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南艺”校花张蕊:中国首艘航母女舰员

    “南艺”校花张蕊:中国首艘航母女舰员

    时间:2020-04-03 05:23:1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南艺”才女成为我国首批“女水兵”

    今年25岁的张蕊出生在河北廊坊一个农村家庭,父母以炸油条为生。为了供两个孩子上学,张蕊的父母每天四五点就起床到街上摆摊。张蕊很理解父母挣钱的不易,小小年纪便开始帮家人干活儿,不仅学会了烧火做饭,放学后还要割草、喂猪。

    上初中后,张蕊喜欢上了画画,无论山水、花鸟、猛兽,她画得都有模有样。因为在绘画方面很有天赋,张蕊当时最大的理想是长大后报考美术学院。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她甚至独自到离家百余里的地方拜名师学习;高考时,一个人背着画夹天南海北地参加各种美术考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张蕊终于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动画系。因为家里经济条件差,为减轻父母的负担,在大学里,张蕊边读书边打工赚生活费。她利用课余时间在一家培训机构当兼职美术老师,大一大二的两个暑假她都选择留在南京,一人打着3份工。即使暑期的南京室外气温达到40℃,她也未间断过。张蕊通过打拼不仅能养活自己,后来还攒钱买了一台电脑。

    在校期间,张蕊还是学校的团总支副书记、学工助理,拿过“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系主任说,她几乎把各项荣誉拿了个遍,同学们有困难也都喜欢找她帮忙。读大二时,张蕊参与制作的三维动画短片《门神》获得了2009年全国美展金奖,这更令师生们对她刮目相看。在不少人看来,当时已经是南京艺术学院学生会主席、江苏省漫画协会高校协调员的张蕊,肯定会在动画界干出一番大事业,因为拿到大奖后就有人愿意投资,让张蕊创办一家动漫公司。如果按照这条路走下去,也许用不了几年,张蕊就会成为一名拥有千万元财富的“白富美”。

    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2010年12月,本科毕业的张蕊却毅然选择参军入伍,这位“南艺校花”有幸成为我国首批24名女水兵中的一员。海军舰艇部署女军人已成为西方国家海军的普遍做法,当时已经有包括美、英、法、日等16个国家的海军舰艇上都活跃着“海上霸王花”的身影。她们主要从事通信、雷达、指控等专业。我国在这方面却一直是空白。所以,海军方面的领导对此非常重视。首批女水兵可谓是万里挑一,她们是从全国各高校和海军部队中层层考查和遴选出来的。选女水兵,条件非常严格,不仅要思想和身体条件过硬,还要热爱舰艇工作。

    回想起自己的那段选拔经历,开朗爱笑的张蕊至今记忆犹新:“心理素质不过硬的不要、体能差的淘汰……仅仅体检内容,就划分了43小项,每一项都与舰艇生活息息相关,选拔条件十分严格苛刻,只要有1项不合格就不能过关。”第一批被选上的24名姑娘都是80后,不仅综合素质超群,而且个个多才多艺。

    得知张蕊选择穿上戎装时,不少人都表示非常惊讶和不解。张蕊却笑着解释说,她父亲也曾经当过兵,可能是从小耳濡目染的缘故,早在十几岁时她就对军旅生涯十分向往。只不过一个农村女孩,想当兵不太现实,毕竟部队每年招收女军人的名额太少了。在大学里虽然也有入伍的机会,但绝大多数招的都是男生。终于招收女兵了,这么难得的机会她岂能错过。

    当父亲在电话里得知女儿成了一名海军战士时,乐得合不拢嘴,嘱咐她一定要刻苦训练,好好报效国家。

    登上“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赴非洲维和

    张蕊和其他女水兵被带到北海舰队某训练基地进行船艺、损管、战场救护等共同科目的学习。

    原以为自己在大学里参加过军训,而且都是在烈日酷暑下操练,张蕊和其他女孩一样,最初根本没把基础训练当回事。谁料,海军训练与以往在学校里搞的军训大不相同。第一次上抗眩晕课时,打量着眼前的固定滚轮,性格活泼开朗的张蕊跃跃欲试,上轮,旋转,落地,她觉得还挺有趣的。但是,真正的挑战远不止这些。继续上轮,1圈、2圈、3圈……咬牙坚持完成训练指标规定的26圈后,一下来,张蕊就两眼呆滞、脸色煞白、呕吐不止。姑娘们见状都吓坏了,小小的固定滚轮眨眼间变成了魔圈,令人望而却步。

