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生财之道【一个新闻报料王的生财之道】

    生财之道【一个新闻报料王的生财之道】

    时间:2019-02-20 05:41:1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一)      今年46岁的大刘,原是成都东郊某国有企业的职工。他中等个头,长得敦敦实实,宽大的脸上有一双细眯细眯的小眼睛,看上去就像一只眯着眼睛晒太阳的懒猫。大刘这人平时喜欢写点东西,有时一写就是一个通宵。可是他写的东西大部分都成了“抽屉文字”,留着孤芳自赏。
      2003年9月,大刘所在的那家企业效益不好,单位开始裁员增效。性格爽快的大刘没等单位动员,就主动买断工龄退职了。朋友们都替他惋惜,说:“你脑壳里长乒乓了哇?人家都是力保饭碗不丢,你却来个自砸饭碗!”大刘笑了笑,说:“照眼下这形势发展,就算我死赖着不走,没准哪天,别人也会冷不丁端走我嘴边的饭碗。与其那样,还不如趁现在手脚得劲,赶紧另找出路。”
      大刘从单位退职拿了3万元钱,充满自信地开始另谋出路。却不曾想到自己40出头的年龄,加上只是个高中学历,应聘工作总是碰壁。渐渐地,大刘开始为就业问题犯了难。
      退职大约半年后,大刘还没有找到工作。一天傍晚,他在街上闲逛。当他走到一个偏僻小街时,一辆宝马汽车疾驰而过,只听“咚”的一声,一个挑着水果担子的农民被重重挂倒在地。车里的司机稍微迟疑了一下,又迅速开走了。“这司机也太他妈的缺德了!”大刘气愤地一边骂,一边把汽车牌号记了下来。他赶紧走过去一看,水果撒落一地,农民躺在地上捂着腿“哎哟哎哟”地直叫唤,看样子是小腿骨折了。
      这是一起典型的肇事逃逸交通事故!从小就好打抱不平的大刘赶紧用小灵通拨打了110,并附带着给报社打了个热线,目的是想通过报社谴责一下这种缺德行为。一会儿,警察和记者纷纷赶来。警察询问情况时,大刘说出了车牌号。记者进行采访后,给现场拍了照,并记下了大刘的联系方式。第二天报纸上登出了一篇《宝马车撞人逃逸,目击者指出肇事司机》的文章,大刘见自己成了目击者,还上了报纸,非常高兴。
      几天后,大刘吃完晚饭正准备出门转悠,报社一位编辑打来电话,让他去领50元“报料费”。大刘心中一乐:嘿,打个电话还有钱? 他去报社领钱时,编辑鼓励他说:“希望你以后多向我们提供好的新闻线索,我们会根据新闻价值大小来支付‘报料费’的哟!”
      这次意外收获使大刘颇受启发。经过再三思考,他决心当个职业报料人,去尝尝新闻这碗饭。
      从那以后,不管是烈日当头,还是细雨纷纷,大刘都不再窝在家里,总是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寻找新闻线索。一天,一位邻居在路上碰到他,见他一脸胡子拉杂,头发上和肩头满是尘灰,便问他最近战绩如何。大刘有些尴尬,咧着嘴苦笑道:“这行偶尔挣几个外快还行,真当成干饭整,还确实有点噎人。”
      走街串巷找新闻线索十分辛苦,可大刘从来没有打退堂鼓。他向报社、电视台提供的新闻线索,隔三岔五也能被采纳几条,只是很难形成规模效益。慢慢地,大刘摸到了一些窍门,报料的成效开始迅速提高。比如,他发现新闻线索后,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提供给一家媒体,而是给了多家报社、电视台,这样一来,他每掌握一条新闻便可以获得多份线索奖,一下子增加好几倍收入。同时,他通过报料,与各个新闻媒体的记者慢慢熟悉起来,有时还能从他们那里获得一些重要的新闻线索,转而提供给其他媒体,从中获利。这样下来,大刘每月报料的酬金大概在1500元左右,多时一个月拿到过2600元。
      后来,大刘有了一个很港的称号――蓉城报料王。在多家报纸、电视台公布的报料奖名单中,三天两头就有“刘先生”的名头。光是2007年,大刘先就在本埠一家电视台的新闻线索奖评奖中,获得了3000元的大奖;接着又在一家都市报召开的线人大会上,获得5000元的特等奖。至于那些季度、月度小奖,更是数不胜数。不少媒体陆续找到他,让他“提供独家线索,多多支持”!
      看到大刘一次次获奖,朋友们都羡慕地说:“呵呵,你哥子都整成获奖专业户了!你硬是安逸哦,在街头巷尾随便逛几圈,就把票子挣到手了。”
      大刘颇为得意,呵呵笑道:“真有这么安逸的话,你也来做嘛!反正这个行业门槛低,属于‘三不要’产业:一不要注册资金,二不要营业执照,三不要铺面。”
      
      (二)
      
