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活着……:活着读后感

    活着……:活着读后感

    时间:2019-01-30 06:06:0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生命的留言――死亡日记》的作者陆幼青先生于2000年12月11日清晨6点50分离世。本刊编辑部愿与各界人士一起深切的悼念这位与癌症抗争了六年始终不言放弃的勇士本期刊发一位22岁的青年作者在陆幼青,一位是外国人他们的经历虽然不同却有一点相似,他们都是在知道自己即将离世后,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态度,至少是采取了与众不同的行为方式来对待余下的生命,表明对人的生命意义的某种体悟与觉醒,对生命的珍惜和善待尽管他们采用的方式完全不同。
      同时,本期还发表了社会学家郑也夫先生的相关文章。
      郑生生从“追求伟大”和“自我表现”的角度谈了对陆君的一些想法。其实“表现”就是人的生命状态和过程,无论谁,不都在时时刻表现着吗?如果说,陆君临终前作着“追求伟大”的表现那么这表现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它感动了许多人,并给他们带来利益。其实,我们和陆君一样都面临着必死的一天,也都不知道死期何日降临,只是死期远近不同。陆君意识到死期将至现时我们则很少想到。如果我们也能从陆君的表现中有所醒悟,从现在起也从“追求伟大”的目的出发也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方式 ,表现一番无论对自己如何,至少对别人而言,恐怕更多是一件好事一件善事吧。
      
      “死亡”是人类从来不愿提及的字眼与话题。还未能脱俗的我们,在快乐生活的每一个时刻,有谁愿意去思考自己正在一步步走向死亡的事实呢?“人从躺入摇篮的那时起也就是走向坟墓的开始!”
      “向死而生”这是多么可怕但又蕴含哲理的话语啊!对于死亡,我从心底里也是很避讳的。但近期让我读到的两个东西方各自“代表”关于死亡的故事,却让我不得不仔细思考起死亡的话题了。也许正是从那时开始,我才开始慢慢体会出了“活着”这两个字的分量。记不起那天是下着大雨还是晴空万里,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有关上海青年陆幼青的报道。可以想象,一个被病魔折磨的几近崩溃的男人,如果在知道只能度过自己今生最后一个生日时将是一种何等的悲凉!可以想象,一个丈夫在得知生命之烛即将燃尽之际,他与妻子一起在生日前夕去给自己挑选墓地又是怎样的一种心情!有关癌症的生命,从来都是这样的沉重,而陆幼青呢?与我们所预料的不同。在医生断言陆幼青还剩下100天的日子后,他选择了一种与死神握手前最“与众不同”的方式――开始记录并写下自己临终前的思考――死亡日记。这本名为《生命的留言――死亡日记》的日记也正是从医生宣布他“死期”后的那时起开始在网站上刊登。一个正在倒数着生命的人会有怎样的心灵感悟呢?从那天起,我开始特别关注起有关他的每一篇报道,而每次不论读到的是他在榕树下网站发表的文章也好,亦或是阅读他在接受部分媒体的专访也罢,我感觉自己并不只是在阅读一篇简单的文字报道,而是带着一颗心去阅读人生的话题,一个让我这个年龄几乎不能承受之重的话题――“活着”究竟有怎样的分量?读到陆幼青的故事时,在字里行间中,我从心中漾起的不仅是对一个行将逝去的生命的惋惜,更重要的是,我开始读出了人活着的意义。原来,“活着”虽然念起来是最轻松的词语,但它却也是最难“拷贝”的生命轨迹。
      我会永远记得陆幼青在其10月23日因病重宣布封笔的最后一篇日记中写道:
      最后一个生日将来了,而我要走了。人生总有那么多的节骨眼当然受不了。我实在不敢在这样的时刻稍加逗留,更不敢深入地去想一些事,因为,心,会碎成片片。
      人生无常。我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人的死亡故事会如此牵动无数人的心,更没有想到他可以给人带来心灵和生存意义上如此大的震撼。陆幼青的故事让我领悟了生命的质量,是由他整个人生坐标中的每一点组合体现的。人生的坐标有多有少,陆幼青却被死神无情地扯到了点数少的这一边。尽管他也抱怨过命运的不公,也哀叹过生不逢时,但他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他在这个过程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活着的最终意义是在于体验这个有长有短的生命坐标组成的过程!看着陆幼青与他亲爱的妻子的照片,读着他不屈服于命运安排的倔强话语,听着他依旧谈笑风生的声音,我们除了屏息观看外,还有什么更适合的词语去描述心中欲语还休的那份感觉呢?因为,读他的故事,你不忍哭泣……
      陆幼青的故事将会成为我们探讨死亡的长久的话题。在我看来,似乎不曾有过哪一个普通人,像陆幼青一样,生命最后的步伐会被许多人凝神静数。而我,也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分子,听说了他的传奇,读过了他的话语,更见证了他的勇气,虽然未曾真正与他走近,但我深信,自己将终生仰望他的灵魂,因为这也许是我一生也无法企及的境界!
