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我们应该如何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怎么做(完整)

    我们应该如何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怎么做(完整)

    时间:2023-02-07 12:25:0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们应该如何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怎么做(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我们应该如何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怎么做(完整)

    我们应该如何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怎么做4篇

    第1篇: 我们应该如何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怎么做

    创业,我们该怎么做

    一、专业认知

    机械专业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 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修理各种机械中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其应用领域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机械制造技术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间科技竞争的重点。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发展机械工业也就成为了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之一。总体上来看,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十分迅猛,不断采用先进制造技术,但技术来源主要靠引进国外技术,对于本行业的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机械工程领域的创新创业。

    二、课程理解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目前,我国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的创业模式。而各个学校毕业的学生逐年增加,在找工作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创业就成了一条很好的出路。

    创业需要毅力。对于大学生创业,首先无论遇到多么大困难,都不能轻易放弃,要相信自己,要有不断创新的进取心,只要有毅力,才能走出好路,才能看到胜利的曙光;

    创业需要创新。大学生创业,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想要赢得机会,只能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做出自己;

    创业需要对环境的主动适应能力。社会不是和校园那样平静,处处充满挑战,处处都有狂风暴雨,一不留神,就会前功尽弃,我们只有不断地主动适应这样的环境,才能得到不一样的天地;

    创业需要对文化的综合能力。想要成为一个具有独立创业精神的大学生,必须有宽阔的思维空间,在坚持正确的思想方向和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前提下,大胆选择,进行文化的再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化、全球化进程中辨清方向,确定目标,独立前行;

    创业需要一个良好的团队。寻找合伙人时,一定要了解他,不能简单的看一个人觉得好就放心的合作,合作是要建立在信任上,要善于把每个人的潜力都挖掘出来,使每个人的作用最大化。

    创者,始造也。创,代表开始、发端,也有扩大、延展之意。创业有机会、资源、团队三大要素。创业关键是创业的方式方向和方法,更需要看准时机,看准市场的潜力。而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创业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事业,大学生实践创业更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我们要具备淡然处理的能力。

    三、心得体会

    创业导论这门课程,充实了我们的知识,指引着我们思想观念从就业到创业的重大飞升。不仅提供了我们相应的知识,还给了我们宝贵的指导意见和经验教训。学习名家的成功之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借鉴改进名家的方法,让自己少走弯路。在徐熙明董事长分享的创业历程中,我充分了解了创业的要素,知道了创业什么最重要,要紧跟时代的潮流,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只有这样,才能有所创。几堂课听下来受益匪浅,包括了如何更好地为人处世,更好地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道理之外,我最大的感受是想到了以后踏入社会的我们该如何去面对种种的挑战,无论面对怎么样的压力,我们都应该有强烈的激情去面对。

    第2篇: 我们应该如何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怎么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

    题目: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的问题研究

    院 系:

    专 业:

    班 级:

    姓 名:XXX

    学 号:

    指导教师:

    二零一二年五月

    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的问题研究

    什么叫共同富裕,怎么样实现共同富裕 —— 一个急待解决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副标题)

    XXX

    摘要: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各方面经济繁荣发展,至如今,已经到了一定可观的程度。我党制定的富民政策是“先富带后富”,现如今是有一部分人富了起来,可是却不见他们慷慨相助于贫困之众;
    在国民经济日益强大的过程中,这块大蛋糕却不能为广大民众所共有,这无疑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即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

    关键词:共同富裕;
    贫富差距;
    过程;
    房价疯涨;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一、共同富裕的概念

    1、所谓共同富裕,就是一种理想化的社会模式。在这个社会模式下,人们能各自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也就是古人说的“天下大同”,也就是我们党一直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1]现如今我们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离共同富裕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但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就一定要有具体的行动指南和理论基础。所以,在贫富差距不断增大的今天,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这个问题,不得不提前放上台面,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2、富裕和贫穷是相对的,没有贫穷就没有富裕,提出共同富裕和大家一起贫穷的概念看似相距不是很大。但是本质却有不同。因为富裕标志着剩余,贫穷则是没有。剩余可以转向投资,进行再生产,贫穷就只能出售自己获得生存需求的满足。投资再生产,追求的是利润,使富裕增值,再增值。出卖自己只能是按质论价,付出再付出。这就是资本主义实质。

