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四年级下册《钓鱼》教案推荐

    四年级下册《钓鱼》教案推荐

    时间:2021-08-23 10:25:5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很多学生及老师想知道四年级下册《钓鱼》教案的情况,小编整理了一些四年级下册《钓鱼》教案推荐希望对你有帮助。

    《钓鱼》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回忆了三十四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却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我从这件事懂得了在各种诱惑面前,要有抵制的勇气和力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钓鱼》教案五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四年级下册《钓鱼》教案1

    【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阅读中感悟、体会。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9个字以及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表达的深刻的做人道理,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坚决抵制各种诱惑。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什么要“我”放掉鲈鱼,“我”的心理活动是怎样变化的,从而理解课文表达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诵读古诗,谈话导入

    学生朗读: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写了什么事儿?你们钓过鱼吗?如果钓到一条鱼,你们的心情会怎样?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把生字标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不会读的,请教老师或同学。

    2.同桌互读生字,认真听读,互相纠正读音。

    3.课件出示生字词,由“小老师”带读,教师正音。(重点指导“纵、鳃、皎”。)

    4.开火车检查认读生字。

    5.自由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错字、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可借助录音机),用“○”标出点明时间先后的词语,用序号标出自然段序号。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找出不懂的地方,画上“?”。

    3.交流、汇报。

    (1)说说表示时间的词语、叙述的顺序。

    (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好长时间、晚上十点、三十四年过去;按事情发展顺序。)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小标题概述。

    (钓鱼——放鱼——启示。)

    (3)交流没弄懂的问题。(简单的由学生互相解决,师生共同确定感悟探究的重点。)

    如:①为什么父亲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父亲做得对不对?

    ②为什么说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给我留下了终生的启示?

    ③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思考提出探究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1.抽读生字词。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说叙述的顺序。

    二、自主学习,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根据上节课提出的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教师作适当点拨。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钓鱼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并质疑。着重理解以下问题:

    1.“我”钓到的是一条怎样的鲈鱼?

    2.“我”的心情如何?指导朗读,要读出惊喜之情。

    3.练习按课文填空:

    ( )湖面上,溅起了( )涟漪。

    思考:所用的词语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放鱼

    教师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父子对话,并探究:

    1.父亲为什么要看时间?

    2.演一演: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想说些什么?(分角色,一个学生演儿子,一个演父亲,注意父亲说话的语气。)

    3.辩一辩:为什么父亲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我的情感如何变化?父亲做得对不对?

    4.说一说:你觉得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启示

    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联系上下文讨论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三十四年前的那个夜晚给“我”留下了终生的启示?

    2.在文中找出能印证父亲当时的决定是对的语句。

    3.“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4.巩固练习:填空,并说说填上的词在句子里的作用。

    三十四年前的那个( )的夜晚,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 )的回忆和( )的启示。

    三、练习有感情朗读,注意读出人物感情的变化

    1.小组内合作朗读。

    2.指名朗读。

    3.评读。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面对各种诱惑。在诱惑的面前,要有抵制的勇气、力量和坚定的信心。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少走弯路。

    2.作业: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进一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积累优美词句,抄写在“采集本”上。

    四年级下册《钓鱼》教案2

    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的心理。

    2.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3.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初读课文,独立学习生字。

    2.自由读课文,根据文章记叙的线索,体会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注意抓住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和表达深刻的语句。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

    (板书课题)

    二.初步了解课文

    1.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有关诚实的格言。

    第 二 课 时

    一.导入

    出示一则有关诚实的格言,让学生体会。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个有关诚实的故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找找这件事对于文中的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默读课文思考: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找出描写“我”情感变化的语句,读一读。

    3.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是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如果是你钓到了这样大的一条鱼,心情怎样?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分角色读)

    4.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有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3)讨论

    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5.揭示中心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画上横线。)

    6.“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三.课堂小结

    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 。

    四.拓展

    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会有很多,我们该如何去做?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五.布置作业

