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传统文化中的爱情悲剧

    传统文化中的爱情悲剧

    时间:2022-09-07 10:35: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爱情是传统文化中亘古不变的话题,文学作品中的女人是爱情的主角,他们追求婚姻自由与爱情平等。中国戏剧大师曹禺的成名作《雷雨》中的蘩漪与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她们都是美丽端庄、高贵典雅、自然真诚的上流社会的妇人,都有着看起来令人羡慕的家庭生活。然而在作品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她们为爱留下的足迹,是那样的令人为之扼腕、叹息……安娜与蘩漪都是传统文化作品中可歌可泣的悲剧人物,坎坷的命运中却包含强烈的叛逆精神。
      一、矛盾中的痛苦挣扎——安娜
      《安娜·卡列尼娜》的人物悲剧和《诗经·氓》中所描述的女性有着一定的相似性:“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1]这个凄美的故事叙述了女子将桑树茂盛时期比喻自己恋爱满足、生活美好的向往,但随时光流逝,世事变迁,女子陷入悲伤和绝望,她无法从悲伤中得到解脱,终日沉浸于悲伤无法自拔。这样的悲剧在19世纪后的俄国奴隶制改革后也曾出现。
      安娜生活在俄国奴隶制瓦解、追求个性解放时期,她有着西方新思想,向往真挚自由的爱情。但世事却总不能如意。安娜十八岁时由姑妈做主,嫁给比自己大二十岁的官吏卡列宁,这是一个像石头一样缺乏思想的人,刻板、冷酷,整天醉心于官场,热衷追求功名利禄。而向往爱情追求真爱的安娜时刻压抑自己的感情,心灵受到创伤,毫无爱情的婚姻将她一步步推向窒息的边缘,精神痛苦的安娜渐渐爱上了年轻的贵族军官渥伦斯基。作品曾描写渥伦斯基与安娜第一次相遇时就感受到安娜个性中受压迫的成分:“凭借着多年社交界中的眼力,瞥了一瞥这位妇人的风姿,渥伦斯基就辨别出她是属于上流社会的,他道了声歉,就走进车厢去。但又感到非再看她一眼不可,这并不是因为她非常美丽,也不是因为她全部姿态上所显示出来的清丽和温雅,而是因为她走过他身边时,她那迷人的脸上的表情带着几分特别的柔情蜜意。当他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她也掉过头来了,她那双在浓密的睫毛下显得阴暗了的闪耀着的灰色眼睛亲切地盯在他的脸上,好像她在辨认他一样,随后又立刻转向走过的人群,像是在寻找甚么人似的。在那短促的一瞥中,渥伦斯奇己经注意到了有一股被压抑的生气在她脸上流露,在她那亮晶晶的眼睛和把她的朱唇弄弯曲了的轻微的笑容之间掠过。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的全身心,违反她的意志,时而在她的眼睛的闪光里,时而在她的微笑中显现出来。她故意地竭力隐藏在她眼睛里的光辉,但它却违反她的意志在隐约可辨的微笑里闪烁着……”[2]这一段描写淋漓尽致的刻画出安娜的内心世界,从微笑与眼神中流露出来的那种对爱情的渴望。所以当安娜遇到爱慕自己的渥伦斯基,便义无反顾地离家出走,与渥伦斯基同居,正像她说的:“我不能再欺骗自己,我是一个活人,我没有罪,上帝就这样造了我,我需要爱情和生活。”[3]但事实上,安娜的内心是痛苦的,她的反抗是孤独的。她不顾名誉,不管儿子,毅然公开表明自己拥有爱的权利,如此捍卫自己的爱就注定是一个悲伤的结局。
      二、骤风暴雨式的反抗——蘩漪
      蘩漪是一位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当时的中国家庭受封建制度的制约,再加上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而更为腐朽、冷酷。蘩漪就生活在这个时代,她17岁被地主兼资本家周朴园骗娶。周朴园是由封建家族子弟转化为资本家的,有浓厚的旧式家庭遗留下来的特点,在家中施展绝对权威,而他又兼具资本家的狡猾、阴险,自私。二人在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的冲突。