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切合的才是好的

    切合的才是好的

    时间:2020-05-06 05:17:4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有效的教学设计在于三个切合:切合学科质性,切合学生心性,切合教师个性,有利于师生共同成长。

    关键词:教学 设计 有效性 学科 学生 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1)09-0023-03

    作者简介:肖家芸(1957—),安徽郎溪人,语文特级教师,华东师大张江实验中学校长,上海教育年度人物。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特级教师专设课题)──语文“活动式”教学实验主持。

    时常听到很多语文教师这样的困惑:“我是精心按照某某名师的案例设计组织教学的,为什么效果不好呢?”“我跟某某名师学了好长时间了,为什么回到自己的课堂,效果却出不来?”回答这类困惑,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是好的。笔者以为,切合的才是好的。

    一、切合学科

    1.切合学科的质性。借助于语言文字来传情达意,这是语文学科的质性。着力于语言、文字的吟诵品味,参悟文学的意趣,浸润文化的熏陶,获取情志的升华,这是语文教学设计的支点与核心。语文教学课堂只能姓“语”,一旦淡化甚而脱离语言文字的涵泳品悟,设计成纯知识性的、纯思维性的、纯政治性的、纯考证性的、纯活动性的、纯游戏性的、纯观赏性的,再华美的包装,再诱人的精彩,也意义不大。曾听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课,教师花大量时间将英文版印发,让学生比较中英文版本的不同,就此开始研究性学习,学生忙忙碌碌,依然读不透课文,听课者也一头雾水;也曾听过教《我有一个梦想》,教师花大量时间让学生观赏演讲者图片,听原版录音,然后选择几段以不同组合去读,就此了之。没了琅琅书声,没了唰唰书写,没了孜孜思索,没了细细咀嚼,没了欣欣顿悟,总之,没了语文课的况味,何谈语文实效?应当警惕华丽的包装锁住语文的本真本味,如同今日我们吃到的月饼,无论外在的、内在的有多少新创亮点,但吃起来总不是月饼那个味儿了,于是真想吃月饼的,还是去找那质朴无华的清真老式月饼。

    2.切合学科的学性。语文本身是活动的产物,有的是活动画面的描写,有的是活动场景的描写,有的是活动细节的描写,有的是活动心理的描写,有的是活动内容的演绎,有的是活动理念的解读,有的是活动现象的评析,有的是活动问题的思索,等等。《论语》中最具代表性的篇章《子路、曾晢、冉有、公西华侍坐》,记录的就是孔子与弟子的一次谈话活动。现代生存与发展实力的标志与权衡逐渐转向“活动”能力,因为面试、应聘、组织、策划、推介、协调等所需的智商、情商,在活动效果中更易见分晓。语文源于活动,用于活动,语文的魅力只能在听、说、读、写、思、用的活动中,去品去悟去提升。由此决定了语文教学的设计,很大程度上就是课堂活动的设计。活动起来就开心,一开心就开窍,有想的冲动,有做的愿望,有成的灵感,有得的契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理当是快乐的、活动的课堂。学习的快乐与生命的丰盈,须在悠闲中感受。尤其是语文,正如阿尔卑斯山上的标牌提醒:慢慢走,欣赏啊!语文只有在优雅的品味与陶冶活动中,才能入品位,上品质,获取隽永的幸福感。 有效的活动设计必须走出四个误区、坚守五个原则。

    四个误区:

    其一,认为活动就是老师问学生答,问得、答得热闹就有活动气氛。为活动而问答,导致无疑而问,问答泛滥;有热度,未必有效度。活动的效度,取决于三维目标(当然不是机械地等量)达成的速度、广度、深度,目标外的问答或是若即若离的问答再多,也意义不大。事实上,学生始终被老师拎着走,没了自己的独立思考空间,没了自己的发现机会,有“活”无“动”,无异于为老师打工,做老师的陪衬。

