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绵阳市孤儿福利院_绵阳市地震孤儿心理援助的困境与出路

    绵阳市孤儿福利院_绵阳市地震孤儿心理援助的困境与出路

    时间:2019-02-03 05:39:4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地震孤儿心理援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整个援助必须在合理的机制下才能有效、有序、高效的进行。目前绵阳市地震孤儿心理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整个孤儿心理援助机制极端的不协调,对现象的调查和研究,根据实际需要提出绵阳市地震孤儿心理援助机制的对策,将对今后的工作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心理援助机制;困境;对策
      
      一、基本情况
      
      1、绵阳市地震孤儿人数及分布
       “5・12”特大地震使绵阳市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全市因灾死亡21963人,失踪7795人,占全国死亡失踪总人数三分之一以上, 17.4万人受伤,农房倒塌损毁84.08万户,全市财产损失2683.75亿。经四川省民政厅确认,5.12汶川特大地震,全省共增地震孤儿632名,其中绵阳市为321人,约占全省新增地震孤儿总人数的50.79%。全市地震孤儿主要集中在北川县、安县、平武县和江油市,其中北川县233人、安县26人、平武县40人、江油1人。
      2、安置情况
      绵阳市灾后共有134名地震孤儿到山东日照安康家园生活(现迁至四川省双流县“儿童安康家园”),设在梓潼县的福利院有10名孤儿,其余孤儿大都在本地由亲属抚养生活,其中社会爱心人士通过资助、提供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定向或不定向为一名或多名孤儿提供生活、教育、医疗、康复等方面的资金保障或服务。被外地收养的极少,如安县仅一例。
      3、孤儿生活保障。
      震后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全省的地震孤儿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帮助。除了在安康家园集中抚养的地震孤儿资金全部由山东日照钢铁公司资助外,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给全省632名地震孤儿每人每月600元的生活费补助,直到他们成人;此外,还有一些社会团体机构、慈善机构、企业、个人采取捐赠、对口帮扶等措施给予的帮助。合计每名地震孤儿每月得到1300元以上的生活资助。
      
      二、灾后孤儿的心理状况。
      
      由于经受地震时山崩地裂,震后满目仓夷,屋毁人亡的惨烈情景,震后一段时间内艰苦的生活,加上失去至亲,原有的生活发生急剧的变化,孤儿的心理会出现不同的反应。
      1、对孤儿的心理问卷分析
      (1)在对40名孤儿亲友的调查问卷中,97%的孤儿亲友认为孤儿的性格在地震后发生了变化;90%的人发现孤儿经常或偶尔要做噩梦;70%的人认为现在孤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2)在对孤儿的问卷中,我们从孤儿地震之后发生变化的心情、学习、兴趣、梦境、与人交往等指标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孤儿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问题还未解决。
      2、对孤儿亲属的访谈情况
      在对孤儿现在的亲属的访谈中,我们还了解到孤儿现在有以下心理表现:
      (1)更加敏感。一些孤儿地震后在情绪方面波动较大,对与地震有关的东西很敏感,表现在出现地震相关言语、场景画面时,大的表现情绪低落,悲伤,小的会惊吓哭泣等。
      (2)焦虑。孤儿在面对原有生活重大变故后,一部分孤儿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焦虑情绪。他们时时都处在担心和烦恼之中,比如担心地震是否还会来临,担心以后的生活学习怎么办,担心在没有父母的呵护以后自己能否独立生活,同学和老师对自己是否另眼相看等等。
      (3)性格骤变。在地震这样的重大变故后,一些孤儿在性格方面变化较为明显。以前较为开朗活泼的孩子,震后变得内向,变得沉默不语。
      (4)过分依赖。其中一些性格偏弱的孩子,在地震灾害后,他们整天都必须要有人陪护,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明显,产生了严重的依赖心理。
      (5)自闭。一些孤儿在地震后,不愿与别人说话,特别是不愿和陌生人说话,人际交往广度和深度大大降低。活动内容具有单调和重复的特点。
      3、对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效果评价
      在对专业心理咨询效果的评价中,孤儿与其亲友出现了矛盾。在孤儿亲友的问卷调查中,42.5%的受访者认为对孩子心理辅导效果较好的是专业心理辅导人员。但在对孩子的问卷调查中发现,60%孤儿认为对自己心理帮助最大的是亲朋好友,而专业心理辅导人员的效果只有2.5%的孤儿认可。这是一个令人惊讶和不解的问题。在我们看来专业的心理援助应有的重要作用在孤儿们那里却是一种否定。
      
