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女生最大的人格魅力_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悲剧英雄

    女生最大的人格魅力_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悲剧英雄

    时间:2019-02-11 05:27:1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关键词:项羽 人格魅力 悲剧英雄   摘 要:在中国历史上,项羽是以一个失败者而成为千古传颂的英雄。他那粗犷的气质与豪迈不羁的性格,勇武盖世的英雄气概与仁慈和厚的情怀,慷慨别姬的凄美与宁折不弯的骨气,使他成为历史上具有人格魅力的悲剧英雄。
      在中国传统道德评论中,人们总是以“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观点对历史人物进行解读。而项羽却以一个失败者而成为千古传颂的英雄。原因何在呢?这就是项羽的人格魅力。在《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不仅是司马迁笔下最典型的悲剧英雄人物的代表,而且是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悲剧英雄。
      人格魅力就是能够产生吸引力的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以及思想、道德、情感、学识的有机融合。就是能产生吸引力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具有人格魅力。项羽的人格魅力体现在他粗犷的气质与豪迈不羁的性格,勇武盖世的英雄气概与仁慈和厚的情怀,慷慨别姬的凄美与宁折不弯的骨气等方面。
      
      一、粗犷的气质与豪迈不羁的性格
      
      二十世纪著名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弗洛姆认为:“气质与性格共同组成了人的人格。人格是人的先天和后天的全部心理特征,也是人成为独一无二之个体的特征。气质与性格不同,气质是体质的、不可变的;而性格是可变的,它由人的体验尤其是早期生活的体验所构成。”①纵观《项羽本纪》、《高祖本纪》、《淮阴侯列传》、《陈丞相世家》等,我们可以看出,项羽的气质是粗犷的,性格是豪迈不羁的,这两者的水乳交融使项羽的形象溢彩流光,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悲剧英雄。
      项羽粗犷的气质、豪迈不羁的个性,与生养他的楚地息息相关。翻阅楚国的发展史,我们分明感到,楚国的发展史,是一部充满不断张扬自我的历史,又是一部尚武的战争史。楚国本是一个偏居在湖北汉江地方的小国,凭借武力,在春秋战国时期,一跃而成为我国南方的大国。到了战国后期,楚国成为可与秦国互相对衡的强大国家。于是就有“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的说法。楚人尚武、张扬个性的文化传统,熏陶了项羽粗犷的气质,培养了他桀骜不驯的个性。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突出地描写了项羽的主要性格:作战勇猛果敢、为人豪爽直率等。“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司马迁通过项羽学书、学剑、学兵法等细节,突出了项羽豪迈不羁的个性。
      人们按照心理活动的机能把性格划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等类型,项羽应属于意志型的人物。这类性格的人,自觉性强,处事果断,勇于克服困难。奋发有为的积极态度、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是人格的核心。项羽身为将门之后,将门的血统,粗犷的气质,兵法的精通,使他具有实现自我价值、奋发进取、建立功名的凌云壮志,这种建功立业、自强不息的雄心壮志,又使他豪迈不羁的性格特征绽放出耀眼的光芒。“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之也。’梁掩其口,曰:‘勿妄言,族矣!’”“彼可取而代之也”的雄奇语言,掷地有声,一个胸怀大志的贵族后裔展现在我们眼前。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自信、坚强,果敢,威猛,由于他的豪放自信,使他自恃勇武,很少相信别人。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战胜项羽,是因为重用汉三杰张良、韩信、萧何。而项羽的悲剧在于自恃勇武,不能听取大家的意见。在楚汉战争中,只有善于集中众人的智慧,才能无敌于天下。
      同是反秦起义,历史人物的性格特征不同,起义的方式也不尽同。机智、狡诈的刘邦,为了笼络人心,制造了“斩白蛇”的传奇剧情来表明自己是个真命天子。而项羽则光明磊落, 他是靠着一种冲天的豪气和盖世的力量,以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来震慑天下的。项羽豪迈不羁的性格,使他在自刎之前,从容不迫,演绎出了宝马赠亭长、头颅送故人的情节上。特别是不肯过乌江的骨气把他的英豪气概推向了极致。
      在《史记》中,司马迁为了突出项羽的个性,以刘邦的机变、狡诈反衬项羽的豪放。钱穆在《现代中国学术论衡》中曾经说:“汉祖之得天下,一曰不杀人,又一曰善用人。而迁书之传项王,则有三大事,一曰巨鹿之战,一曰鸿门之宴,又一曰垓下之围以及乌江自刎。项王可爱处实多于沛公。”原因何在?因为在项羽英豪气概的对比下,刘邦的为人处事更显得机变、狡诈和虚伪。《淮阴侯列传》记载道:对于韩信要封为齐王一事,刘邦开始是“大怒”,继而“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当张良、陈平蹑足附耳后,刘邦“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反映了刘邦善于随机应变的性格。大将军韩信,始终坚信“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拒绝了蒯通的建议,最终却惨遭杀戮。此外刘邦还有“吾翁即若翁”的狡诈、“骑周昌项”的无赖行径等,都在对比中凸现出项羽人格的光彩。
      