    教官介绍说,由于女性运动能力和心理素质相比男性偏弱,所以,像固定滚轮这种男性化特征偏重的课目,女性训练起来难度很大。这种脱胎换骨之痛,每一名女舰员都必须经历。然而,残酷的训练并没有吓倒张蕊这些勇敢的女水兵,她们在宿舍楼的格言墙上作出如此回答:要做翱翔在大洋上的“中国海燕”,就必须磨炼出搏击风雨的硬翅。短暂的调整之后,姑娘们凭着信念开始了超常的忍耐和付出。练体力,她们每天晨跑5公里;练臂力,她们每天托举杠铃数百次;练单杠,她们一吊就是1分钟左右;练游泳,她们每天在百米泳道来回不停地游几十次;练耐力,她们用背包绳将自己绑在滚轮上……短短几个月,黝黑的脸庞、结实的双臂、粗糙的双手见证了她们的训练成果。

    如果说,体能训练再苦再累只要咬牙坚持就能过去,专业课的学习训练却是另外一番考验。张蕊第一次在拿到自己的课程安排时吓了一跳:航海专业的课程仅理论方面就有电工基础、航海基础、航海仪器、平台罗经4门课程21项内容,实际操作训练方面还有损管堵漏、舰体灭火、舢板、包扎、绳结等共同科目训练以及本专业的装备操作。

    有时,张蕊她们还要同男舰员训练尖子同场竞技。一次,在损管堵漏比武项目中,教员一声令下,在狭小的训练舰艇舱室内,只见4条娇小的身躯立即扑向一个直径约10厘米的破损口——搬堵漏箱、压破损口、装金属肋骨、拧固定螺杆……一整套堵漏动作,4名女兵配合默契,仅仅用时25秒,这令裁判员和参赛的男舰员都刮目相看。

    2010年8月初,女兵们开始了远航训练的航程。登上军舰后,她们分别进入信号、报务、雷达、操舵专业实习,并进行跟班值更、24小时值更和参加远海卫勤演练等阶段训练。“第一次登舰真的好兴奋,我终于成为一名真正的水兵了!”回忆起初次上船的感觉,张蕊满脸笑容,尽管这种美好的感觉很快就被海上训练的异常艰辛和严酷所取代。

    舟山某军港。随着“呜”的一声汽笛,巨舰解缆起航。蔚蓝的大海,洁白的浪花,嬉戏逐舰的海豚,跃出水面的飞鱼……梦幻般的大海让姑娘们大饱眼福。然而,这种美妙的感觉只维持了不到一天,她们就感受到了远航生活的另一面。军舰刚驶入南中国海,汹涌的海面就因突然刮起9级阵风而掀起滔天巨浪。庞大的战舰航行在无边的大海中,像一叶小舟,时而被托上浪峰,时而被甩入浪谷。舰艇摇晃在30度左右,人在舰上难以站立,走起路来摇摇晃晃,模样与醉汉无异。

    几天下来,一批又一批的水兵坚持不住,出现不同程度的晕船反应,轻者头昏乏力、身冒虚汗、脸色蜡黄,重者连胆汁都能吐出来了,虚脱得站不起来。张蕊说:“当时晕船就像喝醉了酒,想吐,又卡在脖子里吐不出来,浑身像被抽了筋骨一样,没有一丁点儿力气。”

    其实,这些还算不了什么。更严酷的是,第一次面对雷达扫描仪,张蕊就被界面上繁杂的数据惊呆了。“雷达是舰艇的眼睛,绝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雷达班长沈许荣有着丰富的海上观测经验,他的话让张蕊意识到了自己肩上责任的分量。值班期间,张蕊遇到难懂的问题就问;休息时间,抓住机会她就研究集多种高科技于一身的某型号新型雷达。仅用半个月时间,张蕊就掌握了3个月才能学完的内容。班长给她的评价是:问得最多、学得最快、记得最深。

    令张蕊最难忘的是,2010年8月31日,她和中国首批女水兵共24人登上排水量高达1.4万吨的“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赴亚丁湾以及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塞舌尔、孟加拉国执行“和谐使命-2010”医疗任务。

    9月中旬,“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在阿拉伯海域突遇热带低气压,狂风掀起5米多高的巨浪,能见度不足20米。“报告船长,左舷××度,距离××链(航海用距离单位,一链为0.1海里,合185.2米),发现货轮一艘!”战位上的张蕊虽然脸色苍白,但声音依旧坚定而清晰。她手上始终挂着一个白色小塑料袋,那是为晕船呕吐准备的。

