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好莱坞明星参战,军中的奥斯卡影帝们

    好莱坞明星参战,军中的奥斯卡影帝们

    时间:2020-03-24 05:18:5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1943年3月4日,第15届奥斯卡颁奖晚会之前,身穿海军陆战队制服的明星泰隆·鲍华展开一面大旗,上面印着27677名从军电影人的名字

    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的第二天,华纳兄弟公司的一个故事分析员上交了一份报告,其中简述了一出未上演的戏剧,名为《人人都喜欢光顾里克咖啡馆》。故事分析员认为这是一份“卖座的好材料”,而且是发挥“亨弗莱·鲍嘉或者詹姆斯·卡格尼或者乔治·拉夫特等明星扮演异乎寻常角色的才能”的绝好机会。12月12日,这份报告送到了华纳制片主管哈尔·沃利斯的办公桌上。

    沃利斯发现这个故事是拍摄一部高品位战争片的理想素材。他确定迈克尔·柯蒂兹担任导演,并指派了几位顶尖级编剧对整出戏剧彻底改写,加强政治和爱情两个元素。他还开始同《乱世佳人》的制片人大卫·塞尔兹尼克商谈借用他正在迅速走红的签约明星英格丽·褒曼,与华纳本公司正在崛起的明星亨弗莱·鲍嘉合作。

    电影于1942年5月25日开机,定名为《卡萨布兰卡》——北非摩洛哥地中海边一座风光旖旎的城市。当年11月8日,盟军实施“火炬”计划在北非登陆,11日占领卡萨布兰卡。一时间这座美国人没怎么听说过的城市上了各大报纸的头条。华纳放弃了对影片继续修改的念头,匆匆把片子提前到11月26日感恩节在纽约首映。当年的新年前夜,电影被拿到白宫放映。1943年1月23日,它正式公映,恰逢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卡萨布兰卡举行高峰会谈,这等于是给电影做了义务宣传。

    《卡萨布兰卡》成了华纳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热门影片,票房收入达400万美元以上,并在1944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是二战时期好莱坞制作的第一部轰动性战争题材大片。它标志着好莱坞向战时模式的成功转轨,也代表着二战时好莱坞电影的最高成就。

    华纳兄弟反法西斯最积极

    二战爆发后,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情绪相当强烈,在这种情形下,抨击法西斯主义或呼吁美国介入国外战事不是公众喜欢的话题。因此,好莱坞对发生在欧亚非三大洲的战争冷眼旁观,拍摄的战争电影也是南北战争、外国军队题材,回避当前战事。

    现在看来,《卡萨布兰卡》由华纳兄弟出品一点也不偶然。掌门人杰克·华纳和哈里·华纳从一开始就是罗斯福的坚定支持者,而且为了抗议希特勒的反犹主义和独裁主义政策,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在1934年率先中断了与德国的一切业务往来。而福克斯、派拉蒙和米高梅直到1939年还都在德国开展业务。1939年,华纳发行了由阿纳托尔·利特瓦克导演的影片《一个纳粹间谍的自白》,讲述德国人在美国进行的间谍活动,成为“五大影片公司”中第一家公然制作反纳粹政治电影的公司。在拍摄影片的过程中,华纳兄弟招来了电影业的审查机构海斯办公室的批评。电影上映后在评论界口碑不错,但公众反响平平,票房失败。1940年,华纳还发行了一些英国的宣传影片,并把赢利捐给英国的“喷火式战斗机基金”,用以资助英国生产飞机。华纳兄弟明显的亲英态度甚至导致了参议院的一项调查,因为有人指称电影业参与了一场宣传战,要把美国拖进战争。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罗斯福在1940年开展防务建设、当年9月16日国会通过第一部和平时期的征兵法以及租借法案在1941年3月的通过,美国临战心态表现得日益强烈,观众也日益渴望知道国外战场和国内备战的消息,战争不再成为令人反感的话题。好莱坞对此心神领会,开始越来越多地涉及战争题材,并表达着支持美国参战的政治倾向。华纳在1940年初的《西线铁军》以一战为题材,回顾了二十几年前美国人与德国人之间的战争;希区柯克的《海外特派员》把自己擅长的悬疑题材嫁接到了二战;卓别林导演了《大独裁者》对希特勒进行了讽刺⋯⋯这些电影都获得了票房成功,1941年的票房冠军是华纳出品的《约克军曹》,是一部一战神枪手的传记片,充满了爱国、尚武的情怀。

