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长亭送别课堂实录

    【《长亭送别》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长亭送别课堂实录

    时间:2019-02-02 05:28:0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元曲的基本知识和《西厢记》的主要故事情节;引导学生鉴赏带“泪”的曲词; 把握文章思路,明确女主人公情感的发展变化过程;准确理解女主人公形象,明确文章的主题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启动:上课前,用李叔同作词的歌曲《送别》营造长亭送别的感伤氛围;上课初,师生初识,拉近心理距离,营造亲切和谐的学习氛围。展开:运用讲解法、朗读法和讨论法,仔细地研读课文中带“泪”的曲词,明确女主人公的情感发展过程,准确理解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题思想。结束:讨论金圣叹删改《西厢记》的优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走进元曲,感受《西厢记》的深情之美;2.欣赏崔莺莺重视爱情鄙弃功名利禄的爱情观,以及她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勇敢。
       1、教学重点。
       鉴赏带“泪”的曲词;分析崔莺莺这一女性人物形象;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教学难点。
       分析崔莺莺这一女性人物形象。
       3、问题设置。
       崔莺莺送别张生时,流露了哪些情感。
       崔莺莺主要通过哪一种外在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感情?
       文章哪些曲词写了崔莺莺的眼泪?请找出。
       鉴赏带“泪”曲词的思考题:这首曲词是在什么场景唱的?眼泪表达了崔莺莺怎样的情感?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泪的?
       崔莺莺这个女性形象,她身上哪一点最打动你?
       你觉得金圣叹的删改,好吗?说说你的理由。
       4、教学实录
       课前播放歌曲《送别》,营造气氛。
       启动:今天,老师将和大家去十里长亭,赶赴相国千金崔莺莺和张珙的那一场别离,痛饮一杯由600多年前的王实甫酿造的美酒――被赞誉为 “天下夺魁”的《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 (投影课题及作者)。
       简介《长亭送别》故事背景。
       深深别情。
       师:是啊,离别是人生最凄美的一曲悲歌。在长亭,莺莺就以“别情”为菜,以“真心”为酒,为张珙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送别宴,可谓“别情深深深几许”。(投影小课题――别情深深深几许)下面,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找找莺莺送别张生时,流露了哪些情感,并用词语概括出来。
       生:伤心、痛苦、 不舍、、焦虑、悲伤、怨恨……
       师:戏曲表演中,演员特别需要通过观众可以看到的外在动作、神情,来表达内心感受。同学找找,崔莺莺主要通过哪一种外在方式表达内心的感情?
       生:哭!眼泪!
       师:文章有哪些曲词写了莺莺的眼泪,说出它的曲牌。([端正好][叨叨令][朝天子][耍孩儿][四煞 ][三煞])莺莺对张生的深深别情,都凝了颗颗珍贵的泪珠。长亭送别,也融于一片盈盈泪光之中,真是“满纸莺莺泪”,今天我们就“共解其中味”。(出示小课题下的副标题――“满纸莺莺泪 共解其中味”)
       四、自由鉴赏带“泪”曲词
       师:大家选择一首自己最喜欢的曲词自由品析。请大家在深情诵读之后,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思考:
       这首曲词是在什么场景唱的?
       眼泪表达了崔莺莺怎样的情感?
       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泪的?
       (一)[端正好]
       生1:[端正好]是莺莺在送别路上的唱词,它营造了深秋时的环境,表达了女主人公不忍爱人别离的伤痛之情。
       生2:它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呈现了一种背景,挑选了五种典型意象,流露出浓郁的悲秋情绪。背景是一个暮秋时节,五种意象分别是:碧云上的朵朵青云、凋零满地的憔悴菊花、一阵紧似一阵的秋风、往南飞的大雁,如醉的霜林。
