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维度

    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维度

    时间:2023-02-27 22:35: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左方霞,方 瑞

    (1.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农林与服装学院,安徽 安庆 246003;
    2.安庆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安徽 安庆246011;
    3.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1](P8)大别山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开创了“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功绩,以鲜血和生命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孕育创造了独特的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承和发扬大别山红色文化,将地域红色文化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对于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培育时代新人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大别山精神为核心的大别山红色文化,从形成到发展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融为一体”[2](P29)。大别山红色文化是鄂豫皖革命事业的智慧结晶,是众多地域红色文化的杰出代表,新时代大学生传承弘扬革命精神,获取强大的精神力量,学习革命先辈的优秀品质,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要义是爱党爱国,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强保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所在。大别山广大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积极寻求共产主义的科学真理,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反抗压迫,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争取幸福美好的生活,探寻救国救亡道路,开展坚持不懈的革命斗争。红色历史遗迹、英雄人物和革命故事等承载着厚重的大别山红色文化,蕴涵着坚定信仰的必胜信念和勇于牺牲的家国情怀,是增强中国特色文化自信的丰富滋养。红色文化是在革命年代孕育而出的先进文化,指引着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磨损,相反会在时间的长河中越发历久弥新。新时代青年是崭新的、朝气蓬勃的一代,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广大青年学习了解大别山红色文化,温习厚重的中国革命历程,穿越时空感知英勇无畏的革命人物,可以培育爱国主义情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感悟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广大青年通过汲取红色文化养分,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增强民族复兴的责任担当,激发起报效祖国的精神动力,从而建立科学的奋斗目标,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承担起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二)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代背景下,各类文化思潮已经超越地理界限和时空距离,形成了全球文化大繁荣大渗透的现象,同时,腐朽文化思想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精神形态、价值理念以及道德观念等方面,都形成了巨大冲击和深刻影响。在网络文化兼容并包、百花齐放的情形下,大学生接触各种文化的途径更加便捷迅速,受各种腐朽庸俗思想的影响也更加明显,学生群体中拜金享乐主义有所滋生,社会责任意识有所淡薄。大别山红色文化与其他优秀文化一样,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厚沃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实根基,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源泉。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担负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升价值引领效果,助力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人成才。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高等院校将革命传统和先烈精神引入课堂教育,对于大学生思想意识加以正确引导,激发学习动机,形成情感强烈共鸣,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培植卓越的意志品格

    红色遗迹、红色故事等红色资源蕴含丰富的红色基因,在奋进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发挥红色文化独特魅力,将精神转化为物质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地方高校积极服务于地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于美好安徽建设,应扎根大别山大地办教育,以培养具有高素质建设者为奋斗目标,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增强实际操作能力,为社会发展培养输送掌握各类技能的专业人才。大多学生对于学习红色文化都展现出肯定的态度,能够意识到红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积极从英勇事迹及英雄人物身上汲取力量,发扬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并内化为积极奋发的精神状态。不过还有部分大学生错误地认为革命烽火早已消散,秉持着红色文化过时论、无用论,缺少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人格素养,在毅力品质、道德品格等尚有欠缺,在专业知识学习、技能锤炼等方面还存在浮躁不专、消极散漫的现象。教育工作者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分析其精神状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将大别山红色文化内化为学生高尚纯洁的思想情操,外化为学生精湛熟练的技能技巧。革命老区的大学生积极从地域红色文化中汲取磅礴伟力,培树忠于职守、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实现职业道德培养与职业技能提升的有机融合,讲究实效、注重实践,在岗位奋斗中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红色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对于新时代青年弘扬红色文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对于传承红色基因明确了具体要求。充分认识大别山红色文化的重要价值,整体性制定政策措施,形成教育合力,激发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加强宣传载体平台建设。

    (一)凝聚大别山红色基因传承的整体合力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导,全面贯彻“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教育理念,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红色育人格局,统筹谋划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整体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承好红色基因是一项涉及各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等各方面共同参与,只有把教育力量整合起来,各方通力协作弘扬红色文化,才能开创红色基因传承工作的新局面。党和国家鼓励和支持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制定相关法律制度,保护革命遗址建筑,对于诋毁革命烈士的单位或个人进行严惩,消除对革命先烈的不实言论,为英雄正名。在社会发展的层面,加大革命历史的研究与挖掘工作,举办红色文化读书周等活动,定期邀请党史专家举办讲座,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家庭是大学生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思政教师,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平台,大力开展教育的协同创新,引导家长重视子女的思想教育。同时,高校整合校内外资源,深刻阐释红色基因的科学内涵,揭示当代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年血脉,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统合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各类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等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切实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机制,充分运用宣传舆论、大众传媒、重要节日纪念日,开展文化教育工作,努力形成红色文化传承的整体合力。