    根据张蕊的报告,“和平方舟”号及时调整航向,安全通过飓风区。在这段两个多小时的艰难航程中,张蕊及时准确地报告情况20余次,为值班船长操船提供了可靠依据。

    在雷达站位上的优异表现,让上级对张蕊寄予厚望,不断向她交任务、压担子:每次值班,班长都要给她设“情况”;每次测验,领导都要给她出“难题”……在这样的大洋生活中,张蕊感受到领导和战友的厚爱,她说:“我非常珍惜这次远航任务,它让我的青春之花在播撒友谊和爱心的航道上绚丽绽放。”

    在“和平方舟”号的总航程高达15000多海里、为期87天的海上执行任务中,对这些天性爱玩的女孩来说,孤独无疑是最可怕的。因为有动画制作方面的特长,张蕊利用业余时间办舰报、播音和主持各种文艺节目,硬是把与世隔绝的舰上生活搞得有声有色。用她的话说,歌声、笑声同样可以鼓舞士气,产生战斗力。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11月7日,随着张蕊和柳珊通过独立值更实际操作考核,全体女水兵在上舰两个多月,经过7天的连续考核后,终于全部拿到了独立值更的“上岗证”。这标志着海军首批女水兵完成了从“实习水兵”到“合格舰艇兵”的转变,不仅结束了我海军舰船没有女水兵服役的历史,更重要的是,从此,她们就能够独立驾驶军舰驰骋大洋了。

    成为中国首艘航母女舰员

    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的规模气势和作战能力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当上水兵后,张蕊非常羡慕在航母上工作的那些美国女兵。

    令张蕊感到惊喜的是,2012年年初,海军开始选拔航母舰员。通过长时间的远航训练,张蕊早已在风浪中磨炼成了一名出色水兵。尽管选拔在年龄、经历、业务技能等方面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但凭着过人的军事技能,张蕊顺利地通过了各种考核,接着又开始接受专门培训。

    初秋的大连港阳光和煦,波平浪静。2012年9月25日,令世界瞩目的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服役。望着舰桥、舰首、舰尾分别升起的五星红旗,张蕊和战友们激动异常。这天早上6点,舰员们就起床了。他们早早地进行了人员换乘以及仪器设备的整理。从此,身着蓝色作训服的舰员们开始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航母生活”。

    舰上官兵精神抖擞,分区列队。10时许,交接入列仪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胡锦涛向海军接舰部队授予军旗和命名证书。仪式结束后,总书记和温家宝等领导人健步登上“辽宁舰”,来到飞行甲板和部分舱室,认真察看舰上的设施设备,与官兵亲切交谈,详细询问他们的工作、训练和生活情况。当胡锦涛总书记与张蕊亲切握手交谈时,她的内心感到了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和温暖。张蕊没有想到,远在河北农村的父母此刻正坐在电视机前。当二老看到这一镜头时,不禁热泪横流。

    张蕊介绍说:“‘辽宁舰’是一艘常规动力航母,全长300多米,宽70多米。主甲板以下有10层,主甲板以上岛式上层建筑有9层。排水量为5万余吨。上面邮局、健身房、餐厅、酒吧、垃圾处理站等应有尽有。”难怪有记者评价说,它就像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城市。

    张蕊和战友们第一次走进航母时,感觉就像进入了一座庞大的地下迷宫。她说:“在没有人带领的情况下,是很容易在这里迷失道路的。航母上的各种通道加起来总共有20公里长,也就是说,要走遍3600多个舱室的话,首先要走完20多公里的通道。”

    在如此复杂的环境里,怎样才能不迷失方向?张蕊说,他们进入航母内部,记的不是路也不是门,是门牌号。在门牌号里,可以解读出所在区域和在甲板的第几层,也就可以准确地找到要找的舱室了。

    新兵上舰之后,必须在一个月内熟悉所有舱室的路线。同时,舰上还设置了一项舰员资格考核论证,要求舰员在自己的生活舱到他(她)要去的工作舱,在10分钟之内必须找到。张蕊和许多舰员一样,在迷宫般的舰上一点点地摸过来。不到一周时间,在航母里迷路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张蕊告诉记者,与英、美航母一样,“辽宁舰”上也配备了将近5%的女舰员。舰上的女兵不再像过去那样仅从事通信、服务专业,她们的岗位遍布航母的各个部门。在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的情况下,对体力要求降低,对智力要求较高。女性舰员细腻、柔韧,在某些岗位上比男性更有优势。

    张蕊说,“辽宁舰”上的生活条件比其他舰艇上要好得多。在航空母舰上,她可以用电脑和家里人联系,甚至手机也可以用。舰上24小时供餐,连酒吧都分闹吧和静吧。

    “辽宁舰”入役后主要以训练试验为主。作为国之利器、和平盾牌,张蕊深为自己能成为中国首艘航母上的女舰员而自豪。

    相关热词搜索:航母中国校花南艺女舰员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