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史记中的刺客形象 [《史记》中刺客形象所再现的儒家文化精神气质]

    史记中的刺客形象 [《史记》中刺客形象所再现的儒家文化精神气质]

    时间:2019-02-24 05:50:0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李白的《侠客行》写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鲜明地刻画了刺客这一神秘人物的特色。读者读到这里也不禁为之胆寒。那么究竟他们是一个怎样的群体,是否只是一群杀人不眨眼的恶魔7还是其身上有特殊的为人倾服的气质?
      
      一、出现背景
      
      《刺客列传》所传五人,生活在动荡的战国时代。随着周天子的衰微,西周以来的礼乐制度逐渐崩溃。动荡不安的社会催动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对人生的关怀、自我意识与自尊情感逐渐觉醒,日益浓厚。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的刺客属最下层一类人,他们大多文化修养不高,又没有多少财物,只能勉强糊口度日,空有一腔凌云之志、报国热血。他们也渴望实现辉煌的人生,建立不朽的功业,得到社会的认可。与此同时,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促使各诸侯广招人才为我所用,养士、用士之风弥烈。于是,欲伸之志与用士之风两相契合,造就了天下间第一种激烈人一一刺客。他们没有独立的地位,只能依附于权贵门下,成为政治权势的一种附庸。但他们决非毫无精神的附庸之辈,而是有一股自下而上的抗暴精神和很强的责任意识,一旦受人之托则将终人之事,而且为了这干金之诺,可以轻生死、抛血躯。于是仗剑而行的外在形象与重义讲信、轻生高气的内在气质上的相通,使刺客以一个高大的“侠客”形象屹立世间。开辟了下层民众的精神家园,在那里正义得以伸张,邪恶得以铲除,人们的情感得以宣泄。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儒侠。
      
      二、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
      “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仁指爱人,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一定程度上也束缚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恕,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孔子思想核心概述如上,那么史记中的刺客身上体现出的是哪种气质呢?我们还要从史记中的人物形象看起。
      
      三、刺客形象
      
      1、报知感遇的烈魂
      刺客不是嗜血好杀的魔鬼,不是轻易许诺的莽撞之徒,也不是精神变态热衷于自杀自残的自虐狂。相反,他们是极重感情的热血之士。曹沫“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即使在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割地求和的情况下,庄公“犹复以为将”。庄公的厚爱与信任给了曹沫以巨大的情感力量,于是曹沫柯盟之时以匕首劫桓公,为了庄公,为了鲁国前去行刺。专诸刺吴王僚,有人认为“司马迁传刺客五人,专诸为下”,理由是助纣为虐、不辨忠奸。实际上专诸之所以为公子光刺吴王僚,在于“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且行剌之前“公子光顿首日
      ‘光之身,子之身也。’”两人二位一体,公子光是专诸的知己。为光刺僚则正体现出专诸重情讲义,心之诚、情之厚。豫让刺赵襄子,执着不悔,豫让自己说的明白
      “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土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荆轲初至燕,与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要好。在稠人闹市之中慷慨悲歌旁若无人,这非矫情造作,非玩世不恭,更非放浪形骸及时行乐,而是刺客寂寞的泪水,是刺客寂寞的呐喊。恩主的知遇点燃了刺客胸中的烈火。于是荆轲敢冒天下险,为太子丹金殿刺秦王。因为重情,所以无所谓忠奸,无所谓名利,更无所谓生死。谁知我,我死谁!刺客所作之事源于自己内心的情感与勇气,不足为外人道,也很难为别人所理解。刺客之死,死得轰轰烈烈,重于泰山。荆轲是刺客的集中代表。“好读书论剑”,“为人深沉好书,其所游诸候,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荆轲可谓文韬武略兼备之士,然玉在璞中无有知者:“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与盖聂论剑,“怒而目之”;与鲁句践博,“怒而叱之”。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及至燕,与狗屠、高渐离和歌于市,相乐已而相泣。荆轲是孤独的、苦闷的。为报知遇之情,慨然赴秦”登车而去,终已不顾”,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身被八创,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以荆轲为代表的刺客是完美的人物形象,他们的死即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令人心惊动魄、肃然起敬,达到个人悲剧的极至。“令人浅读之而须眉四照,深读之则刻骨十分。”
      
