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世间已无张居正【世间已无刘铁云】

    世间已无张居正【世间已无刘铁云】

    时间:2019-02-16 05:48:1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一部中国近代史,风云变幻,能人辈出。在这个动荡而充满机遇的时代里,如果说到对中国文化的诸多方面都有所钻研,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都有所开拓的人物,刘鹗应当是其中之一。   刘鹗,谱名震远,字云抟、公约,又字铁云,别署鸿都百炼生。他以铁云这个字印行了自己收藏的精品:《铁云藏龟》、《铁云藏陶》、《铁云藏印》和《铁云藏货》。而鸿都百炼生则是刘鹗在写《老残游记》时所署的名字。很多人只知道刘鹗写了《老残游记》,而对他所做的其他事情,包括考古、算学、医道、水利、音乐、企业、收藏、慈善等等,可能并不熟悉。大多数人并没有完整地读过《老残游记》,之所以对之熟悉仅仅是因为《老残游记》的一些精彩片断,如《王小玉说书》、《黄河打冰》,很早便进入了我们的教科书。而另一个原因,恐怕就是鲁迅先生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中把刘鹗的《老残游记》归入了“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中。随着“清末谴责小说”的说法得到广泛认可并进入了文学史,《老残游记》便也成为刘鹗最著名的作品。
      但是,刘鹗所做的事情,不仅仅只是写了《老残游记》。或者可以这么说,《老残游记》不过是他的游戏之作,为的只是接济一个朋友――个性孤僻、不愿受人钱财的连梦青。在刘鹗看来,文学不过是记录生活的一种手段,学术、收藏也是如此。在短短五十三岁的生命中,他真正努力要做的,是实业,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养天下”。
      这个出身官宦人家的子弟,若以科举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以他的聪明才智,再加上父亲刘成忠与李鸿章、张曜、王文韶诸人的关系,应该能看到自己眼前的富贵荣华。选择在当时被认为“不务正业”的经营实业,面对当时的世俗眼光和舆论压力,以及事业屡屡失败和官场前途的巨大反差,继续做自己想做的事业,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不要说生活在思想并不开放的清末,即便生活在当下,按照成败与否的标准,他的履历依旧还是“劣迹斑斑”。淮安销售烟草,“肆资折阅几尽”。扬州挂牌行医,“依然门可罗雀”。南京科举应试,“未终场即弃去”。上海开办石仓书局,“讼解,书局败”。修筑芦汉铁路,未被张之洞所用。修筑津镇铁路,几乎被“开除乡籍”。开晋矿,被清廷“革职,永不叙用”。开浙矿,被诬“卖国”、“汉奸”。上海开设五层楼商场,横遭失败。收购南京浦口荒地,又遭诟病。他一生之中,留下成功记录的仅有两件事情,一八八八年治理黄河的成功和一九○○年的北京赈济。而赈济中救人上万的举动,竟酿就了“私售仓粟”的罪名,成为他晚年流放新疆迪化的重要罪状。
      即便如此“谤满天下”,刘鹗在当时还是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在政治上,他依靠父亲刘成忠和王文韶、李鸿藻的“年谊”关系,和李鸿章、张曜的同僚关系,以及自己和李鸿章之子李经方(季皋)、李经迈(少穆),王文韶之子王稚夔、王钧叔等人的关系,走通萧王善、庆王的门路,和一时号称清流的官如端方、徐琪、赵子衡,宗室的溥佟,以及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活动也极其活跃,除了太谷学派同学之外,他和宋伯鲁、汪康年、方药雨、沈荩、狄楚青、大刀王五等人也是至交,先后参加了东文学社、农学会、保国会、救济会等社会团体。对外方面,因福公司的关系,和英国、意大利商人关系密切。同时,和日本驻华公使也有交往。自己在北方掌握了天津《日日新闻》一张报纸,在南方则和上海的多家报纸均有紧密联系,足以左右一些舆论。有着这样复杂的国内外的背景,刘鹗虽仅有候补知府衔,却无形中具有一定的社会势力,因而遭人所忌,被诬流放。
      如今,还有像刘鹗这样“劣迹斑斑”、“谤满天下”,可又有着较大社会影响的人么?
      就是这样的一个在人生的道路上屡战屡败,却又屡败屡战的人,在他留下的文字中,我们没有看到怨天尤人的愤懑,时运不济的感慨,我们看到的,是一次次脚踏实地的实干和一回回四处奔波的身影。还有,是他在水利、算学、医道、考古、音乐、收藏等诸多方面留下的种种著作,这些著述,大致勾勒出他一生事业的轨迹。
      刘鹗早年无心科举,喜欢埋首于河工、天算、辞章、乐律、医学、兵法、金石等“杂学”之中,对新兴的科学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些兴趣,给他一生的事业奠定了基调。
