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高原牦牛”李立_高原之宝牦牛奶

    “高原牦牛”李立_高原之宝牦牛奶

    时间:2019-02-16 05:39:1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在今年五月初的一个下午,我在五道梁时人们告诉我,在青藏联网线上你应该去见一见那个“高原牦牛”,这是一个实实在在干工作的武警干部,没有他,青藏联网工程医疗保障体系一级医疗站就没有今天这么硬朗,没有他,武警水电二支队医院这个团队就不会像今天这么团结拼搏。
       我想这是一头怎样的高原牦牛呢?他到底能给我带来怎样一种惊喜、带来怎样一种向往呢?后来我在一次偶然的采访中听说,“那个高原牦牛也倒了。”
       在拉萨见到这个1969年12月出生的汉子后,知道他是四川省营山县人,1989年3月应征入伍,曾就学于广西武警水电学校水工专业、江西财经学院经济管理系、南京政治学院经济管理系,历任排长、指导员、组织股长、政治处副主任,2次在新疆工作6年,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16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所带医疗保障总院被武警水电指挥部评为“四好”单位、“十佳基层党组织”、青藏联网总指挥部“突出贡献单位”、“感动中国电力围团队”,并被武警水电二总队集体嘉奖。他就是武警水电二总队医院政委李立。
       他说:“只有知难而上,排难而进、克难而胜,才能实现医疗保障‘四零’目标,才能实现部队安全稳定,才能赢得参建者的广泛赞誉。”
       2010年5月29日,李立率队上青藏线筹建医疗保障总院。刚抵达拉萨贡嘎机场,第一次踏上西藏圣地,给他和一些战友带来的第一印象不是想象中的神秘莫测,也不是预料中缓缓而来的高原反应,而是迅速袭来的腾云驾雾、呼吸困难、头痛欲裂,只感觉性命难保,差点给家里打告别电话,可他们还是顽强地坚持了下来。他和20余名官兵一道,多方协调和催促,在青海段和西藏段积极筹建三级医疗保障体系。特别在当雄县因施工单位征地问题未确定,修建医疗站时而被政府下令停工收回土地,面临医疗站重新选址建设时,他迎难而上,积极主动帮助施工单位与县政府协调,使工程第二天就得到了复工。同时积极与林周县政府协调,把医疗站3年租用民房租金100万元降到21万元。他还努力协调高压氧舱、制氧机运输安装等工作。通过近50天努力,在西藏段较青海段晚开工一个月的情况下,实现两段二级医疗站建设同时完工。
       2010年7月中旬,原新余总队医院开始组织调防上线工作。时值人员思想涣散、管理困难时期,按照总队首长及后勤部的指示,他返回新余,抓住工作重点和难点,自行组织调访工作。当时很多医生护士对上青藏高原心有余悸,于是他一个个去做医生护士的思想工作。老院长刘小荣53岁了,心脏有毛病,他安排到了海拔较低的第一标段;许峰大夫血压达到160~220,加大药量控制了病情,坚持在青藏线上;老护士长杨雪梅完全可以在家颐养天年等待退休,可她的带头作用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她说:“这是我们一生中难以遇到的机遇,我们作为军人必须在此关头挺身而上。”由于这些技术带头骨干身先士卒,医院基本上都到了青藏联网线上。当时在车票难定、安全问题突出的情况下,他想方设法从成都和西宁调来3节车厢,10天内运送5批近280人、17台套设备,实现了数量大、战线长、批次多的万里平安大调防。他在新余市调防完毕后,准备回家看一看自己的家人,因为家就在200里之外,可是,武警水电二总队后勤部长刘国平说:“不行,前线重要。你把上面的工作安排好后,再回家也成。”部队就是这样,军令如山,于是他将最后一批人员物资8月10日上午调防完,下午他就坐飞机到了格尔木,当天晚上人员物资全部平安到了格尔木。
       为了保证国家电网2010年8月15日对医疗站准备情况的验收,医生护士于8月12日全部上了各个卫生所点,这样在验收时得到了专家和领导对医院医疗保障体系的一致好评。
       可是9月上旬,当他带领工作组深入一线,通过调查了10个卫生所、31个一级站后,深感一级站地位显著,作用突出,但环境极其恶劣、基础设施不完善、人员思想极不稳定。在这里的医生护士没有水喝,没有电,和民工们一起住吃,他看到这种情况流下了眼泪。他想,医疗保障人员都站不住脚,怎么能够发挥医疗保障的作用呢?于是他马上给刘国平部长写了报告,提出“一级站真苦,一级站真累,一级站作用真大,一级站真了不起。为了加强一级站建设,须配强医务人员力量,加强基础建设,资金暂拨200万元。”他给刘国平部长随后打了电话,他哽咽地几乎说不出话来。他说,如果保障不了一级站,医务人员连自己的健康都不能保证,自己都站不稳,怎么能够达到四零的目标?刘国平部长听了他的汇报非常感动,给青藏线上的医务人员配了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暖气等等,并且全线配矿泉水,而且将二级站的医疗技术力量调到了一级站,调高了一级站的基本生活待遇。他当时提出,“一级站突出防控功能、二级站突出处理治疗功能、三级站突出重症救治功能”。这样在指挥部、总队工作组和后勤部党委的大力推动下,通过完善设施、改变居住环境、提高待遇等措施,加强了一级站,稳定了人心。
