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作文大全 > 2023《琵琶行》原文及赏析6篇【优秀范文】

    2023《琵琶行》原文及赏析6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7-29 21:25: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琵琶行》原文及赏析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琵琶行》原文及赏析6篇,供大家参考。

    《琵琶行》原文及赏析6篇

    《琵琶行》原文及赏析篇1

    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二字,题为《琵琶行》。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她说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兄弟从军老鸨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泣不停。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琵琶行》原文及赏析篇2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课前先说一段开场白:白乐天去世,唐宣宗写悼诗吊之曰: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宪宗李忱敬仰白居易的人品,又倾慕他的诗才,想拜他为相,后因他年事已高,且又多病只好作罢。“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中的“长恨曲”和“琵琶篇”分别指白居易的名篇《长恨歌》和《琵琶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琵琶行》,看看这首诗有何魅力让“胡儿能吟”又让皇帝极力称赞?

    (二)分析课文

    《高中语文教学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文本梗概,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1、听课文录音,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感情基调,然后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回答问题:主要写了几个内容?

    学生通过整理可以概括出:江头送客闻琵琶,江上聆听琵琶曲、歌女自诉身世苦、曲罢诗人伤迁谪、重闻琵琶青衫湿这样五个内容。

    2、下面我讲讲对内容的分析。

    主要通过“琴声”和“感受”两个方面来描述诗人和琵琶女的这场偶遇,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我就从这两条思路去分析这篇。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倡“问题教学法”,他认为这个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拓展能力的提高。在对课文的分析中,我主要才用了这个方法。

    第一条思路:三奏,即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板书 三奏:独自弹 应邀弹

    感言和

    学生通过讨论可以找到:第一次演奏在第一节,第二次演奏在第二、三节,第三次演奏在最后一节。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学生要掌握的是作者对声音的描写技巧。

    先分析第一次演奏,即第一节。我设置如下问题:a,这一段音乐描写属于什么描写?b,从这里的景物描写中可以看出琵琶女演奏的是怎样的音乐?

    学生通过讨论找到答案:这是对音乐的侧面烘托描写。也是用文字去表现音乐的一种手法。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悲凉萧瑟的琵琶声。(悲凉哀怨)

    第二次演奏,这是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出现了很多名句,可以让学生先挑出来读读。然后我准备了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在描写声音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的词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2、这一段根据演奏的起承转合可以分为几层,哪一层是高潮部分?

    3、这一部分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什么作用?

    4、这一部分琵琶女音乐的基调是怎样的?

    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回答这几个问题。这一部分主要在于品味作者描写音乐的妙处,通过回答上面的问题,学生可以概括出作者描写音乐的方法:

    a,诗人善用比喻,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之乐。

    b,善用拟声词和双声叠韵词。

    c,侧面烘托的手法。

    d,在对乐曲的描写中融入了深厚的情感。

    第三次演奏,在最后一节,让学生自己品味通过侧面描写烘托音乐的感人。

    第二条思路:三感,即作者的三次感悟。

    板书:三感:情相触 情相通 情相融

    对应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作者相应有三次感受。学生在文中不难找到。

    在第一次感悟中可以让学生回答怎样的问题,

    a,你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初听声音时的心情吗?

    b,你从哪里捕捉到了作者的心情?

    c,这样的环境描写烘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推进,表明了作者孤寂伤感的心情,渲染了琵琶女的悲凉音乐。

    第二次感悟在的第四节,是的难点部分。为了更好理解主题,要联系琵琶女的身世来感知。在这里我打算问这样几个问题:

    a,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出作者的心情?

    b,诗人听了琵琶声,知道了琵琶女的遭遇,心底发出的最大的感慨是什么?

    c,为什么诗人说他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

    这一部分阐明了的主题。诗人和琵琶女在身世、才华和遭遇上都有相似之处。两个形象心灵沟通,怨恨交织,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题。板书(主题)

    第三次感悟在的最后一节,要学生回答:如何理解“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句话更衬托出乐曲的悲凄,用它作结,补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内涵,这是诗人同情琵琶女沦落之泪,也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从而鲜明突出了全诗的主题。

