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广东海军对日作战研究述略

    广东海军对日作战研究述略

    时间:2020-04-04 05:23:1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八年抗战中,羸弱的中国广东海军,面对当时世界海军强国——日本海军的入侵,毫不畏惧,奋起抗击,抗战初期取得了一系列惊人的战绩;抗战中后期,广东海军在水面舰艇损失殆尽的情况下,运用水雷游击战等战术,有效地牵制、打击了日本海军,有力地配合、支援了中国陆军和盟军的作战,为抗战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关键词]广东海军;对日作战;东江纵队

    [中图分类号]K26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08)03-0077-(04)

    八年抗战中,广东海军作为中国海军之一部分,尽管实力羸弱,但仍与强大的日本海军展开殊死搏斗,在水面舰艇损失殆尽后,又与日本海军展开水雷游击战,令骄横的日本海军在华南内河处处受阻,挫败了日本海军的侵略企图。但在过去的研究中,对广东海军系统、深入地探讨似乎不多。

    一、战前敌我力量对比

    广东历来为中国海防重地,19世纪中叶建立的广东海军曾为晚清四大舰队之一,但经过马江、甲午等战事后,中国海军逐渐衰落,广东海军也不例外。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中国海军也几度分裂,成为军阀混战的工具,实力更受削弱,广东海军尤甚。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完成了中国形式上的统一,海军也完成了名义上的统一,并号称拥有五大舰队,但堪用的“大小舰艇约70余艘,总吨位仅得5万吨左右”,2万余官兵,每月经费40万,“实尚无海军军力之可言”。内部依然分裂为中央海军(第1、2舰队和练习舰队)、东北海军(第3舰队)、广东海军(第4舰队)3个派系,除中央海军置于国民政府海军部的统辖下,其余两派海军各自为政,实力也较弱。抗战前的广东海军改称广东江防舰队,全部力量只有30余艘各式舰艇,全舰队总吨位仅8000吨,而且舰艇质量极差,又没有海军航空兵的掩护。其中最大型的是2600吨的肇和号巡洋舰,6艘不足千吨的炮舰,其余则为一二百吨的内河浅水炮艇和鱼雷艇,另外,海军部的“公胜”号测量舰在广东沿海公干,抗战爆发后也改装成炮舰加入广东海军序列,后来海军部还调拨10艘鱼雷艇给广东海军。而此时的日本海军共有舰艇200余艘,总吨位达190万吨,实力雄居世界第三位。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次日,蓄谋已久的日本海军中央部立即下令封锁中国沿海各港口;9日,早已作好准备的日本海军第5水雷战队即完成了对华南海面的封锁;28日,日海军又派遣第9、第12战队南下增援,此外,日海军还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海军航空兵,舰队海空方面占了绝对优势,与广东海军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因此,总吨位只有日海军的0.04%的中国海军根本就不被日海军放在眼里,广东海军更不值一提。蒋纬国战后也感慨:“当时之中国海军战力,非但无法从事海战,予日本海军以有效之打击,并且无招架之力”。

    在强敌面前,广东海军没有退缩,但鉴于自身力量难以与敌在外海较量,遂采取退守防御的方式,在抗战开始时,即把主要力量退入内河,同时用废船、石头、水雷堵塞封锁珠江的主要出海口,并分派“肇和”等主力舰巡逻警戒;与此同时,中国陆军在广东沿海构筑了多道防御工事,福建和广西沿海地区也布置兵力把守,国民党中央也派员和派飞机协助防卫,使华南地区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但蒋介石却认为日军对华南地区顶多“以海空军扰乱”,“如用陆军实行真面目之作战,则无此能力”,加上国民党的广东军政首脑又争权夺利、腐化堕落,致使华南地区的防卫工作流于形式,影响了广东海军的抗战准备工作。

