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墙上的斑点,原文及赏析_从《墙上的斑点》看伍尔夫的意识流创作

    墙上的斑点,原文及赏析_从《墙上的斑点》看伍尔夫的意识流创作

    时间:2019-02-02 05:29:1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伍尔夫《墙上的斑点》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皆极大地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其“重精神,轻物质”的观念深刻揭示了战时英国人的精神危机,更充分体现了作者非凡的创新能力及独特的审美意识。
       英国文学历史上,以伍尔夫为代表的意识流创作彻底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写作手法,标志着英国文学的又一个高峰。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墙上的斑点》的结构与写作方式,结合伍尔夫的创作理念,简要评析其意识流写作。
       瑞士心理学家罗夏提出了观察人潜意识的“墨渍测试”。只要被试者面对墨渍图画,忘掉一切外部压力,凭直觉讲出他所观察到的东西,便能透露出他的潜意识和人格基本特征。这种理论与《墙上的斑点》在文化范畴上不谋而合。从形式上看,小说意识流的结构特征也十分明显。作品以墙上的斑点作为现实主干,不断由主干泛漾到非现实的意识中去,又不断回到现实,如此循环反复,彰显了意识飘逸流漾的本质特征。
       伍尔夫认为,外在的事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意识和感觉。在文学观念上,伍尔夫比较关注怎样了解生活的真实和怎样使文学具有灵性的问题。她控诉现实主义作家编织情节,歪曲了生活的一般性质,好像生活的发展方式与情节如出一辙,把生活变成了虚假的东西;同时批判他们只注重生活的外壳,抓不住现实的基本精神。她在剑桥大学一篇题为《贝内特先生和布朗太太》的著名演讲中指出,传统小说家“制造工具,订立了章法”,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这些章法无疑是毁灭,这些工具也等于是死亡。”她说:“这是因为他们不关心精神,只关心躯壳……他们描写不重要的东西,花了大量的技巧和功夫来使琐碎和短暂的东西看上去像是真实和永久的。”从这可以看出,伍尔夫强调生活与人的意识都具有与确定秩序不相容的多样性,小说的职能就是要超越具体现象去把握生活的基本精神,文学应尽可能挖掘和开发心灵的奥秘。
       《墙上的斑点》中,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区别非常明显。所谓现实世界,主要指“斑点”蜗牛与文末的那段谈话。当蜗牛只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斑点时,它象征的意义是无限的;一旦被买报纸的谈话拉回现实,看清斑点不过是只蜗牛。所以,主人公希望排除一切干扰,离开生活表面那些生硬的事实,沉到意识和精神深处。生活非常沉闷,如果只停留在表面,会很难生活下去。
       虽然伍尔夫内心生活的经验表面上脱离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就像这篇作品只关注摔倒在长满水仙的草原上的感觉,而不注意正在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意识离不开社会存在,其作品还是不可避免地反映出了特定的社会意识。如果罗夏的“墨渍测试”被认为是一种可以读出人的潜意识和人格特征的心理学手段的话,那么《墙上的斑点》虽然表面上杂乱无章,但无章的意识下存在着某种内在的有机联系――渴望摆脱陈腐和令人窒息的生活方式,追求如鱼得水的自由――这个主题的基本方向是反对束缚着人的维多利亚风尚。对主人公来说,她总是有一种深切的向往和追求,就像希望在大海中抓住一种真实的东西,而什么是真实的东西,主人公通过后印象派绘画的意境加以表现。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在这里人们可以像鱼儿用鳍翅划开水面一般,用自己的思想划开世界,轻轻地掠过荷花的梗条,在装满白色海鸟卵的鸟窠上空盘旋……在世界的中心扎下根,透过灰黯的海水和水里瞬间的闪光以及倒影向上看去,这里是多么宁静啊――假如没有惠特克年――假如没有尊卑序列表!”
       可见,新的生活观成了伍尔夫意识流创作的重要依据,摒弃现实主义文学观出发点成就的是这种小说在形式上的根本变化,伍尔夫坚持小说创作应当表现内心的主观体验,大力抨击传统小说反映外部世界的客观现实。在她的作品里,读者感受到的是人物零碎、片段的经验,最终将这些散乱的印象组合成完整的图画;跃然纸上的是人物的意识活动、情感、思绪等的真实表露,而情节的连贯、跌宕退居其次;环境的描写蕴涵象征意义,主题意义则寓于人物对事物的观察之中。但自《墙上的斑点》之后,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伍尔夫的作品中所谈论和所表现的主要是中、上层社会的妇女和小资产阶级人物的心理体验,忽略了那个时代为大多数人所关切的最紧迫的矛盾,这种脱离时代的创作势必在随后的三十年代里面临新的考验。但是,伍尔夫和她的意识流小说带来的影响,足以使她在文学史上占据相当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刘俐俐.外国经典短篇小说文本分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弗吉尼亚・伍尔夫著,翟世镜译.论现代小说.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3]龚翰熊.现代西方文学思潮.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2.
       [4]易晓明.优美与疯癫――弗吉尼亚・伍尔夫传.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5]孙华南.意识流小说的典范之作――解析.名作欣赏,2003(10).
      
       (作者简介:张文静,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蔡 佳,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

    相关热词搜索:意识流斑点墙上创作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