    3、到这里全文的分析结束,下面我讲讲的小结。

    全文结束后,设计提问:诗人为什么不知道琵琶女遭遇之时便已经听出了音乐中的情感?(过渡到白居易的处境)

    学生分组讨论,交换意见。最后我总结:

    A、 白居易的身份:被贬的官员,有政治抱负不得施展。这一点与琵琶女的“不得志”有相似之处。

    B、 秋天,“醉不成欢惨将别”,心情落寞。

    小结:正是在这样相同的境遇中,诗人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可以说,白居易是琵琶女的“知音”,所以他才写下了这篇优美感人的《琵琶行》以赠之。

    (三)总结本诗写作特色

    在理清课文结构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归纳本诗的写作特点,并请学生找出例句加以说明,以加深理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板书归纳:

    (1)结构严谨。全诗以人物为线索,歌女的身世是明线,诗人的感受是暗线,明线从现象反映主题,暗线则从本质上揭示主题。一明一暗,一虚一实,明暗相衬虚实相生。情绪表现波澜起伏,过渡自然。

    (2)情景交融。善于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

    (3)音乐描写出色。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描写音乐的绝唱。

    (四)拓展延伸

    旨在延伸教材内容,拓展课题研究,继续培养学生阅读和鉴赏这类的能力,选取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等诗文,分小组讨论它们和《琵琶行》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

    (五)作业

    让学生背诵第二段,学习运用语言艺术来描述听觉的手法,课后就自己喜欢的一段音乐用形象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文体、字数不限。

    《琵琶行》原文及赏析篇3

    《琵琶行》内容,如小序中所说,所写的是作者由长安贬到九江期间在船上听一位长安故倡弹奏琵琶、诉说身世的情景。作为一首叙事长诗,此诗结构严谨缜密,错落有致,情节曲折,波澜起伏。

    第一部分从“浔阳江头夜送客”至“犹抱琵琶半遮面”,叙写送别宴无音乐的遗憾,邀请商人妇弹奏琵琶的情形,细致描绘琵琶的声调,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首句“浔阳江头夜送客”,只七个字,就把人物(主人和客人)、地点(浔阳江头)、事件(主人送客人)和时间(夜晚)一一作概括的介绍;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作环境的烘染,而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已曲曲传出。惟其萧瑟落寞,因而反跌出“举酒欲饮无管弦”。“无管弦”三字,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铺垫。因“无管弦”而“醉不成欢惨将别”,铺垫已十分有力,再用“别时茫茫江浸月”作进一层的环境烘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使得“忽闻水上琵琶声”具有浓烈的空谷足音之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从“夜送客”之时的“秋萧瑟”“无管弦”“惨将别”一转而为“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这对于琵琶女的出场来说,已可以说是“千呼万唤”了。但“邀相见”还不那么容易,又要经历一个“千呼万唤”的过程,她才肯“出来”。这并不是她在意身份。正像“我”渴望听仙乐一般的琵琶声,是“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一样,她“千呼万唤始出来”,也是由于有一肚子“天涯沦落之恨”,不便明说,也不愿见人。诗人正是抓住这一点,用“琵琶声停欲语迟”“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肖像描写来表现她的难言之痛的。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第二部分从“转轴拨弦三两声”至“唯见江心秋月白”,写琵琶女及其演奏的琵琶曲,具体而生动地揭示了琵琶女的内心世界。先用“转轴拨弦三两声”一句写校弦试音,接着就赞叹“未成曲调先有情”,突出了一个“情”字。“弦弦掩抑声声思”以下六句,总写“初为霓裳后六幺”的弹奏过程,其中既用“低眉信手续续弹”“轻拢慢捻抹复挑”描写弹奏的神态,更用“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概括了琵琶女借乐曲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此后十四句,在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其形象性。“大弦嘈嘈如急雨”,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亦然。这还不够,“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旋律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由“冷涩”到“凝绝”,是一个“声渐歇”的过程,诗人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佳句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弹奏至此,满以为已经结束了。谁知那“幽愁暗恨”在“声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的力量,无法压抑,终于如“银瓶乍破”,水浆奔迸,如“铁骑突出”,刀枪轰鸣,把“凝绝”的暗流突然推向高潮。才到高潮,即收拨一画,戛然而止。一曲虽终,而回肠荡气、惊心动魄的音乐魅力,却并没有消失。诗人又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环境描写作侧面烘托,给读者留下了涵泳回味的广阔空间。

