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写作也是一种自我慰藉之举

    写作也是一种自我慰藉之举

    时间:2022-08-27 15:40: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提起这个话题,若从笔者的经历着眼,似应从孩提时期说起。
      正当我将要接受学龄前启蒙教育之际,恰值日寇侵华之时。在此期间,父亲携同兄姐们远去四川,而不舍远离乡土的母亲,在孀居的婶母的陪同下,带领我和小妹不畏艰辛、长途跋涉来到一个偏远的且可躲避战祸的小山村,随后就暂住了下来。
      当时令母亲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个仅有二十来户人家的小山村的邻近处,竟有一家专为农户子弟启蒙的私塾,于是母亲就在次年开春之后,毫不迟疑地把我送去开蒙识字。近七十多年前的这件往事,至今仍记忆犹新。每天清晨早饭后,时届中年且又瘦弱憔悴的母亲,一直目送我越过一个小山坡不见了身影后才徐徐返回住所,到了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她又出现在小山坡前,默默地等待着身背小书包的我从山坡上慢慢地走下来。斯时斯景,就是她最快乐的时刻,我当矢志不忘。
      回城后,时局仍动荡不安,母亲因不放心,没有将我送往小学就读,而将我送到一位王老先生主讲的小型私塾,继续接受启蒙教育。一年后,又将我送到具有新潮风范的林典义先生创办的一所别具一格的私塾,或日新式小学堂,接受多项科目教育,除古籍初级启蒙和小学语文(其教材为叶圣陶编写、丰子恺插图的《开明国语课本》)的教学外,另辅以英文和算术等,甚至偶尔还有文体活动。林先生并在教室的墙壁上悬挂着地图和中外名人格言,讲桌上还放置一台使我们感到惊奇的地球仪。此外,他还组织孩子们排练短剧,在懵懂中自娱自乐。时至今日,我还依稀地记得开明课本上有一篇题为“孙中山先生伦敦蒙难”的课文,林先生即按此文改写一出独幕剧,剧名《伦敦避难》,是描写孙中山先生早年在伦敦蒙难之际、得到他的恩师英国名医康德黎营救的一个故事,我也参与演出。如今想起此一往事,不禁哑然失笑。
      抗战胜利那年的秋季,我插班考入家乡的一所名为示范小学的六年级,次年考入当时建校已有五十载的安徽省和县中学,至此开始了常规的求学之路。当然毋庸讳言的是,接受几近七年的私塾教育,为我的国文知识打下较好的基础,进而为随后漫长的求学之路提供了有益的襄助。
      高中毕业后,我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在校求学期间,有幸聆听了朱物华教授(著名物理学家、朱自清二弟、时任教务长,后任校长)的一次讲座,其中一段讲述了理工学生用心学好国文的重要性。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同学们,除学好专业课外,更要磨炼对母语做到得心应手的运用才行。他说,到了不久将要撰写毕业论文,乃至日后走上工作岗位遇到诸多事项之时,同学们就会深刻体验到这一点的。聆听之后,铭刻在心,终身受益。
      毕业后,走上了工作岗位。自此以往,不论在车间现场处理技术问题,抑或在室内进行图纸设计,深感需要用文字表达的事项,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通过长年的实践,我时常想起当年朱物华教授通过讲座给予我们的教诲。从此,我就通过多种方式不断磨炼和逐步提高运用中文的能力,比如说工作之余,在阅读中外文学名著的基础上扩大阅读量,除专业书刊必读外,还订阅人文杂志,更是铭记古人所云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格言,否则,将悔之晚矣!斯时,厂方领导将进口设备使用说明书的翻译任务交给我,此一过程使我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自如运用母语的重要性。有鉴于此,激发了我向专业杂志投稿的想法,记得首次是一篇关于齿轮技术的译稿,刊于北京《机械译丛》杂志,后又断续地在沈阳、长沙、无锡和大连等地的科技刊物上陆续发表拙作,其中一篇曾被选人《中国科学技术文库》(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自此以往,我就将工作上解决的一些专业技术问题记录在案,既可备阅,亦可成文投稿,其乐融融。而此举另一功能,即可为日后评审职称时提供了必备素材,实乃一举两得。如今回首,深感学好母语重要性之所在。
      中年之后,我被调往一所高校任职并兼负专业课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而逐步体会到科技工作者的写作功底是不容忽视的。有鉴于此,情不自禁地想就科技工作与写作之间的关系饶舌几句。众所周知,人的思维与情感当要表达或传递之时,一是借助语言,二是借助文字,而后者则是以文字作为载体而谓之写作。一般说来,从写作广义上的定义来看,并非专属文学创作的范畴,所以学界将写作列为一种学科,且由来已久。我在日常批改学生作业以及论文的过程中,深感科技写作尽管具有某些特征,但仍应属于写作学科的一个分支,因为后者是一个整体,且是前者不可或缺的基础。如若进一言,科技写作就是科技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故不断提高科技写作的能力,也就必然是科技工作者理应具备的基本功。然而就某些情况来看,恕笔者不敢恭维,一些在校理工生的科技写作能力,因缺乏必要的写作功底,所撰写的科技论文语病甚多,其中个别文章,就其论述,甚至可以说,树不成林,水不成河,了无章法,不成系统。说一句难以卒读,似亦不为过也。当然也有不同的情况,虽说理工生笔下的文字不如文科生笔下文字之华丽,但其考据之充分与立论之严谨,可能还会更胜一筹。殊不知,我们从日常所看到流传下来的诸多文献里,可以说,那些理工界大家,无一不是文笔高手。鉴于此,当进一言,科技写作就是一门文理结合的边缘学科,作为科技人员,如能掌握这项基本功,流畅地将研究成果采用精确且具美学感的文字表达出来,不啻锦上添花也。
      上世纪末叶退休后,本想就此过着颐养天年的生活,但因无法推辞之缘由,竟又将上班生活延续了多年,直至年届七秩之际,才有了悠闲清淡生活的体验。自此,我就将尚存的精力逐步转向自幼比较偏爱的文学领域,除了上网和重温古籍以及阅读近现代名著外,也就尝试撰写一些旨在怀旧乃至发自内心感怀的小文,久而久之,竟然成了退休生涯的主要寫照。为此而在六年前,我将原本发表在海内外期刊上的文章加以选择而结集成册,出版了一本题为《石碎亦有声》(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小册子。自此之后数年间,又将曾在《书屋》、《社会科学论坛》和其他刊物上发表的文章结集成册,定名为《晴耕雨读集》,自行刊印,聊作馈赠亲友之物,从而表达我那早已心存的情怀——写作过程就是一种自我慰藉的表征。我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看法,盖因深切地领会了如下五点感受:一是面对内心偶然萌动的思绪且又不能不有所定位之际,从而觉察到如将此一思绪写出来就是一种精神释放;二是在写作时,往往觉得在遣字酌句的过程中,会不时萌生一种少时读书的情景而有所激动继而释怀:三是在写作时将会激发对过往诸事的追忆,而生活从来就是回忆后的继续与继续后的回忆二者之间的相互交替,故而从另一侧面验证了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谚语的真谛:四是鉴于读书看报、人际交往和世事观察等日常必不可少的行为所致,心中必然会产生诸多感怀,乃至不吐不快地想付诸文字;五是真切体验了写作既可抒发怀旧之情,亦可瞻望未来之愿景,更具开拓思路之功能。若将上述五点感受归纳在一起,那就必然会得出如下结论:写作也是一种自我慰藉之举。
    相关热词搜索:慰藉之举写作自我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