    制作一张以“诚实”为主题的小报。

    四年级下册《钓鱼》教案3

    《钓鱼》一课具体叙述了纽约市一个成功的建筑设计师11岁时的钓鱼经历,刻画了一个严格自觉遵守规则的好爸爸的形象。这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因此,本课时我仅抓重点段落的学习。整节课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阅读时间,安排自由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各种形式的读。做到自渎自悟,读悟结合。

    在教学中,我感到还存在不足,在自己讲完课之后,再来听李倩老师的课,感觉自己不成熟,分析也不够透彻。首先从教学设计上,我的过渡等不够流畅,李倩做了教学顺序的调整,我感觉很好,把父亲看手表这一动作放到了我苦苦哀求之后,更加流畅。其次,再联系生活实际上处理的也很好,学生回答得也很有新意,平时一定要更加注意学生语言交际能力。最后,问题设计简练、恰当、准确。

    教学流程:作者简介—板书课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钓鱼、放鱼、启示)“看板书,有什么问题要问?”--第三段画出描写作者心情的词语,为什么?--“哪些句子能说明这是一条大鱼?”—朗读—“我很轻松地钓到这条大家伙的吗?”—联系生活实际,“如果你钓到这条鱼会怎么做?”—4-7段画出我和父亲争辩的句子,体会心情,分角色朗读,想象“父子之间还会有哪些争辩?”--“父亲坚决要放掉鱼,为什么?”—小结钓鱼、放鱼—画出我得到启示的句子,“鱼”指什么?作者会遇到那些诱惑?面对诱惑,作者怎么做的?--联系实际,你有没有类似的情况?

    抓住重点讲解课文,使得这片比较深奥的课文很好地展现到了学生面前。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得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也受到了“启示”。

    自己仍需更多努力,自己成长的路还很长。

    四年级下册《钓鱼》教案4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钓过鱼吗?如果钓到了一条大鱼,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把句子读通读顺。

    2、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事,想好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3、提出疑难问题,交流讨论。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在课文中圈画生字,读生字,并读读带生字的词语。

    2、自己想办法记生字,互相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3、教师检查识字效果,并对字音和字形有重点地进行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距离

    争辩

    乞求

    抵制

    辉映

    溅起

    剧烈

    上钩

    (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叙述的顺序。

    2、学习写钓到鱼的部分,说说这是一条怎样的鱼,体会“我”的心情。

    3、学习写放鱼的部分,分角色朗读父子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小时候和父亲钓鱼这件事给了“我”什么启示。

    5、讨论:父亲为什么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去?父亲的做法对不对?

    6、引导学生理解“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句话。

    (五)再次朗读全文,注意读出人物感情的变化

    1、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

    3、评读。

    (六)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七)做课后练习第3题。

    参考资料

    1、有关资料

    鲈鱼:又名花鲈、鲈板、鲈甲、真鲈等,俗称鲈鲛,为浅海近岸鱼种,喜栖息于河口咸淡水交汇处和淡水中。其体长而扁,口大,两颌下长上短,有毛齿,体披小栉鳞,体侧及背鳍散布着黑色斑点。鲈鱼肉质细嫩,味美清香,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2、词语解释

    涟漪:水面被微风吹起的细小波纹。

    操纵:控制或开动机器、仪器等。

    争辩:用言词和论据进行争论。

    皎洁:形容明亮而洁白。

    乞求:恳求;请求。

    沮丧:由于某种原因而垂头丧气、灰心失望。

    诱惑:用某种手段引诱别人上当或干坏事。

    抉择:选定;选择。

    抵制:挡住;抗拒。

    启示: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

    筋疲力尽:形容身体非常疲劳,力气全用尽了。

    月光如水:形容月光像水一样清亮。

    《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配合本课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语文同步读本》(四年级下册)中的《中彩那天》和《尊严》。这两篇文章都是叙事说理的记叙文,能启发学生学习如何做人。《中彩那天》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尊严》说明了做人要有尊严。文章后面的“读一读,想一想”意在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阐明的事理,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四年级下册《钓鱼》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掌握本课生字,学习理解新词。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的生字及新词。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读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谁在钓?钓到鱼了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