       他告诉我,为什么要加强一级站呢?因为原先一级站感冒的、摔伤的都送到了二级站,一级站只成了一个转运站。后来通过调整,加强了一级站后,到二级站的病人就明显少了。另外,他们给一级站发放诺迪康、高原康,并加强一级站的巡诊工作,每天发现感冒和高原反应的及时预防、及时治疗。现在看来效果确实显著,完全达到了良性循环。
       为确保部队安全,稳定官兵员工的思想,提升官兵素质,他带领党委一班人积极探索高原高寒、高度分散、人员构成复杂情况管理教育新思路,在统一教育的基础上,组织“教育轻骑”下一线,把教育送到站所。去年11月,他带领一名军事干部和一名新闻干事,组成工作组,深入10个卫生所、31个一级站,督促、检查、指导,开展了一次人员思想摸底,一次安全隐患排查,一堂管理教育课,一套防袭击预案,一次周边环境关系梳理,通过“六个一”活动解决实际问题。他们8天时间行程2500余公里,为站所开展教育40余次,统一了官兵员工认识,稳定了人心。通过听汇报、提问题、看制度落实情况、查记录查安全、帮助解决问题和制定防袭击预案。11月11日,工作组在格尔木向总指挥部作了“总院开展‘六个一’活动,确保部队安全稳定和‘四零’目标”工作汇报,得到了青藏联网工程喻新强总指挥的充分肯定。
       2010年11月底,唐古拉山沼泽地冻土基础施工攻坚战打响。总院成立攻坚战医疗保障组,李立作为组长,坐镇安多,率领从全线抽调的100余名医疗保障人员,面对零下42℃以下的高寒和氧气不足内地30%、海拔超过5100米等生命极限的挑战,笑对困难,采取“一对一”保障措施,也就是一个医务人员盯住一个施工人员,每天和战友们同住一顶帐篷、同吃一锅饭,白天忙着布置工作,夜间巡查每一顶帐篷,既保障了参建单位,又保证了内部安全稳定。12月下旬,攻坚战提前胜利竣工,实现了零死亡、零伤残、零高原后遗症、零鼠疫传播“四零”目标,期间共救治高原病443人次,感冒1608人次,其中,高原肺水肿12人,高原脑水肿5人,所有病例均在安多卫生所治愈,无一例外送,成为青藏线医疗保障的典范,创造了青藏线医疗保障奇迹,受到了青藏联网总指挥部、拉萨工作组、安多项目部的高度赞誉。为此,国家电网公司总指挥部向中国安能总公司、武警水电二总队发来《贺信》,给予高度赞誉:面对困难,面对挑战,参战官兵不畏艰难,郑重承诺,为全体参战人员打造了“生命绿洲”,为冻土基础施工工程系上了“安全带”,凭借完备的医疗保障体系和精湛的医术,实现既定的保障目标,展现了武警水电部队威武雄师之风采。年底,国家电网副总经理郑宝森电话鼓励表彰了中国安能公司医疗卫生保障总院,极大振奋了部队士气。
       去年开工至2011年9月15日,累计保障参建人数3000000人次,治愈高原肺水肿70例,脑水肿35例,实现了国网公司提出的“四零”目标。去年以来,医疗保障工作受到地方、部队各级好评,收到业主及社会各界锦旗42面、感谢信21封。中国日报、国务院新华网、西藏电视台、青海广播电台等数十家知名媒体进行了百余次宣传报道,大大提升了水电部队知名度。医院被国网青藏总指挥部评为“突出贡献单位”、被水电指挥部评为“四好项目部”、“十佳基层党组织”、“感动中国电力团队”,1名妇女先进个人被总政通报表彰,1名副院长被总队评为“十大杰出人物”,4名女军医代表国家电网先进团体在人民大会堂受奖,两名主官同时荣立三等功。国家电网副总经理郑宝森反复说:“这将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你们将会创造世界性医疗保障奇迹。”
       李立告诉我:“那个时候我们的医生和护士表现的太感人了,由于太冷,他们做饭和的面和菜切不动,由于严寒这里的医疗保障人员很多人40多天都没有洗过脸。别人问我是什么力量使你们长期持续地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下去呢?我说,是我们军队的特殊组织优势;是我们白衣天使应负的责任;另外我们保证了各个上线人员的家庭后方。”我听了这个话很有感慨,因为就在与李立见面后,他们医院将上线人员的家属请到西藏青海来,这些家属与我交流都很感动,表示一定要做好家中工作,支持一线工作的妻子或丈夫。
