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小学数学课堂引导学生“议”的有效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引导学生“议”的有效策略探究

    时间:2022-08-17 10:45: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虽然小学低年级的数学学习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但到了高年级,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依靠的就是逻辑思维。而仅仅依靠老师上课时候的灌输通常不能够有好的效果。而真正要想让数学学习的效果更好,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进行探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其要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努力地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为学生创造积极的条件,更好地引导他们进行自主的探索和发现。本文主要就小学数学课堂引导学生“议”的有效策略进行全面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策略探究
      目前,在小學教师上课的过程中,老师多数还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始终都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根本没有时间去独立的思考和学习。而在现实情况下,很多学生普遍觉得数学课堂过于枯燥,在课堂上也只能够单纯地跟着老师的提问走,根本没有办法通过展开有效的讨论从而形成自己的观念。如何通过小学数学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议”是我们大家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课堂引导学生“议”的概念
      新授课的过程主要是以传授新的知识为主的课程,目的是为了能够通过教学让学生更好地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在新授课的过程中,大家尤其要重视突出一个“议”字。而关于引导学生“议”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解决问题,或者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议论,最终能够引导学生去探索出新的知识和推导出新的公式。所谓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议”也就是让学生更多地学会去自主探究。
      二、引导学生“议”的有效策略
      1.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议”的需求
      例如,在教授学生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时候,可以先这样设计:你们看到今天关于三角形计算的这个课题了吗?如何更快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三角形的公式究竟是怎么得来的?在提出这样三个问题之后,再让学生通过数铺满三角形方格的方式来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随后引出三角形中底、高和面积的三个概念,随后引导学生猜想三角形的底和高与面积之间到底有怎么样的关系?这时候很多学生其实已经发现平行四边形分割开来就会变成两个三角形,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为:底乘高。这样三角形的公式也就是(底×高)/2。而在课后总结的时候,学生就可以通过议论刚刚的一个推导过程来全面的理解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有的学生发现三角形的计算公式和梯形的计算公式之间都是有着直接的关系的,这就是通过设计这样一系列的问题所引发的议论。
      2.渗透数学之美,诱发学生“议”的渴望
      小学生之所以不能够在上数学课的过程中对所学的内容展开议论,最主要的就是因为觉得许多数学知识都过于枯燥,甚至觉得数学是一门非常机械化的学科。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正是可以通过渗透数学美来有效地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例如,在进行平面图形计算的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动画演示,使得学生能够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堪称是上底和下底都相等的梯形,把正方形看成是上底和下底都相等的梯形,而三角形本身就属于没有上底的图形。而当学生终于可以理解梯形和三角形的关系时,那么也就不难理解梯形的面积公式就是:(上底×高)/2+(下底×高)/2,最后也就可以将梯形的面积公式整理成(上底+下底)×高/2。其实,通过同一原理来计算图形面积的方式正好可以让学生感受图形变换的美和公式的美,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内部存在的和谐和统一。而学生也就能够在课堂上不由自主地议论起来,原来数学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是如此简单,其中的原理都是一致的。有的学生还趁机展开了对黄金分割点和其他几何图形美学的概括,使得数学中的美更好地被体现出来。
      3.将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在“议”中有话可说
      一般学生对于数学课本上过于枯燥的知识是不能够立即进行全方位的议论的,因此,老师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将数学知识全面生活化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引发他们进行讨论。例如,在教授学生关于数学加减法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购物经验来尝试一些阶段性的计算。例如:小李和小明到菜场去买菜,青菜3元一斤,萝卜5元一斤,大虾15元一斤,两个人各购买两斤,身上一共带了150元钱,请问买完菜他们身上还剩多少钱?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就可以将加法、减法和乘法一次性复习到位。当学生用熟悉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那么学生自然会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在之后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很多学生甚至引入了自己家长在买菜时的一些常识,从而让课堂议论的气氛变得更加热烈。有些学生甚至可以引入自己在杂货店购买物品或者在超市购买物品的经历,从而也就能够更好地在“议”中变得有话可说。
      4.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在“议”中发散学生思维
      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之所以不能够更加热烈地进行讨论,主要的原因就是老师在课堂上设置的都不是开放性的题目,不足以引起广泛的讨论。而老师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更加应该设置一些类似的问题:100个人吃100个包子,一个大人吃了3个,3个小孩吃了1个,多少个大人和多少个小孩能够刚刚好吃完?那么这道题目的答案其实为25个大人和75个小孩。那其实这样开放而又充满趣味的问题是最能够在课堂上引发学生讨论的。而学生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运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进行解答,学生在不断议论的过程中,其核心素养也会有所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如果能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多让学生去议议和说说,这样反而能够起到集思广益的作用。在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集中去“议”,那么也就能够在最大的范围内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加快与学生的知识交流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中琼.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青海教育,2013(2):102-106.
      [2]张根昌,赵书超.交往教学理论初探[J].邢台学院学报,2012(3):112-116.
    相关热词搜索:引导学生探究小学数学课堂策略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