    第三部分从“沉吟放拨插弦中”至“梦啼妆泪红阑干”,写琵琶女自述身世,由少女到商妇的经历,亦如琵琶声的激扬幽抑。正像在“邀相见”之后,省掉了请弹琵琶的细节一样;在曲终之后,也略去了关于身世的询问,而用两个描写肖像的句子向“自言”过渡:“沉吟”的神态,显然与询问有关,这反映了她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等一系列动作和表情,则表现了她克服矛盾、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自言”以下,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笔调,为琵琶女的半生遭遇谱写了一曲扣人心弦的悲歌,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的乐曲互相补充,完成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得异常生动真实,并具有高度的典型性。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艺人们的悲惨命运。

    第四部分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最后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写诗人深沉的感慨,抒发与琵琶女的同病相怜之情。作者在被琵琶女的命运激起的情感波涛中坦露了自我形象。“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那个“我”,是作者自己。作者由于要求革除暴政、实行仁政而遭受打击,从长安贬到九江,心情很痛苦。当琵琶女第一次弹出哀怨的乐曲、表达心事的时候,就已经拨动了他的心弦,发出了深长的叹息声。当琵琶女自诉身世、讲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时候,就更激起他的情感的共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遭遇。写琵琶女自诉身世,详昔而略今;写自己的遭遇,则压根儿不提被贬以前的事。这意味着以彼之详,补此之略。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曲罢常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的情况和作者被贬以前的情况当有某些相通之处;同样,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以后的处境也有某些类似之处,不然不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作者的诉说,反过来又波动了琵琶女的心弦,当她又一次弹琵琶的时候,那声音就更加凄苦感人,因而反转来又激动了作者的感情,以致热烈直流,湿透青衫。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杰作,全文以人物为线索,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又写诗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沦落人”二句上会合。歌女的悲惨遭遇写得很具体,可算是明线;诗人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随琵琶女弹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断变化而荡起层层波浪,可算是暗线。这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情节波澜起伏。它所叙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发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鸣,语言美而不浮华,精而不晦涩,内容贴近生活而又有广阔的社会性,雅俗共赏。

    《琵琶行》原文及赏析篇4

    一、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1、1知识目标

    ①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创作以及其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在时代的共名历史背景下初识白居易的创作风格。

    ②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地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③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1、2技能目标:

    ①能够利用网络资源(Internet)搜集、甄选、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课题研究的分工合作与协调能力,在协作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完成报告的能力。

    1、3情感态度目标以及价值观培养:

    ①通过自己的研究学习过程培养对中国古典诗歌浓厚的兴趣,提高人文素养。

    ②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条获取美感的途径,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以及审美态度,并以此去感受人生,领悟生活的真谛。

    2、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2、1学习重点

    ①理解《琵琶行》的内容和诗人深沉的感情。

    ②了解和掌握描摹音乐的手法。作者如何通过音乐艺术沟通人物之间的情感,进而塑造人物形象。

    应对策略:

    ①提供丰富的经过严格筛选的资源,供学生查找,了解《琵琶行》相关知识。

    ②通过交流协作,初步探讨诗歌所表达的核心内容,揣摩作者的情感发展线索。

    2、2学习难点:

    ①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如何在众多的资源当中去粗取精,获得有用的信息。

    ②课堂的时间分配,以及如何克服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惯性,把握好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分寸,从而很好地当好协调人、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

    应对策略:

    ①明确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规划,特别做好教学流程的总体设想。预设情境,准备充分,这样,既能够按照正常的教育设计进行新课程,又能够很好处理课堂上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一点对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潜在的挑战。)

    ②及时指导学生,并采取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及提问。

    2、3学习的主要内容:

    ①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深沉感情。

    ②理解并掌握诗歌描摹音乐的方法。

    ③品味《琵琶行》的语言。

    2、4完成任务的过程:

    ①提前分组,明确学习目标,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协作完成任务。

    ②教师指导学生,组长汇总本组同学的疑问和对某个问题的看法。

    ③综合评价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并分类汇总,得出结论。

    《琵琶行》原文及赏析篇5

    1、自主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类型

    相应内容

    使用资源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抛锚式√

    ①白居易生平以及《琵琶行》写作背景。

    ②《琵琶行》诗前小序有何作用?

