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雷德利•斯科特电影的女性主义

    雷德利•斯科特电影的女性主义

    时间:2020-03-23 05:21:3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英国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是一位善于平衡商业与艺术的大师,其电影大多能取得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在绝大多数类型片导演的电影中充斥着男性主义色彩的时代,雷德利以不拘一格的方式,多次巧妙地塑造了强有力的女性角色形象,女性主义成为雷德利众多作品的一个重要标签。本文从主人公的设定——冲破“男尊女卑”的藩篱,对比手法的运用——塑造独立女性形象,隐喻、象征的暗示——号召妇女解放三方面,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雷德利的电影。

    [关键词]雷德利·斯科特;电影;女性主义

    英国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是一位善于平衡商业与艺术的大师,他的电影绝大部分都能取得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雷德利先后在西哈普艺术学院和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学习电影与美术,1979年凭借科幻片《异形》,奠定了他在影坛不可动摇的地位。布景设计师出身的雷德利,其作品也以视觉效果著称,成为好莱坞少数几个能够确立起“自我风格”的商业导演。纵观他的导演生涯,我们可以发现他是一个游走于多重电影类型的导演:动作片《末路狂花》、史诗片《角斗士》、战争片《天国王朝》、剧情片《一年好时光》、黑帮片《美国黑帮》、传记电影《1492:征服天堂》、悬疑电影《火柴人》、军事片《黑鹰坠落》等,可谓是“类型片之王”[1]。

    在绝大多数类型片导演的电影中充斥着男性主义色彩的时代,我们可喜地发现,雷德利却以不拘一格的方式,多次巧妙地塑造了强有力的女性角色的形象,女性主义也成为雷德利众多作品中的一个重要标签。他的女性主义思想萌芽于《异形》,集大成于《末路狂花》,这两部电影可谓是雷德利女性主义影片的代表作。

    一、女性主义概念及历史沿革

    女性主义指为结束性剥削、性歧视、性压迫和性别主义,促进性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除批判之外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性底层的权利、利益与议题。[2]女性主义往往建立在“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阶级”这一假设之上,因此其终极目的就是要求在全人类和全世界范围内实现男女平等。17世纪前西方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因而女性主义最早在西方社会兴起。女权主义在1791年法国大革命时妇女领袖奥兰普·德古热发表《女权宣言》后拉开序幕。但是直到19世纪中后期女性主义才实质上变为有组织的社会运动。被认为妇女参政运动的奠基人之一的艾米丽·潘克思试图呼吁人们关注英国社会中所存在的严重的性别歧视问题,随后自发组织了史上第一个女性主义组织——“妇女社会政治联盟”。虽然该组织最终被当局以暴力方法取缔,但由此引发的女性主义浪潮已成燎原之势,为日后的女权主义的再发展奠定了思想与制度基础。

    从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看,女权主义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女权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大致在19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此时的女权主义者认为作为人类仅有的两性中的一种,男性与女性应该是平等的。早期的女权主义对理论层面上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男女性别展开的。女权主义通过对性别的考察指出,性别是上天自然和强加于女性身上的,说明了女性与男性在身体上的生理特征差别,具有进步意义。第二阶段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源于美国,其中心目的是两性平权。该阶段注重社会层面的考察,分析性别所造成的性格差别,要求消除对两性中女性的歧视。此外,女权主义发展的第二阶段带来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对于女性主义等相关概念和领域学术研究的兴起。第三阶段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该阶段注重对作为人的女性权利和发展的普遍考察,要求超越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别,注重关于女性更紧要的问题和其解决方法,对出现的各种女权主义理论做一个综合的考察。并且提议女性自尊自爱,要求男性帮助女性走出蒙昧和压制,获取同等地位与同等人格。

    二、雷德利·斯科特电影中的女性主义

    (一)主人公的设定——冲破“男尊女卑”的藩篱

    20世纪60年代后期,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开始。对于女性在社会中的现状与诉求,文化、艺术和大众媒体领域都给予了极高的关切,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叙述语言也同样对女性主义思潮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了回应。1979年上映的由雷德利执导的《异形》就是其中的翘楚之作。以往的恐怖片,女性角色经常只是一个辅助性的角色,她们常常是被拯救的对象,没有属于自己的独立人格,只能依赖男性的力量获得生存下去的机会。当需要独自一人面对危险时,如果没有男性“救世主”的拯救,往往她们的结局只有死亡这一条路。而在雷德利的笔下,《异形》的主角却塑造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新时代女性形象——瑞普利。她坚毅、果敢又机智,最先在电脑中发现艾什与其雇主想将异形带回地球的秘密,从而与异形进行了殊死搏斗。最终,只剩她一人的时候启动了飞船的自毁程序,逃到了“水仙”号穿梭机,并将异形抛出舱外,以一个独立的女性形象拯救了男权社会。

