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同学们,我们拿什么选择未来?

    同学们,我们拿什么选择未来?

    时间:2020-05-13 05:17:4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政策催生的“生涯教育热”有着无法回避的尴尬:有学者将其总结为“重口号,轻实施;重职业,轻生涯;重测评,轻体验;重静态,轻动态”。从教学理念、实践操作到政策支持、家庭认同,都存在需要弥合的断层。

    场景一:当同学还在为高考复习鏖战时,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学校高三(5)班的李飞已经被美国纽约大学影视学院录取。高中时,喜欢戏剧的她选修了影视制作与表演课程,还组建了社团。去年,她用自己导演的作品参加了美国的视频大赛,摘获一等奖。心仪的学校抛来了橄榄枝。

    场景二:“你打算报考哪个学校?”“不知道。”“你未来想从事什么职业?”“不知道。”这是某省级重点中学举办的招生咨询会上,指导专家与该校高考成绩第三名学生的对话。旁边的家长说,孩子还没想好要报哪个学校,也不太清楚今后学什么。

    数据显示,七成高考生对志愿填报没有想法,超过半数的学生将“好就业”作为选专业的主要考虑因素。调查与实例指向了共同的议题: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多数学生缺乏相关意识和教育。作为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美国的理论,生涯教育在国内却推进缓慢。新高考制度最突出的就是选择性,几十种学科组合和各大高校的招录细则摆在眼前,怎么选?一切变得急迫起来,昔日无闻的生涯规划突然被推上教改前台,享受着镁光灯的聚焦。

    但聚焦的滋味更近乎炙烤:在生涯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时,各方对变化都显得措手不及。“现在的选课走班,学生从高一到高三很不稳定,特别容易改变主意。”一线教学工作者反映,学生缺少专长和兴趣、对专业和职业指向模糊,导致“选考投机”,盲目和随意选择的情况比比皆是……

    当高考提供多选项时,我们的学生有选择能力吗?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副局长林红梅告诉记者,许多学生对于未来的规划要依赖父母,“都是爸爸妈妈在咨询”。如果家长把自己的职业偏见带入时,结果就可能和孩子的真正需求南辕北辙。

    目前,各地对生涯教育的重视程度差异巨大,宏观层面亦没有明确的体系和规范。已经布局生涯教育的高中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受困于指挥棒,觉得生涯教育与升学率冲突,不愿投入大量精力;二是认为非常重要,但不知从何下手,没有很好地建立起学校情况、专業、职业生涯间的内在联系;三是积极铺开工作,但仅针对新高考,功利性明显。面对政策导向下的新课题,大部分学校意兴阑珊,只有极少数学校真正从“贯穿学生一生发展”的角度进行探索。后者同样面临缺乏系统校本课程、测评科学性有待考察等困惑:同样考了75分的学生,能力是相同的吗?差异在哪里?这些问题无法通过简单的一套题或者几节课来回答。

    林红梅指出,在中小学单独开一堂课进行生涯教育非常困难。在中学这个生涯探索期的最关键阶段,我们的教育竟是缺位的。同时,内涵和外延界定不清,是国内生涯教育面临的普遍问题,德育、综合实践活动、心理教育凑成生涯规划课程,相伴生的还有师资匮乏的现状。一些学生也选择“向外寻求”——2018年,工商系统登记注册的生涯教育机构井喷式暴增达751家。不过质量参差不齐,生涯方案不清晰、缺乏本土化与个性化的测评工具、师资水平差别大等乱象充斥着市场。

    教育是慢的艺术,生涯规划尤其如此,最重要的还是要把外部知识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内生能力,点燃梦想的火种。所幸的是,一些学校和地区已经行动起来,宏观背景下,多年散碎不成体系的生涯教育迎来了提速。

    对于学生来说,生涯教育并非为了明确应该从事什么职业,因为生涯始终处于变动中,它要求的是个体真正的规划与反思。希望10年后,面对选择未来的问题,能有更多的李飞主动出击,而不再有失语。(文中学生为化名)

    相关热词搜索:同学们拿什么未来选择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