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从奥斯卡获奖影片分析电影音频设计的发展趋势

    从奥斯卡获奖影片分析电影音频设计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0-03-24 05:15:5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 电影的声音设计是融合了技术标准和艺术美学的高形态艺术设计,对于影片的画面展现和主题表现至关重要。奥斯卡获奖影片以优良的制作标准和较高的艺术价值一直引领世界电影制作的标杆。本文以奥斯卡获奖影片为例,从音频制作技术发展来探讨电影音频设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奥斯卡影片;音频;设计趋势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5)19-0021-01

    电影是视听艺术,听就占据了电影艺术的半壁江山。电影声音的设计讲求还原现场声音,涉及到音场发生的时间和位置要与画面剪辑保持一致,一方面在声音剪辑的时候也会融入导演的主观构思,刻意突出某个动态音效或者画外音,以渲染情感或迎合主题需求。电影的音频制作依赖技术工艺,而技术的发展为音频的艺术设计提供了创新点,使音频能够最大限度地完成导演的主观构思。音频的响度和动态处理要在繁复的录制、剪辑、混音过程中完成,音频既要保证每个技术单元的独立性,又要做好与画面语言的统一性。奥斯卡金像奖自开设以来,关于音频的奖项设置几经更变,目前确立为:最佳声音剪辑奖和最佳声音混录奖。本文将一些获得奥斯卡声音奖项的影片最为研究对象,探讨电影音频技术工艺的发展趋势。

    1 听觉维度丰满化

    电影声音致力于满足观众对听觉的苛求永不止步。《幻想曲》(fantasia)在1941年14届奥斯卡第一次凭借多声道录制的音频技术突破获得特别成就奖,之后的《阿拉伯的劳伦斯》凭借领先的声音混录技术6声道Todd AO立体声摘得第35届奥斯卡最佳声音混录奖。划时代科幻题材电影《星球大战》不光在画面上突破了人类想象的极限,在声音制作上也突破了多项技术瓶颈,在1977年获得第50届奥斯卡最佳声音混录奖。紧跟其后的《第三类接触》第一次将独立低频通道技术引入院线。1979年《现代启示录》在斩获多个奖项后,左、右环绕声系统成为之后影片音频制作的标准。从第一次进行多声道混录尝试到双声道环绕、多声道环绕、全景声环绕,奥斯卡声音奖项的标准似乎预示着电影声音技术的向前发展,一直致力于满足人们对听觉维度丰满化的追求。

    《拯救大兵瑞恩》在1999年斩获了5个奖项和6项提名,运用杜比数码环绕/SDDS音频技术塑造的战场现场音效,让影院的观众获得真实的感官刺激,甚至头皮发麻、耳朵轰鸣,甚至比现实的战场还要逼真。《拯救大兵瑞恩》为了营造最真实的战争场面,每个音效个体的制作工艺都相当细腻,包括近景时的持枪人动作、子弹穿膛、弹壳迸出的声音可以清晰辨别,炸弹落在身后的方向感、距离感,爆炸引起的土块、碎屑不一致落地的声音都相当精致,让影院中的观众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中,对之后的战争片音频制作影响深远,包括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冯小刚的《一九四二》等,都运用了全景声技术对声音进行很好的展现。

    2 对比和变化完成动态设计

    声音是动态的,通过高信噪比、精准变调能够突出声音的变化,完成动态设计。1991年《蝙蝠侠》第一次运用Dolby SR-D技术的5.1声道制式数字立体声、1993年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采用DTS5.1 声道制式数字立体声,摘获第66届奥斯卡最佳声音剪辑奖和最佳声音混录奖。1999年数字电影《星战前传:魅影危机》(Star Wars Episode I: The Phantom Menace)获得72届奥斯卡最佳声音剪辑奖。数字电影的出现,使声音设计开始注重数字技术来模拟音频信号。

    2.1 以大动态来完成设计时的声音对比

    持续时间内音频单元的音量动态变化更能够体现画面动作的冲击力。在奥斯卡获奖影片中,把声音音量峰值与低谷的起伏变化夸张化,比居高不下的音轨设计更具有动作感。获得第74届奥斯卡最佳声音剪辑奖的《珍珠港》(Pearl Harbor)多次利用高音量前的音量峰值降低,来迎接之后的音效刺激,比如攻击珍珠港的日本战斗机向下俯冲前的短暂安静,炸弹投放到爆炸前的音量降低等,都是刻意营造音量峰值的高峰与低谷,先抑后扬,为后续音效铺垫白场,更加突出随后的声音刺激。

    2.2 以精准的变速变调来完成声音设计时细致的变化

    声音的音调、音色变化能够强调导演的主观想法,强化情节的戏剧张力。在第67届奥斯卡获奖影片《生死时速》(Speed)中,大客车发生爆炸后,车体燃烧发出的高赫兹“嗞嗞”声配合和燃烧的轮胎、逐渐变形的车身框架,突出体现情境的惊险。这些声音都是经过了变速处理得到的高于日常声音的戏剧化音效。第64届奥斯卡获奖影片《终结者2》通过对大量原始音效素材的加工,获得了崭新的音效,比如把咬苹果的声音放慢获得树木倒下的音效,把呼噜声降速获得蒸汽机的音效,把液体沸腾的音效降速获得外星人溶化的恐怖音效等。

    3 少就是多——突出第三个声音

    影片是多声道环绕的,而观影人的注意力通常只能集中在两个声音元素上,这就要求声音设计师把握好声音的丰富与简明的平衡,把握好第三个声音,通过超低音来突出第三声音或者利用声音覆盖区域来突出第三个声音。超低音可以在不影响主要声道的前提下获得不错的感官,比如战争片中的余音效果,第78届奥斯卡获奖者《一往无前》(Walk the Line)中的水杯放在桌面上的低音效果。而《老无所依》利用一只飞虫的细微声响,营造了屋子里的孤寂。

    综上所述,奥斯卡获奖影片的声音设计,既要能通过无比精准的录制、音频编辑、预混、终混等环节,实现了声音资料与声道的合理分配、声音动态控制,创造出新的声音、更加逼真的声音,又要能结合人们已有的心理经验来进行声音设计、打破人们已有的心理经验来进行声音设计,将这两者合理结合、巧妙地用视听讲故事才是奥斯卡声音设计艺术构思不断创新和不断发展的趋势。

    相关热词搜索:奥斯卡发展趋势获奖音频影片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