    3、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地广人多,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共同富裕的实现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坚持社会主义,防止两极分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牢固的政治保障。[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目标,但是什么样的富裕,达到什么样子的标准叫富裕,曾经有人设计过小康标准。也就是说在各个指标上达到了这个要求。如果说,达到了这个指标那些富裕的人不再去争取富裕,留给了那些不富裕的人去达到这个标准,他们甘当下手,做雇佣者?这是不可能的事。问题来了,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怎么去实现?这就是社会主义经济急待解决的理论问题。

    二、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

    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才能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既体现公平,又是发展的动力,能够激发各种积极因素。如果出现两极分化,成果不能共享,广大群众怎么会有发展的积极性?若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社会消费又怎能上得去?最终必然导致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净出口)”失衡,继而使发展难以持续。为什么现在共同富裕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提及,正是因为共同富裕是十三亿人的期盼,既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也是发展与民生良性互动的科学途径。[3]

    1、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靠科技的力量,关键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要保持“中国制造”的产业比较优势通过创新大幅提升创造业水平;
    另一方面,又要大力培育发展新兴战略产业,抢占世界经济发展制高点。[4]目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威胁已不是经济危机,而是生态危机,谁能在绿色革命潮流中创造一个为世人所认可的知识体系和发展模式,谁就能拥有国际话语权和领导权。我们应抓住当前绿色革命的契机,围绕绿色经济培育和发展中国新兴战略产业。经济发展本身是一个经济问题,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它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与改革,无论就其转变领域的广度而言,还是就其变革内容的深度而言都可以说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如何顺利推进这场变革保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正确方向并取得实质性进展,需要做系统而深入的思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是靠科技的力量,关键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要保持“中国制造”的产业比较优势通过创新大幅提升创造业水平;
    另一方面,又要大力培育发展新兴战略产业,抢占世界经济发展制高点。目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威胁已不是经济危机,而是生态危机,谁能在绿色革命潮流中创造一个为世人所认可的知识体系和发展模式,谁就能拥有国际话语权和领导权。我们应抓住当前绿色革命的契机,围绕绿色经济培育和发展中国新兴战略产业。

    2、要处理好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把加强对资本消极行为的约束作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市场机制通过供求、价格、竞争等杠杆可以把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但这种作用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对经济发展也有破坏作用。市场机制作用的这种两重性,实质是由资本的两重性决定的。资本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其逐利动机又会带来诸多负面效应。例如,把企业成本推向社会,导致资源环境破坏;
    用利润挤占工资,导致初次分配中收入差距过大,以致形成社会有效需求不足;
    推动物价上涨或制造假冒伪劣产品,侵蚀消费者利益等。这说明,我们不能只注重资本的积极作用,还必须通过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加强宏观调控,约束资本的消极作用。只有如此,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才有保障。

    三、共同富裕,一个急待解决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

    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不能等、不能拖,越往后,解决起来就越难,成本就越高,付出的代价也会越大。[5]要更快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

    1、共同富裕是历代志士仁人的期待,更是当代人民群众的心愿。这是一个世界级难题。当今世界有两大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现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极分化已经很明显,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再高明的政治家也束手无策。正如马克思所预见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它自身无法克服的危机。我们搞社会主义,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路子会越走越宽。一些人看到西方的高楼大厦,灯红酒绿,就羡慕不已,其实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没有看到它内在的、尖锐的、复杂的社会矛盾。