      大刘知道专职报料人这碗饭并不好吃,不仅需要对人和事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有时还会面临各种危险。如火的夏天,大刘在公共汽车站等车。一个神情诡秘的女子塞给他一张小传单,展开一看,上面有一条信息:某家政公司招聘男女服务生若干,要求男的形象端正,身体健壮,年龄18―35岁;女的18―25岁,形象靓丽,身材性感。并许诺月收入在8000元到1万元之间,联系方式是几个手机号。
      大刘看后,心里纳闷:什么家政服务对服务员的外表要求这么高呀?而且家政服务怎么会有这么高的收入?大刘思索片刻后,觉得里面有名堂,便佯装成应聘者,拨通了传单上的手机,接听者是个女人,对他的提问语焉不详,只是反复说:“有兴趣,你就过来谈一下。”
      大刘带着对“家政服务”的特殊兴趣到了这家公司。公司设在郊区一栋旧大楼的顶楼,办公室门口有两个粗壮的男人抽着烟,屋内沙发上坐着六七个浓妆艳抹、挠首弄姿的年轻女孩和两三个头发梳得油光水滑(四川方言:形容非常光滑润泽的样子)的小伙子。
      接待大刘的是个脂粉很厚的中年妇女,自称是公司经理。简短交谈后,中年妇女给了他一张“待聘单”,让他隔几天再来,说公司要根据他的情况研究一下是否录用。交谈中,女老板的手机不时响起,她接听手机时,神情紧张,时常越说声音越小,而且越走越远。大刘凭直觉,知道女老板不是什么好鸟,服务公司背地里肯定在做见不得光的事。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天上下着霏霏细雨。大刘得知女老板不在公司,就以了解聘用结果为由,拿着“待聘单”来到公司。在临进“家政服务公司”前,他用雨衣包裹住从朋友那里借来的微型摄像机,只隐隐露出摄像头,并按下自拍档。公司办公室内灯光昏暗,不时有几个穿着暴露的女孩被叫出去,有几个在屋内等待的女孩,或对着镜子抹粉,或打手机跟人打情骂俏。一个女孩在翻皮包找化妆品时,掉出来一摞避孕套……大刘借着昏暗的灯光,悄悄摄下作为报料证据。
      这时,一个女孩走过来,用疑惑的眼光扫了大刘一眼,转身朝另一间屋子走去。大刘预感事情有些不妙,不敢久留,赶紧撤退。回家后,他把摄像带交给了一家有密切联系的电视台。
      很快,电视台就曝光了这家服务公司的内情。原来那是一家地下淫窝,不但提供色情服务,还涉嫌贩毒、吸毒。由于大刘之前掌握了大量准确的材料,记者深入暗访时十分顺利,新闻现场感也很强。大刘为此获得了500元钱的“报料奖”,但他这次比以往任何一次拿奖都高兴。
      
      (三)
      
      近年来,媒体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新闻线索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职业报料人因此找到了生存的土壤,呼啦啦一下子长出了一大片。大刘依然充满自信,不愁有人来抢他的饭碗。他常常拍着胸口说:“开玩笑哦!本人是操(四川方言:做)专业的,和那些玩票的比,职业素质肯定是要高一篾片噻。再说,报料那么辛苦,不是哪个都扛得下来的!”
      说到现在有些报料人的做派,谙熟圈内情况的大刘也颇有微词。他说:“我并不是卖石灰的见不得卖灰面的。有人为了挣几个钱,什么死猫烂耗子都当新闻去报,甚至还造假,这样的事搞多了,只怕要砸我们的饭碗哦!”大刘的一位老熟人前不久也开始当起报料人来,他请大刘出去喝酒叙旧。聊天中,老熟人谈起了自己报料的诀窍,打着哈哈对大刘说:“其实我觉得这报料,也没你说的那么玄,关键是脑子灵!这年头,脑子一灵,不愁金银……”
      俩人喝到酒酣耳热处,憋不住话的老熟人告诉大刘,他上个月连报了好几条猛料,轻轻松松挣了不少银子。他往大刘身边靠了靠,说:“我总结这报料啊,方法很多。有的料是明摆在那里,看谁搞得快;有的料是埋藏在地里,需要你挖掘出笼;还有的料完全不成熟,你可以想法把它做熟。”
      “怎么个做熟?”大刘疑惑不解。熟人便透露了他最近一件得意之作:他和一位开诊所的亲戚,策划了一条拾金不昧的“新闻”,在报纸上为亲戚打了一回不花钱的广告。熟人的亲戚在自家诊所附近捡到一个装着8500元现金和一本驾照的包,他千方百计联系上失主,最终“完璧归赵”。失主为诊所主人赠送了一面锦旗,上书十个大字:“做人高品格,敢信有医德。”其实,这失包者与拾包者,都是大刘熟人的亲戚朋友,事情的经过也是事先就策划好的。
      故事让大刘听得直皱眉头!他想起曾经有记者朋友遇到的哭笑不得的事情。报社新闻热线经常接到不实的报料电话,有说某商场旁发现爆炸物,记者跟斗扑爬(四川方言:急急忙忙的样子)地撵到现场,甚至还报了警,结果发现是有人丢弃的废旧物;有说某小区居民家中进了贼娃子,被发现后把门反锁,和房主形成僵持状态,记者风风火火赶过去,原来是房主把钥匙忘在了家中。还有做“狗生意”的把两窝母狗下的崽抓到一个窝中,报料说狗一窝生了10多只……这些或“逮到半截就开跑”,或制造噱头挣钞票的虚假报料,没少整记者的冤枉。还有人报了虚料,还很有底气地找报社、电视台要钱,说是记者上门采访了,就该给钱。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报料这行当的生命。之前某晚报做的什么女大学生估倒(四川方言:执意)要嫁给乞丐的新闻,其实也是由一个报料人策划的假新闻!”大刘深知报料这行当鱼龙混杂,自己也多了一份责任心和危机感。
      有人问他是否愿意一直做报料这行当。他说:“我觉得只要读者还需要新闻,这报料就有市场,我肯定会一直做下去!”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责编 王 容)

    相关热词搜索:生财之道报料新闻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