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是激活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

    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是激活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

    时间:2022-08-15 21:25:0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质疑能力,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中,需要激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学生质疑的兴趣,开放课堂,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开放性教学情境;要引导学生质疑,创设课堂质疑情境,养成质疑的品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疑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267-01
      古代大思想家孟子曾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种说法很有道理。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对所学课文大胆质疑,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经常性的质疑问难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它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那么如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鼓励学生质疑、释疑
      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疑就是学习中涌现出来的思想浪花。教師的责任就是要为学生质疑、问难创造条件,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学习的进步并不是老师“讲”,而是自己“疑”、“释”而获得的。
      每教一节课,都要布置学生自读,预习,要求提出疑难问题。为了使质疑不流于形式,笔者采用了几种方法:①每人必须准备一个质疑本,将预习时的疑难问题记下;②在讲课前,留出几分钟让学生口头提问。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往,学生不但会养成善思好问的好习惯,而且还会培养参与意识及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敢想敢说的精神。学生们提出问题一大堆如何处理呢?有两点:分类集中或围绕课文中心组成一条红线。
      学生一旦自己提出问题,便处于学习的主动地位了,但如何释疑,他们往往寄希望于老师。笔者往往不急于立即给予解答,而是鼓励学生继续思考,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以让学生体验思考乐趣的同时,享受成功的快乐。
      二、注意从课题引入,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一般来说,课文的课题总是提纲挈领之言,它常对课文起制约的作用:有的概括了课文的中心思想,有的明确了课文所选定的对象材料,有的提出了课文的时空范围,有的介绍了文中主要人物或事件等等。只要我们能抓住课题巧妙地进行质疑,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就能使阅读带有浓厚的趣味性,从而培养学生从课题入手阅读课文的能力。例如:教学《捞铁牛》,教师出示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问。经过质疑,归纳出:①谁捞铁牛?②为什么捞铁牛?③怎样捞铁牛?④捞铁牛的结果是怎样?等等,引导学生针对上述4个问题边读边做标记,然后同桌互议,师生交流。学生的思维就在这样的释疑解难中积极地开始了。我也就这样借助学生的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这样,既发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注意从重点词句入手,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课文的疑点往往是学生质疑问难的突破口,同时也是将教学过程向纵深推进的突破口。学生的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词语我不懂”,“这个句子我不明白”这个层次上。例如:教学《海滨小城》这课时,围绕“凤凰树开了花,开了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之中”,我要求学生以“什么”为形式提出了“笼罩是什么意思?”,以“为什么”的形式提出了“为什么凤凰树开的花用‘热闹’来形容?”以反问的形式提出了“作者把凤凰树的花比作红云而不比作红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在质疑教学中我们也提倡学生驳问,因为它能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创造精神和批判精神,学生的驳问也是他们主动钻研精神的表现。
      四、抓住课文难点,引导学生质疑
      爱因斯坦说过, “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我们的赞赏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而学生的质疑过程则是经过由不会到会的过程,无疑学生善于质疑问题,必定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主题、结构、写作 技巧等对课文进行质疑,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在学习《芦花荡》一文时,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问题1:文中写“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的“过于”怎样 理解?问题 2:文中“眼望着天边的北斗”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问题 3:文中的景物描写那么优美,那样令人赏心悦目,是否和战火纷飞的岁月不和谐?这些问题的提出富有创见,让人回味无穷,同时也抓住了课文的 难点,于是我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学生明白了文中的“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这是人物性格的核心,他的功与过都是由此生发。文中的“北斗”既是实在的景物,因为在敌人严密的封锁下,所以多半是夜行军,但同时又是一种暗喻,即党的光 辉的指引。文中的景物描写增添了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处处与战 争环境和人物的心境和谐。同时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作品要高昂地传达出来的是一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情绪。
      五、依据文章结构、文体特点质疑
      要真正读懂一篇文章,光了解词句的表达作用还不够,还需要了解文章的结构布局,从整体把握,教会学生段、篇质疑方法。那么段、篇质疑如何进行?笔者认为:尽管文无定法,但有规律可循。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各类文章的基本阅读方法,以及与此相关的表达方式(说明、记叙、抒情、议论)、表现手法(铺垫、对比、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其次,了解析段的基本手法:划分层次,归纳段意,理清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与联系,注意段落层次之间的过渡与照应(尤其要明确照应的几种首尾照应、情节照应、伏笔照应、人物语言照应、文题照应等)。
      如,面对的是一篇说明文,就此可以质疑:本文说明了事物的什么特征?分几部分来说明?是如何说明的?课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运用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主要语段在文中的作用怎样?
      以上训练有规律可循,学生避免了质疑的盲目性、随意性。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质疑也就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引发了学生独立钻研课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训练,学生基本上自己能有针对性地质疑了,培养学生的评判能力,形成了这种习惯,学生将受益终身。
    相关热词搜索:引导学生语文教学激活质疑大胆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