      二、勇武盖世的英雄气概与仁慈和厚的情怀
      
      楚汉战争中,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有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萧何;镇国家、抚百姓的张良等。在这些英雄人物中,唯有项羽是一个勇士式的英雄。项羽精通兵法,力能举鼎,文武双全,他武力过人,有万夫不挡之勇。在巨鹿之战中,面对“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的严峻形势,他率领楚兵,“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他率领士卒“九战,绝其甬道,杀苏角,虏王离”,一举消灭了秦军主力。对于项羽的无比勇武,“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诸侯大将见项羽,“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对项羽的钦佩与敬畏已经到了五体投地的程度。对此,凌约言在《史记评林》中议论道:“羽杀会稽守,则一府慑伏,‘莫敢起’;羽杀宋义,诸将皆慑伏,‘莫敢枝梧’;羽救巨鹿,诸将‘莫敢纵兵’;已破秦军,诸侯膝行而前,‘莫敢仰视’。势愈张而人愈惧,下四‘莫敢’字,而羽当时勇猛可想见也。”荥阳大战中,“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杀之,项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英雄的气概,使敌人望而生畏。垓下被围时,“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表现他声如洪钟,声色俱厉、拔山盖世的气概。乌江岸边,他命令剩下的二十八子弟兵,弃马持短刀与敌搏斗,他独“杀汉军数百人”。临死前还那样英勇,那样蔑视敌人。项羽的英武,在当时就得到人们普遍的赞赏。韩信曾说:“项王喑?叱咤,千人皆废。”②怀王的老将们也评价曰:“项羽为人亻票 悍滑贼。”③对于项羽的英武,后人也给予高度评价。李贽评价项羽“自是千古英雄”,李晚芳认为“羽之神勇,千古无二”。显而易见,项羽的英雄气概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处世做人,贵在有德,“诚实正直”、“光明磊落”、“襟怀坦荡”,是为人处世的准则。《周易》中曾把诚信不欺的政治精神和光明磊落的宽广胸怀作为理想人格。楚国独特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培养了项羽“言必行,行必果”的品质。他做事光明磊落,襟怀坦荡。首先,他以善良仁慈的情怀对待自己的士卒。“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饮食。”④“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⑤正因为此,将士们都愿意为他出生入死。项羽临死之前曾言:“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观《史记》,我们可以发现,他所率领的八千子弟兵对他忠心耿耿,即使战死也无怨无悔。在巨鹿之战中,“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垓下溃退时,“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经过一番殊死搏斗,“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在汉军数千人的追围中,项羽命令他们分为四队,迎击敌人。到了乌江边,项羽又命令他们下马步行,和敌人短兵相接,他的将士――二十八骑,浴血奋战,直到生命的最后。跟随他起兵的八千子弟兵以及许多功臣,并没有得到任何封王封侯的奖赏,但始终心悦诚服地追随他,从中凸现出项羽的人格魅力。乌江亭长看到了项羽在楚人心目中的威信,所以才劝道:“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不仅如此,项羽还能爱及百姓。