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双雄争锋

    双雄争锋

    时间:2020-04-04 05:25:3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中东战争是指在地中海东、南部地区,以色列与埃及、叙利亚、黎巴嫩、约旦诸国为巴勒斯坦领土与权益而进行的战争。其实,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属同种,都是闪米特人的后裔。在长达几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他们不断分化,加上帝国主义力量的介入,其矛盾越来越复杂化。

    中东战争共进行了5次。第一次是在1948年。二战后,在给犹太人以补偿的思想指导下,联合国于1947年通过了以、巴土地分割的决议(181号决议),严重损害了巴勒斯坦人的利益,导致阿拉伯国家的强烈抵制与反对,埋下了战争的种子。1948年,由于土地分割不合理,阿以开战。在战争初期阿方占有优势,但停火后,以色列接受了美国大量军援,情况发生逆转,最后以阿方失败告终。

    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原因是埃及革命成功后实施国有化,收回苏伊士运河,触犯了英、法、美的利益。最后,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英、法、以撤军。

    1967年6月,在戈兰高地以叙利亚、以色列向定居点开火为导火线,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方面称六日战争,阿拉伯国家方面称六月战争,亦称六·五战争、六天战争。它发生在以色列和毗邻的埃及、叙利亚及约旦等阿拉伯国家之间。战争从6月5日开始,共进行了6天,埃及、约旦和叙利亚联军被以色列彻底打败。

    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埃及、叙利亚发起了第四次中东战争。起源于埃及与叙利亚分别攻击六年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战争头两日埃叙联盟占了上风,但此后战况逆转。至第二周,叙军退出戈兰高地。在西奈,以军在两军之间攻击,越过苏伊士运河(原来的停火线),直到联合国停火令生效为止,已经歼灭了一支埃及军队。

    1982年6月6日,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因为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装暗杀,出动陆海空军10万多部队,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叙利亚军队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

    在第三次战争中,埃及用苏制“战士”级和“蚊子”级快艇发射“冥河”反舰导弹,击沉了以色列于1955年从英国购买的Z级驱逐舰首舰“泽鲁斯”号(以色列改名为“埃拉特”号),震惊世界,开创了导弹海战的先河。从此,反舰导弹,乃至整个导弹技术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而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冥河”导弹意外败北,以色列“伽伯列”导弹出尽风头。“伽伯列”导弹也为今天中国台湾的导弹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下面,我们从第三次、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导弹攻击战深入探析反舰导弹的技术发展。

    幸存的“冥河”导弹

    “冥河”导弹于1960年开始装备埃及。它是世界第一代反舰导弹的典范,实际在当时的苏联,它是第二种装备的反舰导弹,第一种就是SS-N-1“扫帚”。

    在二战后期,苏联从纳粹德国获取了大量V-1导弹的实物和技术资料,利用被俘的专家,展开仿制。仿制型被称为10X,其改进型被称为10HX,最后发展成了实用型的反舰导弹“扫帚”。这是世界上最早装备的反舰导弹。该导弹最初在潜艇上做发射试验,计划装备Z-V、G-1级潜艇,1957年最终装备于56E、56M和57B级(共5艘)驱逐舰上。该导弹共生产100余枚,研制经费1000万美元,于1972年全部退役。

    “扫帚”导弹以航母和大型舰艇为攻击目标,射程达80千米,以上属于远程导弹。它以0.9马赫高亚音速在大于300米的高度飞行。弹长7.6米,弹径0.9米,发射质量3.1吨,搭载730千克的常规战斗部或1千吨当量的核战斗部。导弹由喷气发动机和固体火箭助推器推进,采用惯性导航和主动雷达导引头控制。该弹虽然技术状态不高,但为苏联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初期,苏联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但战争的阴影还围绕在人们心中。苏联制定了大量的导弹发展计划,后来这些计划被卷入政治漩涡中飘荡不定,有些计划不是被合并就是被撤销了。“扫帚”反舰导弹就是幸存者之一。它之所以能够幸存下来,一是因为其研制取得了重要成果,服役在望;二是它不是一个大计划,别人不屑一顾。更重要的是当时海军态度坚决,力挺“扫帚”导弹计划。

    “扫帚”导弹采用喷气发动机,是V-1导弹的舶来品,技术状态差,使用与维护困难。在发射时喷气发动机不能立即启动,有几分钟的预热时间,这样往往会贻误战机。因此,海军副司令科托夫将军提出研制以火箭发动机推进、能够瞬间发射的舰舰导弹。因为这种导弹是装备小型舰艇的,射程有限,导弹艇必须接近敌舰,但这样就会使平台暴露在敌人的火力范围内。只有最大限度地缩短发射准备时间,才能使小型舰艇受伤害的可能性减至最小。这种战略思想是技术发展和战略需求的产物,它大大推进了火箭发动机推进的战术导弹的技术发展。

    1954年,别列兹尼克设计局(后为彩虹设计局)受命进行这种以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推进的导弹的研制。该弹被苏联命名为“白蚁”,军方代号为P-15;而北约名称为“冥河”,美国编号为SS-N-2。仅花了3年的时间,别列兹尼克设计局就基本完成了研制任务。1957年10月16日,该弹在黑海成功进行了飞行试验,后来又在北方舰队长期进行作战能力的性能考核,成绩不错。从此,世界上第一代反舰导弹的典型代表“冥河”导弹悄然问世了。

    1958年年底,列宁格勒和伏拉沃斯托克船厂开始进行“冥河”导弹装载平台——183P导弹艇的初始生产。1958—1965年间,苏联共建造112艘183P导弹艇,其中在列宁格勒建造58艘,在伏拉沃斯托克建造54艘。

    1961年,苏联开始实施在华约国家装备“冥河”导弹的计划。1962年首先向波兰和民主德国转让技术,1962年年初交付给中国、朝鲜、叙利亚、印度、古巴和埃及等多个国家。中国以“冥河”导弹为基础,研制成功“鹰击一号”舰舰导弹和“海鹰”-2岸舰导弹系列。从此后,中国便开始了飞航导弹的艰苦发展历程。

    “冥河”导弹的外形很像一架小飞机,头部是椭圆旋转体,弹体中部为圆柱形,尾部收敛。弹体中部有梯形平面弹翼,尾部有垂直尾翼和两片下反角尾翼。弹体头部从前至后分别为主动雷达导引头、战斗部、液体火箭发动机,弹体的尾部有固体火箭助推器。“冥河”射程为40千米,飞行速度为300米/秒,弹长5.8米,弹径0.76米,发射重量2300千克,装聚能战斗部,内装高能炸药450千克,具有很强的爆炸威力。

    相关热词搜索:争锋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