    (二)激发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主体性作用

    大别山地区的高等院校均为地方性高校,学生多来自省内,受地域特色文化影响,对本地历史文化都有一定程度了解,红色文化自信意识很强。不过部分大学生还停留知识掌握的一般性层面,了解红色文化存在片面化和碎片化的情况,对大别山红色文化内涵、产生背景等理解不够全面。部分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社会价值认识不够深入,认为其对个人成长发展影响作用不大,缺乏对红色文化的深度渴求,缺乏学习地域文化课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出于好奇心参观红色文化景点,还是处于被动接受的阶段。因学习课业繁重、求职就业压力等原因,很多学生非常注重专业课知识学习,不珍惜了解地域文化知识的机会,对于红色文化实践研学等活动漠不关心。部分院校普遍把专业课程建设、专业技能培养作为工作重心,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中深入学习程度不够,课程建设上缺少创新,因材施教意识不强,因地制宜认知不足,往往依赖课本知识的宣贯,不能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力。“一些高校中仍存在‘大水漫灌’式教育,让学生消化不良,产生厌烦的心理情绪。”[3](P7)新时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广泛,学习特点是热衷于实践操作,更愿意通过社会实践感悟知识的真谛,对纯粹的理论学习和枯燥的课堂讲授不太适应,对教师理论讲授的课程内容不太感兴趣。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尊重学生主体客观需求,建立红色文化课堂展示平台,从制定课堂展示实施细则入手,明确课堂展示目的、规范、操作流程和评价标准,组织学生上讲台,交流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具体感悟,讲授和展示自身了解的大别山红色文化,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交往能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建设大别山红色文化传播载体平台

    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是了解地域历史文化的主要途径,但还有很多学生没有参观过红色遗迹和纪念场馆,对于地方革命人物和历史事件仍停留在“听说过”的层面,对较远较偏僻地区的红色遗迹甚至没有听说过,加强红色文化的宣传工作刻不容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4]报纸、电视、口耳相传是信息传递的基本途径,同时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了解外部世界提供了极大便利,也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了便捷平台。现代网络信息的碎片化和现代生活的快节奏,部分同学对红色文化认知只是浅尝辄止,并没有进一步深度思考、深化学习和内化吸收,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对于革命精神予以深入解读。加强各类网络文化产品供给,将革命文化知识进行艺术化表达,生产出更多既叫好又叫座的影视作品,深刻体现历史事件背后的动人故事。热情歌颂大别山军民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用青年学生喜欢的方式唱响红色主旋律,讲好地方红色故事,以更加贴近现实生活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关注度和活跃度。积极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加强互联网传播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阵地作用,采用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载体,通过线上线下同步参与,进行家乡的红色故事视频征集、革命文学作品网络征集等活动,将学生创作的红色故事、动漫、微电影作品等成果进行网络化快速传播。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理论课教学形式不够丰富,地域红色文化资源教学内容不足、课程教育方式不协调、校园文化建设不适应等创新发展短板。高校加强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创构红色文化教学实践平台,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构建文化育人体系,形成红色文化育人合力,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营建红色文化校园环境

    大别山地域的高校办学历史悠久,通过深入挖掘校史中的红色基因,建设红色文化纪念展厅,展示大别山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在校学生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实地参观,激发学习红色文化强烈动力。彰显文化育人的办学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构建红色文化教育平台,开辟红色文化宣传栏,将一些感人故事以文字图片的形式进行展览,让师生感受大别山红色文化的魅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构筑大别山红色文化校园广角,兴建特色建筑物、雕像,布置楼宇文化长廊,以革命烈士命名广场、道路、楼房等,将地域红色文化融入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让师生知晓革命事迹,体悟不怕牺牲、勇于奋斗的革命精神,接收正确价值观念的洗礼。增加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总结红色教育路径,编写红色教育案例,选树先进典型,打造“学习红色文化 传承红色基因”等思想政治教育精品项目,形成可复制的红色教育工作方法并予以推广应用。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学习红色文学经典,排演革命文艺作品,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送郎当红军》等大别山革命红色歌曲,红色文艺作品走进学生课堂、走上舞台,以艺术党课、艺术团课等形式进行集中呈现。