    其二,认为活动就是学生质疑,质疑就是主动、互动学习,甚至将其强化为定法——问题教学法。质疑当然是重要的自主学习与自主发现的活动之一,但前提是整体已经认知。不然,一来难以形成有价值的疑问,二来难以恰当地呈现出来。倘若跟着无关其要的问题走,一篇有血有肉的课文被掏得东一下西一下,或许可以得到一鳞半爪的思维探究,但整体的滋味也就是语文味,无论如何是尝不到的。 老师被动地随问而走,走到哪里是哪里,这样“教”其实是缺位了。

    其三,认为活动就是讨论,有课必讨论,甚至将其固化为定法——讨论教学法。讨论固然是有效活动的一种必要组合,但讨论只是手段,目的是充分的交流、撞击,激发出互补共生的学习收获(认知的、感悟的、表达的)。这种收获的生成,需要时间,需要教师的有效点拨和生生互动的过程及其活动场的培育。没有过程,没有交流,没有激发学习的氛围形成,没有收获,等于没有活动。事实上好多讨论形同摆设:提出一个问题,不管是否适合自己的学生,是否适合堂内解决,也不提供必要的策略辅助,自己绕堂转一圈,便开始叫学生回答。当然,回答不出没关系,一来答案备好了抛出即可,二来有理由转嫁——学生真差,或是太不重视语文。这样,讨论就成了简单灌输的幌子。

    其四,认为活动是学生的回答讨论等自主性学习,而聆听不是活动。老师的讲述剥夺了学生的活动,于是学生不敢讲,更不敢多讲。就学习活动而言,内动与外动相辅相成:内动是心动,主要是通过聆听,带动思维与已知联系,形成概念、判断、推理,获得认知循环——由不知到知,由知浅到知深,由知此到知彼,由知到用;外动是行动,主要通过说、读、写、做等行为操作,带动综合实践,获得体验、感悟、锻炼,形成对认知的巩固、能力的驾驭。一个活效的课堂,内动与外动交相呼应,聆听与综合实践紧密结合。心动是关键,心动才能带起有效的行动;聆听是基础,求学当从聆听始。如果听的能够引动他们、推动他们、提高他们,精彩的讲述与专注的聆听都是有效的教学活动。往往一节精彩的讲听课,其效果远胜于浮在表面满堂动的热闹课。问题在于,我们讲什么,怎么讲,讲多少。该讲的,就是要讲深讲透。活动是必须的,活动在质效,不在形式,切忌僵化。

    五项原则:

    其一,活动的目标必须准确明确。目标中有知识技能的,有过程方法的,也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的提出须扼要、集中且具体。

    其二,活动的组织要便捷有序。一般以前后座自然组合便捷,前面的回头即可围坐。组织要合理健全,以四至六人组合为好,每个组要有指定的组长,负责召集、指挥、记录、汇报学习成果。组长渐次轮换,每个人都有机会锻炼,可以强带弱,把活动当作磨练才能的舞台。

    其三,活动的时间要恰当,过程力求完整。一般来说,一次有成效的学习活动,须有五至八分钟,少之过之,都将影响效率。活动由始至终,要有收获或是问题发现报告,要有交流共享。

    其四,活动的措施要配套。给出活动任务,同时要给出活动策略,即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没有策略跟进的活动,是残缺的活动,结果必然低效甚而无效。教师的辅助要到位,教师的辅助在于巡视发现,随时修正活动中的不和谐现象,指点活动中的方法思路,尤其是辅助组长主持总结好活动。