    在1941年2月第13届届奥斯卡颁奖晚会上,为了表彰好莱坞在“纯洁美国人民生活方式” 上做出的贡献,总统在晚会开场时通过无线电做了6分钟祝贺演讲。当年8月,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研究委员会主席、二十世纪福克斯总裁达里尔·扎努克亲赴华盛顿,与军界高层就好莱坞军事电影制作进行商谈,表达了电影界主战、反孤立主义的立场。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几天后,罗斯福任命洛厄尔·梅利特为政府电影协调人,明确建议各大公司生产战争片。

    好莱坞终于可以大张旗鼓地参战了!

    《忠勇之家》比一打战舰威力都大

    由于A级制作的大片从立项到放映一般需要近一年的时间,因此《卡萨布兰卡》之前好莱坞的二战题材电影大都是些粗制滥造的B级片。《卡萨布兰卡》是个好莱坞讲了无数遍的故事——两男一女的三角恋,但它却是好莱坞适应特殊形势“新瓶装旧酒”的绝佳范例。英格丽·褒曼那个角色本来是个美国荡妇,但被改成了纯洁无辜的欧洲难民,她离开男主人公的原因是要照顾法国抵抗运动领袖,“劈腿”的理由更为高尚;亨弗莱·鲍嘉的角色最初也是华纳标志式的那种玩世不恭的硬汉,但在故事展开过程中,他重新发现了自我价值,以及对一个女人的爱,对自己祖国的爱。

    电影的成功也有一些偶然因素,在拍摄过程中剧本一直在修改,往往在实拍前演员们才能拿到对白,英格丽·褒曼不知道影片的结局是什么样的,她最终和谁相爱了?因为这样她才知道该把爱慕的目光投向谁。导演迈克尔·柯蒂兹告诉她:“我们还不知道结局,你把戏演好就行了。”但正是这种对前景和结局的茫然,歪打正着地塑造了人物的真实可信。

    电影的演员有34个国籍,大部分来自法西斯铁蹄下的欧洲,这些人在拍戏的时候同仇敌忾,真情流露,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特别是齐声高唱《马赛曲》那场戏。以至于有人这样解读——卡萨布兰卡是西班牙语,意为“白色的房子”,那么里克就是坐镇白宫的罗斯福,领导着几十个国家进行着反法西斯抵抗。里克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到投入抵抗组织,也引起了曾经深陷孤立主义的美国人的共鸣。人们在电影院中跟着剧中人高歌《马赛曲》,为里克开枪打死德国军官而喝彩。

    经典好莱坞电影结局必定是“happy ending”——有情人终成眷属。但《卡萨布兰卡》却让有情人放弃爱情,献身于捍卫自由这一更伟大的事业。亨弗莱·鲍嘉饰演的里克是如此之酷,难道不值得男人们奉为楷模并走向战场吗?

    据统计,在美国参战的4年间,好莱坞制作的故事片有四分之一是二战题材电影,在整个战争期间,票房收入300万美元的71部影片中竟有32部是战争片。丘吉尔曾对米高梅的总裁路易斯·梅耶说:“《忠勇之家》在宣传上所起的作用,比一打战舰的威力都大。”白宫和好莱坞取得了宣传和商业上的双赢。

    纪录片说明“我们为何而战”

    如果只是在银幕上和法西斯战斗,那好莱坞可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1943年3月4日,第15届奥斯卡颁奖晚会之前,身穿海军陆战队制服的明星泰隆·鲍华展开一面大旗,上面印着27677名从军电影人的名字,其中不乏大导演和大明星。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仅仅四天,44岁的大导演弗兰克·卡普拉就穿上了军装,成为一名少校。此前他的电影《一夜风流》和《浮生若梦》拿到奥斯卡最佳影片,他自己也三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可以说是三十年代最成功的导演。几周后,他出现在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办公室。马歇尔对他说:“卡普拉先生,我想和你制订一项计划,要摄制一部前无古人的系列片,要有据可查、事实确凿,借此向我们的陆军士兵们说明,我们为什么要战斗,我们为之战斗的主义是什么。”卡普拉直言:“直到现在我还没有搞过一部纪录片。”马歇尔回答:“我直到现在也没有当过参谋长。成千上万的美国青年直到现在也没有被子弹打穿大腿的经验!直到一年以前还没有看见过海洋的士兵,今天正在指挥着军舰!”