      2、智勇兼备的英雄
      刺客精神气质的核心是一个“勇”宇。曹沫行刺之后,竟然弃匕首于埴下,就群臣之位而颜色不改,辞令如故。当其束手之机,桓公大可以擒而杀之,然而左右莫敢动者,在于曹沫的夺霸之气、壮士之风。豫让厕中刺襄子,襄子心动而惊,桥下伏击,马惊而警,足见其气逼人。荆轲刺秦,“群臣皆愕”
      “尽失其度”。可见刺客之勇有夺人心魄的力量。此外,刺客之勇非匹夫之勇,而是有勇有谋的智者之勇。专诸行剌之前做了仔细分析“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无骨骰之臣,是无如我何”,行刺之时,置匕于鱼炙之中,用心巧妙。荆轲借樊於期之头,燕国督亢地图及徐夫人之匕,合三者之利前去行刺,可谓大智大勇。刺客之勇还是一种带有血腥之气的勇。豫让为了行刺“变姓名为刑人”,“漆身为厉,吞炭为哑”,自毁形状,行乞于市。聂政行刺之后,“皮面决眼,自屠出肠”,死后暴尸街头。荆轲行刺“左股断,身被八创。”其血腥之气愈浓。则愈显其勇。最后,刺客之勇更是一种执著之勇,“立意皎然,不欺其志”:豫让“盖棺事则已”的执著,荆轲“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定。由此观之,空有情,还不足以成为刺客。伯夷叔齐对故国之爱不能说不厚,比干对纣王之情不能说不深,然而他们之所以都成不了刺客,正在于他们缺乏勇气;彗星裂月,白虹贯日,一股激荡天地的勇 气力量!游侠在精神气质上则体现一个“豪”宇。不将荣辱名利放在心上的豪爽之气,不为己欲专门利人的豪拔之气。游侠急人之难,不是出于金钱、权势、名利的考虑,
      
      四、精神再现(忠,义、信,勇)
      
      在具体了解儒家思想核心和刺客形象后,我们不难看出这些英雄的身上体现出了儒家的忠、义、信、勇等精神气质,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分析一下。
      
      1、忠
      中国古代道德规范之一。原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后有忠于他人、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随着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形成和加强,“忠”成为臣民绝对服从于君主的一种片面的道德义务。宋代以后,
      “忠”发展到“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恳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干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两千多年来忠被定义为做人的基本规范,
      “君子以为忠。”(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为忠善者。”(诸葛亮(出师表》)“莫不欲求忠以自为”。(屈原列传>都强调了做人,特别是做人主之臣都要效忠君主。那么儒家的这种思想核心在刺客身上的体现是什么呢・《刺客列传》所传五人都有强烈的忠君意识。曹沫的忠在于不畏强暴,以生命作为赌注,“桓公与庄公既盟于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豫让的忠在于自毁形体,甚至生命,“变姓名为刑人”,“漆身为厉,吞炭为哑”,自毁形状,行乞于市:聂政行刺之后,“皮面决眼,自屠出肠”,死后暴尸街头。荆轲行刺“左股断,身被八创。”其血腥之气愈浓,这些人不顾性命,自毁形体,为的忠于君王,报知之恩。忠的意识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强烈的体现。
      
      2、义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孟子则进一步阐述了“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离娄上》:“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义也是儒家的思想核心之一。在桓公与庄公会盟上,刀枪从中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夺回齐国的侵地,对鲁国来说可谓义也。“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其所为也是义于公子光的表现;豫让“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聂政市井之人,鼓刀以屠,
      “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臣之所以待之,至浅鲜矣,未有大功可以称者,而严仲子奉百金为亲寿,我虽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鹅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刺客身上“士为知己者死”报知感遇的义士风范也是儒家精神气质的再现。
      
      3、信
      儒家的伦理范畴。意为诚实,讲信用,不虚伪。“信”既是儒家实现“仁”这个道德原则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孔子及其弟子提出出“信”,是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互守信用,借以调整统治阶级之间、对立阶级之问的矛盾。儒家把“信”作为立国、治国的根本。汉儒把“信”列入“五常”之中。《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平?”左传・宣公二年》“麂退,叹而言日:‘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刺客身上的信是君臣间,朋友间的诚实守信。在他们的身上没有任何的虚情假意,为了证实信往往以牺牲生命为代价。“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日
      ‘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他们都以死体现了儒家的信者风范。
      
      4、勇
      儒家的伦理范畴。指果断、勇敢。孔子把“勇”作为施“仁”的条件之一。“勇”必须符合“仁、义、礼、智”,而且不能“疾贫”,才能成其为勇。

    相关热词搜索:史记刺客再现气质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