    如果说《异形》系列里瑞普利博士凭借一次太空之旅在男权社会中脱颖而出的话,那么《末路狂花》就是女性追求自我、冲出枷锁的过程。这部为雷德利带来一座金球奖的影片,一经上映便引起热议。[3]与以往传统电影不同的是,这部公路电影的主角被设定为两个女性,即塞尔玛和路易斯。故事也以两位女主人公英雄主义般的逃亡展开,充分体现出了女性主义色彩。在一望无际的公路上,没有依靠任何男人,没有传统社会、家庭伦理的束缚牵绊,两个女人开始了驾车亡命天涯,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选择的生活。这样的角色设置,实际上是女性在父权制文化的压迫下做出的殊死反抗和来自女性内心深处的呐喊。主人公塞尔玛原本是一名标准式的家庭主妇,影片开始,当她给丈夫准备早餐的时候,接到路易斯约她出去的电话时她表示必须征求丈夫的同意,这一情节体现了她对丈夫的唯唯诺诺,表示了她在家庭中低下的地位。当她因缺乏经验在酒吧险被强奸时,她的女性意识露出了萌芽。在逃亡的旅程中当塞尔玛的丈夫再打来电话质问她的时候,她说出了电影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台词:“达里尔,你是我的丈夫不是我的父亲。达里尔,去你的吧!”由此,塞尔玛正式踏上女性意识的抗争之路,影片也通过人物的设定,淋漓尽致地启迪观影者对女性主义中两性平等的呼唤。

    (二)对比手法的运用——塑造独立的女性形象

    在电影中,人物性格、行为的对比为电影中人物的塑造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物显得更加饱满。同样在雷德利·斯科特的电影中,对比手法也更好地帮助了导演塑造独立的女性形象。

    《异形》中有两位女性形象,一个是兰波斯,另一个是瑞普利。实际上在影片中,导演从人物性格角度设定了双重对比,以凸显瑞普利的核心形象。第一个对比是男女对比。影片中,女英雄瑞普利常常与船长达拉斯一同出镜,在小异形出现后,瑞普利要求艾什杀死它,而船长达拉斯却不知所措;当达拉斯偶遇异形时,只能仓促逃跑,最终被杀死,而瑞普利却在危难关头将异形抛出救生舱,最终作为唯一的幸存者活了下来。这种对比塑造了“女性也可顶半边天”的形象。除此之外,女女对比也是影片重要的特点。兰波斯是影片中的另一个女性角色,她软弱无能、缺乏主见并且胆小怕事,实际上代表了传统女性形象,当她去取灌装空气的时候,见到异形时的惊慌失措和手忙脚乱,完完全全地体现了她的特点。而瑞普利则以完全相反的形象出镜,她冷静沉着和临危不乱的气质最终保全了自己与阻止了异形的入侵。这丰满的女性形象在双重对比下,以一正一反的方式被不知不觉地塑造了起来。

    与《异形》中人与人做对比不同的是,《末路狂花》中雷德利更多的是运用主角个人的人生性格阶段性的转变做对此,给予观众更强烈的心灵冲击。电影通常会运用叙事蒙太奇的方法来展开故事等。在《末路狂花》一开头,实际上雷德利就展示了自己利用叙事蒙太奇中的平行蒙太奇的功力。运用了平行蒙太奇的剪辑方法,将在紧张收拾行李的两位女主人的动作相互切换,对塞尔玛和路易斯进行了对比。路易斯显得精明干练,做事比较有条理,影片中只给她了几个短小精悍的特写镜头,就体现了她的成熟和有主见。反观塞尔玛,她收拾东西凌乱且毫无章法,冗长不安的镜头也表明了她的犹豫不决和缺乏主见。但随着故事的发展,两个人的性格发生了位移。当两个人杀人后迫不得已逃亡时,塞尔玛穿上了精干的牛仔裤,而且在面对抢劫和突发事件时更加老练平静。动作上,塞尔玛也有较大的转变。影片开始时,塞尔玛还是胆战心惊的,没有打理自己就匆匆忙忙地给丈夫准备早餐,她说话小心翼翼,两只手也紧张得微微颤抖。在酒吧被哈伦搭讪后,又显示出了她个人不自信的特点。但在电影的中后部分,当她将绑架的警察锁入行李箱的时候,动作却显得出奇的从容淡定,正如她说的一样,“我要你对他们好,尤其是你的太太。我丈夫对我不好,看把我变成了什么样子”。这种让人猝不及防的动作上的转变实际上是导演对女性主义更加深入、抽丝剥茧般的认识。在塞尔玛个人性格的转变中,导演潜移默化地将独立女性的形象刻在观众的脑海中,体现了两性平权的思想。