    二、初步了解课文

    1、学习生字词

    (1)自学生字新词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好了,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有关诚实的格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的心理。

    2、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则有关诚实的格言,让学生体会。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个有关诚实的故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找找这件事对于文中的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默读课文思考: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读一读。

    3、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是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如果是你钓到了这样大的一条鱼,心情怎样?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分角色读

    4、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有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3)讨论

    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5、揭示中心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画上横线。)

    6、“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三、课堂小结

    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

      他是美国的著名建筑设计师,他时刻严格自律,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信任,他美好的品德来自他小时候一次钓鱼的经历。让我们随着《钓鱼的启示》来看看吧!

      【设计思路】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记叙文,讲的是34年前的一个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由于离捕捞鲈鱼开放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钓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很不理解,但最后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地体会到“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理解课文的内容不是难点,难点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也就是父亲说的话: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要理解这个难点,必须从文中钓鱼这件事去理解,从我钓到大鲈鱼的得意,到放鱼时的依依不舍和沮丧来体会道德实践的艰难。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把体会“我”钓到鲈鱼时的得意和放鱼时的沮丧做为教学的重点,由体会这种心情的变化来理解道德实践的艰难,理解父亲的话。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坐得真端正,一看就知道是守纪律的好学生,冒昧地问一下,老师不在的时候,你们有没有违反过纪律?生: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师:老师欣赏你们的坦诚和勇敢,但是更提倡大家向李卓然和周锦泽学习,学习她们在老师不在的时候,也能遵守纪律,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自律”。做到这两个字很不容易。今天我向同学们介绍一位新朋友,他是美国的著名建筑设计师,他时刻严格自律,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信任。他美好的品德来自他小时候一次钓鱼的经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也就是我们课本上的第13课,《钓鱼的启示》。请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导入新课,自然引出“自律”并使“自律”贯穿全课。)

      二、检查预习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了,生字词都认识了吧,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师:生字词自学得不错,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能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吗?不要急于回答,再浏览一遍课文。

      生:课文先写了我和父亲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和父亲去钓鱼,钓到了一条很大的鲈鱼,但是父亲让我把鱼放了,我很难受,最后写了我得到的启示。

      师:课文读得不错,把主要内容说出来了。

      生:我还可以用几个词来概括:课文先写了我和父亲去钓鱼,再写了父亲让我放鱼,最后写我得到的启示。

      师:你的概括能力真强。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通过这一环节,帮助学生理清课文。)

      师:课文内容了解了。预习的时候,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课文的题目是钓鱼的启示,他得到了什么启示?

      师;你会从课题入手去想问题。

      生:父亲为什么让我把鱼放了?

      师:是啊,为什么要放了呢?

      生:父亲盯着鱼看了好一会,为什么看了好一会儿?

      师:你会从细节入手,读书真仔细。

      生:课文写钓鱼,怎么后面又写了“我”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这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课文中“我却不止一次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个“鱼”指的是什么?

      师: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说明在读书的时候,思考了。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同学们再去读书,从书中寻找答案。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读书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发现,加细致地读书,更深入地思考。)

      三、细读课文,探究问题

      师:三十四年前月光如水的夜晚,我钓到了一条大鱼,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呢?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

      生:我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

      生:我钓到了一条从没有见过的大鱼。

      生: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上来了。

      师:说得精彩极了,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生读句子:“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师:你在读这句话的时候,体会到作者的心情了吗?