    2、要实现共同富裕就是为了避免出现两极分化,避免出现过大的社会矛盾,真要出现两极分化,再想平衡,就非常困难了,就会伤害感情了。共同富裕的问题,越早解决越主动,越有利。一个城市,在大发展的初期,就要好好谋划共富问题,并拿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政策,坚持下去,路子就会越走越宽,社会各阶层也会心心相印,避免出现大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3、近几年来,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房价疯涨已经成了整个社会矛盾集中与容易激化的导火线。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既让国家大量财政收入流失,也让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社会财富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三个差距里面就包括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贫富差距。缩小城乡差距就要让农民进城,可房价高涨,连城市居民都买不起,何谈农民?再说贫富差距,现在有钱人一家就有几套房子,穷人却连一套房子都没有。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天天只能蜗居,贫富差距能缩小吗?[6]所以说,缩小三个差距中的重要工作,就是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如若这个都解决不了,就不能称之为共同富裕。

    4、实现共同富裕、一切从当下出发

    光阴荏苒,一晃眼“南方谈话”发表已过去20年。的确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所言,“南方谈话”是一份“宣言书”,整篇洋溢政治魄力与决断,但明显对一个问题持谨慎的思考态度,那就是贫富分化,邓小平同志是这样说的:

    如果富的越来越富,穷的越来越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7]

    要实现共同富裕,理论依据自然必不可少。可是当理论依据成熟之后,我们需要的就是政府能给与我们强有力的方式来解决这些理论上存在的问题和误区,提高少数先富者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带领和引导先富起来的地区和部分人帮助那些尚在温饱层面徘徊的大部分人。只有这样,共同富裕才能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社会财富的不断丰富而迈出矫健的步伐。若不如此,即使社会财富再累积,财富也只是会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不会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共同富裕。

    结语:

    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的理想,但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一切从眼下出发,切实落实先富地区带动后富地区、先富少数人带动后富多数人的既定理论方针。踏实、肯干、求真、务实、创新地走下去,并在出现问题时,寻求到好的方法,并一个一个地解决它,我们相信这个梦想就不会离我们太远,会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刘旺 《经济生活》 2005年11月3日 《全面理解共同富裕》

    [2] 李娟 《理论探索》 2007年第04期 《全面把握共同富裕的内涵》

    [3] 张捷 《环球财经》 2010年12月08日 《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4] 孙小兰 《学习时报》 2011年5月3日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5] 薄熙来 《重庆日报》 2011年9月18日

    《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不能等、不能拖》

    [6] 方群青 《楼市》 2010年4月9日 《如何看待近期房价疯涨》

    [7] 欧阳君山 《中华工商时报》 2012年3月7日

    《“先富带后富”的时候已到》

    第3篇: 我们应该如何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怎么做

    遏制社会道德滑坡我们大学生应该怎么做

     当下恶化的道德现状是多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守护道德底线,除了根据人性的弱点,调整道德期望和道德目标,还需要进行社会总动员。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发展,既决定了人们思想道德的变化与发展,也需要培养与市场经济体制相一致的思想道德。通常利益关系有:一是见利忘义、二是舍利取义、三是义利兼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歌颂和赞扬那些舍利取义者,但用它作为道德规范来要求广大人民群众是不合时宜的,无论是否定个人物质利益追求的正当性,还是片面张扬个人的利益需求和利益动机、漠视人的道德诉求,都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完整的经济人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人既是自然主体,又是社会主体,既有自然的属性,又有社会的属性。作为自然人,他有生存的本能,需要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即利益,这种需求是经济人趋利动机的自然基础;
    作为社会人,他是经济关系的人格化,体现着一定的社会关系,包括利益关系、交易关系、道德关系、情感关系以及政治关系等。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利益共向体,人们在社会关系中具有无法消解的同一性、依赖性,反映到人的意识中,就是良心、同情心、责任感、正义感,就是对他人权利的尊重。

     当代社会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唯利是图、见利忘义,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还时有发生,甚至导致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等严重的社会问题,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形成一种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风气。每个大学生都要把自己当作精神性存在、当作独立人格加以尊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丧失做人的尊严和人格。现在有些人为了物质利益而丧失人格,把自己当作了谋取物质利益的工具。在自身尊严和人格得以尊重下也要尊重他人的尊严及人格,在任何情况下不可侮辱他人的人格,贬损他人作人的尊严。诚信是以双方共有的人的尊严之意识为基础的。没有这样的意识,就会互相之间把自己也把对方看作工具,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人与人之间哪还有诚信可言。讲责任应强调人的价值,人的价值是功利价值与伦理价值的统一,每个人都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但是自我价值要以社会价值为前提,人的价值首先是指他的社会价值,即对他人与社会的意义。

