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永记周副主席的教诲|周副主席

    永记周副主席的教诲|周副主席

    时间:2019-02-19 05:32:4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秧歌队“改戏风波”      1944年春,周副主席(在延安时,大家对他的称呼)邀请重庆各家报社的记者来延安参观访问,并组成了一个新闻记者代表团。周副主席要举行―次秧歌剧汇演来招待他们。他对这次汇演非常重视,事先开了一个动员会,有鲁迅文学院、边区群众剧团、八路军留守兵团、中央党校、延安保安处、延安直属分区、西北党校和枣园文工团等九个单位参加。会上,周副主席对大家说:这次演出不比平常,这次是给重庆来的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界观看的。通过这次汇演,让他们看看我们延安的文化艺术。让他们领略一下我们延安的精神。这就是坚决抗日的、民主的、人民的精神。你们一定要排练好。每个秧歌队的剧目已经通知你们了,你们都要预演一次,我亲自来审查。审查通过的就上演,通不过就不上演了。你们回去排练吧!哪天汇演,等我的通知。
      过了几天,大秧歌队进行预演,周副主席和中央以及边区政府的领导人一起审查。本文讲述者陆石当时在枣园文工团工作,枣园文工团演出的是《动员起来》。预演结束后,周副主席对枣园文工团团长汪东兴说:“汪东兴,你把你们这个剧的作者叫来!”于是,汪东兴同志转身向后台叫道:“陆石,你过来,周副主席对你有话说。”陆石听后心里有些忐忑不安,不知道周副主席叫他要说什么。他快步走过去,给周副主席敬了个礼说:“周副主席。你叫我?”
      周副主席打量了他一下,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陆石。”
      “你是《动员起来》的作者?”
      “是。”
      周副主席说:“你们这个戏,今年春节我在杨家岭礼堂看过一次。当时觉得很好,说你们这个戏,剧本写得好,导演排练得好。演员演得也好,特别是张拴婆姨给人的印象很深。当时我就对你们的副部长李克农说:你们这个戏,又是诗,又是画,又是镜头。汪东兴也在旁边,你记不记得我说过这个话?”
      “记得!记得!副主席说过这个话。”汪东兴回答。
      周副主席接着说:“我今天把你叫来,不是表扬你,而是批评你。你这个剧本有一个大缺点,就是村长上场那场戏重复,是多余的,应该把它完全删掉。张拴婆姨的思想问题解决之后,村长在后台喊一声‘张拴开会啦!’张拴在前台答应一声:‘知道了,马上就去。’紧接着就起大合唱,整个戏就结束了。这样,戏就显得紧凑、干净、耐人寻味。你说对不对?”
      “这样好。”陆石回答。
      “那你们回去改吧!三天以后,你们这个戏再预演一次,我还要审查。”周副主席结束了问话。
      秧歌队回到枣园后沟驻地,汪东兴同志让编导组组长简化生立即主持开会,让陆石先传达周副主席的意见。传达完之后,陆石表示完全赞成周副主席的意见,把村长的戏全部删掉。但一些同志对此有异议,首先提出不同意见的是演村长的演员,他的理由是:《动员起来》已经在延安、安塞各乡村、机关、学校演了十几场了,人家都记得场上有个村长。删去以后,村长突然不出场了,就会引起人们的怀疑,是不是演村长的演员犯了错误不让他出场了。导演也表示不能全删,他说:原来四个人的场面,去了一个人,就像这张桌子,原来是四条腿,现在砍掉一条腿。只剩下三条腿,成了个跛桌子,画面上不好看。也不好安排。听了大家的议论。陆石说:“周副主席的指示就不执行啦?”这时,简化生提了一个折衷方案。他说:“大家看这样好不好,村长还是上场,但戏不要那么重,删掉三分之二,保留三分之一。既执行了周副主席的指示,村长的戏也保留下来了。”赵石英同志紧跟着说:“我基本赞成简化生的意见,我还要补充一点理由,村长上场有个好处,他是代表政府的,对坚定张栓婆姨参加变工队的思想更有说服力。”他转向陆石说:“你看我说的有没有道理?”陆石说:“你们说得都有道理,可我还是觉得按周副主席的意见全部删掉好。”简化生说:“既然大家不统一,那我们就一起向东兴同志汇报吧!”大家都表示赞成。
      于是,参加开会的几个人来到了汪东兴住的窑洞里。由陆石把讨论的情况向东兴同志一一作了汇报。他听完汇报后,没有立即表态,先问了别的演员,又问了与会的其他几位同志有什么意见。他们都表示请东兴同志决定吧!东兴同志思索了很久才说:“周副主席的意见是正确的,按理应该完全删掉,但是,我想这样―来,对演员的情绪有影响。的确,这个戏在群众中影响很大,村长完全不露面对演员的打击太大。赵石英讲得有道理。村长是代表政府的,露一下面也不是完全不可以。我看就这样吧!村长的戏保留一点,删掉三分之二。”
      