      三、现有心理援助情况。
      
      灾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灾区干部群众的心理辅导工作,针对灾区人民的心理状况,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指导性的文件,对灾区心理辅导工作做出了及时规划和安排。
      1、政府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具体指导的文件。
      从中央到四川省、市、县各级地方政府和各级民政、卫生、妇联等相关部门震后下发了一系列的心理援助政策,对灾区心理辅导工作做出具体细致的安排。如2008年6月国家民政部在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重大自然灾害对人们心理影响将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做好心理服务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提出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心理服务工作,与灾后恢复重建有机结合起来。
      2、成立了心理服务工作组。
      四川省政府在灾后成立以常务副省长魏宏为组长,副省长黄彦蓉、陈文华为副组长,省政府副秘书长,卫生厅长、教育厅长等为成员的“地震灾区干部群众和学校师生心理服务协调小组”,负责全省心理服务的协调工作。
      3、对灾区心理辅导工作做出细致的安排和要求。
      主导心理辅导工作的四川省卫生厅,制定了《四川省地震灾后心理卫生服务工作方案》,从工作目标、工作内容、保障措施等方面对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工作做出了明确的安排。
      4、积极开展省内对口支援灾区心理卫生服务工作。
      2008年12月12日,在《四川省卫生厅关于开展对口支援灾区心理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建立对口支援工作机制,认真制定工作方案,要选派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的心理卫生医务人员到各受灾县开展心理卫生服务对口支援工作。
      5、建立了心理卫生服务阵地。
      2009年4月28日,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心理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设立心理卫生服务中心。各县市区卫生局要在1个县级医疗机构设立心理卫生服务门诊部、在每个乡镇卫生院设立心理卫生服务站、在每个行政村设立心理卫生服务室,各园区要按照此标准设立相应的心理卫生服务阵地。从而在全市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心理卫生服务阵地网络。各级医疗机构建立心理卫生服务日门诊制度,采取坐诊、巡诊、主动上门服务等方式开展心理卫生服务工作,主动发现危机人员,提供咨询、心理疏导和转介治疗服务。
      6、国务院、四川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共青团四川省委相继组织了多批次针对灾区妇女儿童、青少年心理辅导的活动。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由四川省妇儿工委具体实施的“5.12”特大地震震后儿童保护项目----- “儿童友好家园”。 “家园”主要是给儿童提供一个游戏、娱乐的活动场所,通过各类活动帮助儿童摆脱地震阴影,充实快乐童年。让孩子们在自然的快乐的环境中逐渐恢复心理健康。
      
      四、心理援助活动的缺陷。
      
      1、缺乏针对孤儿心理问题的特殊政策。
      经调研我们发现,所有的心理援助政策指向的对象泛指灾区民众。专门针对孤儿的特殊政策没有,但他们确实又是需要长期特殊关注的少数群体。孤儿们在经历地动山摇的恐惧和失去亲人的悲痛之后,有着与灾区其他群体十分不同的巨大心理伤痛和压力。可是由于政策的疏忽,在心理援助中他们再次成了援助的“孤儿”。
      2、各级政府相继出台的文件和实施计划几乎成一纸空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震后针对心理辅导工作的文件从中央到灾区县市出台了很多,但文件的执行和落实却未完全到位。例如要求各级政府成立的“心理援助协调小组”,文件一层一层的传达下来,但到了基层它的功能几乎是摆设,很难起到协调作用。因此,这类问题较为复杂,涉及卫生、人事、财政诸多部门,要一个由副县长任组长的“心理援助协调小组”彻底解决是难以做到的。
      3、目前心理援助工作政出多门,指挥系统失灵。
      在地震后,心理援助工作要求卫生部门统一主导。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参与的部门和渠道十分繁杂。在灾区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的,既有卫生厅、民政、妇联、团委等政府部门组织的各自“独立作战”的专业队伍,又有一些大学和非政府组织派遣的“游击队”志愿者。各个心理援助机构和人员进入灾区活动,不登记不备案,导致多家心理辅导同时做,但每家都没有在卫生部门统一安排下进行,导致的结果就是心理辅导多“管”齐下,而敢于负责的却一个没有。
      4、心理辅导面存在盲点。
      各机构为灾区组织了大量的心理援助专家、咨询师和志愿者,但每批次的辅导团都几乎是去了交通方便的集中安置区。虽然这样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给予更多的人帮助,但也造成了如安县茶坪乡这样的交通偏远的小地方无人问津的现状。我们从茶坪乡政府、小学和医院了解到,地震后根本就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到茶坪乡进行心理辅导工作,只有茶坪乡“儿童友好家园”接受过两次志愿者的帮助。而对于茶坪的孤儿们自然就更谈不上接受什么心理辅导了。
      
