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的策略探索

    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的策略探索

    时间:2023-02-03 20:10:0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消极心态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通常会质疑自我能力,更有甚者会自我封闭。基于此,文章结合体育课程教学实际,提出解决学生自卑等心理问题的具体措施,从而引导学生保持自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自卑心理;策略探索

    作者简介:李梅英(1971—),女,江苏省昆山市高新区西塘实验小学。

    自卑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在小学体育课中,存在不少有自卑情绪问题的学生。学生出现这一心理的原因多种多样,例如有的学生由于自己身材矮小、肥胖而产生自卑心理。在自卑心理的支配下,学生会认为自己在任何方面都无法与他人相比,常常抗拒参加体育活动。同时,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中也必然存在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导致一些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心灵坚强与否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1]。

    一、学生自卑心理形成的外因分析

    (一)家庭因素

    有的学生家境贫寒,吃穿住行等方面不甚考究。在人际关系日趋密切的背景下,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容易因彼此家庭环境的差距,出现消极情绪。这是导致学生出现自卑心理的一大外因。

    (二)教师因素

    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专业素养、行为举止与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在小学体育课程中,若教师不能正确对待表现不理想的学生,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进而形成自卑心理。因此,教师应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增强教育的使命感,着力帮助学生提高主动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增强其自信心[2]。

    同时,学生学习心理受到教师整体素质的影响。部分学校随意聘请未受过专业训练的、缺乏专业知识且运动能力低下的教师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由于这些教师教法不当,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批评,导致师生间形成隔膜,使得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对运动产生抗拒情绪。

    (三)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部分学校没有把体育教学放在恰当的位置上,存在不重视体育教学、体育教学设备不及时维护等问题,这导致学生运动机会较少,影响其身体素质的发展,从而使体质较差的学生在集体形式的体育活动中出现自卑心理。

    二、学生自卑心理的内因分析

    学生出身于不同的家庭,又受到社会环境影响,因此形成不同的性格特点和认知观念。同时,小学生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自主认知性不强,体能、智慧、兴趣爱好等方面也不尽相同。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发现自己体能和能力落后于其他学生,且在经过努力训练之后,成绩仍然差距甚大时,他们容易出现心灰意冷、自暴自弃的现象。

    (一)经常性失败导致自信丧失

    自卑心理常常是在一次次的挫败中形成的。在体育课程学习中,部分学生由于对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因此其态度会变得比较消极,认为自己身体素质差,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身体素质好的同学,在体育课上表现为行动逃避、动作拘谨。随着挫折经历的不断增加,学生的心理问题会愈加严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3]。

    (二)自身性格导致学生怯于自我展示

    每个学生的个体特征大多不同,这导致其在智力和身体发展方面也有所不同。在学校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既然有不害怕运动、能完成基本动作和掌握动作技巧的学生,自然也会有体育能力不好的学生。有的学生身体协调能力不佳,性格胆怯,这造成其不愿意在体育活动中展示自己,更不用说参与体育竞赛活动。久而久之,其自卑的心理越来越严重,导致自己无法享受校园生活。

    三、引导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的策略

    (一)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增加其表现机会

    现代心理學提出,保持愉快的情绪能够帮助人达到最好的活动效果。愉快的心情有助于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在中小学的体育课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激励学生参与集体活动,使其在体育运动中发光发热。同时,教师还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优势,设计有针对性的项目,为学生增加能够展现其优势的运动形式,满足其表现欲望,通过体育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自信[4]。

    一些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缺少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更没有坚持运动的毅力。他们既不敢在人前表现自我,也不会为自己争取运动的机会。教师应该尽量给这些学生提供平台,让其展示自我价值,并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教师应该基于对学生的深度了解,给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

    (二)分组学习

    同伴互助练习是体育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练习形式,学生通常是在自愿基础上形成学练群体,并在这一环节中起主导作用,因此这一学习形式能够指导、帮助有自卑心理的学生。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可有意安排体育素养和天赋比较好的学生和有自卑心理的学生组队进行体育拓展活动,或让成绩好的学生带着有自卑心理的学生一起完成相应的任务,使学生在团体活动中感受快乐与胜利,从而使其能够克服自卑心理。在理论教学课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教学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使其在探究活动中共同学习,体会活动的乐趣[5]。

    (三)教师科学指导

    在运动课程中,教师尽量不要因为学生完不成动作或任务就指责、打击学生,如果让学生在活动中失去自信再去补救,那就是亡羊补牢了。教师要善于总结学生最易犯的错误和学习中经常遇到的困难,并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手段和方式,帮助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提高体育技能,从而提高其自信[6]。增强学生自信的一个关键点在于,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尽量布置学生只要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并尽量避免任务难度超出学生能力范围。