    (二)建设红色文化课堂主渠道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有的院校专职思政教师力量严重不足,没有达到相关师生比例要求,思政课多由行政人员或辅导员兼任。加之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的任务繁重,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思政不足,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存在乏力等情况。“思政课是铸魂育人的课程,是理想信念教育的课程,与理想信念教育密切相关的理论和实践,以及相关的人物、事件等,是教学中应该抓住的重点。”[5](P14)结合当地革命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采用探究实地走访、问题探究等教学新模式,丰富教育手段,激发学习地域红色文化兴趣,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各类高校的学生生源质量、教学模式、培养目标等方面都有差别,通用教材难以激发学生的普遍兴趣,大别山地区院校发挥地域文化优势,教学中特别是运用红色经典案例,编写适合阅读的红色故事选本,出版具有地方特色教材,为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思政工作起到借鉴作用。以弘扬新时代理想信念为主题,开设红色作品鉴赏等大别山红色文化教育课程,激发学生的文化共鸣,获得情感升华,从而提升教育教学成效。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要渠道作用,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根据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特点,挖掘大别山红色文化教学内容,利用革命英雄人物事迹、红色电视影片、红色经典歌曲、革命老区建设发展历史、红色旅游景点宣传片等资源,穿插于常规的思政课教学,激发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热情。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通过VR、3D等技术方式观看实景,线上参观爱国教育示范基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建设。

    (三)开展红色文化第二课堂活动

    大别山革命区域红色遗迹丰富,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前往红色旧址进行实地研学,走进汤家汇镇苏维埃旧址群、独山革命旧址群、金寨红军广场、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等红色印迹遗址,通过共同参加外出实践学习,也促进同学之间的合作联系。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依托革命历史博物馆、烈士陵园、独秀园、黄镇纪念馆等红色遗迹,开展红色文化现场教学,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校拟定发布红色文化调研课题,开展“百校千支”思政课红色主题社会调研,组织暑期学生实践团队,奔赴金寨革命纪念馆、独山暴动旧址、王步文故居、新四军研究会等场所,定期组织师生到金寨、井冈山、延安等革命根据地接受红色文化洗礼。将大别山红色文化外化于行,在国庆节、青年节等时间节点开展纪念活动,通过入团、入党宣誓等仪式活动震撼心灵,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真知。以红色基因传承为学生党团支部工作特色,组织学生收集老一辈革命故事,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选拔优秀大学生作为纪念场馆的义务讲解员,以提升学生能力本领为基础,通过对红色遗迹、革命文物、红色革命事迹的切身感知,领悟传承红色文化精髓。充分利用团学组织的青春力量,大学生走进中小学校园,开展革命理论宣讲、红色故事演讲、党史文化宣传、四史知识竞赛,开展诵读红色故事、传唱红色歌曲、观看红色影片等活动,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发展。

    “价值观念在一定社会的文化中是起中轴作用的,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6]红色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在新时代书写辉煌篇章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息息相关。大别山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安庆、黄冈、六安、信阳、孝感等大别山革命区域共同创造的、极具革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具备历史印证、经济开发等价值之外,还蕴涵着坚定信念的必胜精神、联系群众的协作精神和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深刻认识大别山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入挖掘大别山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加强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创新发展红色文化表达方式,大学生加强红色文化知识学习,提升精神境界,激发报国情怀,增进文化自信的自豪感,从而促进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大别山革命红色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清明(2022年5期)2022-09-21红色是什么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11期)2021-12-06又见大别山黄河之声(2021年1期)2021-03-29红色在哪里?儿童时代·幸福宝宝(2020年2期)2020-03-02中国的出行革命21世纪商业评论(2018年6期)2018-07-06追忆红色浪漫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粉红革命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掀起秋冬潮流革命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读《革命年代》遐思录军事历史(1992年2期)1992-08-21
    相关热词搜索:大别山维度思想政治教育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