    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下一班接班人,我们或许对社会现状,这个社会大背景无法做多大的贡献去改变什么,但我们最起码能够端正自己的态度,培养个人高尚情操,让道德滑坡在我们这一代上戛然而止,不管今后我们从事哪一方面的工作,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为利益损人害己。

    第4篇: 我们应该如何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怎么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方向,于2005年10月11日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的重大决定,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村官来讲,只有弄清新农村建设的相关问题,知晓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掌握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方法,才能更好地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中央作出新农村建设战略决策的原因简析

      21世纪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新课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和缩小城乡差别的必然选择。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都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
    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工业化有了一定发展基础之后都采取了工业支持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战略。当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已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二三产业,根据国际经验,我国现在已经初步跨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发展的新阶段,因此新农村建设正当其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之所以要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尽管自200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来切实加强“三农”工作,使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因此,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工业化和城市化并不能完全解决农村问题,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还将有几亿人延续数代生活在农村。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农业人口基数大,那种“小国寡民”的迅速城市化显然不适用于中国。在未来几十年里,中国就算实现了50%、60%的城市化,届时仍会有七八亿人生活在农村。同时农村依然担负着13亿人吃饭的粮食安全问题,依然是50%的劳动力的就业场所,依然承载着几亿人口的生存与发展,依然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劳动力资源的主要供给者。因此,必须在积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同时,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二,农村城镇化不是要消灭农村,而是要发展农业、富裕农民、改造农村。

      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表明,城镇化进程是建立在农业发达、农村发展的基础上,不是要放弃农业和牺牲农村,而是要发展农村,富裕农民,建设一个新的现代化农村。否则只能导致城乡关系的畸形。近些年来,拉美一些国家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城乡断裂,带来农民的“假城市化”。让城乡居民都能普照到现代文明的阳光,这应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推进新农村建设是许多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普遍规律。

      20世纪60年代,在重点扶持产业发展和扩大出口政策的作用下,韩国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然而在其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却引发了城乡之间发展严重失衡、城乡收入差距越拉越大等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韩国政府通过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从1970年开始发起“新村运动”,已经坚持了30多年,取得了很好的预期效果,在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实现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同步提高,农民收入已经达到城市居民的水平,这为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长足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成为不少国家学习和借鉴的典范。针对经济起飞中出现的农业萎缩、农村衰退、城乡差别扩大等问题,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积极推动“造村运动”,坚持20多年,也取得显著成效。

      前几年在我国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忽视乡村建设,一味强调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劳务输出的现象比较普遍,不少人已经忘记了在农村还生活着很多农民。因此,必须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高度重视乡村建设,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掀起我国乡村建设的第三次高潮。

      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第一次和第二次乡村建设高潮都是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掀起的。1927年到1937年GDP年均增长10%左右,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GDP年均增长超过9%。2001年至2005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达到8.8%,而且财政收入增长很快,到2005年底,全国财政收入已突破3万亿元,达到31649.29亿元,比2004年增长19.9%,完成预算的108.2%。在这个时候,我国已完全有条件开始掀起第三次乡村建设(也就是新农村建设)的高潮。 

    二、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速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才能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历史任务,这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立足城乡全体居民,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着眼于所有城镇乡村,重视把农村的事情办好。如果脱离农民群众的愿望,忽视农民群众的利益,发展就没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如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农村生态环境没有明显改善,就不可能真正做到全面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确保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国际经验表明,能否保持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败的重要前提。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的发展中大国,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必须深刻汲取国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把农业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农村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相当突出。如果农村问题解决不好,农村面貌得不到有效改变,农民生活得不到明显改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要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进程。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保持国民经济平衡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农村集中着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亿万农民的潜在购买意愿转化为巨大的现实消费需求,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通过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设,既可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民的消费环境,大大释放消费潜力,又可以消化当前部分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激活农村的巨大需求,不仅是解决当前经济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应对之策,更是保持国民经济平衡较快发展的长久之计。

