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信息技术教师的“蜕变”

    信息技术教师的“蜕变”

    时间:2020-05-06 05:18:2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汪细强,1989年起一直在小学教学一线任教。先后任教数学、自然、信息技术等学科,担任过教务员、教科主任等职务;1996年至今任教信息技术学科。湖北省黄石市学科带头人,湖北省计算机骨干教师,湖北省教育科研100佳;被湖北省教科所聘请为课题组专家、兼职研究员,湖北省教育学会信息技术学会理事,湖北校本研究网编辑。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体验了学科教学、课件制作、科研与设备维修等工作的艰辛,也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学校管理等方面应用与推广的酸甜苦辣。先后参加了国家、省、市课题研究5项,荣获国家、省、市课题、教育科研成果5项;指导学校20多位教师参加全国、省、市各级优质课、课件、论文竞赛,获得佳绩;辅导黄石市、湖北省乃至全国数位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获得好评;辅导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级计算机竞赛,100余人次获奖,5次获团体奖。多次参加全国、省教育教学研究交流、讲座;个人参加国家、省、市级优质课、课件、论文等竞赛,获奖40余次(其中2002年荣获第六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一等奖);参与编写、出版教材(电子光盘)14册;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30余篇,并开创了湖北省教育专题网站、教育博客,实现了跨越国际的“中国—阿根廷”网络协作学习项目。

    一次同行朋友聚会,谈到信息技术教师的艰辛和困惑:一是“为他人做嫁衣”,学校“带电的”都是自己分内的事,功高劳苦,十足的幕后英雄,到头来自己一无所获;二是自己成了“枪手”和“木偶”,自始至终围绕他人的思维和设计做课件、做网站,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和意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渺渺茫茫……这些,和自己的追求大相径庭,埋怨之中又显出无奈。唯有我成了他们羡慕的对象:课件、网站获全国大奖,资源光盘、教材编写出版,教学设计、课例、论文多次获奖和发表,市学科带头人、省骨干教师也囊括手中,还被聘任为省教科所兼职研究员……可谓名利双收。笑谈之中,我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我也累过,也烦恼过,但我善于在困惑中寻找快乐和发展的机会,那就是——把握机遇,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不断“蜕变”。

    到社会上去练兵

    记得在刚开始接触计算机的时候,学习时兴致特浓,什么都有兴趣,什么都想知道,特别是对于计算机的美术制作设计、电脑动画、音视频处理等到了痴迷的地步:见到好的书籍就买,见到新的软件就试,见到好的作品就分析和模仿……一段时间之后,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了一些,什么事情都可以上手了,有一点“功到渠成”的成就感。可在生活中与专家同行交流、工作中实际运用以及教师计算机培训中,却又讲不出所以然来,总觉得还差些什么。多媒体作品,特别是教学课件与教学专题网站是教学技术的综合体现,如天津师范大学的游泽清教授所说的讲究一种“画面语言”艺术(10%的信息技术,20%的美术设计,70%的教学思想),如果只知道制作,不知道构思、欣赏、评价,不知道如何将自己和他人的教学思想融入作品当中,充其量只算是一个多媒体“玩家”。

    接下来的时间,我就想办法推销自己,让社会和实践检验自己,掂量一下自己的知识技能,查找自己的不足之处。一是接触社会教学实践,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在三家计算机培训学校担任电脑平面设计、三维制作、网页设计、课件制作等课程的免费教学任务。教学虽然很累,但接触了不同层面、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他们学习中的种种疑问和闪光性的创造思维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教学实践中完善和系统了自己的技术技能。二是接触印刷设计,学校有一个门面租给了一家图印社,平面创意设计是他们的强项,由于平时经常光临,成了老熟人,有时他们忙不过来的活儿,我就主动免费帮他们设计,再由他们修改。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也就逐渐成了半个“设计师”。后来学校文艺汇演、音乐会的节目单,学校对外的彩色喷绘宣传栏和宣传册也都成了我的试验品,甚至一些门面装修、房屋装修的熟人也找上门来,帮他们设计效果图也成了我乐意做的事情。到现在,我的“业务”又进一步拓展,影视编辑、网页设计、Flash动画制作又成了我的新爱好……在这些社会实践中最大的一个体会是:借助他人的智慧和帮助,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检验自己、发现自己、完善自己,为以后的课件设计和教学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站在他人的肩膀上想问题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如果感觉生活很枯燥,就需要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发现“诗意”,如做饭时聆听“锅碗瓢盆交响曲”,拖地时享受“跳舞”的感觉……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的枯燥和艰辛,表象是体现在身体肌肤之间,如果在思想和灵感上仔细感受和体会,就会有新的发现和创意萌生,又是一种享受。

    给数学教师做课件时,给他讲解课件的组成和结构,他们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学思想画出课件流程,从中了解了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思想。制作过程中,借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知识,可以让课件更具灵活性和智能性,从中加强了自己对课件制作中函数、变量的运用。给美术教师制作课件时,给他准备好课件框架设计稿本,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设计意图在稿本上画出内容,充分利用美术教师的构图技能补充我的弱项,有了基本构图,在电脑上绘制就得心应手了。再加上颜色的搭配有他们的指导,做起事来不但省事、轻松,而且还从中学到不少知识——知道了冷暖色的搭配、背景和主体衬托等。给语文教师做课件时,借助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和细腻的感情体会,加深了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增强了课件的动感和童话趣味性。给音乐教师做课件时,学到的是交响乐、民族音乐的欣赏,以及节奏、旋律的变化……潜下心去,认真挖掘,收获最大的还是我。

