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概念辨析_话本小说的概念辨析

    概念辨析_话本小说的概念辨析

    时间:2019-03-01 05:36:4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话本小说的概念在学术界是没有得到统一的,张兵先生一九八八年在《话本小说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就提到了这一点,他说:“在目前国内外学者的有关出版物中,对‘话本小说’的称谓往往标以各种不同的名目,如‘话本’、‘拟话本’、‘话本小说’、‘拟话本小说’、‘人情小说’、‘才子佳人小说’、‘通俗小说’、‘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等等,不一而足。”[1]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话本小说的概念仍是众说纷纭,没有达成一致。鉴于此,笔者希望对话本小说的概念进行论述和辨析。
      话本小说是由唐宋“说话”伎艺的文本演化加工而来的。[2]所谓“说话”,是指说唱故事的伎艺,孙楷第先生说:“故事之腾于口说者,谓之‘话’。取此流传之故事而敷衍说唱之,谓之‘说话’。艺此者,谓之‘说话人’。”[3]“说话”的名称始见于唐代,至宋代则相当流行。说话艺人用以说话的底本就是“话本”。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二篇《宋之话本》中说:“说话之事,虽在说话人各运匠心,随时生发,而仍有底本以作凭依,是为‘话本’。”“话本”是说话艺术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最初,由于社会文化水平以及书写印刷等条件的限制,加之说话艺术本身不够发达,说话艺人是没有底本的,说话内容的传授只靠口口相传。其后,说话的品目多了,篇幅大了,没有“本”,就难以记忆,而艺人的文化水平逐渐提高,书写、印刷的条件也逐渐改善,在这种客观需要和可能的情况下,唐代开始,就有了各种话本,到宋代,话本便盛行一时。[4]最早的话本往往只是提纲挈领式的、略具梗概的提要,只供艺人使用,并不是供一般人阅读的,后来,有人对话本进行整理加工,并编印成书,流传出去,话本也成了供一般人阅读的通俗读物。
      这种经过整理加工的、可以作为通俗读物的话本与我们现在所说的话本小说已经比较接近了,不过,它们仍是有区别的,这就是二者的内涵问题。“话本”在古代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说书的底本、唱书的底本、甚至部分表演伎艺的底本都可以被称为“话本”。胡士莹的《话本小说概论》就指出,当时“把说话以外其他伎艺的脚本亦称为话本”,如《都城纪胜・瓦舍伎艺》记傀儡云:“其话本或如杂剧,或如崖词”,记影戏云:“其话本与讲史书者颇同”,说明当时傀儡和影戏的脚本亦称为话本;《水浒传》第五十一回白秀英说唱诸般品调云:“今日秀英招牌上明写着这场话本”,董解元《西厢记・醉落魄缠令》引辞云:“唱一本儿倚翠偷期话”,说明宋金时代的说唱底本也称为话本。[5]而我们现在所说的话本小说则是一个偏于现代的概念,它是指“话本”中具备或者接近我们现代所认为是小说的那一类作品,即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能够使用虚构手法的、采用叙事体而非代言体的叙事文学作品。简而言之,“话本”是一个古代意义非常宽泛的概念,而话本小说则是今人拟定的一个特定概念。[6]
      同时,我们现在所说的话本小说与小说话本也是有区别的。这不仅因为小说话本是古代的概念,而话本小说是今人拟定的概念,还因为这两者的内涵也有区别。小说话本是指宋元说话中“小说”一家的底本,它主要是与“讲史”、“说经”等家的底本进行区分,“讲史”是讲历代兴衰、战争之事的,“说经”是指讲说佛经引申出来的各种故事,它们的底本篇幅都比校长,而“小说”的底本篇幅则较短,其特点是叙“一人一事”(天许斋本《古今小说》梓行识语),所谓“短书”是也。也就是说,凡是叙“一人一事”、篇幅短小的说话底本就是小说话本。这与我们现在所说的话本小说显然是有出入的。首先,因为古代“小说”一家的说话艺术并不完全是说书,还杂有讲笑话、滑稽戏、杂剧小段、即兴发挥的插科打诨等诸多伎艺,它们的底本也都可被称为小说话本,而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这些伎艺的底本很多都不能称为小说。其次,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讲史”、“说经”等家的底本中具备或者接近我们现代所认为是小说的那一类作品也可以算作话本小说,并不一定是篇幅非常短小的作品才可以称为话本小说。
      而且,我们现在所说的话本小说应该包括明清时期产生的拟话本。继宋元话本小说大量兴起之后,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模拟宋元话本小说形式编写的作品,研究者称之为“拟话本”。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首先提出了“拟话本”之名,指出其是“蒙话本之影响”者,他提到了《大唐三蒙法师取经记》及《大宋宣和遗事》之类的作品,认为它们有与话本相似的地方,“皆首尾与诗相始终,中间以诗词为点缀,辞句多俚”,但它们“与话本又不同,近讲史而非口谈,似小说而无捏合”[7]。可见,拟话本与宋元话本小说在体制形式和语言上是相同的,在内容上则稍有不同,拟话本是文人创作的,其题材并非街谈巷语的口谈,也不像“小说”那样大肆捏合,写人情的、才子佳人的故事较多,故事的多样性和传奇性可能不够。不过,虽有不同,但因为这些拟话本是严格按照话本小说的体制形式和语言特点进行模拟创作的,它们符合话本小说的体制特点和语言要求,故而它们也可被称为“话本小说”。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明清时期的拟话本是宋元话本小说的延续体,从宋元话本小说到明清拟话本小说的演变历史,便构成了中国话本小说的发展史。
      另外,我们现在所说的话本小说与白话短篇小说也是有区别的。话本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的一个独特类别,它不能简单地用白话短篇小说来概括,这就和章回小说不能简单地用白话长篇小说来概括是一样的道理,因为这不仅是一个文体上的问题,还涉及到一个时间上的问题。首先,话本小说一定是具备话本性质的小说,它是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结合的产物,有独特的体制形式特点;而白话短篇小说这个概念则仅是与文言小说和白话长篇小说进行了区分,只道出了话本小说的语言特点,而没有体现出话本小说的体制形式特点。其次,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不仅包括话本中的短篇小说,还可以包括话本中篇幅较长的小说,如“讲史”、“说经”等家的底本中我们现在认为是小说的那一类作品,但明清时期的拟话本则一般是短篇或中篇小说,不包括篇幅较长的小说,以便与长篇章回小说进行区分,因为章回小说便是在宋元讲史等类话本的基本上发展而形成的,它与拟话本又都有向文人化发展的倾向,两类作品容易混淆,故主要以篇幅相区分。故而从时间上讲,简单地将话本小说概括为白话短篇小说也是不准确的。
      综上可见,话本小说是一个今人拟定的概念,它由说话艺人用以“说话”的底本加工演化而来,特指“话本”中那些具备或者接近我们现代所认为是小说的叙事文学作品,与“话本”、“小说话本”、“白话短篇小说”等概念都是有区别的。我们在使用“话本小说”这一概念时,一定要弄清楚其内涵和外延。
      
      参考文献:
      [1] 见张兵《话本小说史的分期问题》,《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八八年第四期。
      [2] 见萧欣桥、刘福元著《话本小说史》的《导言》,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3] 见孙楷第《说话考》,《俗讲、说话与白话小说》第29页。
      [4] 参见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第六章《话本的名称》,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55页。
      [5] 参见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第六章《话本的名称》,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61页。
      [6] 这一观点可以参见倪钟之《小说话本与话本小说》,《教师博览》1997年第5期。
      [7] 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第96页。

    相关热词搜索:话本辨析概念小说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