    卡普拉从军方和政府拿到了许多影像素材,包括缴获的敌方宣传片,制作了7部系列纪录片《我们为何而战》:《战争前奏曲》、《纳粹的进攻》、《瓜分与侵略》、《英国战役》、《俄国战役》、《中国战役》和《战争迫近美国》。像《中国战役》就使用了美国传教士约翰·马吉拍摄的南京大屠杀暴行。好莱坞多名作曲家为之配乐,迪斯尼为其制作了动画。在看过第一集之后,马歇尔走近卡普拉:“你是怎么做到的?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东西。”

    影片在美国军队教育中被列为必看片,有些也向普通市民公映,还被译成汉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送到许多国家上映。《英国战役》根据丘吉尔的命令在英国广泛放映,《俄国战役》则根据斯大林的命令在苏联各地放映。电影拿到了1943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卡普拉在1945年以上校军衔退役,并获得优异服务勋章,他认为《我们为何而战》是自己最重要的作品。

    约翰·福特:好莱坞军衔最高的人

    曾12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3次获奖的威廉·惠勒(他最被国人熟悉的作品是《罗马假日》、《宾虚传》),在1942年拍完《忠勇之家》就以少校军衔加入了美国陆军航空队。1943年《忠勇之家》拿下奥斯卡最佳导演时,上台领奖的是他的妻子。此时惠勒正坐着一架B-17轰炸机在德国上空拍空战纪录片,在拍摄过程中他遭遇缺氧,目睹了摄影师被弹片击中牺牲,他的一只耳朵也因为长时间暴露在飞机发动机旁而丧失了听力。

    无独有偶,一年前《青山翠谷》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时,它的导演、西部片大师约翰·福特也不在颁奖现场,而在太平洋上的军舰盐湖城号上,这已经是他第三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早在1939年,福特就以美国海军后备队中校的身份领导着一支纪录片拍摄团队,人数最多时超过200人,不乏像《公民凯恩》的摄影指导格莱格·托兰德这样的大腕。福特曾邀请著名摄影大师黄宗霑加入团队,但由于排华法案的影响,黄宗霑不是美国公民,不能加入美军。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先加入到中国军队,然后借调到美军。可是黄宗霑又不信任蒋介石和国民党,只好拒绝了福特的邀请。

    福特的团队后来隶属于战略情报局,1942年6月4日,中途岛战役爆发时,福特和一名助手正在中途岛发电站顶部的一个观察哨中。当日军发起空袭时,他所在的位置是日军的首要攻击目标。他先是被一块飞起的水泥击中头部晕了过去,醒来后拿起摄影机继续拍摄,又被弹片在上臂划了一条几寸长的口子,很快从肘部到腕部都变得青肿。福特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素材被制作成纪录短片《中途岛战役》,该片是第一部纪录美国实战的影片,也是第一部使用16毫米彩色胶片拍摄的影片。不但如此,它还是一位已成名的好莱坞导演的第一部“作战纪录”,福特用手提摄影机树立了第一人称战斗报道的典范,用超强的现实感把观众带到了炮火轰鸣的前线。

    诺曼底登陆时,福特在一艘驱逐舰上观察奥马哈海滩上的战斗场面,随后他率领着摄影师登上海滩。另外一名导演乔治·史蒂文斯对福特的勇敢惊叹不已,当时他正躲在障碍物下面,抬头一看福特站在外面,正冷静地观察着战场上的情况。但这次拍摄的资料没有公开发行,据福特说,军方害怕在银幕上展现太多的人员伤亡。战后,福特以海军少将军衔退役,是好莱坞军衔最高者。

    乔治·史蒂文斯在拍摄了诺曼底登陆后用摄影机记录了更多历史性的时刻——巴黎解放、美苏易北河会师以及达豪集中营内的惨状,后者成为纽伦堡审判的证物。这些在2008年都被列入国会图书馆的国家电影保护名录。