    再者,我们给老师们做课件,多数是针对参加省、市级比赛的优质课,他们的教学设计一般是学校集体智慧的结晶,教学设计集中反映了现代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从事授课的教师具有较扎实的教学经验、创新的思维、个性的教学特色……往往完成一个课件的制作,就如同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而且还抓住了文章的精华。如果说课件制作是一个艰辛、劳累的事,还不如说是“窃取”他人知识和

    智慧,丰富和充实自己教学经验的过程。

    借助专家的智慧指导实践应用

    课件必须要经过多次教学实践、多次修改,是一件很费时和伤脑筋的事情,可在我手上却能变成“乐事”做。“乐”的原因,不是否认自己前期的劳动和课件修改的事实,而是课件修改的过程。

    课件的成功与否,同课堂教学紧密相连,离开教学如同没有灵魂的人。要了解课件是否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是否满足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就必须介入到教学实践当中。而在做课件当中,我始终参与到教学课堂,参与一次次的听课、评课、议课,介入任课教师每一次试讲,从教学实践运用中感受自己的劳动成果。说是感受,其实是通过他人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参与、教学效果来分析、评点课件中的成功得失。把自己感受的一切记录在听课笔记本上,点评分析和点点圈圈就是自己最大的收获和即将修改的内容。

    课后授课教师的说课和专家的点评,是对课件最直接和最切合实际的评价。从他们的点评中可以看出感性和理性分析,教师从微观角度解析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中的得失和困惑;专家从宏观角度看学生学习参与、教学效果,评判教学设计和课件的成功和缺陷……对于我来说,因为了解了整个教学设计,又参与了课件的制作,对他们的评价和反思自然是体会最深:既获得了不同学科教学设计中的理念支撑,又感知了学科教学的基本过程和教学模式,真是“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你说何乐而不为呢!

    “教学相通”、“教学相长”平时在教科书上听说的多,在实际教学中体会就更深。由于平时给老师们做课件多,接触、参与了各科的教学实践活动,积累、分析了各学科的教学设计和思想理念,看教育理论的书籍和参考资料觉得格外轻松,如同回顾温习一般,对自己所任教的学科(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分析和处理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如:“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探究性学习”方法,是老师们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的主要指导思想和教学模式,平时直接、间接的参与,积累了经验,也就了解其中的一般原理、过程和方法。自己在教学中根据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特点,尝试开展学科“整合”的“任务驱动”式教学,自然也就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学习、实践与努力,使自己的教学与研究慢慢“入道”。借助网络与国内一些信息技术教育高手与行家进行沟通交流,BBS、QQ、MSN、Blog,个人、团队……不同形式、不同组织、不同内容的学习与交流,又使自己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就开始积累、记录、反思自己的教学与研究,不断推出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几年来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文章30余篇。

    利用课题研究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如果说“偷学”、“巧学”丰富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教学实践和反思积累了自己的教学经验,那么,参与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则是系统检验自己教学理念、整理教学思想的开始。

    记得第一次参加国家“十五”重点课题时,湖北省教科所叶平老师给我的任务是制作一个“网络研究性学习”主题网站,一时间还真把我难住了:对“研究性学习”自己是有一些了解,网页设计制作技术也不是问题,难就难在要知道学生对什么感兴趣、选择什么主题、网站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怎样体现研究性学习……也就是在我感到最困惑时,叶老师给我收集、整理了有关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资料、案例和教学设计,以及相关案例、网页的分析,特别是对Web-Quest的独特见解让我茅塞顿开。从学生实际生活中选择主题,结合学校闵老师所带班级开展的《铜绿山古矿遗址》主题探究活动入手,我们一起研制了《青铜文化》“网络探究性学习”主题网站:以探究活动为主线,以资料收集、整理、甄别、处理为目标,将探究活动与探究方法指导有机结合,实现了研究性学习途径的新创举,获得了成功,该作品获第六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一等奖。

    之后,参与《基于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时,我熟练运用“行动研究法”,从教学实践入手,获得理论支撑,再到实践中检验,体会教学研究的一般途径:个人设计(合作设计)——组内说课——教学实践——集体观摩(组内交流)——提出建议——教学检验。课题研究的深入,让自己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将自己所见、所学、所理解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融入到教学实践当中,在实践教学中得到巩固和发展。近两年,我参与了两套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出版;辅导学校信息技术、美术、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师参加全国、省、市优质课竞赛均荣获一等奖;主持的国家级信息技术课题获二等奖……现在,学校已经非常信任地将教学科研的工作交付给我!

    一次次的体验、一次次的实践和发展,让自己不断地改变自身的价值,同时,也不断地改变自身的教师角色:做课件——设计课件——教学设计——教学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一个真正的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是能够把教育影响的艺术与教学能力和谐结合起来的人,是具有修养的、全面发展的人。

    相关热词搜索:信息技术蜕变教师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