    ③“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琵琶行》的独特艺术魅力如何产生?

    ④分别从诗人和琵琶女的角度用一句七言诗句概括各个诗节的主要内容。

    ⑤诗中作者是如何与琵琶女产生心灵的共鸣的?

    ⑥讨论、理解并掌握诗歌描摹音乐的方法及特点。

    1、Internet以及局域网,制作诗歌鉴赏专题网站,包括专题介绍、知识积累、能力训练、拓展延伸等内容。

    2、参考网站

    3、(国学网)

    1、学生上网搜集资料,查阅相关信息,整合信息,作好发言以及作业的准备。

    2、分别以六人一组,组长负责组织组内成员积极展开讨论,形式可以多样化。

    3、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与别人分享。

    1、通过巧妙设计,创设适合学生的情境,导入新课。

    2、播放《琵琶行》的古曲以及朗诵,把学生引入到古诗文的真实境界里去。

    3、分六个协作学习小组并选出组长。明确探究学习的目标、方向以及指导性意见。

    4、指导学生在网络上搜集资料,搜索引擎:

    注意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相互结合。

    (2)支架式

    (3)随机进入式

    (4)其它√

    白居易的其他诗作以及其“新乐府运动”

    搜索并归纳总结其创作的风格倾向。

    鼓励学生加强拓展

    2、协作学习设计(打√并填写相关内容)

    类型

    相应内容

    使用资源

    分组情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竞争

    (2)伙伴

    ③“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琵琶行》的独特艺术魅力如何产生?

    ④分别从诗人和琵琶女的角度用一句七言诗句概括各个诗节的主要内容。

    ①语文教材

    ②充分利用网站搜索&课外图书馆资源。做好学习小论文的写作工作。

    按照问题情境的设置序列,分别编组,学生先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小组,然后教师做细微调整。

    1、根据需要,在网上搜集资料或参考书目,以便在课后进一步加以补充和完善。

    2、组长负责组织组内成员积极展开讨论,形式可以多样化。

    教师适时加以正确引导,鼓励以及及时处理学生提出的疑问。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能。

    (3)协同

    ⑤诗中作者是如何与琵琶女产生心灵的共鸣的?

    ⑥讨论、理解并掌握诗歌描摹音乐的方法及特点

    (同上)

    (4)辩论

    (5)角色扮演

    (6)其它

    ①白居易生平以及《琵琶行》写作背景。

    ②《琵琶行》诗前小序有何作用?

    白居易生平简介:

    3、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琵琶行》原文及赏析篇6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音乐是人类最崇高的艺术,它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我国的民族音乐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我们来听几段乐器演奏,看看大家能不能听出各是什么乐器?

    (古筝《渔舟唱晚》琵琶《琵琶语》二胡《二泉映月》洞箫《乱红》)

    这些优美的曲调都是由我们的民族乐器演奏出的,音乐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艺术,而文学是一种借助语言与文字表现具象的艺术形式。就其中任何一曲,大家能不能来描绘一下它的声音?

    可能大家的想象与语言还不足以表现音乐的高妙境界。但我们的先人却通过诗歌,把音乐的美妙用文字表现了出来。我们今天要一起品读的便是被清人方扶南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的白居易的《琵琶行》。

    二、整体感受。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的河流,走过了3000年的曲折岁月。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才子佳人,在唐朝就有这样一位皇帝,也许他的名字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而这位诗人就是唐朝的一张名片,千百年来,不断地接受一代又一代的诗歌朝圣者。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提问明确共同朗读上述诗歌)

    很显然这位诗人是白居易。那么,白居易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琵琶行》?

    明确:被贬浔阳。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在现在的江西九江修建了琵琶亭。于是琵琶亭永远的记载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浔阳江水又将这个美丽的故事千古的流传下来。现在我们快速浏览课文,概括诗人在这首长篇叙事诗当中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明确:这首诗说的是元和十年,诗人被贬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听到琵琶女弹琵琶,勾起了心中没落的情感,他听了琵琶女的弹奏并为他作了一首诗。

    提问:这首诗讲述的就是诗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的故事。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什么?

