情,他在父亲一方家里人的排斥之下,就把亲人之爱专注到一个日本妇人身上,在分别了将近二十年后,他认为她是自己的长期离散了的母亲!在他们重聚时,曼殊的日语因长期不用,已经荒疏,不得不请从前的一位同学担任翻译。然而,他天性的真诚很值得称颂,他一旦找到了母亲,就将深深的情爱和忠诚献给她,直到他生命结束的时候。
      一个艺术家的伟大,并不是因为他能博得别人同情他个人的不幸和痛苦,而要根据他的作品本身的价值来衡量。尽管曼殊写诗的才能、小说的撰述、写作的技巧、优美的文风和他坦诚的个性,全都是值得赞美的,而他主要的杰出之处,似乎是能以发自内心的坦率和自然的感情来表达。正因为他的生活和个人经验是独特的,所以他在诗里或者通过小说里的主人公所唤起的感情,也是独特的,大多数主人公都显示了作者本人的特点。不过,给他的作品带来最动人、最持久的特质的,却是一种异国情调的气息。在他的诗、短篇小说和《断鸿零雁记》里面,都充满了这种气息。《断鸿零雁记》是一篇动人的小说,各自在中国和日本成长起来的两个敏感的年轻人,由于血缘关系和共同的情怀而相逢,产生了热烈的却又无望的爱情,终于又被拆散了。在此以前,还没有一个中国作家运用过这种涉及两个民族的血统,或者家庭与寺院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场面,来为他们的作品增添色彩和情趣。因此,日本的评论家们和他们的中国同行一样,对他的天才留下深刻印象,并予以高度评价,也就不足为奇了。
      苏曼殊的一生,也引起了一位西方学者的兴趣。我应该说明一九六一年我发现亨利・麦克阿莱弗写的《苏曼殊,一个中日混合的天才》(一九六0)这本小书时所感到的惊讶。我从未料到,一个西方作家竟会,对一个距今已经似乎如此久远的人的生活和作品进行探究。麦克阿莱弗除了从曼殊一个早年朋友那里收集到的回忆录,只有很少的关于苏曼殊生平和时代的有用的资料,他如同探讨一个不大知名的十六世纪英国作家一样,把他的主人公当作一个异国土地上过去某个时代的文学古董来探讨。尽管如此,这个开创性的研究,已经把这个被忽视的,然而却是重要的文学人物介绍给使用英语的读者了。
      当我在一九四三年决定着手进行这项传记的研究时,我曾经想用中文写这本书。但是,因为未能留在我的祖国,很自然地,我就应该用我已经和他们结合了二十年之久的人民的语言来写作。麦克阿莱弗的书的刊行,引起我对曼殊的兴趣的复活。同时也引起我对童年时代的回忆。那时,我以稚气的好奇心注视着我父亲的和尚朋友从南洋带给我们的奇特的金佛像,以及他有一次送给我的两朵绢花,附有一张信笺,上面写着:“无忌女弟哂存”。一个多么亲切的侮弄!还有,在我大学一年级时那个炎热的、难忘的夏天,在曼殊所译我当时最喜欢的两位诗人拜伦和雪莱的诗歌的鼓舞下,我开始研究曼殊的生平和作品。于是,在父亲的帮助下,我在一九二七和一九二八年接连出版了一卷曼殊诗集,重印了新发现的他的两篇散文作品,编印了他的年谱,最后,还有他的全集的标准本,这是父亲和我共同完成的。这是我们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合作,在曼殊逝世五十周年,又是家父去世十周年之际,更感到这项工作是十分珍贵的!正当我自己比“知天命”之年还多活了十岁的时候,我把他最喜欢的朋友之一,以及在新旧两个世纪交替之际中国第一流作家之一的英文传记献给他,这也是恰当的罢。
      
      李芸译
      
      (《苏曼殊评传》〔英文本〕柳无忌著,美国纽约特纳出版公司《世界作家丛书》之一,李芸译中文本将由三联书店出版。现值苏曼殊诞辰一百周年〔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八日〕之际,特为发表柳无忌先生这篇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评传我为苏曼殊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