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梁启超如何评价崔述] 梁启超传简介

    [梁启超如何评价崔述] 梁启超传简介

    时间:2019-02-15 05:37:4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蔡尚思先生的《中国文化史要论(人物图书)》“历史学与地理学上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图书”一节论崔述与《考信录》说:    “是古代史学上疑古派的一个代表,但还不足称为集古代疑古派之大成。因为他不仅不敢疑经,而且以经为其他一切的标准,这种疑古,还是一种信孔尊经的疑古,连王充、刘知几、李贽等也不如了。梁启超以崔述‘经书以外只字不信’为‘豪杰之士’,荒谬!”
      蔡先生在这里先指出不敢疑经,反以经为衡量其他一切的准绳,是崔述的主要缺点;而后说梁启超先生以崔述为“豪杰之士”的原因,即在他“经书以外只字不信”这一点――无疑是说梁启超把崔氏的主要缺点当做主要优点了。倘若真是这样,那梁先生固然是可以并且应该被斥责为“荒谬”的了。但事实上,蔡先生在这里所据以指斥的引语,与梁先生的本意不无距离。这几句话,都出自梁先生的《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一文,该节原文是这样的:
      “嘉庆间,则有从别的方向――和马宛斯正相反的方法以研究古史者,曰崔东壁(述),其书曰《考信录》。太史公谓‘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东壁墨守斯义,因取以名其书。经书以外,只字不信,《论语》、《左传》尚择而后从,《史记》以下更不必论。彼用此种极严正态度以治古史,于是自汉以来古史之云雾拨开什之八九。其书为好博的汉学家所不喜;然考证方法之严密犀利,实不让戴、钱、段、王,可谓豪杰之士也。”
      很明显,梁先生在这里提到“经书以外只字不信”,旨在绍介《考信录》的得名之由与著述体例;而所以赞赏崔氏为“豪杰之士”的原因则主要在于崔氏把“自汉以来古史之云雾拨开什之八九”的考史成绩,以及他“实不让戴、钱、段、王”的“严密犀利”的“考证方法”。“经书以外只字不信”与“豪杰之士”之间,决没有如蔡先生所组截的那样直接的因果关系。
      固然,在同一文中,梁先生还说过崔述“对于先秦的书除《诗》、《书》、《易》、《论语》外几乎都怀疑;连《论语》也有一部分不相信。他的勇气真可佩服。”其意也不过是因为崔述所处的时代,“实在那时信古的空气已压倒了疑古了”(顾颉刚先生《崔东壁遗书序》语),所以认为崔述能够这样疑古,已属不易,并非因他只信经书,所以才佩服他。设若崔氏能更进一步地大胆疑经以求古史之真的话,则梁先生对他当会因此即摒斥呢?抑或是更加赞赏呢?我认为我们更有理由同意这后一种推断。请看梁先生在《古书真伪及其年代・总论》中论及崔述的一节:
      “同时出了一位名声很小的辨伪大家,就是著《考信录》的崔述。他把春秋以后诸子百家传说的古事,一件一件的审查辨别哪是真的,哪是假的,使得古史的真相不致给传说遮蔽。……他虽然迷信《五经》、《论语》、《孟子》,却也不能不疑其一小部分。他辨伪的方法,除了‘考信于六艺’以外,还有许多高妙的法门。他解释作伪的原因,能够求得必要的条件。尤其是他那种处处怀疑、事事求真的精神,发人神智,实在不少。”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梁先生对崔述的三点态度:一、崔氏对《五经》、《论》、《孟》的态度为“迷信”的;二、对崔氏的辨伪方法,除“考信于六艺”以外的其他“许多高妙的法门”是赞赏的,并不要求以六艺为唯一的衡量标准;三、最钦佩崔氏的地方,即在“他那种处处怀疑、事事求真的精神”以及他认真严密的辨伪方法。
      更明白的,是在我们开头引的梁先生论及“豪杰之士”的那段文字之下,梁先生更接着写道:
      “第一问题中春秋前史迹之部分,崔东壁所用方法自优胜于马宛斯。虽然,犹有进。盖‘考信六艺’固视轻信不雅驯之百家为较有根据,然六艺亦强半春秋前后作品,为仲尼之徒所诵法,仲尼固自言夏殷无徵,则自周以前之史依然在茫昧中,六艺果能予吾侪以确实保障否耶?要之,中国何时代有史,有史以前文化状况如何,非待采掘金石之学大兴,不能得正当之解答。此则不能责备清儒,在我辈今后之努力耳。”
      这再一次说明梁先生所赞赏崔述的,主要是他怀疑、求真的治史态度和认真、严密的考证方法。

    相关热词搜索:评价梁启超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