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一个新四军老兵的回忆

    一个新四军老兵的回忆

    时间:2020-03-23 05:22:2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今年90岁的重庆沙坪坝区文化馆离休干部陈道元,是一位新四军老兵,老家在江苏盐城。1938年,日本侵略者的魔爪伸进了盐城。陈道元回忆说:“当年我12岁,父亲在城里做织布工人。盐城是一个中等城市,有东、西、南、北4个城门,我家住在西道街,是当时最繁华的商业街。日本飞机来轰炸,炸死了不少人。大火烧了几天,许多草房被烧得一干二净,我家也只剩下一间瓦房没被烧毁。幸好我们及时逃到乡下,在乡下躲了3个月,后来回城挤在瓦房里又住了几个月,哪想到日本飞机又来轰炸。这次,我们在乡下一个农民的草棚里借住,再也没有回去。后来,家里分到了两间房和土地,市民就成了农民。”

    参军

    1942年1月,陈道元参加了新四军3师8旅盐城总队,后改为盐城独立团,1946年改编为华中野战军10纵队,1947年改编为华东野战军12纵队,1949年2月,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我参军时,舅爷是地下党和农会副主席,他有一个儿子在新四军当班长,于是将我们送去當了新四军。皖南事变前,在新四军的军帽上有‘青天白日’帽徽,事变后,帽徽就去掉了。1945年毛主席到重庆谈判后,我们才又发了帽徽。”

    陈道元参军后,盐城总队化整为零打游击,抗击日伪。“我先在区队,身穿灰布军装。夏天配了两套单衣,冬天配一套棉衣。我们的任务是负责打汉奸、土匪,还有海匪。盐城靠近黄海,水网地区,无船不行。中农阶层以上的人家都有船,有的家里还有几条船,所以海匪也多,抓到海匪,没监狱收监,我们就该杀的杀,该放的放。”

    日本人占领盐城后,逐渐侵蚀周围的重要集镇。“鬼子每隔10多里修一个据点,15多里修一个炮楼。小据点设一个排,大炮楼设一个连,甚至一个团。日本人抓壮丁修路,老百姓叫苦不堪。但是他们修一段,我们就挖一段。每到晚上,我们就带着老百姓去搞破坏。为了通车,鬼子及时对路面进行了修补,但我们又去挖,挖得坑坑洼洼。老百姓负责挖路,我们负责警戒,鬼子一有动静,我们就放枪示意,老百姓听到枪声立马撤离。我们不会跟敌人硬拼,因为拼不过。”

    陈道元他们给日本人制造了不少麻烦,除了破路还拆过桥。“有河就有桥,一般是木桥,我们白天在屋里隐蔽,晚上就出动破路拆桥。遇到鬼子扫荡,就穿便衣隐蔽。区队只有3个班,后来升为盐冈游击队,7个班共七八十人。一个班有一个灶事员,一天只有1斤半大米,5钱油、5钱盐,1斤小菜,就是青菜萝卜这些。一年只能吃两回肉。”

    打仗

    当时不容易吃到猪肉,有的人嘴馋,就打狗来吃。陈道元说:“当时农村的狗很多,非常影响我们晚上行军和军事行动。鬼子听到哪个片区的狗在叫,就知道新四军在哪里活动。苏北区党委只好下令打狗,有些老百姓舍不得自家的狗,我们便给他们做宣传工作,后来他们还是表示理解。打死的狗,一般都埋了,有的肥的、嫩的,就留下来吃。我也吃过,但没佐料又没油,腥味大得很,不好吃。”

    新四军的装备奇差,子弹也很稀缺。“我们的枪,都是老套筒(德国毛瑟1888式步枪或仿制枪——作者注)、汉阳造(汉阳兵工厂仿造的德国毛瑟1898K式步枪——作者注)、广东造、俄国造、捷克式、三八式。一个人最多领10发子弹,最少5发。但最多只能打3发,要想领新子弹,必须把打出的弹壳捡回队里报销。”

    也不是人人都有枪。“缴到的枪才是你的,我开始也没有枪,后来发了一杆老套筒。可以装5发子弹,但一般只装3发,多装1发,枪栓就拉不动了,三八式步枪也是这样,一般只装3发。”

    陈道元他们这样的地方游击队,和装备精良的日军迎战,胜算很小。“一般不正面打,容易吃亏。鬼子实力雄厚,老兵枪法准,我们不敢轻易开战。不过伪军好欺负,枪一响,他撒腿就跑。我们称伪军为豆腐军,只是混饭吃的软柿子,比不上我们革命军人,3发子弹,还要留1发给自己,宁死不当俘虏。因为一旦被俘虏,有的人直接被活埋;有的则被倒上汽油,活活烧死。”

    受伤

    1945年正月初四,入党才一年的陈道元在一次跟日伪军的遭遇战中,险些丢了性命。“在盐城西南的大冈,有个据点里设了一个团的日伪军。一天,老百姓来报告说日伪军出来抢粮了,只有几十个人。连长便把队伍集结起来,上阵突袭。枪一响,双方激烈对抗,我们才发现对方至少100多人,火力比我们强得多,我的帽子就被打出好几个洞。不能跟敌人这样耗下去,对方人多火力猛,我们只好撤退。撤退途中,一枚子弹打在我右腿膝盖上。晚上,几个农民把我抬到后方医院,住了几个月,伤口好了才归队。”

    1945年抗战胜利后,陈道元先后任华中野战军10纵队司令员谢祥军、陈庆先的警卫员。新四军由皖南事变前的4个支队改为7个师。陈道元对7个师的师长和防区情况,至今如数家珍:“1师粟裕,在苏中;2师在安徽南部,师长张云逸,他是副军长兼师长,副师长是罗炳辉;3师黄克诚,在苏北盐城,就是我们这个师;4师彭雪枫,在淮北;5师李先念,在湖北;6师谭震林,在苏南,《沙家浜》讲的就是他们的故事;7师张鼎丞,在安徽西南方向。”

    1949年,陈道元担任西南服务团第一团(上海团)团长曹荻秋的警卫班班长,南下来到重庆。1950年初转业到市公安局第15分局(今南岸区分局)任干事;1950年5月任汪山派出所所长,后任海棠溪、弹子石等派出所所长,后转业到地方。

    虽然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恶梦仍多年困扰着陈道元。“抗战胜利后的好多年里,我经常做恶梦,梦见在战场上,鬼子在后面追,我们的枪打不响,枪栓拉不动,惊醒过来,我竟一身大汗。战斗的时候,我只管迎头向前冲,但当战斗下来,我却非常害怕,敌我尸首遍地都是,眼睛鼓胀,嘴巴歪斜,其中就有我的战友啊。说不怕的都是吹牛!所以战争片我不大爱看,战争就代表着牺牲,不是你就是我。后来,我渐渐不再做恶梦了,感谢和平年代,还是不打仗好啊!”

    (作者单位:重庆晨报。图片来源:陈道元提供)

    (责任编辑:邓明珠)

    相关热词搜索:老兵回忆新四军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