周朴园的绝对权威使蘩漪受到严格管制,内心的压抑使她痛苦不堪,只能生活在沉闷孤寂中,终日郁郁寡欢。十八年的家庭生活毫无感情可言,蘩漪在漫漫人生路行至崩溃的边缘时,乡下来的继子周萍却给了她一道耀眼的光芒,给了她活下去的希望,蘩漪和周萍疯狂地相爱了。周萍给蘩漪与世隔绝的窒闷生活带来了“新鲜”与“诱惑”,也激起了她心中爱情的浪花。特别是周萍对她十几年来的处境和命运的同情,让她精神和心灵得到解脱。蘩漪将他作为自己的知己,不顾一切将自己的性命、名誉都交给了周萍。她陷入了盲目荒唐的“爱”中,蘩漪这一颗炙热的心敢于冲破伦理的桎梏,蘩漪曾说:“我的心并没有死。”,“我的心、我这个人还是我的。我是人,一个真正活着的女人!”[4]不得不承认,她与周萍的爱是畸形的,虽然她与周萍在一种极其不自然的社会环境中,但蘩漪却满足了。然而就连这样的生活她也无法长久的享受。周萍爱上四凤,他选择离开蘩漪,选择摆脱这个女人。为了挽留周萍,蘩漪选择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宁愿把自己置于屈辱的地位,蘩漪是在哀求、挽留,要周萍不要离开她、抛弃她。“萍,好了,这一次我求你,最后一次求你,我从来不肯对任何人这样低声下气说话。我现在求你可怜可怜我,在这个家我再也受不住了。”“不、不,你带我走,——带我离开这,(不顾一切地)日后,甚至你要把四凤接来——一块住,我都可以,只要、只要(热烈的)只要你不離开我。”[5]这真切地表明一个绝望的女人最后的无力挣扎。蘩漪性格乖戾,她是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得不到就去毁灭的女人。到最后一幕,她承认了同周萍的关系,迫使周朴园认下了周萍,使周家的血缘关系真相大白,蘩漪同周萍陷入乱伦,她在痛苦和后悔中自杀,蘩漪在爱与恨都燃尽后,走到了她人生的末路。曹禺先生曾说过:“蘩漪的性格是最‘雷雨’的。”她时而敛声息语,时而疯狂,还有她畸形的爱情、对欲望的冲动,都像电闪雷鸣般狂烈。下面是蘩漪雷雨般的爆发:“你不要以为我是你的母亲,(高声)你的母亲早就死了,早叫你父亲压死了、闷死了。现在我不是你的母亲。她是见着周萍又活了的女人,(不顾一切地)她也是要一个男人真爱她,要真正活着的女人!(擦眼泪,哀痛地)我忍了多少年了,我住在这个死地方,监狱似的周公馆,陪着一具阎王十八年了,我的心并没有死;你的父亲只叫我生了冲儿,然而我的心,我这个人还是我的。(指周萍)就只有他才要了我整个的人,可是他现在不要我了,又不要我了。(她向着周萍)我要你说,我要你告诉他们!你告诉他们,我并不是你的后母。”作为周朴园的继室,她不甘心任人摆布,厌倦了冷寂阴沉的家庭,与周萍有悖伦理道德的爱情沦落到了“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想情妇”[6]的地步。在《雷雨》的氛围里,蘩漪显得最温和,她的生命燃到电火一样地白热,也像它一样的短促,情感郁热,激成一朵艳丽的火花,当最后的火星消灭时,她的生机也顿时化为乌有。
      繁漪与安娜为爱而生,为爱而亡,富有更加绚丽的光芒,更具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正如鲁迅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所说的:“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她们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与残酷的社会现实,与个人因素发生尖锐的冲突。斯玛特说:“如果苦难落在一个生性懦弱的人头上,他逆来顺受了苦难,那就不是真正的悲剧。”正是由于安娜和蘩漪困兽般的挣扎,才更体现悲剧之美。她们的人生经历让我们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然被历史发展的狂风暴雨所洗涤殆尽,而传统文化中黑暗没落的旧制度必然要走向崩溃,并终为进步制度所代。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敕勒川绿地小学)
    相关热词搜索:传统文化悲剧爱情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