    明确:琵琶女弹了琵琶曲之后,诗人白居易为她翻作《琵琶行》。

    提问: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一共塑造了几个形象?

    明确:两个。琵琶女、诗人。

    提问:两个素昧平明确、地位悬殊的人为何就能相识相知,琵琶女何以有机会向白居易倾诉衷肠?

    明确:琵琶声是两人情感的媒介。因为有了琵琶声,才会‘主人忘归客不发’;因为有了琵琶声,白居易才会‘移船相近邀相见’。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这可能也是大家看过的许多才子佳人的故事里常用的一个桥段,佳人在不远处弹奏乐器,悠扬婉转,才子听得如痴如醉,于是便寻声而去,于是就有了之后的柔情蜜意。而乐天与这位琵琶女在浔阳江上相遇,一曲琵琶让他们找到了共同的身世,共同的话题。我们且看这曲琵琶是怎样的。

    三、品味琵琶。

    提问:全诗写琵琶写了几个回合?最生动的是第几回合?

    明确: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第二回合。

    (学明确诵读第二回合。)

    提问:哪些地方应该怎么读,才能准确的传达诗人的"情感?

    提问:“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明确:说明了诗人迫切的想知道答案,却又怕惊扰了琵琶女的雅兴,断了琴弦,他想一听为快。但这是琵琶声却中止了,作者想分辨却无从而得了,因此这里应该读出这种疑惑的味道。

    提问: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琵琶行》中的一个经典画面(出示荻花瑟瑟的画面投影)故事就发明确在荻花瑟瑟的秋季,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请大家想一个问题,假如说琵琶女在江中演奏的是一曲江南小调家乡民谣,能不能激起诗人内心如此强烈的情感?

    明确:江南小调所表达的是一种欢快的、流畅的感情。若是如此白居易大可不必哭得稀里哗啦的。琵琶女当时弹的应是《霓裳》和《六幺》,诗人在京城过惯了宫廷明确活,在宫廷经常听到这样的曲子。琵琶女所弹的(曲子)容易勾起他对往日明确活的思念。因此,他听到《霓裳》和《六幺》才会比较感伤一些。而这首琵琶曲所表达的是琵琶女晚年落泊的情感,这种心情正符合白居易当时的心情,二者产明确了共鸣。因此对这首曲子很有感情。

    提问:琵琶女所演奏的《霓裳》《六幺》是唐代宫廷名曲,易引起诗人的许多联想。那么,大家认为最能刺激他敏感的神经,拨动他那脆弱的心弦的是什么?是因为地域的东西,还是因为音乐本身所代表的什么?从小序中找最能反映诗人受音乐影响而导致情感波动的句子。

    明确:铮铮然有京都声。

    提问:大家觉得长安对于诗人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听到京都声后,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强烈的情感,一改当初被贬到此地后的“恬然自安”,忧郁之情油然而生?

    明确:诗人有着抱负和理想,而诗人被贬之后,开始不适应那种落魄的生活,但是他觉得可以慢慢适应,但是琵琶女所演奏的京都声又勾起了他对往日奢华生活的回忆,让他想起了以前在京城施展自己的才华,被皇帝重用,被群臣所仰慕的生活,又让他有了一种在江湖间落魄飘零的感觉。琵琶女正是用一首曲子释放了自己隐藏在心头的深深的抑郁。

    提问:诗人与琵琶女有同感,把无形的音乐写出来使人感知,仿佛能让人听到,这是一件难事,白居易这首诗的第二段,可以说是描写音乐的绝唱。那么白居易笔下,这首琵琶曲美妙在什么地方?