      刘鹗的父亲刘成忠善于河工算学,热衷于西方新兴的科学技术。刘鹗秉承家学,结合他一八八八年在河南、山东等地治理黄河的实践经验,写有《治河五说》、《三省黄河全图》、《历代黄河变迁图考》、《河工禀稿》。其中,《治河五说》、《三省黄河全图》和《历代黄河变迁图考》,再加上算学著作《弧角三术》、《勾股天元草》,在刘鹗生前即有刊本。这五部著作,使刘鹗的治河业绩被统治者初步认可,并因“学术渊源,通晓洋务”被推荐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考验,“以知府用”。
      早年学医的刘鹗,在扬州一度悬壶济世,写有《温病条辨歌诀》和《要药分剂补正》。《老残游记》中那个摇串铃走四方的郎中老残,就是他自己的写照。
      刘鹗精通乐律,是广陵琴派的传人,曾为其琴师张瑞珊先生刊刻了《十一弦馆琴谱》,还刻有《抱残守缺斋手抄琴谱》(现存残稿),并喜欢收藏古琴。他所藏的唐琴“九霄环佩”,琴面有黄庭坚题记,后来归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近世四大名琴之中。
      在繁忙实业之余,刘鹗还热衷于收藏古物碑帖,研究三代文字。他的《抱残守缺斋珍藏碑帖》、《抱残守缺斋中头等碑帖》(残页)、《抱残守缺斋书画碑帖目》,以及近人鲍鼎所辑的《抱残守缺斋藏器目》,虽非他藏品的全部,也足见其收藏的广博精深。作为早期收藏、考释甲骨的学者,他所藏甲骨在六千片以上。可他从不把自己的收藏当做“禁脔”秘不示人,而是常常与朋友们一起欣赏、研究。这样的胸襟,是很难得的。
      他是第一个将甲骨文介绍给外国人的学者,所拓印的《铁云藏龟》是第一部有关甲骨文的著作,目的就是为了给世人以研究资料,从而对甲骨文进行充分的研究。
      他早年即与罗振玉结识于淮安,延罗为西席,之后更是结为儿女亲家。罗振玉和最早接触甲骨文字的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接触殷墟甲骨,便是得见刘鹗收藏。受罗振玉影响很大,后与罗结为姻亲的王国维,与刘鹗四子刘大绅友情深厚,同随罗振玉游学东瀛。所以可以这么说,“甲骨四堂”中的二堂,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刘鹗的影响。而刘鹗所刊刻研究三代文字的《铁云藏龟》、《铁云藏货》、《铁云藏印》和《铁云藏陶》,更是其拓印、系统研究古文字及其演变过程的代表作。
      刘鹗在《芬陀利室存稿・自序》中评价自己的诗词是“兴之所至,任意咏歌”,如果放在他的这些著述面前,不妨也可以这么理解:正是因为刘鹗在文学、艺术、河工、算学、医学、甲骨、金石、音律等各方面的“兴之所至”,有所钻研,他才能够站在前人肩上,“任意咏歌”。
      当今世上,还有像刘鹗这样在诸多方面都充满天赋又能开风气之先的人么?
      即便拥有这么多的著述和收藏,在刘鹗眼中,与“教养天下”相比,这些还都是余事。他对于实业的积极热情以及坚持不懈的人生态度,除了其本身的性格因素之外,和晚清太谷学派的思想密切相关。
      太谷学派是儒家思想留存在民间的暗流。儒家讲求“内圣外王”,但儒家经典都只谈治国、平天下的外王之道,而不谈有关身心性命的内圣之学。这是因为儒家主张“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将内圣和外王的关系辩证地结合起来,将解决身心性命的问题寓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中(刘蕙孙著:《刘蕙孙论学文集》,194―222页,《清嘉(庆)道(光)咸(丰)间民间思想的暗流――周太谷于太谷学派》,福建教育出版社二○○○年版)。而太谷学派则侧重内圣的一面,是“蒙以养正”的圣功之学,主张通过修身养气来教养天下。为了不失人的本性,解决生死大事,太谷学派认为可以通过“蒙以养正”的修养方法来达到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的目的。因学派主张入世,其修养方法也以入世为主,以“立言、立功、立德”为法门,以“希贤、希圣、希天”为主旨,把佛道诸家以出世了生死的消极主张变为入世为大众的积极主张。在政治思想上,太谷学派不提倡暴力革命,以改良、调整封建内部生产关系为主。学派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
      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李光(龙川)之后,终生服太谷学说,甚至把学派的教义写入了《老残游记》。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
      现在,还有这样执著于自己的信仰,并为之付出一生心血的人么?
      所以即使晚年流放新疆,他依旧执著乐观,希望能够发展边陲之地落后的经济、文化。无奈天意弄人,没有等来宣统登基的大赦天下,没能耐住玉门关外的风寒,没有写完医书《人寿安和集》,刘鹗便于一九○九年七月溘然长逝。
      生前被诬为“汉奸”,诸事不顺,身后长物尽散,屡遭批判,种种是非,并没有改变那个真实的刘鹗。他留给后人的,是在文学、艺术、理工、收藏等多方面的成就,以及他不言放弃、任人评说的传奇一生。
      世间已无刘铁云。

    相关热词搜索:已无世间刘铁云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