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江淮分水岭地区杨树栽培技术

    江淮分水岭地区杨树栽培技术

    时间:2020-03-29 05:18:3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 杨树是江淮分水岭地区主要的绿化树种之一。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介绍了江淮分水岭地区杨树整地、选苗、造林、病虫害防治以及抚育管理等重要环节的技术措施,以期为杨树的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杨树;栽培技术;江淮分水岭地区

    中图分类号 S792.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181-02

    滁州市南谯区属于江淮分水岭重点治理地区,为了更好地巩固和完善省委、省政府“把树种上”工程和国家退耕还林工程,杨树产业蓬勃兴起,已成为该区林业“四大重点工程”之一。杨树是用材林的主要树种,其生长速度快,易成材,树干挺直,约10年即可养成大径木材,是四旁绿化和防护林等的重要树种,也是部分地区退耕还林工程的常用树种之一。笔者身处基层林业工作一线,根据多年经验,将江淮分水岭地区杨树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选地与整地

    造林地应选在地势平坦、地下水位较高、土层深厚的滩地、山谷、渠道两侧。整地时期可选在秋冬季霜冻结束后,有利于维持土壤的水分,改善土壤理化结构,增强土壤通透性,有效地杀灭土壤害虫和有害微生物。一般以穴状整地为主,口径和深度均不低于80 cm。挖穴时,表土与心土要分开放置在穴的两边。

    2 选苗

    应选择干形通直、无病虫害、无损伤、粗壮圆满、根系完整的苗木。历年造林实践证明,最好选择二年生大苗,苗高3.5 m以上、根径3 cm以上,抗风、抗旱、抗病虫害能力较强,造林成活率较高的壮苗。对大柳镇区域内农户栽植的几个杨树品种进行生长量调查,结果见表1。

    3 造林

    3.1 造林方法

    苗木栽植要做到“三大一深”,即大苗、大穴、大水、深栽。栽植前要将苗木根部在水中浸泡2~3 d,以利于苗木吸足水分,提高造林的成活率。植苗时,先向穴内填入深20 cm的表土,将苗木放入坑内,使苗木的根舒展开,然后在根的四周慢慢填入湿润的表土,当土填到约2/3深度时,小心地提苗,以便使根系充分接触土壤,之后再将土坑填满、踏实[1]。

    3.2 密度要求

    杨树属强阳性树种,要求有充足的阳光,因此造林密度不宜过大。根据不同的培育目的,确定合理的初植密度是关键。杨树为速生树种,造林初植密度应接近轮伐期密度。造林密度与平均单株材积及出材率有直接关系,并直接影响杨树冠幅与胸径。本地杨树初植密度一般以1 110~1 665株/hm2为宜,如果生长密度过大则要及时进行间伐。杨树生长期胸径与密度见表2。

    4 病虫害防治

    4.1 病害

    常见病害主要有杨树黑斑病和杨树溃疡病。杨树黑斑病的病斑较小,雨水充足、气温适宜时易发病,且传播快、病害严重。因此,在造林选择树种时,应优先选择抗病性较强的树种,并合理进行混交造林;同时加强苗木管理,定期除草、修剪,破坏病虫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为林木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另外,焚烧病株残体是最为彻底、历史最为悠久而又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杨树溃疡病主要发生于苗木和新植幼树,危害轻的造成树干顶端和侧枝死亡,危害重的病斑绕树干一圈后导致病变部位以上死亡。注意选用良种壮苗,加强水肥管理;造林时除去顶芽与侧枝,以减缓林木水分和营养的消耗,促进林木根部生长,增强抗病能力;已发病的林木可刮去病部后用浓度较高(1∶3∶15)的波尔多液浆涂抹。

    4.2 虫害

    杨树虫害种类较多,主要害虫有杨树天牛、杨尺蠖、草履蚧、杨扇舟蛾等。杨树天牛为蛀干害虫,隐蔽性较强。应注意加强苗木管理,并提高杨树苗木的抗虫害能力;保护其天敌动物,如啄木鸟、花绒坚甲、啮小蜂等;定期检查苗木树干,清除虫孔的虫粪后,在虫孔内插入毒签,或向其中注入80%敌敌畏乳油200倍液,再堵住虫孔;成虫发生前,将树干离地80 cm以下部分涂刷白涂剂,可有效防治成虫卵。防治杨尺蠖,应做好除草与施肥工作,及时发现越冬、越夏虫蛹并将其捣毁;为防止成蛾上树产卵,可在杨树苗木的近地部分捆绑覆膜;为防治树上虫害,可喷洒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防治草履蚧,可用塑料带困住树干底部,每日15:00左右收集害虫并烧毁,为防治上树害虫可喷洒氯氰菊酯3 000倍液。防治杨扇舟蛾,可用80%敌敌畏乳油1 500倍液或敌杀死1 000倍液喷雾[2]。

    5 抚育管理

    5.1 苗木管护

    大风大雨过后要及时扶正树苗并培土踏实,以免影响树木的生长;驱离牛羊等牲畜进入林内觅食,尽量减少自然与人为损害。春季新植杨树在发芽前最忌干旱,要及时灌溉浇水,提高成活率;夏季多雨要及时排水,如苗木地上部分已干死,但根部还存活时,应立即截干平茬。

    5.2 及时追肥

    郁蔽前的2~3年内,每年追肥2次,应于雨前追肥或同时结合浇水,促进融化吸收。夏季以施氮肥为主,追施尿素200~400 g/株;9月追施磷钾肥500 g/株,以促进苗木的木质化,减少冻害。

    5.3 林农间作

    一般于栽植后的3~4年内,有林地的行间可套种农作物,既增加了间作的收入,又减少了杂草的危害,实现以耕代抚。套种的农作物最好选用豆类、花生、红薯或绿肥作物,也可间作西瓜、香瓜等瓜类或其他蔬菜,不宜种植玉米等高秆作物和丝瓜、扁豆等爬藤类植物。

    5.4 松土除草

    松土除草能防止杂草与幼林争夺土壤水分和养分,提高土壤通透性,改善根系的呼吸作用。每年除草不少于2次,或与间作的农作物同时进行管理。林分郁蔽或停止间作后,每年要松土1~2次,防止土壤板结。

    5.5 修枝间伐

    修枝间伐是培育大径材、提高木材质量、增加林分效益的有效措施。为促进杨树主干通直圆满,应根据其生长情况对侧枝进行合理修剪,幼林郁蔽前,林内光照充足,应少修枝或不修枝,尽量保留较大的树冠,增加光合作用叶面积,但必须修除与主干枝竞争的侧枝。修枝时间一般在早春或夏季。修枝高度一般为树高平均值的1/3左右。修枝强度和次数依造林密度和营林目的而定。若培育的林木作为工业用途,则可粗放管护,但应适当剪去竞争枝和双顶枝;若需培育大径林木,则除了需剪去竞争枝以外,4~5年后应每隔2~3年进行1次修剪,修剪口应平整,有利于林木通直圆满。间伐常隔行或隔株进行,间隔期为3~5年,应按照“除劣留优、除密留稀、除小留大”的原则,有效间伐措施可提高林分产量的1/3左右[3-4]。

    6 参考文献

    [1] 王其彬,仲启静.杨树造林技术在农田林网中的应用[J].林业科技开发,2005(19):79-80.

    [2] 石进.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见森林昆虫与蜘蛛[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8.

    [3] 阮怀静,张凯.杨树速生丰产栽培[J].安徽林业,2002(6):14.

    [4] 张帮伟,黄桂海.邳州市杨树的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08(3):21-22.

    相关热词搜索:杨树分水岭栽培技术江淮地区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