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补《关于凿齿的风俗》:凿齿图片

    补《关于凿齿的风俗》:凿齿图片

    时间:2019-02-15 05:38:0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读书》今年第八期黄鸿光同志的《关于凿齿的风俗》一文,引了《管子》、《新唐书》、《桂海虞衡志》等古文献,举了一些例子,指出了表示进入成年、以利灌药施救等凿齿的原因,还指出了凿齿习俗对语言的影响,颇能引人兴趣,广人知闻。其实凿齿本是原始社会中一种普遍存在的习俗,原因比较复杂,除凿而外,方法亦有刷、染、裹、锉等多种,不少关于原始史与人类学的专著都有论及,尤以德国人类学家利普斯的《事物的起源》一书所述为详,引录如下:
      “……婆罗洲杜松人认为有诱惑力的嘴必须显出黑色的牙齿。探险者斯塔尔描述过他们为达到此目的而采用的熟练方法。他强调这样的事实:染齿手续是神圣的,仅仅在伟大的‘梅金甘纳’神宴之前才能举行。药方如下:‘把一种名叫夸瓦的叶子捣碎,混合以一种树木的灰,将此混合物涂在齿上,用一条折叠好的香蕉叶置于齿上压紧,以防弄掉颜色。这样保持四十小时后,拿掉香蕉叶绷带,再以一种爬虫的皮捣碎加上石灰的新混合物来擦。俟干却后即可保持黑色’。这些人还喜欢用粗石子锉的方法‘砍掉’牙齿。斯塔尔断言,经过这样处理,他们决不为牙痛所苦。”
      “这种习俗只不过是原始部落为了各种理由而毁齿的一种形式。毁齿还常常是成丁礼的一部分,它标志一个人成年了。有些部落如努尔人,击碎长了六七年的下齿,解释说:‘我们这样做为了显示人和野兽不同’。有些部落仅把前齿修成喜爱的尖头形,这甚至需要使用凿子。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尤困人之中,凿去年轻人部分牙齿的仪式,由穿着神秘外衣的部落年老成员执行,他被推崇为‘至高无上者’。关于这种习俗原来的理由,正如一个卡姆巴人告诉林德伯罗姆那样:‘我们把牙齿改形是因为这样可以很好的唾吐’。”
      “另一种古老的牙齿改形,是用宝石和金属镶包牙齿,文化发达的民族非常流行。达雅克人和巴达克人将前齿钻洞,然后用黄铜、黄金和珍珠蚌做的小圆片来填塞。墨西哥尤卡坦的马雅人将黄金或宝石作同样的用途。今天厄瓜多尔土著居民和印度人,亦以这样的风尚相夸耀。然无论其最后效果如何,这种美化牙齿形式仍是一种毁形。”(《事物的起源》,汪宁生译,四川民族出版社一九八二年版,第54―56页)
      黄文说:“凿齿之习废除之后,人们心目中仍有一段时期以有犬齿及门牙为不美,于是有‘黑齿之国’,人们把牙齿染黑,看去仍如打掉了一样。”从上面的引文来看,则染齿与凿齿,实为风习不同,未必即有先后之分,其原因亦非仅仅由于不美。林耀华教授主编的《原始社会史》说:“有的部落以敲掉上门齿或锉短牙齿为美观,或者把头发编成一个结。这些摹仿动物的装饰,为了显示自己象动物那样灵巧有力,在当时是合乎情理的事。”(中华书局一九八四年版,第425页)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路威在《文明与野蛮》一书中提到澳洲人的文身、刺疤、割势皮与敲门牙等毁伤肢体的方法时说:“这样的毁伤肢体也许除表示年龄或地位外别无作用,可也许有严格的宗教的意义。”(吕叔湘译,三联书店一九八四年版,第84页)都各指出了几个主要的原因。宋兆麟、黎家芳、杜耀西合著的《中国原始社会史》说:“古代傣族还有染齿包齿习惯。《蛮书》卷四载:‘黑齿蛮以漆漆其齿,金齿蛮以金镂片裹其齿,银齿以银,有事出见人则以此为饰,寝食则去之。’这些装饰意义比较复杂,有的可能起源于图腾纹饰或巫术活动,有些是为了保护身体,后来才有审美的意义。”(文物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第354页)把凿齿的原因作这种解释,倒是比较通达的见解。
      黄文在说到这种习惯在个别地方和种族现在仍有保留时,举出了非洲某地的人用凿去门牙以利灌药的例子。K・穆勒在《禁忌和魔法支配着南巴人的生活》一文中,则以亲眼所见,为我们描绘了另外一个当代原始部落、生活在西南太平洋马勒库拉岛北部的南巴人实行这种遗风的具体而又别致的画面,这是专门用在为了美观和晋升社会等级的妇女身上的,同时他们也用这种方式施之于猪,使之美观而贵重:
      “虽然,许多小南巴人都熟悉沿海种植园赚来的新赫布里底斯法郎和澳大利亚的钱币,但只有长着獠牙的猪,才能换来生活中的重要东西――妻子、尼门琪社会中更高级的地位,以及礼仪中的知识。公猪长到一岁时,就把上牙的犬齿敲掉,好让下面的牙齿长成优美的环状獠牙。獠牙的弯曲度愈大,猪的价值就越高。
      “奇怪的是,缺一颗牙齿,却表示一位妻子的身价更高。一个南巴人的妻子又要想晋升到‘埃加林’――妇女,‘尼门琪’中第四高的等级,就必须心甘情愿地牺牲一颗门牙。在这种痛苦的仪式中,她的丈夫或是另外的男亲戚,用一根短棍顶住她的牙齿,用石头敲打这棍子,使牙齿松动,然后用手拔出。之后,把一根绿色的树梗,在火堆的余烬里烧热,塞在拔掉牙齿留下的空洞里,以止住流血,但止不了剧痛。”
      这篇文章,收录在刘达成等编译、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出版的《当代原始部落漫游》一书里。书前还附有南巴妇女正在凿齿时拍摄下来的照片,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把此书找来参阅。

    相关热词搜索:风俗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