    (三)隐喻、象征的暗示——号召妇女解放

    隐喻与象征是雷德利的电影中常常带有的特点。从解放妇女的角度而言,《异形》就是这种电影符号学使用的最好范例。异形的繁衍是其幼体通过抱住与它相近的生物的嘴,强行把它的基因灌入宿主身体,此举本身就暗示了强暴。异形们没有人类所谓的思想,不受任何法律约束,只是怀着继续繁殖的本能,而这本身不就是讽刺由男性靠本能的生殖冲动而建成的社会吗?令人玩味的是,在与异形的对抗中,女性带有防御、坚忍、被动、持久色彩的力量最终胜过了男性,也正是瑞普利这个被动和没有本能繁衍欲望的女人最终抵抗了这种疯狂的生殖意向。除此之外,人们也应注意到,飞船上所置的电脑叫作“母亲”,而控制着它的,正是其总公司“父亲”的意志。因此瑞普利所战胜的,既是象征男性生殖扩张的异形,也是象征父权社会的公司。这其中体现出的女性主义带有马克思分工论的意味,告诉人们女性在某些分工中不但不逊于男性,而且优于男性,从而更要求人们注意到女性主义之中的“两性同格”的思想,即忽略两性的差异,正视女性在社会上天生的优势,承认男女平等的地位。

    《末路狂花》中的隐喻与象征性也是随处可见的。如在与丈夫电话争吵、彻底决裂后,虽然影片给予塞尔玛落泪的镜头,但也只是短短几个镜头,随后她就在汽车内迅速地补了妆。若是在从前,塞尔玛早就伤心不已了,而现在在短时间内就从丈夫的阴影中恢复过来的她,实际上暗示了塞尔玛女性意识的渐渐觉醒。影片中,值得玩味的就是“枪”的象征意义。“枪”本象征的是阳刚和男性,塞尔玛的枪原本也是丈夫给她的防身之物,此时的枪象征着以其丈夫为意向的男权保护。随着故事的发展,枪也见证了塞尔玛的一步步成长,塞尔玛也从一个对枪有畏惧的弱女子变成了手不离枪的“女汉子”,枪成为女性手中的玩物,这一切都体现了女性对自我主体性的深刻意识与强烈渴望。此外,从着装的角度分析塞尔玛,从一开始的白色裙子到后来的牛仔裤,其性格的变化已初露端倪;随后塞尔玛抢劫杂货店后换上了衬衫与皮衣,同时露出了健壮的腹部,此时她的身上已没有了女性的柔弱,更多的是男性的气息;最后当塞尔玛报复了油罐车车主后,她穿上了黑色骷髅T恤,跷起二郎腿后与男性基本无差异,这则象征了塞尔玛对男性社会压抑的挣脱。影片的结尾,塞尔玛与路易斯再一次遇到了之前曾经侮辱过她们的油罐车司机。这一次,塞尔玛决心不再忍气吞声,于是她使用手枪结果了他的生命,这也暗喻了其彻底地与之前束缚她的女性意识挥别,用她的实际行动,号召妇女的解放。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4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后现代主义视域下《法国中尉的女人》的不确定性研究”(项目编号:12542131)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毛斯.类型片之王 雷德利·斯科特[J].2008(06).

    [2] 倪志娟.女性主义研究的历史回顾和当代发展[J].江西社会科学,2005(06).

    [3] 朱梦莉.从“天使”到“魔鬼”的蜕变——对《末路狂花》的女权主义阐释[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作者简介] 赵骞(198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哈尔滨师范大学公共英语教研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语教学。

    相关热词搜索:斯科特女性主义电影雷德利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