    二、抗战初期广东海军的对日作战

    1937年8月,日本把侵华战争扩大到华中,日海军开始成为“南进的一个主力军”。9月14日,日海军1艘巡洋舰率3艘驱逐舰侵袭虎门,守卫虎门的肇和、海周两舰立即与之激战,虎门各炮台也发炮相助,激战40多分钟,中国空军前来增援,身受重创的日舰狼狈逃窜,途中1艘驱逐舰因伤重沉没于伶仃洋,这是中国海军在抗战中首开海战击沉日舰的记录。但在激烈的海战中,海周舰也船尾中弹,多人阵亡。虎门之役后,深受鼓舞的中国军队士气高昂,15日,中国空军在汕头炸沉日军巡洋舰一艘,日“余舰负伤远遁”;16日,日舰炮击海口炮台,“不得逞,遂逃去……”,多日来“分途扰粤”的日海军,“均经我痛击逃窜,东江国防巩固”。

    战前目空一切的日海军连连受挫,恼羞成怒,9月20日调两艘航空母舰入南海助战;21日,日海军航空兵在驻台湾的日军飞机配合下,对广东海军进行连续轰炸。现代海战实则是海上的空战,没有海军航空兵的掩护,防空火力又薄弱的广东海军舰艇只能是日机的活靶子,在日机的狂轰滥炸下,广东海军尽管奋力抗击,先后击落1架日机,击伤6架,但肇和、海周、海虎、江大等7艘主力舰也相继被炸沉,“海军官兵伤亡甚重”。为此,广东江防司令部不得不作出调整,让余下的浅水舰艇防守各内河出海口,把4艘鱼雷快艇驻防于虎门炮台,伺机出击,并在虎门至广州的水道施布大量水雷。11月,夺取了华南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日军大本营拟定了进攻广州的计划,但12月中旬,日军在长江袭击了英美炮舰,引起西方国家的强烈抗议,由于进攻广州也牵涉到西方国家的利益,日军不得不暂时中止进攻广州的计划。广州则利用此机会,特别是在华北、华中大片国土沦陷后,担负起中国与海外联络的重任,使由广东输入内地的国际物资占了当时总量的80%。日军竭力要切断这条中国的最大外援线,以迫使中国投降,可是日本海军对广东的封锁战一直没有成效。

    1938年8月,武汉会战爆发,蒋介石误认为日军不敢进攻广州,于是把部分驻广东的精锐部队北调,使华南原本有限的兵力更加捉襟见肘,而英法的慕尼黑交易又消除了日本进攻广州的顾虑。9月,日本下达了进攻广州的命令,“派遣大批陆海军进行了规模相当大的协同作战”,其中,“海军兵力包括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7艘,驱逐舰约20艘,舰载机约150架,中型攻击机12架,水上侦察机16架”,“编成了由106艘舰船组成的大型护航舰队”。并计划由日海军“沿珠江逆水作战”,但由于顾忌广东海军的抵抗,只好作罢,改由日海军担负海上护卫和支援陆军登陆作战。10月12日,日本陆军登陆大亚湾。登陆时,担任护卫的日海军“一舰触雷沉没”,随后在虎门、横门等处,又“先后被我炸毁达十三艘之多”,令日海军舰艇“以各河分别布雷封锁”,“不敢冒然轻进”。但由于日本陆军进展顺利,猝不及防的国民党陆军溃退不止,日陆军乘机连克惠州等地后直扑广州,21日占领广州。这使日本海军大失颜面,连忙于21日在陆军配合下,向虎门炮台发起猛烈攻击,23日击沉停泊在炮台附近的4艘广东海军鱼雷快艇后占领虎门要塞。但广东海军不断对日海军实施水雷阻击战,令日海军的“溯江部队前进困难”,费时一周,“处理了水雷达303个”,10月29日才到达广州,为广东军

    民的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可是,广东海军在撤往西江途中,“江巩”、“公胜”两舰却被穷追不舍的日机炸沉,广东海军实力再次受损。

    10月25日,日军占领西江要地三水,并沿岸修筑炮台。为摧毁日军炮台,广东海军余下的执信、坚如、仲恺等舰沿江向日军发起攻击,摧毁了日军4座炮台。气急败坏的日海军连忙出动飞机轰炸广东海军舰艇,在空袭中,执信舰被炸中锅炉沉没,坚如舰中弹负伤,为减少无谓的牺牲,剩余舰艇撤出战斗,驶回原防地。随后数天,日军出动大批飞机,对广东海军进行报复,在缺乏空中力量的掩护下,广东海军除平西舰外,其余舰艇全被日机炸沉。