      生:高兴。

      生:得意。

      生:大喜过望。

      生:喜出望外。

      生:欣喜。

      生:惊奇。

      师:同学们能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心情,可见语言能力较强。把你体会到的心情读出来。生读这句话。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引导学生读这句话,体会我得意的心情,更能表现出大鲈鱼的诱人。为下文“我”放鱼时的不舍做好了铺垫。)

      师:我正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的时候,父亲却让把它放了,我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的4~9自然段,标画出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体会我心情的变化。

      生:急切、难受、伤心、依依不舍、沮丧。

      (读书有自己的理解,既能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我”的心情,又进行了词语的训练。)

      师:我心情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我和父亲的对话中,请同学们练习一下父子的对话,体会 “我”的心情。

      (从具体语句中体会“我”心情的变化,表现我对大鲈鱼的不舍。)

      生:自由读,展示读,男女生读。

      师:当我看到四周没有人的时候,我把乞求的目光再次投向了父亲,想一想,我会对父亲怎样说?

      (利用课文的空白,进行补白,体会人物的心理,反衬在无人看到的情况下,实践道德的艰难。)

      生:爸爸,求求你,把这条鲈鱼留下吧。

      师:孩子,还不到鲈鱼捕捞开放的时间啊,不能留下。

      生:我们什么时候钓到的,又没有人看见,还是留下吧。

      师:天知地知,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师:父亲这样做,对吗?

      生:对,因为还不到捕捞鲈鱼的时间。

      生:因为他父亲想教育孩子按规定做事。

      师:父亲不喜欢吗?

      生:父亲也很喜欢。

      师:你从哪里看出父亲也很喜欢这条鲈鱼?

      生:从“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和“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知道的。

      师:刚才有位同学问“父亲为什么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明白了吧?

      师:我尽管依依不舍,但是还是把这条鲈鱼放回了湖里,同学们,这时他舍弃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呢?

      生:舍弃了鲈鱼,得到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你会联系下文来说,什么是道德实践呢?

      生:就是去做。

      师:说得很好,就是按照正确的去做。

      (引导学生从父亲的角度去看问题,父亲也很喜欢那条鲈鱼,也在进行着道德的抉择,从而更加深了学生对道德实践的认识。)

      师: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我已经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但不止一次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他会遇到哪些诱惑呢?

      生:金钱。

      师:对,这里的鱼可以指金钱。

      生:职位、小便宜。

      师:说得不错,能联系他的职业来说说吗?

      生:比如说,他在给别人搞设计的时候,两个公司竞争,一个公司给他很多钱,让他给自己的公司设计的好,而故意给另一个公司设计的不好。

      师:这时,他会怎么做呢?

      生:他不会要那个人的钱。

      师:他会想起父亲的话。刚才有个同学说“钓鱼这件事和他成为著名建筑设计师有什么关系?”现在想一想,有没有关系?

      生:哦,我知道了,因为父亲的教育,才使他严格按正确的去做,才最后成为了一名著名建筑设计师。

      师:是啊,当他一次次面临道德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的话。我们来读一读父亲的话。

      生:读。

      师: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道德是个很简单的问题,放了大鲈鱼就是对的,不放,就不对,但是真正让他放的时候,他却不舍得了。

      生:有一次,老师多给了我分数,我一看很高兴,终于比同桌高了,但是当我仔细再看的时候,发现有一个错误,老师没有扣分,我就想若是给老师看了,我的分数就比同位少了,可是不给老师看,就不诚实了,我很矛盾。但是,我想起了老师平时教育我的话,就给老师看了。

      生:我有一次,借了同学的橡皮,我看到他的橡皮很好,就自己留下了,不想还给他了。

      师:你知道应该怎么做吗?

      生:知道。

      师:尽管知道,但是看到那么漂亮的橡皮,还是不想还给同学。

      生:也就是说的时候很简单,做的时候就不舍得了,就很难了。

      生……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父亲的话理解得较好。教师应该做一个小结,突出舍弃个人利益的困难,突出主题。)

      师:同学们谈得很好,看来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不仅给作者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也给同学们以深刻的影响。让我们端起书来,再次回到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你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生:配乐朗读课文。

      (创设的情景非常好,学生在月夜背景的衬托下,倾听着舒缓的音乐,仿佛在慢慢向人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师:同学们读得很美,我都被陶醉了。今天同学们提得问题我们读懂了,但是在生活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希望今天的学习能给同学们以帮助。

