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单体三倍体太平洋牡蛎苗种培育技术要点

    单体三倍体太平洋牡蛎苗种培育技术要点

    时间:2023-03-01 22:05: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胡金庆,任艳萍,林广明

    (1.蓬莱区长岛自然资源局,山东 烟台265800;
    2.蓬莱区长岛海洋经济促进中心,山东 烟台265800)

    单体三倍体牡蛎是指单个独立游离、无固着基的三倍体牡蛎,通过将牡蛎三倍体与单体两种特点相结合,使其既有三倍体牡蛎的高度不育性、生长快、品质好、全年糖原含量较高,一年四季鲜美肥满,繁殖季节死亡率低的优势,又具单体牡蛎个体独立、便于挑拣、外壳规整的特点,以适应市场需求。而常规二倍体牡蛎在繁殖季节因为产卵、排精的消耗,软体消瘦明显,品质大打折扣[1]。本文以我国常见的经济牡蛎品种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gigas)为例,通过利用四倍体雄贝与二倍体雌贝杂交生产出三倍体牡蛎,现将单体三倍体牡蛎的苗种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1.1 亲贝暂养配套硬件设施

    牡蛎人工育苗的亲贝暂养池、产卵池、幼体孵化池、苗种培育池、单细胞藻类培养池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供水、 供电、供气、供热等设施。

    1.2 亲贝选择

    二倍体牡蛎亲贝应符合 GB/T 20552《太平洋牡蛎》和SC/T 2026《太平洋牡蛎 亲贝》的规定[2-3],健康的2龄贝,壳高>8 cm,体重>40 g为宜。四倍体牡蛎的外部形态、感官要求、规格等与二倍体亲贝相仿。亲贝暂养水体中的密度,二倍体牡蛎80~120个/m3;
    四倍体牡蛎60~80个/m3.室内经升温促熟培养60 d。

    1.3 亲贝培育条件

    水质符合GB 11607《渔业水质标准》和NY5052《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规定[4-5]。可以自然水温培育直至亲贝性腺成熟。北方生产多以升温促熟,可提前至少1个多月出池。亲贝每天升温0.5~1.0 ℃, 期间恒温1~2次,每次3~4 d,水温逐渐提升到22~23 ℃恒温待产。盐度25‰~32‰,光照强度500~1 000 lx,单位水体培育密度:二倍体牡蛎80~100个/m3,四倍体牡蛎60~80个/m3。

    1.4 日常管理

    1.4.1 投饵 饵料以硅藻、扁藻、金藻等新鲜单胞藻为主,代用饵料多用藻粉、酵母粉、淀粉等。单胞藻饵料浓度为 20×104~30×104cell/mL(以硅藻为例),6~8次/d;
    代用饵料用量为 2~5 mg/L。观察水色透明度和亲贝排便情况调整饵料量。

    1.4.2 换水 培育前中期换水早晚各一次,每次换水量50%~100%,培育后期临近采卵前减少换水量,每次换50%。临近获卵时换水水流轻缓,避免刺激亲贝导致流产。

    1.4.3 倒池 培育前中期2~3 d倒池一次,培育后期临近采卵前不倒池。

    1.4.4 吸污 培育后期临近采卵前每天吸污一次。

    1.4.5 升温 每天升温1 ℃以内,直到22~23 ℃恒温待产。

    1.4.6 充气 前中期中量充气,后期临近采卵前为减少对亲贝的刺激,可微量充气。

    1.4.7 性腺检查 计算有效积温,并观察性腺发育。性腺发育充分的亲贝内脏团饱满,生殖腺覆盖全部消化腺,占软体部中央横截面60%以上。将成熟的二倍体亲贝洗刷干净后,剖去右壳,露出软体部。用牙签蘸取少量生殖细胞,涂于载玻片的水滴中,在显微镜下鉴别雌雄,呈颗粒状散开的为卵子,呈烟雾状散开的为精子。解剖镜检观察卵子离散程度好,精子活泼,可准备采卵。雄雌比例10∶1,壳高平均为10~12 cm。

    1.4.8 药物使用 药物使用应符合NY 5072《无公害食品 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和NY 5071《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的规定[6-7]。

    2.1 工具

    工具包括牡蛎开壳器、解剖刀、手术剪、牙签、载玻片、显微镜、筛绢网、水盆类塑料容器、海水洗瓶等,并用浓度为10 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 min,用砂滤海水冲洗干净。

    2.2 采卵与授精

    通常自然排放法、人工刺激法(阴干、流水、升温刺激)、性腺解剖法综合使用。发现性腺发育充分的亲贝有少量自然排放,即用阴干、流水、升温法刺激亲贝排放。性腺解剖法常用于人工授精时亲贝性腺成熟度不同步时采用,三倍体培育中也多用此法。挑出发育好的亲贝,雌雄严格分开放置,避免精子污染。二倍体牡蛎选取雌贝,四倍体牡蛎选取雄贝,雄雌比例10∶1。用解剖刀刮取卵巢盛放于容器中,将成熟的卵巢逐个剥离并搅碎,先后用80目、200目的筛绢依次过滤,去除杂质和大的组织碎片,然后用500目筛绢滤洗,去除组织液等,清洗干净的卵子加入过滤海水,卵子的密度4×107~8×107粒/L,在23 ℃下静置30~60 min备用。四倍体雄贝性腺也剥离并搅碎,并用300目筛绢过滤杂质和组织碎块,制成精液备用。分批将精液加入有卵子的海水中,镜检每个卵子周围有4~5个精子即可,搅拌5~10 min。

