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难点、重点与对策

    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难点、重点与对策

    时间:2020-05-18 05:21:5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近年来,虽然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产业结构调整也有明显进展,但是仍旧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本文从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进展入手,在分析转型升级的难点、重点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得出:产业结构的政策方向需要由结构性政策为主向支持关键环节的功能性政策与结构性政策并重转换;强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重视教育与人才的培育,提升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级要素;要强化基础产业的发展,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等结论。

    【关键词】产业结构 转型升级

    在过去30多年内,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进展,其持续增长的速度是史无前例;但国民经济运行至今,也积累了深刻的矛盾。目前,尽管国内宏观经济仍然维持着持续向上的格局,但多年积累的不利因素,尤其是产业结构的不平衡、不协调与不可持续性等矛盾仍然存在,这必然会对未来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冲击。当前,国民经济要想继续维持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就需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但纵观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一个漫长而又痛苦的过程,大多数国家都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来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虽然已取得明显进展,但仍然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这表明现阶段制约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矛盾与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因此,要想顺利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就必须就突破重点、纲举目张。

    一、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进展

    从整体上看,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取得了明显进展,不但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而且工业内部的行业结构也开始呈现出明显重型化的趋势;然而,较之于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而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仍然滞后,产业结构高度化、服务化仍然明显不足。

    首先是从三次产业结构开始改善,但第三产业持续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产业结构的服务化程度并不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公报,2012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10.1%、45.3%、44.6%,与2000年的15.1%、45.9%、39%的情况相比,去年我国第一产业的比例明显下降、第三产业的比例开始上升,三次产业结构开始呈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的趋势。然而,由于工业结构依然占有很高的比例,且在过去12年的时间内其下降幅度也只有0.6个百分点,这充分表明我国第二产业的主导地位仍然十分突出,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有限,产业结构的服务化趋势并不明显。

    其次是工业内部重工业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工业结构的高度化仍然不够。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0~2011年间,我国轻、重工业的比重由39.8%:61.2%进一步下降到28.2%:71.8%,重工业占整个工业的比重上升了10.6百分点,这表明我国工业的重工业化趋势非常明显。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工业内部结构的重型化既是工业化后期的一个基本规律,也是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表现。然而,由于我国重工业的快速发展主义集中在金属冶炼及其加工等原材料工业方面,设备制造业等高加工度产业的发展仍然滞后,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更为滞后,这表明我国工业结构的高度化仍然不够。

    二、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难点

    具体而言,现阶段制约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需要协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尽管从长期来看,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能够提升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但在短期内,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与升级必须会冲击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即会在一段时期之内影响甚至是降低经济的增长速度。从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地方政府官员的约束激励机制过度依赖GDP的增长,普遍缺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激励,这就必然会诱导地方政府对在短时期内通过牺牲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来驱动GDP的增长,从而延缓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因此,如何兼顾全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与地区GDP的增长、产业转型升级如何协调地区短期经济增长与长期经济发展等,继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经济增长两不误,将直接考验我国产业政策制定者的智慧。

    其次是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需要协调与就业的关系。作为一个转轨中的发展大国,长期以来我国安置就业的任务特别繁重。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目前我国劳动力总量已达到了9.2亿,且大多数劳动力的教育水平为初中或以下,与美国相比,我国劳动力总量约为美国的5倍。这种客观事实使得政府在制定结构调整政策时,必须考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也就是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必须兼顾国内就业目标的实现。因此,我国的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就存在如何处理工业内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矛盾。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与升级,直接后果将是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撤退,接踵而来的必然是大量就业岗位的减少与失业问题的突出。这裁减下来的剩余劳动力如何安置,将直接影响我国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劳动就业因素也是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不可逾越的政治现实。