    三、广东海军在抗战后期的功绩

    三水之役后,广东海军舰艇损失殆尽,而现代海军是高科技产物,人员培养、舰艇维护、设备保养、技术更新等绝非短时间内可速成,因此,为保存剩余不多的力量,继续抗击日海军,1938年12月,广东江防司令部对残余力量进行改编,把“在各战役中之沉船员兵及武装组编为机枪队”,原有水雷队因损失不大,则保持不变;1939年4月,重庆军事委员会桂林行营接管了广东江防司令部,并改组为江防处,次年,又改为粤桂江防司令部,把作战重心转为水雷战,扩编原水雷总队为2个大队,下辖16个分队,分别驻防粤桂两省;将残存的永福(驻香港附近)、平西两舰及2艘巡逻艇、9艘快艇、4艘电船编为舰艇队,以作策应。以后,随着战事的发展,粤桂江防司令部多次迁移,所辖的战斗舰艇也陆续损耗殆尽,不得不于1945年7月再度缩编为粤桂江防布雷总队,并归由国民政府军政部管辖。

    广东海军在抗战中后期因实力有限,无法再进行水面舰艇作战,但依然采取一些积极措施,全力投入抗战,为华南乃至全国的抗战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

    (一)布雷封锁战

    抗战后期,由于造雷工作缓慢,广东海军只能将旧存和自制的水雷施放在珠江各出口,使日海军吃尽了苦头。广州沦陷后,广东江防司令部内迁肇庆,雷械修造所也于柳州恢复工作,于是,广东海军的布雷工作如虎添翼,先后在广东的东江、西江、北江、韩江、新昌河及广西的邕江等内河水道和重要支流布雷,束缚了日海军的行动,挫败了日海军溯江内侵、引导日陆军深入内陆的企图。1939年4月,内侵的日舰被炸沉2艘;同年11月南宁沦陷,广东海军在南宁附近的邕江布雷,限制了日军的水上行动;1940年9月,进攻清远的日军在北江被水雷炸沉l艘汽艇,进攻受挫;次年12月,日军进攻惠阳又被炸沉1艘装甲艇;此外,还在多处水域布设雷区,令日军舰船防不胜防,经常触雷沉没。1944年9月,日军进攻桂东,中国陆军撤离肇庆,但广东海军仍留在西江布雷,使进攻梧州的日军不得不向北迂回,迟滞了行动。接着,布雷队又在日军北上的江河要点布雷,直至10月桂平陷落,中国军队反攻失利,广东海军才向桂西转移。

    (二)敌后游击布雷战

    抗战初期,由于经费有限,广东海军虽然仅派出一支水雷队到敌后作战,但却初见成效,先后炸沉日军排水量达千吨的长运丸号货船和第127号拖船。1940年广东海军的经费增加后,开始派出3支水雷分队到沦陷区开展游击布雷,并取得辉煌战果,至1944年夏,共炸毁日军20多艘舰艇。1943年3月17日,还炸毁汪伪舰“协力”号,俘虏伪广州要塞司令萨福畴等7人,打击了日伪海军的嚣张气焰。广东海军神出鬼没的敌后布雷战,使日本海军头疼不已,为对付广东海军的敌后游击布雷战,日本海军只好专门成立“特设炮艇队”和“特设防备地”,“后来又扩大规模,升格为特别根据地队”,“这些防备队有时协同陆军,有时单独负责扫荡出没于管界内的敌人”。仅1939年,日海军就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扫雷战、2次帆船扫荡和江门、横门作战、3次西江作战,以及容奇、中山等地的小规模作战。从日军的这些作战可以看出,广东海军有效地牵制了日本海军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了中国陆军的作战。为此,广东海军官兵受到国民政府的多次嘉奖。