    其五,活动评价要及时,要促成共享。教师指导活动要守时,说几分钟完成就几分钟打住,以培养学生专注、守时的高效意识和迅捷作风。评价要及时,力求当堂完成。

    二、切合学生

    1.切合学生的学情。文化背景不同,文化基础不同,教学的需求不同。教学设计必须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充分考虑拟传输的知识量、学生思维的运动量、学生课堂的活动量等,与学生所处年段的心理承受、认知潜能、时间精力是否相适吗;如不相适,快速未必高效,探究未必有究,出新未必出彩,高谈阔论未必基础牢靠;因为学生跟不上,化不了,用不会,等于零。听过一节课——《祝福》(鲁迅)的探究性学习,40几分钟内,执教者接连抛出11个问题,小到祥林嫂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姓,中到从祥林嫂失去房产看封建宗法制度,大到祥林嫂的死说明了什么。学生完全被事先肢解的一个个抽象的问题拉着走,马灯似的飞驰而去,很少有喘息逗留作品、思考品味观风景的机会。问题与研究都需要,但须因情而异。个性化的、意会性的文学作品,整体感悟的效果远远强于零碎的肢解。好比吃红烧肉,一口含在嘴里,汁肉尽在,虽然说不清是什么,但慢慢地嚼,细细地品,越品越觉得回味好极了。倘若放在碟盘里,点点切分,看含有猪肉多少,盐糖多少,酱醋多少,香料多少,等等,这种贴标签似的理性分析,怎么深透,也难以有含在嘴里的切实之感。文学中好多东西靠心悟,说不清楚,也无须说清楚。语文这一突出特点,决定了学语文需要“慢读书”,即适宜在静、慢的氛围中,沉浸于重点细节。适切的慢,反而是学语文的佳境。语文课堂也应借鉴当下以“慢”回归为主题的社会发展理念,改变简单多快的非理性增效方式,回归到语文动静结合、张弛有致的优雅品学上来。当然倡导语文“慢学”,不是不要速度,而是要适度。

    2.切合学生的主体。从学出发,首先考虑的是学生怎么学为好,怎么考为宜,想方设法让课堂精彩于学生,让考场舒畅于学生,力避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等功利心态。课堂教学本身就是给学习示范的,这除了思想的、情感的之外,还有思维的、行为习惯的诸方面。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创意与规范并重。为此,课堂的“五环”应具备,即:

    起——一个有吸引力的开头

    承——一个能化解重点和难点的中心活动

    转——一个层层递递的小高潮

    合——一个简明扼要的课堂学习整合

    迁——一个学以致用的适时适度拓展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必须是可评价的,评价就要有依托的规程,课堂的“五环”是课堂成为课堂的课程基本运行规程。

    三、切合教师

    1.切合教师的个性。“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苏轼评书法)教无定法,再好的思路妙计也要看是否合适自己。于漪的大气、钱楚龙的灵巧、魏书生的高远、王俊鸣的空灵,都是由其个人资质和风格托起的。洪镇涛善于捕捉品味感悟语言,与他小时候受私塾的熏陶有关;胡明道的教学艺术,感情细腻善于表演的女教师,用起来更易于见成效。所以,教学设计贵在扬长避短,发掘培育自己的个性特色,切忌避长趋短,盲从别人 。人文素养高者,可从教书与育人结合方面形成特长;能说善演者,可从课堂教学的艺术领域形成优势;长于理论思考者,可从思维训练方面发挥强项;善于组织活动者,可从活动教学方面探寻新路;知识面广者,不妨跨学科实验来点大手笔;信息技术娴熟者,可从学科与网络的结合上开辟新的教学天地……

    2.切合教师的成长。笔者一直认为,一个语文教师的核心能力有四项:独立地研读教材,特色地结构课堂,艺术地推进教学,智慧地兼顾教考。教学设计贯穿于上述四种能力中,是教师终身要做的必修课。事实上,好的设计源于对文本的透彻研读,在文本与学生之间作好灵巧的转化:或化繁为简,或变难为易,或长文短教,或平中见奇。最适合你的往往是你自己的发现与设计,所以,做好教学设计,必须坚持“裸研”文本,即抛开这个借鉴,那个参考,直接从课文的字里行间,理出文脉,抠出文眼,把握文意,找到引入的最佳入口,带领学生酣畅淋漓地巡游一番、品味一番,那才痛快!独立研读处理教材的硬功夫具备了,你的可持续发展才有保障。“裸研”开头路难走,坚持下去,越走路越宽,心越甜。一个语文教师的最佳状态,就是静下来沉下来处于研究(设计)与总结的常态,致力于家常课的打磨,远离功利心,因为真理是最朴素的,创意在常态中。倘若靠买来的教参(教学实录)过日子,靠网上下载(课件资料)去应付,终其一生不会有自己像样的教学设计。这里的关键是价值取向问题,只要乐意静下来,敢于沉下去,点子总比困难多。

    (编辑:成向阳)

    相关热词搜索:才是切合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