      (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把农村的事情办好,使农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使农村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当前农村总体是稳定的,干群关系是好的,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相当数量的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技术水平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一些农民生存压力大、待遇不公平、心理不平衡,处理不好就会引发社会矛盾。必须保持清醒认识,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快农村发展,缓解农村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三、推进新农村建设主要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这20字方针,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方方面面。这20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各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主要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发展新产业,就是要打牢物质基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着力点。建设新村镇,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构筑新设施,就是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包括清洁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电力、信息网络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培育新农民,就是要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健全农村科技推广和医疗卫生体系等,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树立新风尚,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在广大农村大力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使广大农民明礼诚信,遵纪守法,爱国爱家爱集体,逐步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具体说来,在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大力发展畜牧业,保护天然草场,建设饲草基地。积极发展水产业,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搞好土地整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积极推行节水灌溉,科学使用肥料、农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开辟增收途径。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建立救助制度。

      (三)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开拓农村市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四)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发展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发展农村通信,继续完善农村电网,逐步解决农村饮水的困难和安全问题。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

      总之,要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和公用设施建设迈出较大步伐、村容村貌实现较大改观、农村科技教育达到新水平、农村文化建设得到加强、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四、大学生村官应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作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在村,关键在村,难点也在村。村干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村干部来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崭新的事业。与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村干部相比,今天的大学生村干部具有知识丰富、交往广泛、信息灵通、思维活跃、见识长远等独特优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可以说大有作为。那么,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大学生村干部究竟应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作为呢?我个人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八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要主动开展建设活动。新农村建设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比较艰巨的建设任务,需要做的工作很多,需要投入的资金数额较大,非朝夕之功,难一蹴而就。因此,决不能消极等待,指望有国家项目扶持或条件成熟后再搞,那样就会坐失良机,而要在现有条件下,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条件好一点的村,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做到高起点、高档次、高品位;
    条件差一点的村,也要尽力创造有利条件,实行重点突破,抓好试点示范,着力帮助当地农民解决一些急需解决又能够解决的问题,尽量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从而达到示范引路、以点带面的目的。同时,我们也要避免在工作稍有进展的情况下,就不顾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农民的承受能力,铺大摊子,搞大规划,盲目蛮干,急于求成,那样就会好心办坏事,不但得不到群众支持,而且会遭到群众强烈反对。因此,我们在推进建设中,一定要做到“三个符合”:一要符合普通农民利益,按照他们的愿望,引导和帮助其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二要符合时代发展要求,重在建立一种适应现阶段当地农村和农民发展需要的运行机制;
    三要符合自然生态环境,达到构建农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的。在模式选择上,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规划建设的新村,要达到“标准不高水平高,造价不高质量高,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的要求。在山区,要建设“农家山庄新村”;
    在平坝地区,要建设“田园风光新村”;
    在城镇周围,要建设“农家娱乐新村”,在历史古迹较多、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要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新村”。

      二要争取上级立项扶持。根据中央和国务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国家要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农村的扶持力度,在“农技推广及生产补贴、农产品检验检疫及病虫防治、农村能源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畜牧业发展及疫病防预体系建设、农产品加工及销售、农村公路建设、农民综合技能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十个方面给予项目扶持。各县(区)已组织专门力量做好这些项目的编制、储备,建立了项目库,并安排相关职能部门分期分批上报有关项目。新上任的大学生村干部应加强与当地乡镇党政和县(区)相关部门的联系,积极组织编制所在行政村的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并上报当地乡镇新农村建设领导机构和县(区)相关部门,力争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多得到国家或省、市、县(区)的项目扶持。