“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从中我们分明感到了项羽一颗爱民的仁厚之心。所以,唐代杜牧在《题乌江亭》一诗中云:“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何以认为项羽可以卷土重来?我认为他不仅看到了江东子弟的才华,而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在江东父老心目中,项羽有一股巨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其次,他以仁德、率真的真性情对待自己的政敌。在“鸿门宴”开始前,他已经答应了项伯善待刘邦的请求,所以,在宴会上,项羽对范增屡次欲杀掉刘邦的示意“默然不应”,范增对项庄说:“君王为人不忍。”因为项羽坚守“言必信,行必果”的信条。他生性豪放,当刘邦“鸿门谢罪”时,他竟然随口说出“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反映出他的光明磊落、纯朴仁厚的性格。正因为此,范增骂项羽道:“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也。”放走刘邦,是项羽一生中最大也最致命的错误,为他日后的失败埋下了祸根。但“鸿门宴”的故事却使项羽的性格更加突出,更加可爱,更加牵动读者的灵魂,也更使项羽的悲剧富有价值。在悲剧理论中,有社会悲剧与性格悲剧之分,性格悲剧是指悲剧主人公的悲剧主要是由于个人性格的缺陷造成的。项羽的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性格悲剧。笔者认为,项羽个人性格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残暴,坑杀二十万秦国降卒,杀义帝自为霸王,不识用人等等,对此,司马迁评价道:“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自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指出了项羽的失误。而不应该认为他的磊落、纯朴、仁厚、真性情也是他性格的缺陷。实际上,作者通过鸿门宴的故事,用对比、烘托的手法,反衬出项羽率真的真性情。项羽不仅讲仁德,还讲义气。项羽夺取天下后,先后重用了司马欣、董翳、申阳、司马�等有恩于项氏家族的人。在楚汉之争的关键时刻,刘邦派侯公劝说项王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许之。”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实际上是刘邦调动彭越、韩信与楚作战的策略,而项羽轻率地接受这一合约,是他政治上的又一大失计。为了解围,他俘虏了刘邦的父亲和妻子,当刘邦高叫“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时,为了讲义,为了顾及声誉,项羽便归还了他们,并带兵解围而去。
      第三,项羽以仁德、率真的情怀对待朋友。这主要体现在宝马赠亭长、头颅送故人的情节上。经过殊死拼搏,项羽和他的勇士退到了乌江,而乌江亭长知道项羽兵败,必经此处,便准备了一只小船在这里等候他。乌江亭长力劝项羽渡过乌江,以图东山再起。为了报答亭长的真情厚意,项羽把自己心爱的乌骓马赠送给亭长,以示纪念。自刎之前,“(项羽)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最后自刎乌江。项羽的仁德、豪放,应使吕马童汗颜,羞愧难当;项羽的仁德、豪放,也令我们唏嘘不已。在古代的英雄群体中,有这种壮举的英雄人物,只有项羽一人。对此,杨春吉先生在《略论项羽之败的观念、性格因素》一文中说:“项羽的性格充满了善与恶、美与丑、刚与柔的矛盾冲突。他一方面刚毅勇敢,一方面柔肠百转;一方面温和仁慈,彬彬有礼,一方面凶狠残暴,杀人如麻。其脆弱的感情闸门极易被虚假的亲近所攻破,进而表现为错位的仁爱和荒唐的姑息。滥施仁爱,缺乏深谋远虑。项羽注重情感因素和个人易怒而将是非曲直置于次要地位。这种性格导致项羽失败。” 对项羽复杂的性格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三、慷慨别姬的凄美与宁折不弯的骨气
      