    除了拿着摄影机战斗的,好莱坞也出了许多真正的战士,最著名的是两位奥斯卡影帝——克拉克·盖博和詹姆斯·斯图尔特。

    丧妻之痛让盖博走上战场

    1939年,克拉克·盖博迎娶了他第三任妻子、好莱坞女明星卡洛尔·朗白,他们在加州买下一座农场,把那里变成一座动物园,养了许多马和猫狗。朗白学会打猎和钓鱼,成了盖博旅途中的最佳伙伴。和朗白在一起的那几年,是盖博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然而,幸福永远是短暂的。1942年年初,朗白刚刚拍完了她的第57部电影——《你逃我也逃》——一部反纳粹的喜剧片。1月16日,她顺利完成了一次销售战争债券、为军队募款的活动后,和母亲以及经纪人乘坐环球航空公司的航班返家,飞机撞上了内华达州拉斯韦加斯附近的一座山脉。机上所有22名乘客全部遇难,包括15名即将前往加利福尼亚受训的军人。盖博飞赴事故现场,认领了妻子、岳母及妻子经纪人的遗体。朗白是二战中第一位与战争有关的美国女性遇难者,盖博因此收到了罗斯福总统的私人唁电。民用航空委员会的调查显示,“驾驶员操作失误”是飞机失事的原因所在。

    盖博回到了他和妻子的牧场,遵照妻子的遗愿,完成了葬礼。一个月之后,他回到了制片厂,与拉娜·特纳合作影片《我会找到你》。在妻子离世的悲痛中,盖博暴瘦了20磅。这足以证明丧妻之痛对盖博的身心造成了何种打击。朗白生前曾建议盖博去参军,但遭到米高梅的否决。妻子亡故后,对生活和演艺事业丧失兴趣的盖博发表了一封声明,请求美国陆军航空队司令亨利·阿诺德上将给自己一份在飞机上射击的任务。考虑到盖博巨大的号召力,尽管他已经年过40,但阿诺德还是让盖博入伍了。

    1942年8月12日,盖博正式入伍,米高梅为了贴身照顾这株摇钱树,竟然安排了一名摄影师安德鲁·麦金泰尔陪盖博一起参军。军方把两人同时送去陆军航空队的士官学校培训,10月28日,两人完成课程被任命为空军少尉。阿诺德安排盖博为第八航空队拍摄一部招募轰炸机炮手的宣传片,盖博和麦金泰尔再被送进一个空军枪炮学堂进行相关训练。为了带领六人小组拍片,盖博被提升为中尉。

    1943年初,盖博被分配到第351轰炸机大队,进驻英格兰博布鲁克空军基地,执行对德轰炸任务,他的职衔是炮手观察员。从1943年5月4日到9月23日,盖博5次执行轰炸德国的任务,获得航空勋章和飞行优异十字勋章。在一次飞行中,盖博的轰炸机被高射炮击中,一个发动机停转,机组成员一死两伤,一枚高射炮弹擦着盖博的头顶飞过。消息传到米高梅,公司一再请求陆军航空队给盖博分配一个非战斗职务,以保护他们最值钱的银幕资产。

    1943年11月,盖博回到美国,剪辑他的影片,1944年5月,他被提升为少校。由于二战接近尾声,盖博请求退役并获得批准,巧的是,给他签发退伍证的是一名明星上尉——后来的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

    曾经的演员里根1935年被任命为美国陆军后备军官,1941年11月被召集,但由于近视没有成为第一线战斗人员。在珍珠港事件后,里根被分至陆军航空队的摄影小组,制作教学影片。

    空军英雄詹姆斯·斯图尔特

    相比盖博,曾主演过《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费城故事》的1941年奥斯卡影帝詹姆斯·斯图尔特的从军历程更为主动也更为辉煌。飞行是斯图尔特自幼的梦想,他还是中学生时,用打工赚来的钱,驾驶一架出租的寇蒂斯飞机完成了首次飞行。他先后在1935年及1938年考取私人飞行执照以及商用飞行执照,截至战前一共累计400多小时的飞行时数。斯图尔特常驾驶飞机飞越整个北美大陆,经由铁路线的导引,从加州到宾夕法尼亚州去探望父母。他的母系祖先参加过美国独立战争、祖父和外祖父都参加过南北战争、父亲参加过美西战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从军报国的理想对于斯图尔特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1939年,斯图尔特与朋友自筹资金在亚利桑那州创办“雷鸟”战时飞行学校,投资者还有好莱坞明星亨利·方达和加里·格兰特。这间飞行学校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美国、英国、加拿大、中国培养了超过1万名飞行员。