      《钓鱼的启示》一课是一篇说理性文章,蕴含着很深的人文道德,而且很深奥。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先学习一则故事,再学习从故事中受到启示,是比较难学的。跟着小编一起看看《钓鱼的启示》教学随笔吧,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钓鱼的启示教学随笔【第一篇:《钓鱼的启示》教学随笔】

      一、生疑导入,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巧妙地导入新课,不仅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把学生引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去;还能起到情感传导作用,架起教师、学生思路之间的桥梁,开拓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上好新课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因此,我教《钓鱼的启示》时,是这样导入的:

      出示课题后,我让学生从题目中找探究点,问:“课题中哪个词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启示!”我顺水推舟,引导学生直奔重点:“请打开书,仔细读课文,哪一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你,钓鱼给作者留下启示?”孩子们兴趣盎然,纷纷打开书读起来,想尽快找到答案。这样,在以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然高涨。

      二、以读为本,引导学生主动质疑、释疑

      语文课程标准在讲“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个基本理念时,讲了这样一句话:“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包括听、说、读、写的实践,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读的实践。在《钓鱼的启示》教学中,我充分体现了“以读为本”的原则,注意了读的目的性、层次性和指导性:第一是每次读都有明确的目的和具体的要求;第二是每次读都比前一次有较高的要求;第三是加强了教师的示范、指点、激励以及对读书兴趣的激发和读书方法的点拨。

      钓鱼的启示教学随笔【第二篇:《钓鱼的启示》教学随笔】

      《钓鱼的启示》一课是一篇说理性文章,蕴含着很深的人文道德,而且很深奥。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先学习一则故事,再学习从故事中受到启示,是比较难学的。而对于我,这样的文章既要达到目标,又不能上成思品课,也是一大难点。

      本文的重点和难点都是“启示”,而不是单纯的“钓鱼”和“放鱼”。把钓鱼和放鱼过程中“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作为教学的重点,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求读出情感,把“启示”作为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以小詹姆斯的心理活动、情感线索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地学习、理解、品味,深刻感受詹姆斯钓到大鱼时的兴奋、被迫放掉大鱼的痛苦、悲哀和无奈,以及三十四年后,詹姆斯为之骄傲的情感变化。

      我的做法是:让学生换位思考,说说自己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的真实想法,从而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利用学生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钓鱼的启示》一课时,我采用倒叙的手法,先让学生通读课文,找到钓鱼这件事给“我”的启示。接着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文中的“是”与“非”具体指什么。此时我借机反问:“如果钓鱼的人是你,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钓到这么大的鲈鱼,你愿意放吗?”让学生带着自己的观点在书中找理由,并展开激烈的辩论。在辩论声中学生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体验着学习的快乐,同时也为下一个环节的顺利开展做了良好的铺垫。

      我希望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能体会“我”得到的启示,从而能把这个启示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懂得要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钓鱼的启示教学随笔【第3篇:《钓鱼的启示》教学随笔】

      通过本文的设计、教学,我更深刻的明白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读的目的,以读为本,运用多种形式、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注意读思结合,激发兴趣,以情促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提高教学效率。

      一、以体验促阅读

      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理活动时,我鼓励学生在有关的句子想一下如果自己就是作者的体会,进而在师生的交流、讨论中完善体验。例如对“‘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体会到了难受、伤心、委屈等,这些都是很有见解的体验。再如引导学生就“我”和“父亲”还会说什么进行想象续说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进行争论。

      二、抓重点词句,感悟情境

      语言文字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凭借,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品读,使学生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体会到作者的感受,从而使他们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萌发朗读的情感。所以,阅读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程度,提出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朗读要求,不能让读停留在同一层次,也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要由浅及深,逐步提高。

      三、联系实际,感悟文章

      在课文中,学生理解起来最难的是“什么是诱惑人的‘鱼’”。同学通过讨论找生活中的实例,比较形象的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四、不足及改进措施

