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动手”_高效课堂22条心得体会

    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动手”_高效课堂22条心得体会

    时间:2019-02-19 05:42:4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放手让学生动手去做,能打开智慧之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这是《科学》课的宗旨。当前,国际小学科学课程的一个新趋势是强调Hands on(动手做)。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能理解。由此可见,动手做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教育目标上,一些教师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应试而教,单纯追求考试分数,于是在课堂上,教师更多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方法上,教师只是生硬地将知识塞给学生,根本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更没有给学生动手做的时间,这种模式下教育出来的决不是有智慧、有理想、有活力的学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核心命题。科学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识过程,又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过程。因此动手做在科学课中必不可少。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动手做”的欲望
      好奇心是人与生俱有的,科学家和我们常人相比不同在哪儿?不同在他们的好奇心能保持终生。有这样一则报道:前年法国科学家到南京来,孩子们问他:把糖块放到水里,体积会不会改变?科学家一时间回答不上来。人们很快把这事给忘了。然而那位科学家却念念不忘。第二天早晨他没有吃早饭,而是先做这个实验:一块方糖一块方糖地往杯子里加,直到放8块以后,才看得出体积有一点变化。所以说:“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才能让他们有动手做的欲望。
      二.动手之前先动脑,开启学生智慧之门
      过去的自然课也强调让孩子们动手观察、试验、小制作。但教学主要的精力仍放在知识结论的教学上。一堂课下来,要求学生把结论记住、理解、背下来。现在,科学课不再把重点放在知识结论的记忆、理解、获取上,而是要让学生发现科学知识和体验科学知识,获得过程当中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于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过程当中去亲身经历。所以动手之前动脑的环节非常重要的,学会思考比动手操作更重要。
      三.理论联系实际,在动手上下功夫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但他们都注重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因此,教学中必须强调理论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探究问题。比如我执教《铁钉生锈》一课时,先给学生布置搜集有关铁元素的一些知识,了解身边铁这种金属的变化情况,亲自动手做实验(把铁钉放在冷水中和冷开水中并与空气隔绝……这些实践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实际动手操作中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合作、探究上下功夫
      坚持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原则,就是要把学生看成和教师平等对话和交往的生命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学生也不能依赖教师思考。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一位教授指出:课堂教学的成功有赖于学生的参与。而学生的主动合作、探究正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我执教《铁钉生锈》一课时,除了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外,还采用小组合作,师生共同研讨等方式对实验情况进行讨论,再分小组把自己的实验结果写成实验报告,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既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通过亲身探究,动手实验获得的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是学生真正理解,真正相信的,是属于孩子的。它不仅可以使孩子的思维受到最好的锻炼,还有利于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说,动手做能打开孩子的智慧之门。
       (作者通联:637200四川省西充县建设路小学)
      
      
      

    相关热词搜索:中学生动手课堂关注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