      如果说活着的意义就是给他人带来启迪与思考的话,陆幼青无疑将成为我们探讨当下社会中一个常被故意遗忘的话题时最好的,被征引最多的题材了。虽然我们活着的人还不能在完全意义上正视死亡的话题,但陆幼青的故事让众人如此关注还是透出了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我们能够理解、 同情、感佩一个将要被疾病吞噬掉的人面对死亡的思考与抗争,但谁又能体会一个特殊群体――死刑犯在另一种等待死亡过程中的心态呢?让我们先来读一段故事吧――
      现年46岁的美国人威廉斯与中学同学雷蒙德・华盛顿联手,在1971年创立了全美臭名昭著的“跛子”帮会,并自封“老大”,这个黑帮势力一度气势嚣张,在纽约市西部为非作歹,成了纽约治安的一块顽疾。到了七十年代末期,该黑帮逐渐演变成了威胁整个加州地区的恶势力。尽管华盛顿1979年在黑帮火拼中被杀,但威廉斯依旧借着自己的势力无法无天,气焰极为嚣张。正所谓“法网恢恢”,威廉斯终于在1981年被州法院法官认定谋杀四名无辜群众的罪名成立,并被判处死刑。
      没有料到的是,威廉斯在圣昆廷监狱开始他的铁窗生涯后,竟然“良心发现”,对自己十多年间为非作歹的罪恶行径开始了反省。虽然身在狱中,但他却一心想洗心革面,于是,他在狱中开展了一场旨在制止儿童参加街头帮派组织的活动。为了提醒后人,尤其是青少年不要再重蹈他的覆辙,威廉斯还利用每次最多十五分钟的电话通话时间,口述文稿,并由一名记者笔录,为他编辑著作。在这本名为《我在狱中》的传记中,威廉斯不但语重心长地提醒青少年不要参加街头帮派,而且还“以史为鉴”,讲述了自己在担任“跛子”帮会头目的罪恶生涯与经历。他在书中写道,“我也从未想到‘跛子’帮会的势力会发展到整个加州地区,我现在很想让这类帮会不要再残害无辜的青少年,特别是那些年轻的黑人不要再自相残杀了”。据悉,这本特殊的自传在1996年一经出版,立即成为了畅销书。
      至于一个本应令人厌恶的死刑犯怎么能和一个很神圣的和平奖牵涉在一起,提名威廉斯作为和平奖候选人的瑞士国会成员马里奥・费尔表示,他提名已被判极刑的威廉斯角逐和平奖,主要是由于“威廉斯通过撰写多本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积极参与推动国际和平,这一行为不仅改变了其本身,同时也在无形中帮助了其他人的一生。威廉斯做了一个非凡的工作,对于其他正在参与街头帮派的小孩而言,威廉斯不仅是惟一凭借其特殊身份有机会靠近他们的人,也是惟一能够带领他们脱离街头帮会的人。”
      现在,威廉斯仍在不断撰写儿童读物并为年轻人统筹国际和平工作,威廉斯同时还创立了一个名为“街头和平”的互联网站,他希望通过电子邮件和聊天室,能够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特别是加州和南非的边缘青年进行交流,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得失经验早日受到感化并重获新生。
      在读完这篇报道后,我再次因生命多棱镜中所映射出来的种种“景观”怔住了,一个死囚在天良发现后能够作出与自己犯罪前格格不入的种种举动,是什么原因促使而成的?我感觉到,在这个崇尚时尚与自我的时代,我们的社会正在忽视威廉斯这样的人――由于“前生”犯下弥天罪过不得不在法律的制裁下提前结束生命的生命!而这种人最后的人生心态其实是最值得我们仔细思考并深入探究的。
      死囚都是罪大恶极、十恶不赦之徒,他们被提前剥夺生存权利丝毫不值得我们去同情。杀人偿命,天经地义――这是在每个人内心深处都认同的定律。这从常理上仿佛并不必商榷。但有没有人仔细想过,这类罪犯在锒铛入狱后不得不提前结束人生前的那段日子,和他们最后的心态?