      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引导学生朗读的问题。当学生找出了有关的句子,用怎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朗读质量得以提高?怎样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如何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如何评价朗读的结果?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很粗浅,有待思考、探索。二是课文中难点的处理问题。三是学生情感的激发问题。

      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养的文章,如何让学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礼,受到一次熏陶和感染,情感上产生一种震撼,这在课堂上显得薄弱。

      钓鱼的启示教学随笔【第四篇:《钓鱼的启示》教学随笔】

      这是四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没有预料到会有人来听课,但备到这一课时,在预留教学随笔这一栏时,我多留了一页纸,总觉得这一课与众不同,也许我能从中获取些有用的东西。

      我敬佩文中那位父亲。这是我的内心感触。如果非给他以现实形象示人的话,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父亲。父亲的一生是平淡的,没有什么财富可得,到老来得到的也许只有我这个作女儿的对他的深深的崇敬之情。在他执法办案的几十年里,在外人眼里的他恐怕是胆小,怕事,懦弱,无能的人,可在我眼里的他正直,诚实,勇敢,伟大。他不会贪图那些世俗所敬仰的金钱、财物而动用手中的权力,灭了自己的良心,他用很高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也许正因如此,我们的生活才会平平淡淡,坦荡自在。他的胆小给了我安定、平稳的生活,他的懦弱让我寝食均安,自立自尊。基因遗传,耳濡目染,我无时无刻不在受父亲的影响,慢慢地拿他的行为准则来衡量自己,我不会在无人看管的信号灯前违规,不会随手丢掉任一张纸屑,不会把多找回的零钱据为己有……小时我绝对是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希望将来我的孩子也一样。这不是“傻”,只是和他人眼中的“聪明”相对立。父亲散步时拾到一块雷达表,为此他一连几天都去那里等失主。他的可爱有点迂,可我还是爱他。

      《钓鱼的启示》总让我感觉文中那个34年后的“我”就是自己,不同之处在于我不一定能成就一番事业,而相同之处在于我对父亲那浓浓的敬意和深深的感激。

      钓鱼的启示教学随笔【第五篇:《钓鱼的启示》教学随笔】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因为五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已基本形成,语言发展也初步规范,内部的心理机制也开始成熟,因此,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将教学重点放到以默读,朗读感悟为主要方式的语段训练上,同时进行言语表达和语感训练。

      在文本的重、难点确立上,我把钓鱼过程中作者的心情变化的语句作为教学重点,既要求感受体验,也要要求熟读积累;把“启示”作为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

      在教法的选择上,我优先组合浅教的教学方法。首先,降低起点,层层突破。刚开始唱歌时,调子起高了,就难以唱下去。教学也是这样,开始,把起点定得很高,随着教学难度的提升会使教学难以进行下去。深奥的课文,起点定得低些,然后逐步提高要求,学生的学习才能比较顺利,因在学习新课时,我引导学生首先关注的是“钓鱼”,而不是“启示”,从“钓鱼”中择会放鱼之难和父亲教育之严肃,再来感悟得到的启示,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和规律。此外,我主要是利用以读为主、读中体验、引导思维、质疑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文章,进而与文本产生共鸣。最后,我还进行了课外拓展,即主题学习, 效果还可以.

      然而,在进行教学实践时,首很多的不尽人意和遗憾。

      因为诸多原因,以至拖堂,我再次感叹:公开课不能备满,只能备35分钟左右。因为担心影响活动继续进行,所以在引导学生理中感悟“启示”时,我总在“赶”,俗话说得好,欲速真的不能达。因为我在“赶”导致引导学生读得不够,心致悟得不深。

      其次,在教学评价中,感觉自己做得不是很够,教师本身没有养成适时激励评价的习惯,也未能引导学生养成正确适当评价的习惯。

    1.

    2.

    3.

    4.

    5.

    6.

    7.

    8.

    9.

    10.

    看完四年级下册《钓鱼》教案有什么收获吗?欢迎分享给您的朋友及同学!

    相关热词搜索:下册四年级钓鱼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