      三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开展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事事涉及农民利益,没有农民的参与,新农村建设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把农民愿不愿意、高不高兴、赞不赞成作为衡量开展工作的主要标准,使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得到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让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促使他们由“要我干”向“我要干”、“争着干”转变。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村干部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协调处理好当地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各种新矛盾,帮助解决好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

      四要抓好农民技能培训。大学生村干部要利用自身优势,采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逐步转变当地农民的传统观念,使他们尽快自觉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要通过举办文化知识培训班、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开办信息宣传栏等形式,向农民群众传播新知识、新技术,以不断提高当地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从近期来讲,要聘请涉农部门的技术骨干到村授课,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反季节蔬菜种植、果树修枝整型、桑树施肥治虫管理和成规模畜禽养殖等方面的技术培训,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从长远来说,要紧紧围绕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动用各种科技教育资源,依托“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和“农业远程培训工程”等五大工程,对广大农民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切实增强他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岗就业的能力。

      五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只有围绕发展特色产业做文章,才能增加农民收入,才算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大学生村干部要利用信息灵、门路广的优势,在引导、服务方面多下功夫,坚持按照“一村一品、一线一业”的要求,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建设、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原则,依托现有龙头企业,围绕畜牧、蚕桑、果蔬等主导产业,加快建设一批有特色、有品牌、有效益、无公害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起能促进当地经济持续发展的特色支柱产业。在城市郊区村社,要重点发展以吸引城市居民假日旅游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在中心场镇周围村社,要重点发展以优质水果、优质蔬菜为主的果蔬产业;
    在公路沿线村社,要重点发展以优质柑橘、优质花生、反季节优质蔬菜为主的特色经作产业。要引导广大农民主动与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联姻,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供原料,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大力实施产业化经营,走强品牌、活流通、增效益之路。同时,为巩固发展特色支柱产业,还要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尽快建立农业信息网站,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以不断拓宽优质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更好地促进当地农民增收。

      六要着力美化农村环境。当前,农村很多地方还存在行路难、饮水难和住房乱建、垃圾乱堆、污水乱排等急待解决的问题。大学生村干部要从这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入手,积极配合村两委会和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千方百计去帮助广大农民群众解决这些问题。要协助村两委会尽最大努力争取沼气建设、村道建设、人畜饮水建设等国家扶持项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要实施“三改三清”工程,加快普及农村沼气,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
    要动员农民治理“脏乱差”,清垃圾、清路障、清污泥,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要动员村民自觉植树造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搞好绿化美化;
    要带头参加清理垃圾、整治污水等义务劳动。要不断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突出保护历史风貌和自然生态,严格控制村庄周边土地使用与开发强度,逐步形成农田、林地、山体、河流、池塘等生态复合系统。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高效集约利用资源,积极发展适合当地农村需求的清洁能源,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目标。

      七要树立农村现代文明新风。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构建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大学生村干部是农民心目中的“知识分子”,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农民群众的思想。俗话说“人看人,户看户,农民看干部”。大学生村干部在农村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也要起好示范带动作用。要善于利用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结合“八荣八耻”教育,引导当地农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采用适当的方式,加强对农民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大学生村干部要从自身做起,有意识地去影响群众,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提高素质,以不断促进当地农村现代文明新风的形成和发展。

      八要切实推行村务民主管理。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的有关文件精神,建立和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从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入手,推行村务民主管理。首先,应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办事公开制度,保证农民群众能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对村干部工作实行民主监督。其次,应尽量尊重农民意愿,积极推行村务民主管理,在村上建立村民理事会,放手让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

      总而言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是大学生村干部实现自身价值的机遇,也是对大学生村干部自身能力的挑战。今天的大学生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千万不可眼盯“宏伟蓝图”夸夸其谈,而要俯下身子真抓实干,从当地农民群众急需办理的事情做起,在新农村建设中扎扎实实地干些实事、做些好事,以不辜负上级组织的信任和当地农民的期望,不断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增光添彩。

    相关热词搜索:怎么做我们应该如何实现我们应该如何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如何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怎么做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共同富裕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