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基于“科技驿站”建设的农科类大学生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科技驿站”建设的农科类大学生培养模式探索

    时间:2022-09-01 10:30:0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处于转型期,生产方式正由传统的一家一户向企业(合作社)发展,如何适应形势、整合资源,强化高校、地方和企业(合作社)的合作,探索出一条稳定而有效的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全面提高农科类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西农业大学以“科技驿站”建设为依托,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以及完善考核机制等构建了“基于‘科技驿站’建设的农科类大学生培养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农科类大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科技驿站;农科类大学生;培养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3-0137-03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的最终目标。加强产学研合作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1-2],也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以及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举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均十分注重“合作教育模式”,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市场需求为根本,注重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培养;德国实行“双元制”教学模式,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实现企业的实践和高等学校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的目标;而英国、韩国的高等农业教育则推崇“三明治”模式,即第一年在校内学习农业基础知识,第二年去企业或合作农场实习,第三年返校进行以创业计划为主的教育。农科类专业是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尽管我国长期以来十分重视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但在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方面仍停留在项目合作等表面性、浅层次的领域[3],缺乏长期而有效的深入合作,这就影响了农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正处于转型期,生产方式正由传统的一家一户向企业(合作社)发展[4],如何适应形势、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社)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强化高校、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社)的合作,探索出一条稳定而有效的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新模式,对于全面提高农科类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江西农业大学作物学科系统开展了“基于‘科技驿站’建设的农科类大学生培养模式”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该模式的构建可为新时期我国农科类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科技驿站”运作模式的构建及优势
      “科技驛站”是由高校、政府部门和企业(合作社)等共同建设的产学研合作机构,有固定的场所和人员,实行共同投资、合作管理、利益共享的合作方式。其中,高校提供智力及技术支持,负责“科技驿站”的总体规划设计,提供项目经费支持,安排教师及学生长期驻点,开展技术试验,为企业(合作社)及当地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指导,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等;政府部门搭建平台,负责“科技驿站”的选址,提供部分资金与项目支持,为师生起居及正常开展生产科研活动提供便利,负责“科技驿站”的日常管理;企业(合作社)规范运作,负责提供生产资料,包括大型农机设备、生产用地等,并负责组织人员进行生产过程的实施,积极推广先进生产技术等。通过“科技驿站”的建设,实现以基地为依托、以项目为纽带、以企业(合作社)为“二传手”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示范与推广相结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三统一”。比如江西农业大学通过与上高县人民政府、上高县汇农种植业专业合作社合作在江西省上高县泗溪镇曾家村委会建立了江西农业大学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培养上高科技驿站。
      “基于‘科技驿站’建设的农科类大学生培养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通过派遣高校教师长期稳定地深入生产第一线,在“科技驿站”生活工作,不断从生产中发现农业面临的新问题,收集农业生产的第一手资料,能丰富教师的专业教学内容,拓宽教师视野和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特别是能够让青年教师站在生产一线,提高他们指导生产实践的能力。二是通过教师现场讲解和现场体验,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先进生产技术的认知和掌握,提高专业课程教学效果。三是通过让学生参与农业生产,真刀真枪地干,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其动手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精神,使他们毕业后可以快速投入工作,缩短实习期。四是通过派遣学生到“科技驿站”学习与生活,有利于加强学生与企业(合作社)、地方政府及当地农民的沟通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尽早接触和适应社会,促进农科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科技驿站”建设中农科类大学生的培养机制探索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
      长期以来,国内高校对实践教学都十分重视[5],但受教学安排不合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薄弱、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富有经验的实践教学教师缺乏等的影响,重视实践教学更多地停留在口号上,真正的实践教学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科技驿站”作为集项目、人员和生产条件为一体的综合体,在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和生产条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充分利用平台已有的项目资金、驻点师资队伍以及企业(合作社)的生产条件等,切实保障实践教学落实到位。根据当前农业产业的发展形势以及企事业单位对农科类大学生知识的要求,项目组对江西农业大学农科类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优化:一是着重提高了实践课的比例,增加“作物栽培学”“耕作学”“作物育种学”“作物保护”等课程的实验实习教学课时,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二是增设“作物生产调研”“专业综合实习”“创新实践”等课程,并将这些课程安排在“科技驿站”进行,让学生在学前能对知识内容有所了解,学中能对知识内容充分掌握,学后能对知识内容进行吸收应用,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三是优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分配和时间安排,保证从大三开始每一学期都有时间到“科技驿站”进行实践教学,同时于四年级上学期在“科技驿站”安排一个较完整的作物生长季节进行为期4个月的毕业实习,通过生产实践巩固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一毕业就能立即投入工作。
    相关热词搜索:农科驿站培养模式探索大学生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