      五、模式比较(分散安置和集中安置)
      
      以上我们调查的都是分散安置地震孤儿的心理辅导情况,比较孤儿分散安置在亲友家和集中安置对孤儿心理康复效果,我们将绵阳灾区分散与亲友居住的孤儿和在安康家园的集中居住的孤儿进行了对比,可以得出结论:地震孤儿集中安置,配以适当的活动与教育,小孩心理现状是比呆在亲友身边自由成长小孩要好些的。但也有问题,在融入社会上,集中安置的孤儿表现不及分散居住的孤儿,在安康家园的孩子明显表现出不敢和外面的人接触,问卷中有25%孤儿不敢和外人说话,分散居住的孤儿为17.5%。这在全国很多的孤儿院都存在这种问题。
      六、一些建议:
      1、政府统一指挥。
      目前灾区心理援助工作是多“管”齐下,实际无人真正管理。致使来自各方面的心理援助队伍各自为战,不但不能形成合力,反而加剧混乱。比如有的家庭一天接受了几个不同的心理援助单位的访问,让灾区民众感觉心理援助就是不停的做问卷等。这些对心理援助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大。
      2、加大政策执行力度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看似详尽周全的政策到实际执行时即成一纸空文。这里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政策执行机构执行不得力;二是政策本身缺乏执行可能性。有些机构在在执行心理援助政策是,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敷衍塞责。
      3、激励本土心理辅导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本土心理辅导人员才是灾区孤儿心理辅导的生力军,他们对本地地震孤儿的心理辅导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熟悉孩子原来的状况,和孩子熟悉容易被接受。但他们在从事自己繁重的本职工作外,还要从事额外的免费义务心理辅导工作,应该给与适当的经济支持和鼓励。同时加强本土医务人员心理辅导业务培训,让有能力从事心理辅导的同志逐步转向成为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
      4、不主张不建议进行大面积,广而泛的心理辅导。
      灾民在实践中慢慢稳健的康复,灾民自身具有一定的康复能力。对灾区民众的心理问题现在已基本平缓,不必进行大规模的心理援助。还有个别严重的个案,采取定点跟进的方式,单独的对其进行心理治疗。
      5、加强儿童心理辅导。
      地震孤儿孤儿心理不同于一般的灾区民众,同时和正常的孤儿(即非地震孤儿)的心理也有很大的差别。地震孤儿是在亲身经历的恐惧的瞬间和亲人永别的惨烈场景,恐惧、悲伤、生活的艰难在他们的的心灵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同时在震后社会各界给与的关爱和“特殊”照顾也给地震孤儿的正常成长带来一些难以估计的不确定因素。因此要强援助的针对性,对孤儿有专门的长效援助机制及保障。
      通过本次实地调查研究,可以发现,灾区的人们是坚强的,在全国人民的鼓舞和帮助下,能够逐步走出地震的阴霾。灾区儿童,尤其是地震孤儿心理恢复情况总体上良好,这与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观注和及时的大力帮助是分不开的。但在,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形成统一协调的心理援助机构,造成心理援助出现混乱,未能形成长期有效的心理援助机制。■

    相关热词搜索:绵阳市孤儿援助出路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