      周副主席发火了
      
      三天后,枣园文工团又去预演。陆石心里直打鼓,心想,又得挨批评。果然,预演结束后。看出周副主席很不高兴,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他对汪东兴说,你把陆石叫来。汪东兴回头―看,说:“陆石就在这里。”陆石走到周副主席面前,只听周副主席说:“我叫你完全删掉,怎么村长又上场了?”
      陆石红着脸,当时不好辩解。
      周副主席接着问:“为什么这场戏还保留着?”
      陆石说:“没有完全保留,只保留了最后一段。”
      “我给你们说的是完全删掉,你还留个尾巴!这和完全保留有多大区别?你们这些人呀!写文章就是要把话都说尽。就是舍不得割爱,不给观众留一点想像的余地,你要知道,读者和观众是有思想、有想像力的,甚至有的想像力比你们还要丰富。你给村长留―个尾巴,把话都说尽了,这就是不尊重观众的想像力。我了解你这个文化人的毛病,文章总是觉得自己的好,要删掉一个字就像在身上挖一块肉一样。陆石,你要记住,文章要舍得割爱。鲁迅说,他写文章至少看两遍,凡是多余的字,就是一个,也要删掉,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来。郑板桥有一幅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你读过吗?”
      “读过。”
      “没有删繁就简,就没有领异标新!”
      看到周副主席批评得这样严厉,汪东兴就给打圆场,他把责任揽过去说:“副主席,这个不能完全怪陆石,我有责任,最后保留这段戏,是我定的。组里有人说,村长是代表政府的,上场说几句话,对坚定张拴婆姨的思想有决定性作用。”
      “你讲的不是没有一点道理,我知道你是为了照顾演员的情绪。当然,演员情绪一点不照顾也不好,那就这样演吧,我的话都讲清楚了,你去吧。”
      陆石抹去脑门上的汗,回到队里,一面感到委屈,另外也感到自己软弱,对正确的意见没能坚持。周副主席的批评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新闻记者代表团在陕甘宁边区参观访问一共43天,回到重庆之后。《新民报》著名记者赵超构出版了一本书叫《延安一月》,其中有一篇专门写了这次文艺招待会。文中写到:“这天秧歌大会,原定有九个节目,却因为座谈会费时过多,表演的时间不够,只演了五个节目,即是《兄妹开荒》、《牛永贵受伤》、《女状元》、《张活国》,以及《动员起来》……”“在五个秧歌剧中,《动员起来》是最有名的。也是他们认为最成功的。里面说一个农民叫张拴的,要参加政府所提倡的变工队。他的婆姨却不懂事而且又是个小心眼的人,她不懂变工队的好处,她怕张栓参加了要吃亏。因此,两口子吵了起来,张拴骂婆姨‘顽固’,批评她,教她转变,婆姨不服。就在吵闹之间,村长为组织变工队的事来找张拴,就把变工队的好处向婆姨解释。而婆姨提出的种种疑虑、难题,村长一一给以满意的解决,最后说服了她,她也赞成张拴去变工队了。据说变工队开始组织之时,民间还有许多疑虑,《动员起来》就把民间所有疑虑借张拴婆姨的口提出来,并一一给以解释。这个剧在各地演出以后,农民们不敢提出来的疑虑都消除了。据说有些农民听到张拴婆姨和村长辩论时,听婆姨说―句话,他们就喊一声‘变不成哩’,听到村长的答复,他们又喊一声‘变成哩’,如是反复‘变不成哩’、‘变成哩’,一直看到完场,可见他们观剧时的心理……感觉是切身利害的打算。这种剧本,要说它宣传的效果,是成功的。”
      周副主席回到重庆,看了赵超构这本书,就让人买一些带回延安,并专门送给了李克农同志。李克农看后,特地把赵超构评论《动员起来》的这段话,用毛笔小楷抄了下来,送给汪东兴同志,让给文工团的每个同志传阅。后来,陆石去看望李克农同志时,李副部长就把赵超构写的《延安一月》送给了陆石。
      
