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智慧人生 > 李小唐,自强不息,纵横人生百态

    李小唐,自强不息,纵横人生百态

    时间:2022-09-09 21:35: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青年时代身赴香港白手起家
      两手空空卻热血满怀
      他凭借独树一帜的经营理念
      在旅馆行业裏異军突起
      一手建立起油尖旺区规模最大的宾馆集团
      他奋鬥的经历,照亮着个人成长的历史
      照见着一个时代裏包罗万象的社会轨跡
      驶向香港的青年时代
      1968年1月5日,李小唐先生清晰地记得,那是一个下雪天,他坐在车上,背一床破旧的棉絮,和同学们共有一个崭新的身份——知青。他们从这一天起开始下乡插队,正式踏入了各自的知青岁月。
      泥土和田埂见证了他的下乡年月。为了换取每日必须的口粮,通过劳动积攒工分成为了这段时光中永恒的主题。李小唐先生回忆到,在风吹、日晒和雨淋的环境中,他经历了一名农村劳动力所必须经历的一切,耕耘、栽秧、收割;行走在乡间,他肩挑扁担挨家挨户收取公粮,路越走越长,担越挑越重……生活以它独有的重负压得李小唐先生倍感艰涩,但当他在多年以後远走香港,在一番磕碰中白手起家後,他坦诚,那道给他以支撑的毅力,正是他在知青岁月中磨炼出来的。
      1974年年初,李小唐先生结束了他的知青生涯。四年後他参加高考,被上海第一医学院录取;同一时期,他的入港申请获得批準。大学与香港,面对摆在面前的两道选择,他毅然選择了後者。
      同年9月9日,李小唐先生乘上自广州到香港的列车。下车後,他终与阔别十六年之久的母亲在站台上重逢。重逢的这一幕正如十六年前母亲远赴香港时,一家人在站台上所经历的送别。改革开放後,随着李小唐先生第一个抵达香港,若乾年间,他在内地的家人依次赴港。一个家族的生活重又归於完整,而车站,则清晰地记录了这个家族的分别与重逢。
      新生活带来的欢愉总是转瞬即逝,当环境的新奇转变为常态以後,等待人的,又将是无止无休的日常琐屑了。赴港後,李小唐先生苦於不懂粤语又缺乏有效的学历证明,无法迈入大学的门槛。但当最初的沮丧过後,他重整精神,选择了一所由孙中山基金资助的民办医科大学,白日工作,夜晚上课,在自力更生中继续接受教育。
      “那时期揾食艰难,我晚上上课,业餘学习英语,剩下的时间不得不打两份工,此才能勉强维持生计。”李小唐先生说,他在美国人开办的电子工厂做过机床技工,在假日酒店做过地毯清洁员;他出没在星港城码头的码头警察队伍中,在担任写字楼夜巡保安的间隙,他就着手电筒的光翻阅英语练习册;他还时常在不上工时作为小贩走街串巷,兜售水果和自家製作的汤圆。
      在李小唐先生看来,打工光景中真正的困难不在於奔波和疲劳,而是当人遥想未来时,因毫无头绪而感到的迷茫无力。祖上世代经商的李小唐先生还没到香港,就已经决心踏上与祖辈相似的人生道路;他怀抱这番理想,在各行各业的尝试中积累着原始的经验和资本。但即便如此,面对香港这座庞大的城市,他仍旧困扰於空有满腔热血而不知如何开始,困扰於因囊中羞涩而仍旧挣扎在温饱线下。他就在这番跌跌撞撞中,迎来了1980年的钟声。
      重庆大厦里的美国人
      重庆大厦竣工後的第二个十年,美国大兵、嬉皮士、背包客……种种看似矛盾的角色开始频繁出入这栋建筑的内部,大厦身披一道传奇色彩,揭开了一场多族混居的帷幕。八十年代,随着赫赫有名的《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杂誌把它描述为“一个在香港寻找廉价住宿时有魔力的词——重庆大厦。”大厦一时间风头无两,成为了全球背包客旅居香港时的必经之处。
      这是李小唐先生投身旅馆行业时的故事背景,但推动他投身行业的原因,卻要从一场因乐於助人而诞生的友谊说起。
      那天晚上的经历,李小唐先生仍旧清晰地记得,当时他夜班下班,坐了一小时的公交车从观塘区回到了重庆大厦的住处。大厦里一名背包客打扮的美国人引起了他的注意,当他无意间发现美国人可以说中文後,他决定上前攀谈。在交谈中李小唐先生得知,美国人是一名前往北京读书的学生,他此刻正为香港昂贵的住宿费用而苦恼。李小唐先生爽快地邀请对方前往他的住处下榻——儘管那只不过是一方双层床的下层铺位罢了。好客的李小唐先生将美国人收留在他的床铺上,他抱着一套被褥,在走廊打起地铺。三天以後,在二人的临别拥抱中,儘管李小唐先生百般拒绝,美国人还是硬塞给他六十元作为住宿费用。就是这番经历,启发了李小唐先生的旅馆生意。
      李小唐先生介绍说,三天六十元的住宿费折算成日收入,不比他的打工收入差多少,而打工所耗的精力,卻远比出租床铺辛苦。同时,对一名来自欧美社会的背包客而言,三天六十元卻又是一笔绝对低廉的住宿费用。琢磨着这笔两全其美的买卖,经营廉价旅馆的念头就这样钻进了李小唐先生的脑海。
      此後,李小唐先生在重庆大厦租赁了一间房屋,动手将其分隔成两间木板隔间房,房间内摆满双层床後共有十八个铺位。他给旅馆起了名字,叫做“友谊宾馆”。很快,友谊宾馆的名声在背包客群体中传播开来,来自美国和德国等地的欧美背包客络绎不绝,李小唐先生的旅馆生意就这样正式起步。即便是今天,回忆起旅馆招牌第一次挂起时的那幕场景,李小唐先生仍旧为此感动不已。那是一块写在木板上的英文招牌,招牌的笔跡来自当时的一位房客,其上工整地写着:TRAVELLER FRIENDSHIP HOSTEL。
      在李小唐先生看来,家庭旅馆虽是直接和人打交道的营生,但根据它与人接触的范畴,与其将之称作是服务业,不如说是将房客看做自己的邻居。长久以来,他就抱着这番理念,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旅客产生交集,並对他们各自所怀抱的地方文化产生了解;他还通过家庭旅馆的人情味道,为房客营造了原汁原味的中华文化,满足了他们对於东方的好奇。他认为,正是这道双重的了解,使他的家庭旅馆产生了有别於同业的竞爭力,使他的旅馆生意风生水起。
    相关热词搜索:自强不息百态纵横小唐人生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