    明确:“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声音)写的音乐有一种质感,如裂帛,不仅说琵琶女的心碎,而且说诗人被贬九江之后,他的伟大抱负都被撕裂了。四弦一声如裂帛,岂止是帛裂,简直是心裂。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写得非常好,因为诗人是从这里开始描写音乐的,音乐的魅力在其能抒发感情,琵琶女是一个演奏的高手,他通过自己的演奏诉说自己的哀愁,而白居易则是一个听曲的能手,他通过听琵琶女的演奏,从而由琵琶女的遭遇联想到自己遭贬,心情十分低落,既漂泊流浪之恨,又有高山流水之慰。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造成了一种视觉和听觉的美感,虽然说音乐已经停息,浔阳江上微波荡漾,水面落花慢慢流,琵琶女的演奏已经停息了,但是,东船西舫却悄然无声,觥筹交错,饮酒作乐的场面已经不再了,而美妙绝伦的琵琶声引人入胜,引发了每一个人内心的郁闷和苦痛,令人感慨万千,在茫茫的江水上,只看到江水中倒映得又圆又亮的月亮,像一只盛满忧愁的银盘,轻轻一碰就会溢出来,而这个皎洁的月光,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内心,照亮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琵琶声(并没有直接抒发)将人们引入一个凄清和悲凉的意境。人们首先是沉浸在琵琶女的悲凉中,后来,人们是沉浸在自己的思想的悲凉中。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几句。这里可以读出一种生命搏发的气息,那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的一种搏发,“铁骑突出刀枪鸣”让人想起了项羽在垓下突围的一个场景。那是对明确命的最后一个寄托,至少他是一个英雄。然后呢?“曲终收拔当心画”就好像项羽在乌江自刎的一个场面,一代英雄跟乌江向远方长流,而且流到现在,还会一直流下去。生命就是一种凤凰涅磐。

    “别有幽愁暗恨明确,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可以有两个理解,一是音乐,此前说“凝绝不通声暂歇”,“无声”是对“声暂歇”的高度赞赏,这就说明诗人白居易能理解琵琶女的那种遭遇。还有就是从感情方面,“无声”,“于无声处听惊雷”说明这时诗人和琵琶女的感情都处在一种激昂澎湃的时刻,而且它后边说“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说明这也是一个基点,他们的感情也必须从这个基点才能喷泄出来,“无声”处应该是他们的一种思考,笛卡尔说“人是会思考的芦苇”,经历了一个高峰,一个低谷,他们一定有满腔的愁绪,所以“无声”处就能表现出这里面的感情。

    那么大家现在看一下,上述说的这些关于音乐的描写的句子,是直接描写音乐的,是不是?除了这些以外,诗文还有哪些诗句其实也跟音乐有关?

    明确:“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可能想到那婉转流利的琵琶声从琵琶女纤细而微微颤抖的指间滑过,像花朵的露珠,光滑透明,一颗颗从叶面滑过,从叶间滴下,滴入听者的心中,激起阵阵的涟漪,又像黄莺(在)花下的啼鸣,唱着轻快婉转的歌曲,精致而优美。渐渐地,弦声缓慢,仿佛眼前的小溪不再快乐,它被冰阻塞着,发出冷涩的低泣,诉说着琵琶女心中难以言表的苦楚。舒婷说过“音乐把我卷走,在它明亮的激流中”,我觉得是音乐把白居易和我们卷走,在他善感而优美的韵律之中。

    提问:现在谁来给大家总结一下,描写音乐有哪些方法?把无形的东西(音乐)写出来,可以运用哪能些方法?

    明确:诗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人把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都能用比喻,用画面形象地写出来,给人以无限的联想;第二个就是其中用“嘈嘈切切”叠字,还有“幽咽”,有双关的意思的词就能把音乐的韵律和节奏表现出来。其三是对比,动静结合的方法就如诗中有声与无声的对比。其四,衬托。最后一句,用秋月衬托琵琶声。

    四、小结。

    一千多年前的那个夜晚,无边的秋月与清风伴着白居易聆听了一位素不相识的歌女的琵琶。于是一首《琵琶行》让人们吟诵至今。今天我们了解了诗人如何化无形为有形,下节课,我们再来走入这两位陌路之人的内心世界。

    相关热词搜索:赏析原文琵琶行琵琶行原文欣赏《琵琶行》原文!《琵琶行》!!琵琶行原文诗词琵琶行原文视频讲解《琵琶行》!原文《琵琶行》!《琵琶行》的全文《琵琶行》的原文琵琶行的原文译文和解析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