      鲁迅先生云:“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项羽一方面刚毅勇敢,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一方面又柔肠百转,是一个柔情似水的男子。
      战国时期的楚国,占据广大的江、淮流域地区。秀丽的青山绿水,熏陶了楚地人的浪漫情怀。“楚辞”奔放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华美的文才、绚烂的风格,无不体现出楚国人民的浪漫精神。这种情怀对项羽人格的形成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项羽不是一个完人,他有致命的弱点。但是他的人格值得我们赞赏,因为他有丰富纯真的情感。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伟岸的身躯,豪放的个性,再加上丰富纯真的情感,使项羽的人格更加高大,更加令后人敬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一曲“垓下歌”,不仅唱出了英雄末路的悲哀,还唱出了项羽对虞姬的真情;不仅说明项羽是一个痴情男人,还显示出项羽是一个英雄式的痴情男儿。“歌数阙,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试想,如果没有“慷慨别姬”的凄美,项羽的英雄形象将是干瘪的,无味的;没有“慷慨别姬”的凄美,我们今天“霸王别姬”的影视剧将从何而来?“慷慨别姬”的凄美,使项羽的英雄形象摇曳多姿。
      在我国历史上,儒家重视焕发人的生命活力,提倡阳刚之气,倡导“不降其志,不辱其身”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⑦的刚健人格。这种阳刚之气,在项羽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乌江岸边,他谢绝了乌江亭长的好意,“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项羽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的生死得失,而是想到对不起江东父老,他不愿怀抱愧疚之情在江东称王,所以,项羽自刎乌江的举动,使他的悲剧得到了升华,从而富有崇高美。因为在他自刎乌江的举动中,体现出凌然不可侵犯的人格和高昂的斗争精神,表现了他胸怀坦荡的英雄本色。项羽毅然决然的、惊天动地的自刎乌江,不仅令当时的汉军震惊,让天地为之动容,更让后人为之歌唱。从此以后,在中国文学史上,就项羽该不该过江东的问题,杜牧、王安石等人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女词人李清照“生当人作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对项羽不肯过江东的骨气进行了礼赞。
      清代评论家李晚芳在《读史管见》中云:“羽纪字字是写霸王气概,电掣雷轰,万人辟易,大者如会稽斩守、巨鹿破秦、鸿门会沛公、睢水围汉三匝;小者如浙江观秦皇、广武叱楼烦、垓下叱赤泉侯,斩将刈旗,至死犹不失本色;或正写,或旁写,处处活现出一拔山盖世之雄,笔力直透纸背,真是色色可人。”⑧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用其生花之笔,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悲剧英雄――项羽。一代英雄项羽死了,他虽输掉了江山,但赢得了历史,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第一,他赢得了政敌刘邦的亲自拜祭。项羽死后,刘邦不仅用安葬王公的礼仪把项羽葬在谷城,而且还亲自参加了葬礼,“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死后还要震撼敌人,让敌人为之哀悼祭祀,为之诚服,这就是项羽的人格魅力。第二,他赢得了后世人们的由衷称赞。在《项羽本纪》论赞中,司马迁满怀深情地对项羽进行了赞赏:“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直到今天,我们的影视剧还在宣传“破釜沉舟”、 “霸王别姬”、“乌江自刎”的故事。这一切,足以说明项羽人格的伟大。
      (责任编辑:古卫红)
      
      基金项目:此篇论文为渭南师范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7YKS004。
      
      作者简介:马雅琴(1959-),陕西渭南大荔人,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研究。
      
      ① 郑雪・人格心理学〔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p75.
      ②③④⑤ 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 p1654、p193、p1654、p262.
      ⑥⑦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p179、p95.
      ⑧张新科、俞樟华・史记研究史略〔M〕.西安 :三秦出版社 ,1990,p176.

    相关热词搜索:人格魅力悲剧英雄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