    第三是我国加工制造业内部的关键环节薄弱,缺乏转型升级的技术基础。按照全球价值链的理论,加工制造业内的环节分为研发、设计、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等环节,其中产品的研发、设计,精密加工,品牌、营销与供应链管理是高技术、高附加值与信息密集环节,而生产、加工、组装则是高能耗、低技术、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环节。长期以来,基于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国内加工制造业的产业选择主要集中在生产、加工、组装等环节,产品的研发、设计,精密加工,品牌、营销与供应链管理等环节的发展严重不足。国外企业在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高端垄断与国内加工制造业的低端锁定,使得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只能依赖低成本的规模竞争,这又诱发产业的过度竞争、产能过剩与资源依赖,并使得经济粗放增长、能源需求与外贸依存度持续加大等。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尽管中国的出口占到了GDP的40%,但半数属于加工贸易,若只计算增加值部分则出口还不到GDP的20%。目前,我国已出现了大量中小企业的倒闭,表明加工制造业的生产、加工、组装模式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三、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针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难点,未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点就需要突破重点、纲举目张,即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突破加工制造业的关键环节,继续发挥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效应;加快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推进产业之间的融合与互动;协调区域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升级与就业保障的协调等。

    首先需要突破加工制造业的关键环节,并继续发挥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目前,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时期,加工制造业依然是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因此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就必须突破加工制造业的关键环节,并继续发挥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针对我国加工制造业的低端锁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就需要通过制度创新与政策安排,强化对加工制造业的研发、设计、精密加工、供应链管理、品牌、营销、全球运营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加快培育加工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系统集成能力与品牌营销能力,推动加工制造业由产业链最低端的低技术的生产、加工、组装环节,向高端的技术密集型的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攀升,提升产业的分工层次,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设计”与“中国制造”的转变。

    其次需要加快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推进产业之间的融合与互动。在信息化、知识化背景下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就需要推动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由第三产业向第二产业各领域的R&D、设计、管理、经营等各环节渗透,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与相互发展。由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在于R&D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系统集成能力与市场营销能力,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的高度发展。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与升级需要通过制度创新与政策安排,加快知识管理、创新管理、市场分析、产品创新、电子商务、营销渠道、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强化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与互动。

    第三需要协调区域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升级与就业保障的协调。对东部地区而言,加工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就意味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廉价劳动力仍然是我国的比较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依然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领域。因此,协调区域产业发展不但需要促进东部地区的加工制造业超越生产、加工与组装的模式,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实现向先进制造业的转型;而且需要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有序推动东部地区加工制造业中的生产、加工与组装等劳动密集型环节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同时引导劳动就业者的同步迁移;实现产业升级与就业保障的协调。

    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对策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认为加快我国产业调整、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对策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是调整产业结构的政策方向需要由结构性政策为主向支持关键环节的功能性政策与结构性政策并重转换。针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难点与重点,尤其是制造业内部研发、设计、营销等高附加值环境薄弱的客观现状,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方向就应由过去的部门倾斜、单纯考虑国内供求平衡与强化瓶颈产业的生产等,向支持突破关键环节的功能性政策与结构性政策的并重转化。这就意味着现有政策不但需要从法律、制度上创造环境与条件,提供适当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扶持与外贸方面的保护,诱导国内加工制造业突破研发、设计、精密加工、供应链管理、品牌、营销等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并将其技术优势、营销能力扩散到整个产业体系中,引导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而且需要强化基础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施,为产业的自主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统筹全国产业的协调发展。

    第二是要强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首先需要强化企业在国内自主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加大对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逐步建立并完善以企业为主导、市场为导向的自主创新体系,促进我国加工制造业由生产、加工、组装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与产品服务等方面发展;其次需要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尤其是需要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手段构建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网络;第三需要改善市场环境,建立有利于高新技术、创新型企业的投融资机制和环境条件;第四需要完善产业技术供给体系,强化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系统集成的研发与产业化能力。

    第三是要重视教育与人才的培育,提升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级要素。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离不开各式各样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在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的条件下,人力资源是最具有能动性的生产要素,知识生产、交换和使用以及企业技术能力的发展等不但依赖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依赖人力资源的内在结构,即高素质的人才等。因此,要通过对人力资源的开发,提升要素禀赋,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与经济发展。

    第四是要强化基础产业的发展,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首先要继续扶持农业的发展,重点是强化农业服务、稳定农业生产能力与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其次要加快能源生产基地的建设,加大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等。第三要立足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需求升级的要求,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碚等.《中国工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第2期.

    [2]王岳平.《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新挑战》.《中国经济导报》,2010-8-3.

    [3]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十二五”时期工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第1期.

    [4]王岳平.《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着力点》.《宏观经济研究》,2008年第11期.

    作者简介:何要武(1967-),男,湖南湘潭人。

    相关热词搜索:产业结构难点转型对策重点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