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论微媒体场域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化与创新

    论微媒体场域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化与创新

    时间:2023-02-24 23:00: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黄贤君,苏伟刚

    (安徽工程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时代已然到来。在智能时代,网络新媒体的发展更加迅速,信息的传播更快捷、覆盖面更广、更新速度更快。更快速高效的移动网络和更加智能的移动终端平台,让每一个手握智能移动终端的网民都能成为“媒体人”,网络自媒体的出现以及自媒体的大众化发展,网络信息传播呈现单条信息内容浅、篇幅短的微小化特点。信息在“微平台”的“微传播”成为智能时代信息传播的主流方式,进而催生出了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专门制作和传播微短信息的微媒体,主流媒体也与时俱进开设了自己的APP、微信公众号等微媒体平台。网络微媒体的诞生和运用,人们获取信息和相互沟通交流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感知和接受能力强,学习能力也强,是最能适应并使用网络微媒体的群体,而网络微媒体的特点,无形中改变着青年大学生语言习惯、人际交往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等,进而影响他们的政治素养、价值判断、道德品质和思想观念等,从而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向受教育者灌输主流意识形态,为统治阶级服务,有意识地引导社会成员转变思想观念、价值认知和情感认同,即而能持续巩固统治阶级的合法性地位。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性、有着十分明确目标的特殊教育实践活动。“话语”一词源于西方,最早出现在亚里士多德等学者的著作中。话语是人们之间相互沟通、表达思想的言语行为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关键要素,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系统,它本身就蕴含着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等深层次内涵,话语理念、话语内容、话语表达方式、话语语境和话语平台等是其不可或缺的内在要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形态[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简单叠加,而是需要深入地有机结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言语符号,不能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简单看成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网络化或者是网络话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尤其是网络微媒体的迅猛发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严肃呆板、叙事宏大的话语体系早已“水土不服”,我们要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区别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视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一个分支,不断地完善其话语理念,丰富其话语内容,创新其传播方式,建构起符合时代发展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才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网络微媒体具有信息更新与传播迅速、信息覆盖面广但单体信息量小易阅读、可读可看可写的互动性强、大数据算法能够及时为读者推送关注的内容等特点。这些特点满足了个性化服务需求,带给大众前所未有的体验感。

    1) 呈现碎片化、微叙事式的话语内容。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移动终端智能化的不断发展,网络微媒体的崛起成为必然。一方面,微媒体信息传播的单体量小、覆盖面广、传播迅速和微叙事式的特点,满足了读者个性化需求;
    另一方面,微媒体的互动性强,信息发布门槛低,打破了信息传播渠道的单一性,每一个读者即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编辑者和传播者,读者可以将网络信息内容按照自己的好恶随意截取编辑,加剧了网络信息内容的碎片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满足在微媒体上的信息传播,必须顺应信息内容碎片化的特点,呈现出微叙事式的话语内容,但因此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首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原本叙事宏大、严谨全面、结构紧密和富有逻辑性的话语内容在向网络话语转化与创新时,往往会被“降维”和拆解,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呈现繁杂零散,缺乏逻辑性和整体性,严重破坏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权威性,让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网络碎片化语境中“失语”“失声”。其次,青年大学生一直身处碎片化的信息环境中,越来越依赖使用零散的时间去获取碎片化的信息内容,“形成碎片化的交往形式和思维习惯,隐藏于信息背后的整体性价值观在不知不觉中消解[3]”,微媒体中大量的碎片化内容,让大学生们目不暇接的同时又难以找到完整深入的信息内容,长期阅读碎片化的内容,造成了青年大学生思维不连贯和注意力不集中,形成了重快速阅读轻深入思考、重情感释放轻理性分析的现象。虽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碎片化会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带来一定的冲击和挑战,碎片化的话语内容会带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碎片化传播,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完整思想理论被切割和消解,分割了受教育者群体,解构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威。但是在微媒体场域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碎片化顺应了网络时代发展和青年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具有其必然性。