       生3:大雁本是一种候鸟,冬天就要飞回南方。大雁回家了,而莺莺的爱人却要远走,一对比,心中更生悲伤。因此,在杜牧眼中红于二月花的枫林,是由自己痛哭了一夜的血泪染成。
       生4:我认为这五种意象点燃莺莺心中离情,故而流泪,崔莺莺又将离情放到眼前景中,所以认为霜叶是自己因爱人远走流泪染红。真是景中含情,情因景生。
       (二)[朝天子]
       生1:[朝天子],这是告别宴上的唱词,是相思的泪。
       生2:这是痛恨的泪。从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可以看出,在莺莺心中,爱情第一,功名不值一提。她不仅恨母亲棒打鸳鸯还恨门当户对的婚姻观。
       (三)[耍孩儿]
       生1:[耍孩儿]写的是张生离别后,莺莺的忧愁。她担心张生移情别恋,不再喜欢自己了。
       生2:莺莺贵为相国千金,张生只是一穷书生,但张生中状元后,二人的社会地位发生逆转。而在封建社会,女子地位非常低,一纸休书就可以了断一桩婚姻。这眼泪中包含了莺莺对婚姻前途深深的担忧。
       (四)[四煞]
       生:这是莺莺想象张生走后的情景,表现出她极深的悲愁和不舍。用九曲黄河之水和三峰华岳作比较,夸张体现自己的泪多恨重。泪雨滂沱,莺莺的感情达到最顶点。
       五、小结
       任何情绪的外在表现,都是内在心灵世界的折射。长亭送别,崔莺莺用眼泪表达了自己的深深别情,为张珙编织了一张情网。它像一串珍珠,串起送别路上、告别宴中、临别问归、惜别目送四个场景。这泪中不仅有普通的离愁别绪,爱人远走的相思之痛,更有母亲棒打鸳鸯的怨恨,对世俗观念的愤怒,对婚姻前途的深深忧虑。如此丰富的情感,作者借助多种表达技巧,巧妙地通过眼泪这个载体,在时间推移、地点转换、事件发展中层层推进。作者真是匠心独运。
       六、人物形象
       师:通过这些眼泪,以及眼泪中蕴含的情感,同学们觉得崔莺莺这个女性形象,她身上哪一点最打动你?
       生1:勇敢、倔强、叛逆。对真挚爱情的追求,不管双方的门第、财产、权势,只看重到心灵的契合。反观现实,和那些拜金女郎相比,莺莺的这种品质太难得了。
       生2:莺莺很有个性,她敢挑战家长权威,不要说是元代,就是在现在,这样的勇敢、执著品质也散发出熠熠光辉。
       师:面对那个遵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讲究门当户对的封建婚姻制度,《西厢记》石破天惊地喊出了一句,“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此话一出,遂传诵千古!崔莺莺珍视爱情,鄙视功名利禄,她的泪,摆脱了普通才子佳人离愁别绪的俗套,而升华到否定世俗传统观念的高度,是有生命的人性向无生命的封建礼教挑战的里程碑!
       七、讨论
       《西厢记》自问世以来,广泛流传,版本最多。清代,金圣叹评《西厢记》,砍去《西厢记》第五本张生中状元后回来迎娶莺莺这个大团圆结局,崔张分手送别成为整部戏的结局,让《西厢记》由喜剧变为悲剧。你觉得金圣叹的删改,好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1:我觉得删得好。悲剧最打动人心,它不仅让人哭泣,也警醒于现实的残酷。它让我们看见封建时代女性身上承受的巨大压力,以及在男女不平等社会里女性悲惨屈辱的地位。
       生2:我也赞成把张生迎娶莺莺的结局删了,大团圆的结局只不过是王子和公主的童话,生活中的张生不是一位忠厚志诚的君子,崔被抛弃的命运几乎不可避免。
       生3:我反对。崔张二人爱情路十分辛苦,好不容易可以大团圆,就不应该让他们分开。越是现实里不易实现的,文学作品更应展现出来,不然,人生就看不到美好了。
       生4:记得钱钟书说,美好的寓言故事要不得,它会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幼稚,以为善恶必有果报。才子佳人式的大团圆固然美好,但这样会让我们忘却现实的残酷。金圣叹的删改清除了旧本宣扬夫荣妻贵、衣锦还乡的封建正统观念,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力也大大地增强了!
       八、结语
       悲剧也好,喜剧也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是郭沫若说得好,文艺母亲的女孩儿里,要以《西厢》最完美,最绝世了。它是超越时空的艺术品,具有永恒且普遍的生命价值。(下课铃声响)很遗憾,离别的钟声已经响起,我们可以走出这课堂,却永远走不出经典文化的磁场。课下,希望同学走进经典原著,闲暇无事说聊斋,梦入红楼卧西厢。让书香浸润滋养我们的心房!
      
       (作者简介:刘冬梅,(1981―),教育硕士,中教一级,重庆育才中学,主要研究中学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及理论,先后参加全国及重庆市多项教学比赛,获得较好成绩。)

    相关热词搜索:长亭送别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