      我们常常抱怨人生百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过于复杂。其实,你也可能也会有这样的思绪,哪怕只是一闪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原本可以很简单,但由于利欲的引诱或偏狭无知却可以瞬间改变这种关系。我们不能轻易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因为这个改变最终取决于每个人自己。而我们自己还是有可能谅解自己的朋友、亲人曾做过的错事的,因为我们曾经亲近过的人,都是我们自己情感网络中的环节、纽带,我们不愿因为一件小事就失去这种很重要的关系。“善待他人”也是我们心灵的需要,这种需要将我们和亲朋好友间的不快化解。像威廉斯们这种特殊的群体,他们也可能希望自己在生命结束之际做一些善举来弥补自己心中的罪恶感。他们此刻并不奢求法律能够赦免自己本就应该接受的惩罚,他们只希望在人生轨迹行将画上句号的前夕,能够通过自己良心的发现与有限的行为换回内心的片刻安宁和坦荡,但又有多少人能从人文关怀的理性角度去认真接受这种赎罪的心境呢?
      威廉斯陆幼青面对的归途都是一样的――新世纪到来的曙光和自己能悉数计算的日子,都只能成为生命里程的一种未知和奢望。但威廉斯较幸运的是:他此刻并不用承受陆幼青那样肉体上的煎熬与折磨。但威廉斯缘自内心深处――良心上的折磨,或许并不比肉体的痛楚轻松多少。在读过威廉斯的故事后,谁不认为他在忏悔与赎罪中诞生了一个新的生命呢?我们的世界有时过多的用有色眼镜和习惯的心态来看待事物,殊不知,有这样的一些人有一个愿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试图去改变人们的习惯性看法,并为将随着社会进步而产生的这类人寻求一种观念上的支持。
      我曾试图在威廉斯建立的网站里与他攀谈几句,并期许能从这次谈话中得到更直观的对生命意义探询的某种认识,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愿望并未能实现。但我并没有过多的失望。因为,如果在阅读与思考威廉斯故事的同时,我们悄然改变对他最后这段戏剧性生命坐标的看法,不就是我们想从威廉斯那里得到的讯息吗?
      本文提及的两个主人公背景与经历大相径庭,但我却贸然把他们放在一起,并写下了我的些许感想,之所以敢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是因为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在面对各自屈指可数的生命旅程里,尽管心境不同、环境各异,但他们都送给了世人一份无形的财富――人活着可以简单、可以没有鲜花与掌声,但却不能没有精神和斗志!一旦拥有了这笔无形财富,只要活着一天,就有它各自的精彩!
      希望天下人善待生命,善待希望得到关怀的弱势群体。
      补记:2000年12月11日凌晨6:50分,陆幼青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步。“生命是因为有结局才绚丽的”。我时常在想,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不管在哪一个段落,都有最美丽的风景,只要不轻易的关闭心灵的窗户……一路走好,陆幼青。

    相关热词搜索:活着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