    (三)协助盟军突围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次日日军进攻香港,时在香港公干的海军次长、原广东江防司令陈策义不容辞地率领部下协助英军作战。10月25日香港沦陷之际,陈策指挥随从帮助63名英军乘鱼雷快艇冒着日军炮火突围。在激战中,陈策左手中弹负伤,广东海军阵亡1人,在广东海军的掩护下,英军安全抵达韶关后方。中国海军的英勇行为震撼了英国,英国后来授予陈策“KBE”爵士勋章,并广为报道,国民政府也于1942年授予陈策海军中将衔。

    (四)支持中国海军的人才培养工作,为战后中国海军的重建提供了人才储备

    二战后期,英美两国因海军人员不足,于是与中国政府协商,选派中国海军人员赴英美培训并协助英美作战。广东海军在人才缺乏的情况下,仍以大局为重,选拔100名海军青年“赴英美舰队及船厂服务与见习,以增进其学历而备为我国将来海军整建之基础”。后来这些人员中有的参加了盟军的对法西斯作战,受到了盟国的赞赏;有的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为中国海军的建设和复兴作出了贡献。

    广东海军的战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配合与支持。在广州、香港等地沦陷后,中共领导的东江纵队先后在中山、大鹏半岛等地建立了海上游击队,平时以打鱼作掩护,发现敌舰就伺机出击,被誉为“土海军”。这些“土海军”曾先后进行了果洲、平洲、黄竹角等多次战斗,毙伤和俘虏多名日军,缴获大量战略物资。中共的海上游击战与广东海军的布雷游击战相互呼应,沉重打击了日军的战略部署,破坏了敌人的海上运输,策应了中国陆军的作战。

    此外,广大人民也给予广东海军以大力支持。如广州沦陷前,广州工商行业无限公司董事长朱克勤以该公司3艘拖轮和武装护航人员为基础,吸收一些自愿青年,组成“抗日护市队”,协助维持海上治安。广州沦陷后,该舰队驶往江门,后到三埠,将拖轮改装成炮艇,并改编为江防义勇游击司令部,朱克勤任司令,掩护中国军队和输送物资,多次袭击日军舰艇,减轻了广东海军的压力。1939年在银洲湖一战中,还击沉日军2艘汽艇,击伤3艘,取得抗战时期广东内河战的又一胜绩,大挫日海军士气,受到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和重庆中央军委会的嘉奖。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粤桂江防布雷总队一边加紧扫雷,一边迅速东移,9月23日到达广州接受日海军的投降。扫雷工作完成不久,1946年2月,总队奉命裁撤,进行新的改组,至此,广东海军正式完成了其抗战的历史使命。

    四、永存史册的勋绩

    在整个抗战中,日本海军在中国共阵亡26000多人。其中太平洋战争前,日海军在华共阵亡6000多人,损失舰艇50多艘,飞机544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一直到日本投降期间,日海军在中国阵亡的纯海军军人达到15633人,加上其他人员共达20100人,是太平洋战争前在华死亡人数的3倍。中国海军以其微不足道的力量和惨重的牺牲,支援了中国陆空军和盟国的作战,使战前目空一切的日本海军随着战争的发展,逐渐衰败。国民政府海军总司令陈绍宽指出:因为有了中国海军的出色表现,才使日本不得不“采取陆军迂回兜击之笨拙战略,因此适足达成我消耗战、持久战之目的,而完成歼灭战之任务。”不少评论家也指出:在日本的侵华战争中,最有希望和把握轻易取胜的是日本海军,但实际结果却相反,战果最小、屡遭挫折的是日海军,原因固然多样,但也不能不归功于中国海军的出色表现。

    尽管广东海军无论从实力、战果都难以与国民党中央海军相比,但不难想象,如果没有广东海军的英勇顽强抵抗,日海军的伤亡数字将会大幅度减少,日海军将会从容地协助日陆军深入粤桂内陆,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而正是由于有了广东海军的顽强抗战,才遏制了华南日海军的肆意妄为;也正是由于广东海军在贯彻海军总部命令的同时,以自己独特的作战方式与强敌周旋,捍卫了华南水域,策应了中国陆军的作战,才使抗日持久战得以顺利进行并直至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责任编辑:王继洲

    相关热词搜索:作战广东海军对日研究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