    在体育课上,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往往会有特殊的课堂体验,他们经常在体育课上感到沮丧,希望体育课能早点结束,一些学生甚至编造原因请假,直接逃避上体育课。对此,教师应摆正教学态度,科学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课堂。在处理体育教学中被边缘化的学生时,教师不应置若罔闻,而应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教师必须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注,也应在教学和情感上缩短与这些学生的距离,运用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FF2F17E5-74D9-4188-B293-4D081F0F88B8

    克服自卑的重要方式就是增强自信心,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拓宽思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首先要让学生对自己的优点有清楚的了解,发现自身的优势是战胜自卑感、拾回自信的第一步。比如,有的学生虽然体型比较胖,可是其实心球运动的成绩十分优秀;有的学生虽个子矮小,可是其长距离跑步活动的成绩出类拔萃。教师要善于发现不同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优点,并将其作为提高学生自信的主要动力[7]。其次,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逐渐消除自卑心理。例如,在部分情景中,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是因为其对某些动作不熟悉,这就需要教师多加指导,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动作要领,进而能独立完成该项运动。最后,教师要经常使用激励性话语与学生进行沟通。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教师利用话语的正向作用,科学引导学生开展体育活动,能让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获得认同感,从而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实施对照方法也是让学生摆脱自卑心理的一个有效办法,对比能够使人得到心灵上的满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比较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学生的自卑心理。利用比较法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精神胜利法[8]。这要求教师要合理应用对照方法,避免因运用不当对学生造成二次伤害。例如,有的学生的文化学习成绩特别好,但运动成绩总是上不来,教师就可以安排他担任运动委员,由于成绩的刺激,他会想办法改变,从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努力提升自己的运动能力。

    教师除了要耐心指导学生,还要走进学生的内心。在体育教学中,有些学生由于存在自卑心理,经常会出现不敢尝试、怕挫折,最后屡屡受挫的状况。这些状况会使学生心里充满不安,也常常会使其感觉茫然,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因此,作为体育课程中的引导者,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调节心理压力,并采取主动、合理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的自卑心理得以消解。学生在练习技能动作时容易出现错误,有的是因为不清楚技能概念,有的则是因为身体素质较差,有的是心理因素作用,有的则受外部影响。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在训练中的不同表现,协助学生剖析问题形成的因素,有目的地加以引导[9]。

    (四)创设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整个社会的环境,也必然会受到整个社会的影响,其中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尤其在现阶段,社会大环境中的负面因素会对学校社会主义文化教育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学校要重视这方面的处理,努力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同时,教师可以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对学生进行浸润与陶冶,使其形成优秀品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克服自身的自卑心理[10]。

    四、结语

    在社会竞争日渐激烈的背景下,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势在必行。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和推广,已成为现代学校体育课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学生在现代体育课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探讨中小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解决措施,从而提高他们的心智能力,帮助学生化解消极心理。保持自信能使学生敢于表达、敢于争取,从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自卑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百害而无一利,因此,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做足工作,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赵雪峰.浅析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的具体措施[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3):107-108.

    許有格.将快乐融入体育教学:快乐体育理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22(11):160-162.

    高美丽,李贝贝.“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信息化改革实践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2(3):193-195.

    李炳霞.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1):108-109.

    朱应荣.引入科技体育项目,激活小学体育课堂:科技体育项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实施[J].新课程,2021(44):28.

    陈林.素质教育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2(3):70.

    杨广有.课堂讨论中学生自卑心理的疏导路径: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J].求知导刊,2020(50):49-50.

    梁志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自卑心理的矫正研究[J].教书育人,2020(2):70.

    林国茂.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克服自卑心理途径探究[J].体育风尚,2019(4):198.

    严永兴.素质拓展训练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应用分析[J].教师,2021(35):57-58.FF2F17E5-74D9-4188-B293-4D081F0F88B8

    猜你喜欢 自卑心理策略探索小学体育 单亲家庭儿童自卑心理的表征及形成原因分析未来英才(2016年16期)2017-01-11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课堂的构建未来英才(2016年17期)2017-01-06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索与思考未来英才(2016年18期)2017-01-05深入课改 实践课堂 探索策略未来英才(2016年22期)2016-12-28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浅析高职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科技视界(2016年15期)2016-06-30小学体育课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考试周刊(2016年15期)2016-03-25
    相关热词搜索:引导学生自卑克服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