       “民族关系无小事、警民关系是大事”。李立始终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积极与驻地建立融洽和谐的警政、警民关系。多次主动上门,拜访安多县委书记、卫生局长等,走访藏族居住区当雄一级站村委会,拜访当雄巴嘎一级站藏族房东,这些藏族同胞热情献上了清香的酥油茶和最爱唱的《卓玛》。尤其当雄巴嘎一级站藏族房东查敏、灵珠夫妇把医务人员当亲人,把儿子准备用于结婚的新房腾出,让给“金珠玛米”做医疗站。家中60多岁的老阿婆突发脑中风猝然离开人世,卫生所派人专程吊唁,并送去了慰问金。去年年底医护人员下线,查敏、灵珠夫妇一家步行2公里外含泪送行。良好的警政、警民关系进一步优化了部队建设和医疗卫生保障工作的外部环境,全体医疗卫生保障人员轻装上阵,医疗卫生保障工作风生水起。
       他告诉我,“取得这些成绩关键是有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全体上线参战人员共同的努力。指挥部岳曦主任在筹建期间挤出时间多次与国网公司协调,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在前期经费不足资金难以周转的情况下,总队党委及时给予帮助解决。指挥部、总队两级党委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青藏医疗保障工作,为我们办实事解难题。岳主任、总队邹总队长、卢伟政委等首长、领导多次打电话关心医疗保障工作,经常发短信问候全线指战员。卢政委仅燃煤取暖给我们打了4次电话、3次短信交待安全注意事项,最后全部改为蒸气取暖,规避安全事故。另外,岳主任、邹永明、卢政委等领导不顾个人安危,亲临海拔4600多米的医疗保障一线指导工作,为医疗保障工作呕心沥血,无不催人泪下。在医疗保障实践中,党委面对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始终坚持困难面前不退却,挑战面前不萎缩,我和唐院长团结一心,积极研究对策,全面带领总院官兵员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受到了各级好评,取得了参建者信任。为了履行青藏联网这一神圣使命,我们许多官兵员工默默无私奉献在高原。54岁的老同志刘俊根一家四口,3个人战斗在青藏医护岗位;许峰、张宝斌2名老专家接近退休年龄,仍然来到高原担任卫生所长;周春林和黄艳华、张薛刚和闫思敏等两对夫妇主动上高原。48岁的江夏员工吴应江,临行前接到家母去逝的电话,在火车上失声痛哭,却未向组织提任何要求;驾驶员刘文龙结婚不到一年,妻子去年10月份全身瘫痪,却未向任何人诉说。院领导严亦平战斗在高海拔安多卫生所,毫无怨言。正因为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同志,部队建设才得以快速推进。”
       他说,青藏线医疗保障工作千头万绪,总院过去也没有现成的经验,唯有“苦干加巧干,革命加拼命”。去年11月下旬,总队范天印副总队长来检查青藏线医疗保障工作时,适逢他率工作组用8天时间跑了2500多公里开展“六个一”活动督促、检查、指导,并在拉萨审核内部报刊《屋脊之生》(创刊号)后回到那曲之际,因为一直感冒、咳嗽,在会议室汇报工作后感觉坐不住。医生一量血压,血压高至130、160,但仍然坚持边打针边在床上安排工作。
       可是,我们的“高原牦牛”李立从北京开会返回,直接从格尔木上线,由于过度疲劳,导致心肌缺血,这个被人称为“高原牦牛”的汉子在2011年6月4日晚,头痛、胸闷、气短、血压猛升,控制不住自己了。他想,死也不能死在这里,准备给家中打个电话。杨宇大夫马上对其治疗,看了他的瞳孔后认为没有问题,给他吃了药让其休息,可他第二天又到了工作第一线。他的妻子、儿子在江西鹰潭,老父老母在四川乡下。去年儿子上初一选学校关键时刻顾不上,妻子生病也回不去,因为那时他正在筹建医疗保障总院;70多岁的老母亲突然一只腿动弹不了,时值青藏医疗保障筹备阶段,他是军人,忠孝不能两全,只能选择大家舍小家,给母亲寄了2000元钱,默默祈求老天保佑。他计划春节早点回家看望父母二老,但又连续到北京、南昌、格尔木等地参加几个会议,未能回家看望。从去年5月底进西藏开始前期筹备,7月中旬回江西调防,8月上线直至春节前他一直未回过家。说到这里,我看到李立政委眼圈红了,我知道他多么希望母亲的宽容、妻子的支持、儿子的理解,这都将成为他今后工作的强大动力。
       我紧紧握着“高原牦牛” 李立的手。我虽然不能代表中国电力人,但青藏联网工程由于你们的三级医疗保障体系保驾护航,才使得中国电力人在世界第三极创造了世界奇迹。
      
       责任编辑/彭中玉

    相关热词搜索:牦牛高原李立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