      为警卫局的干部订制工作服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坐落在东交民巷的苏联驻华使馆内,设立了灵堂。毛主席发布了命令,从3月7日到9日,全国停止一切娱乐活动,下半旗致哀。
      苏联大使馆邀请我国领导人和各国使节到灵堂吊唁。公安部警卫局从中央警卫师仪仗队调来一个排,到苏联大使馆加强保卫,门卫也由仪仗队的战士担任。7日早上。警卫局局长刘伟派陆石到苏联大使馆门卫处带班。陆石8时到达岗位。9时左右,周总理的车在大使馆门前停下了。他下车后没有进使馆,而是直接向陆石走来,一边走一边说:“陆石,你不是个作家嘛,怎么站在这里呀!”陆石看到周总理还记着他,非常激动。他向周总理敬了个礼,说:“服从党的分配,我已从警卫师宣传科调到公安部警卫局,今天刘局长派我来这里带班。”
      周总理点了点头说:“原来是这样,你在这里带班呀!”
      他周身打量了陆石一下说:“你们警卫局的干部,就没有工作服吗?”
      “没有。”
      “你看你穿的这套旧棉军装,还不如哨兵的军装好呢!你要知道,除了我国的领导人之外,各国驻华使节都要到这里来吊唁,外国人看见你这身旧军装会笑话我们,中国建国三四年了,解放军军官还带着游击习气,有损国家的仪容。你告诉刘伟和汪东兴(当时是警卫局副局长),就说是我说的,你们警卫局的干部每人做一套工作服,按各自的身材,选用各种不同颜色的毛料,不要搞清一色,个人使用公家保管,我们国家虽然困难,几套毛料服还做得起吧!警卫局的干部执行外事任务,是代表国家的,要保持国家的尊严。这不是叫你们警卫局的干部搞特殊,保持国家的尊严总是应该的,你叫刘伟和汪东兴对干部要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你现在就回去。从仪仗队换一个军官来带班。”
      说完之后,他就迈步走进苏联大使馆。陆石和总理直接接触是1944年的事,相隔10年,他不仅―眼就认出了陆石,还能叫出名宇,难怪人们说,周总理有惊人的记忆力,只要见过一面就能记住你。
      陆石急忙回到局里,把周总理的指示转告给刘伟局长。刘局长让陆石马上写个报告,直接送交罗瑞卿部长。罗部长看了报告,当即批示:立即照办。从此,警卫局的干部每人都有了一套合体的工作服,大家都说周总理想得真周到。
      
      在车站站台捡拾落叶
      
      1953年11月12日,金日成率领朝鲜政府代表团来我国进行国事访问,周总理和其他领导人都要到车站欢迎。那时的车站,还是前门旁边的老车站。公安部警卫局负责车站保卫工作。早上,公安部徐子荣副部长和刘伟局长带领警卫局的几个干部到车站检查完警卫部署,就进到贵宾室后面的值班室,等候周总理的到来。
      当接到金日成乘坐的专列已从丰台车站开出、周总理也从中南海出发的电话后,徐副部长对陆石说,总理可能马上就到,你到外面看一下。不一会儿,―辆轿车在站台口停下。周总理下了车,走进站台。坐在站台后沿的一群手捧鲜花的女孩,都站起来向总理问好,总理走到她们跟前,亲切地说:“坐下吧!你们参加过这样的活动吗?”
      女孩们回答:“参加过。”
      总理一抬头,看见站台上横挂的彩旗,有一面被风吹得卷在铁丝上了。他转身看到陆石,就叫:
      “陆石你过来。”
      陆石走了过去,总理指着横挂的彩旗说:“那面彩旗卷在铁丝上了,你们准备了竹竿没有?”
      “准备了。”
      “你去把它挑开。”。
      在陆石用竹竿挑旗的时候,周总理继续往前走。他走在站台中间,看见地上有两片树叶,就弯下腰捡了起来。顺手装进裤兜里。陆石挑完旗后,发现前面还有几片树叶,赶忙跑过去捡起来,也装进裤兜里。
      周总理看到后,走过来对陆石说:“这样很好。像站台、机场这些地方的整洁,都是代表我们国家精神面貌的,你们做警卫工作的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接着,他指着站在东头的哨兵说:“你去让他站在隐蔽一点的地方。站台上除了两个门以外,不要再出现一个哨兵。”
      陆石跑步过去安排好那个哨兵之后,到总理身旁问:“总理还有什么指示?”
      “没有了。”
      这时,我国其他领导人和外国使节陆陆续续走进站台。陆石环顾了站台上下左右,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了,就回到值班室。把情况向徐副部长和刘伟局长作了汇报。
      事后,陆石感慨地说:“越是伟大的人物,越是平凡而又非凡,周总理就是这样一位伟人。”

    相关热词搜索:教诲副主席永记周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