    2) 注重图像化的话语表达方式。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图像的生成和传播都更加快捷。世界正进入图像时代,视觉效果更强、更加形象生动和更具欢娱性的图像表达方式成为人们新宠,语言文字面临沦为“配角”的尴尬境地。在读图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也在传统媒介以语言文字为主的表达方式逐渐向网络媒介以图像为主的表达方式转变[4],而微媒体的广泛使用,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更加注重图像化、可视化的表达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方式的转变,一方面是顺应网络话语表达和传播新特点,图像化、可视化的话语表达方式是网络新媒体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相比较传统的话语表达方式,其更加具体和形象,视觉冲击力更强;
    同时图像的构建使得话语内容呈现得更加直观,在一定程度上对繁杂信息更具有整合能力,能够增强网络思想政治话语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是迎合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网络使用习惯,青年大学生是网络“原著民”,在网络中,大学生相互沟通交流时更倾向使用图片、表情和短视频等图像作为表达工具,“发个表情给你慢慢体会”的表情大战成为青年人聊天新时尚,同时青年大学生获取信息也更依赖“一张图读懂”式的表达方式。在微媒体场域中,优势明显的图像化的表达方式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化和创新的必然方向,但是同时我们也需看清话语图像化表达的弊端所在,图像化的表达方式让青年大学生逐渐适应直观、具象的认知行为和思维方式。图像取代文字成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其深层次是认知习惯与逻辑思维方式的迁移,“浏览式”取代了“沉浸式”的阅读习惯,使青年大学生失去了连续阅读和深入思考的耐心,图像叙事的碎片化、娱乐化和片面化解构了青年大学生的抽象性逻辑思维能力和理性思辨能力。在此种背景下,顺势而为,合理使用图像化的话语表达方式,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转化与创新水平,才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 置身于“后真相”化的话语语境。

    “后真相”一词源于哲学,但随着网络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后真相”已经从政治领域的特殊现象演化为新媒体时代不可忽略的认知规律和现实境域[5]。移动终端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促进了微信、抖音、Twitter和今日头条等微媒体的产生和发展,在诸如此类的微媒体平台内,真相会被带有不同观点和情绪的“自媒体人”不停地“二次编辑”和“二次解读”,由此产生带有强烈个人主观情感色彩的“后真相”。网络微媒体场域中,“后真相”化语境已然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可忽视的现实语境。网络技术的发展让受教育者拥有了更平等的对话权力和更自由的表达空间,而教育者在传统话语语境中所拥有的信息发布、编辑和解释的垄断性权力则被不断消解,失去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中所拥有的权威地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是严谨的,不带任何个人感情色彩的客观“真相”,是不可被大众所能编辑加工的事实。在传统思想政治话语语境中,真相、情感和价值观的进程是单向度和不可逆的,但是在“后真相”化的话语语境中,“真相”是可以被加工的,“真相”因而也具有了流动的本质,成为客观的事实、拟态事实和主观事实的混合体[6]。在此环境中,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消融于无序繁杂的网络舆论中,青年大学生则更容易在纷乱的网络舆论中失去价值判断标准。处于青年期的高校大学生价值观仍处于塑形期,“后真相”环境造就的网络舆论观点更符合其个性、兴趣和情感特点,在网络中他们容易找到具有相同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的“志同道合”者,“真相”层面的离散和情感层面的聚集,从而产生“信息茧房”效应,形成了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的沟通壁垒,加大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难度。

    1) 与时俱进革新话语理念。

    在微媒体场域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转化与创新,首要的任务就是与时俱进地革新话语理念。有先进的话语理念作为指引,才能够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永不过时,发挥效用。话语理念的革新,一是要树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平等交互性理念,在触屏时代,大学生可以通过多个向度渠道获取信息,遇到现实问题也首先通过互联网寻找答案,使00后大学生们具备更强的独立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他们不再满足于做一个“听众”,而是要以“主人翁”的身份去表达自己的观点,正如他们在互联网世界里一样,希望得到尊重,能够平等地和教育者交流观点。所以,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能与时俱进,尤其是对微媒体场域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变化要能看得清楚、想得通透和精准把握,能主动参与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与转化中,革新陈旧理念,树立起能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理念, 充分理解学生和尊重学生,能主动探寻大学生使用微媒体特点,树立主动参与大学生网络生活的意识。二是要树立精准施教理念,由“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在微媒体场域中,信息碎片化问题更加凸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仅看到信息碎片化带来无序和杂乱的一面,更应该深入探究信息碎片化所蕴含的教育对象分众化现象,要能树起对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不同群体分众化引导的理念,同时运用整体性思维和系统化能力,能在“分众”的基础上实现“聚众”,把具有相近认知水平、相似现实需求和相同价值追求者聚集到一起,进而实现分众化引导,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精准传播。三是坚持创新仍需守正,恪守思想政治教育正确的目标性和价值性话语理念。网络微媒体的迅猛发展,进一步解构了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而在话语权重塑的实践过程中,目前存在为了迎合、取悦受教育者,过分追求新载体、新形式和新方法的现象,过分片面地强调高校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教育者享有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导地位,极容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出现异化。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求新求变的过程中要能够守住其本身特有的教育目标和价值内核,要能够清楚知道新发展阶段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化与创新得以实现。