    2.3 孵化

    2.3.1 孵化设施与条件 将受精卵移入孵化池中孵化。孵化池体积 20 m3,水深 1~1.5 m。水温控制在 22~26 ℃,盐度为 25‰~32‰,光照强度500~1 000 lx。

    2.3.2 孵化管理 受精卵的密度控制在30~50个/mL。受精卵入池后,停止充气1~2 h,通过筛绢网箱过滤,用虹吸法吸去上层含有大量精子的海水,再添加过滤后的海水,洗卵1~2次。幼体破膜之前每小时搅池一次,捞取水面精沫,定时镜检胚胎发育情况。

    3.1 选幼

    水温21~23 ℃,受精卵孵化22~24 h后发育至D形幼虫,用显微镜观察D形幼虫比例达到70%~80%时,先停气20 min,然后用300目筛绢将D形幼虫移入培育池中。

    3.2 幼虫培育设施与条件

    培育池水温、水质与孵化池近同。

    水温22~25 ℃为宜。

    3.3 培育密度

    壳高≤150 μm,幼虫密度10~20个/mL;
    壳高>150 μm,幼虫密度5~10个/mL。

    3.4 日常管理

    3.4.1 投饵 D形幼虫形成6 h后即可投喂金藻,幼虫壳高120 μm后逐渐增加硅藻、角毛藻、扁藻等微藻的比例。前期保持水体单胞藻饵料密度5×103~1×104cell/mL(以金藻为例);
    后期随着投喂量逐渐增加,单胞藻数量可达3×104~5×104cell/mL。

    投喂量通过镜检胃含物多少做调整。投喂次数从4次/d逐渐增加到8次/d。

    3.4.2 换水 每天早、晚换水各1次,初期每次换水20%~30%,后期逐渐增加到每次50%以上。

    3.4.3 倒池 每隔5~7 d倒池一次。

    3.4.4 充气 连续充气,保持溶解氧(DO)≥5 mg/L。

    3.5 采苗

    3.5.1 采苗器制作和投放 第一种附着基材料是塑料薄膜、废旧洗净的筛绢网。第二种附着基材料是贝壳,生产中应用较多。牡蛎壳高8 cm以上,扇贝壳高6 cm以上。在贝壳中间钻小孔,用聚乙烯绳穿串连结,80~100片/串,全长90~100 cm,投放水体密度5 000~8 000片/m2。采用80目筛绢拖网法或者虹吸法将眼点幼虫移出放入它池,投放附着基进行附着。聚乙烯波纹板固着功能相仿。

    3.5.2 采苗器消毒 采苗器冲刷干净后,先用0.5‰~1‰的NaOH溶液或2‰的漂白粉(含氯量35%)溶液浸泡24 h,再用砂滤海水冲洗2~3遍,去除残氯。

    3.5.3 投放密度 每立方水体投放50~80串扇贝壳。

    3.5.4 采苗时间 幼虫壳高达到300~350 μm,出现眼点幼虫比例达40%以上时,对眼点幼虫进行筛选,并移入已投放采苗器的水池中,密度控制在2~3个/mL即可。

    4.1 稚贝管理

    幼虫附着4 d左右,鳃和次生壳逐渐形成,足、眼点、面盘等器官逐渐消失,长成稚贝。按照每天降温1 ℃的速度降温至自然海水水温后出库。水位浸末采苗器最上端。固着后24 h,可加大换水量及充气量;
    日投喂饵料密度为10×104~20×104个/mL(以硅藻为例),分8~12次投喂。

    4.2 单体牡蛎脱固着基处理

    4.2.1 培育单体牡蛎最常用的是先固着后脱基法 对于筛绢、塑料薄膜,从幼虫附苗后10 d至壳高1.0~1.5 mm,通过抖动、冲刷塑料薄膜、筛绢,可将小稚贝脱离固着基;对于附在贝壳、聚乙烯波纹板上的蛎苗,需至壳高1.5~2.0 cm脱基,也可根据贝壳、聚乙烯波纹板上固着稚贝密度的大小适当调整脱基时间,从而降低牡蛎壳破损率,提高成活率。使幼虫先固着后脱离固着基,成为单体牡蛎,从而实现了单体三倍体牡蛎的培育。

    4.2.2 苗种质量与计数 符合SC/T 2027《太平洋牡蛎 苗种》的规定[8]。

    4.2.3 苗种出池运输 采用干运法。气温在25 ℃以下,运输时间控制在8 h以内。

    猜你喜欢 三倍体四倍体二倍体 四倍体长牡蛎的生产方法与生物学特性科学养鱼(2021年12期)2022-01-14我国三倍体牡蛎育苗、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科学养鱼(2021年11期)2022-01-11云南山地橡胶树三倍体育种回顾热带农业科技(2020年3期)2020-12-15细数你吃的那些“不孕不育”食物食品与生活(2019年12期)2019-05-15四倍体泡桐育苗高效管理技术综述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染色体加倍对黄毛草莓叶片形态的影响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16期)2017-10-27二倍体太子参丛生芽诱导研究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8期)2017-06-10四倍体巴戟天根的结构与其蒽醌类化合物的关系中成药(2016年4期)2016-05-17“寒富”苹果与其同源四倍体耐盐差异研究中国果业信息(2015年6期)2015-01-23三倍体虹鳟鱼的海水驯化试验河北渔业(2014年4期)2014-07-08
    相关热词搜索:苗种牡蛎太平洋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