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关于《高等数学》课程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想法:高等数学课程视频

    关于《高等数学》课程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想法:高等数学课程视频

    时间:2019-02-03 05:30:5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一、分层次教学的含义   分层次教学是解决统一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素质差异矛盾的教学策略,是实施以全体学生发展为本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方法、能力、动机等方面的实际差异,把学生分为若干层次,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分层施教和评价。
      二、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工科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它所提供的数学思想、理论知识,不仅是学生学习后继课程的重要基础和将来从事理论或实际工作的重要工具,而且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文化素养以及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由于高等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许多学生对它望而却步。教师如何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是广大数学教师共同探讨的一个问题。我院子女班生源广泛,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针对这种特点,我认为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采用分层次、有步骤、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三、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做法
      1.读懂学生,了解学生
      分层教学的一个前提是必须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知识结构进行教学设计。为此,在学生刚进校的时候,进行一次摸底测试,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以便分层教学的展开。其中:A层次学生对数学学习有特殊的、强烈的兴趣和爱好;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问题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特别善于抽象和概括、思考和判断;有独特的思维方式,严于推理;有超群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B层次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问题有比较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层次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不具备独立的思考和推理能力。
      2.认真备课,制定分层递进的教学目标
      教学有所侧重、科学地安排好学习进度,在有限的学时里实现迅速、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特点,在高等数学课的每学年教学中,设计了如下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
      基本目标:要求学生能掌握微积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适合C层次学生;
      提高目标:要求能较好地掌握微积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适合B层次学生;
      高水平目标:除了要具备提高目标中的要求,还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并且具备熟练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合A层次学生
      3.优化环节,用心经营课堂
      3.1 精心设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设置习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作为教师,应本着为学生着想的思想,要善于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满足每个学生的要求。例如课后思考题、发挥题、练习题、必做题、选做题等等。思考题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内容;发挥题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练习题可以使学生熟练本节内容;必做题可以巩固所学知识;选做题通常有一定的难度,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不同类型的题目,以达到最有效的学习效果。同时,它也有效地解决优秀生“吃不饱”与后进生“吃不完”之间的矛盾,使有差异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各尽其能,各尽其才。
      4.评价激励,分层拓展
      评价分为层内评价和综合评价,层内评价贯穿于辅导和答疑的全过程,对掌握快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他们像更高层次递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对调皮的学生给予提醒和警告,使他们认真完成任务。通过层内评价,利用对个体的关注,肯定成绩,鼓励上进,张扬个性,给学生增添学习的自信和勇气,激发对高等数学课的兴趣。综合评价是在学生各有原定的目标达成后,对学生的学习作出客观、公正、科学的总体评价,它既是教学反馈的有效途径,更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Bauldry. Ellisetc, Calculus: Mathematics&Modeling[M]. Addison―WesleyLongmanlnc, 1997.
      [2]刘元骏. 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意义与实践[J]. 高等理科教育, 2003. 4
      [3]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 高等数学(第五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4]王庚.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M].北京: 科技出版社, 2004.

    相关热词搜索:高等数学层次想法课程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