    2) 应势而动创新话语内容。

    在“微媒体”场域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创新和转化必须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将长篇累牍的书面话语内容转化为精简活泼的通俗化话语内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微媒体”成为青年大学生使用最频繁、信息交互最迅速的交流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想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需要将叙事宏大、逻辑紧密的书面话语内容精简整合,并融入网络流行话语,将一部分呆板生硬的语言转化成生动活泼的网络用语,增强话语内容的感染力,提高话语内容的亲和力,这样形成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才易于青年大学生所接受。第二,要强化“三文化”“四史”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三文化”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四史”即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三文化”和“四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思想源泉,当前网络微媒体中文化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肆意传播,严重扰乱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三文化”“四史”中不断汲取养分,持续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文化底蕴和民族底色,构建出符合时代需求,具有时代特色的话语内容。第三,要时刻把握话语内容的政治性,增强话语导向性。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作为话语底色,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的引领力。要能理直气壮地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阵地,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预设能力,审时度势,紧紧围绕网络热门话题和社会关注热点设置话题议程,在一些大学生喜爱的、关注的话题上敢发声、先发声,不让扭曲事实的言论带偏青年大学生,提高“官方声音”的显示度,从而进一步提升话语的实效性。

    3) 因势而变建构多模态话语表达方式。

    有科学丰富的话语内容,还需要有相适应的话语表达方式,合适的表达方式使话语内容易于被话语客体接受,可以促进话语内容的传播。现实中,人们认识世界、感知世界历来都是多模态的方式,限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很长时间内,语言文字是人与人之间最主要的信息交流与表达方式,但是在智能时代,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传统文本形式已经不是信息传播唯一方式,尤其是随着移动终端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网络微媒体蓬勃发展,网络微媒体场域已经映射到青年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微媒体带来的动漫动画、短视频等图像化叙事方式逐渐取代了语言文字为主的传统文本叙事方式而被青年大学生所青睐。由此,在网络微媒体场域中,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多模态表达形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追寻目标。高校要善于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呈现形式多模态转化,在“微媒体”场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转化成“微视频”、动漫动画以及音频等不同的形式,架构起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呈现形式的多模态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通俗化和趣味化,建立立体式、全景式的叙事范式,通过思政课堂以及学校相关的微博、微信和APP等“微平台”向学生们推送,寓教于景、寓教于乐,着实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亲和力、吸引力。

    4) 顺势而为构筑话语网络“微媒体”平台。

    传播媒介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效传播和话语权构建的“硬件”支撑。近些年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平台建设十分迅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同时也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络平台数量依旧较少,在覆盖面上难以与其他商业类、娱乐类的网络平台匹敌,争夺大众眼球。二是在内容上多侧重于时事政治和最新理论的宣传阐释,呈现形式又缺乏新意和特色,难以满足青年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三是在智能移动终端的“微”平台建设能力不足,现有的官方微信小程序(公众号)、微博和APP等普遍存在受众活跃度、关注度和参与度低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要能直面问题,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尤其是要打造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网络“微媒体”平台,首先要组建一支政治强、素质高、业务精和技术硬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构筑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微媒体”平台提供智力支撑[7]。其次要改变建设思路,要能够将微媒体平台的传播信息功能与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的功能相融合,如嵌入查成绩、请假、报修充值和问题咨询等服务功能,实现微媒体平台理论宣传性和业务功能性相结合,增强微媒体平台的服务性、互动性,提升受众对微媒体平台关注度、认可度和满意度[8]。最后,要在提升信息产品质量上下足功夫,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方向的同时,需要充分考虑青年大学生的用网习惯、认知水平和个性化需求,在学理性、意识形态性的基础上多用短视频、H5和动漫动画等呈现形式,增强内容趣味性,善于使用各种文体类、故事类等题材,既丰富产品种类又能更好地吸引青年大学生的眼球,起到隐形教育的目的,提高微媒体平台的亲和力、吸引力。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网络“微媒体”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进一步剖析微媒体给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复杂性和不可控性,系统分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通过创新与转化,建立适应微媒体场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质量。

    猜你喜欢 场域话语政治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4期)2022-06-15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场域视野下的射艺场建筑文化探析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激活场域 新旧共生——改造更新项目专辑现代装饰(2019年12期)2020-01-19“政治攀附”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政治不纯”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武术研究(2019年12期)2019-04-20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话语新闻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相关热词搜索:思想政治教育转化话语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