    早在1940年10月,斯图尔特就向美国陆军航空队提出过入伍申请,不过身高1米91的他因为体重少了2.27公斤被拒绝。他向米高梅一位健美先生请教,此人以擅长随心所欲控制体重而闻名。斯图尔特再次请求入伍,体重虽有增加,可是仍然过轻。经过又一次的请求,征兵主官答应给他再量一次体重,这次刚刚达标,后来斯图尔特透露他有一个“朋友”在操作体重秤。1941年3月,斯图尔特正式入伍,成为好莱坞第一位穿上军服的影星。

    入伍后的詹姆斯·斯图尔特,谢拒所有军方想加之于他的公众宣传形象,坚持要得到与所有入伍士兵相同的待遇。他继续在飞行学校受训,夜以继日地准备他的飞行考试、专业科目考试以及成为军官的学科考试。他顺利取得B-17空中堡垒式与B-24解放者式两种重型轰炸机的驾驶资格。1942年初,他以少尉起用。

    虽然斯图尔特有着优秀的飞行能力,上级起初仍不愿新科奥斯卡影帝受到损伤,先任命他为B-17飞行教官,后来终于同意他上前线的请求。1943年底,斯图尔特上尉随第445轰炸大队第703轰炸中队进驻英国,前往欧陆对纳粹德国作战。1943年12月13日,斯图尔特执行了他第一次任务,轰炸了德国基尔港的U形潜艇,紧接着他又轰炸了不来梅和路德维希港以及柏林。在战争中,他受颁优异服务勋章(美国陆军及空军第三高荣誉)、法国英勇十字荣誉勋章(与美军第四高荣誉银星勋章对等)、两度得颁飞行优异十字勋章(由吉米·杜立德将军颁发)、四度得颁航空勋章、陆军嘉奖奖章;并在1944年夏天升至上校。不过斯图尔特后来极少谈及战争中的经历,也很少接拍战争片。

    截至1945年返回美国时,斯图尔特已累计1800多小时的战时飞行时数。他从二等兵晋升至上校仅花了不到4年的时间,只有极少数的美国军人有这样快的晋升速度。战后,他荣誉退役转预备役,于1959年被升为准将,成为好莱坞演员中军衔最高者。1985年,他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和颁给美国平民的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无论银幕内外,他都是美国精神的完美化身。1997年7月2日他因心脏衰竭去世,总统克林顿盛赞他是“伟大的演员、绅士与爱国者”,形容他的离去是“美国今天痛失国宝”,美国空军仪仗队在他的葬礼鸣礼枪二十一响致敬。

    1999年,美国电影学会评选百年百大明星,对亨弗莱·鲍嘉、詹姆斯·斯图尔特、克拉克·盖博等黄金时代传奇明星下的集体评语是——他们帮助美国打赢了二战。

    链接: 军中的奥斯卡影帝

    劳伦斯·奥利佛

    《哈姆雷特》(1948-1949年度)

    皇家海军志愿后备队中尉,海军飞行员,从未参加过行动

    威廉·霍尔登

    《第17号战俘营》

    (1953-1954年度)

    美国陆军航空队少尉,制作飞行训练教学片

    欧内斯特·博格宁

    《君子好逑》

    (1955-1956年度)

    在美国海军驱逐舰兰伯顿号上服役

    亚历克·吉尼斯

    《桂河大桥》

    (1957-1958年度)

    皇家海军志愿后备队水兵,曾参加盟军在西西里岛的登陆

    大卫·尼文

    《分离的桌子》

    (1958-1959年度)

    盟军最高统帅部联络团中队指挥官

    查尔登·海斯顿

    《宾虚传》

    (1959-1960年度)

    美国陆军航空队上士,B—25轰炸机无线电操作员、机枪手

    伯特·兰卡斯特

    《孽海痴魂》

    (1960-1961年度)

    最初服役于美军第二十一特别服务部。曾在意大利作战

    雷克斯·哈里森

    《窈窕淑女》

    (1964-1965年度)

    英国皇家空军上尉

    李·马文

    《巴卢猫》

    (1965-1966年度)

    隶属于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塞班岛战役中受伤,被授予紫心勋章

    罗德·施泰格尔

    《炎热的夜晚》

    (1967-1968年度)

    美国海军驱逐舰舰员

    乔治·C·斯科特

    《巴顿将军》

    (1970-1971年度)

    海军陆战队成员

    彼得·芬奇

    《电视广播网》

    (1976-1977年度)

    澳大利亚陆军中士,高射炮炮手

    相关热词搜索:奥斯卡好莱坞参战影帝军中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