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新时代民俗体育发展现实困境与创新路径研究——基于SWOT因素分析

    新时代民俗体育发展现实困境与创新路径研究——基于SWOT因素分析

    时间:2023-03-01 23:50: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胡奥峰,支 川

    (1.南京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江苏 南京 210014;
    2.南京体育学院 武术与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的今天我国经济迅速腾飞,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到达较高水平,我们在经济建设方面颇有建树,但对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尚存在不足,因此我们要积极响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方面的短板补齐。在这一重要思想指引下,一系列建设性政策应运而生,激起了国人弘扬发展传统文化的高潮。而国家所提出的文化自信,更是唤醒了我们对延续民族文化血脉、夯实文化建设根基的自信。

    民俗体育被大众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历经千百年的发展,依然成为历史所积淀的产物,是当今时代所不可或缺的宝贵精神财富。饱经风霜的民俗体育以能够丰富人民的娱乐生活、促进人们的生产实践,巩固社会的稳定发展等作用成为人们心中的寄托。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如何更好地解决民俗体育发展的现实问题,并进行创造性创新传承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通过借助SWOT分析法,深入剖析民俗体育内部本质与外部环境的深层次发展问题,并以此为突破口,制定相应的战略方针,合理有效地促进民俗体育发展。研究借鉴SWOT分析法的框架与模型,针对新时代的民俗体育进行分析。

    1.1 民俗体育依附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公告中明确指出要促进体育文化的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加强优秀民族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的保护、推广和创新,推进传统体育项目文化的挖掘和整理[1]。从政策层面高度评价了民俗体育在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也充分肯定了民俗体育传统文化对促进我国体育文化的生息繁衍有着指导性的作用。有诸多以舞龙、舞狮和龙舟竞渡为代表的民俗体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之星。民俗体育根植于特殊的民俗土壤,萌芽于不同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节令节日、宗教信仰、婚丧嫁娶等活动,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基本标志,具有渊源的历史,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依附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民俗体育文化,承载着古时的国人对美好家园的向往,寄托着人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是中华民族源自于生理层面和精神层面本能的需求,体现着人民大众智慧的结晶。中国民俗体育文化有着不息的生命力和刚强的凝聚力,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符号的象征。积极保护民俗体育,传承民俗体育传统文化,在丰富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1.2 民俗体育孕育丰富的特色项目资源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创造和发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色民俗体育活动[3]。另外我国地大物博,地理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不同、各民族的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传统民俗体育项目。民俗体育在我国分布广泛,数量众多,资源较为丰富,根据不同时代各民族生产劳动实践活动的不同,进而体现了民俗体育不同地域、不同特色的文化特征。对于幅员辽阔的我国而言,更加凸显了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地域性特征,即使是同一个项目的开展,也带有极其明显的地域色彩。如江苏徐州,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及风俗习性,与此同时,徐州本地人对传入徐州的民风民俗进行吸收、包容和同化,逐渐形成并演化为徐州地区独特的民风民俗,因此流传了诸多带有地域特色的民俗体育项目,如落子舞、放风筝、舞秧歌、打陀螺等都是当地民众喜爱的活动内容。现如今民俗体育各项目得到了大力保护及充分发展,构建了一套带有地方特色的项目资源体系,为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 民俗体育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新时期发展阶段的来临,我国各级政府也开始逐渐重视对体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对身心健康及娱乐观赏的需求日益增强,使得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各民俗体育协会及俱乐部相继成立,民间民俗体育赛事如雨后春笋般地开展,民间民俗体育活动相继举办,使得民俗体育所处环境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民俗体育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下的民俗体育产业凭借着自身的优势业已成为我国新一轮的朝阳产业,并全面纳入其中。民俗体育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大环境背景下体育产业整体的发展,也将更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发展规律。我国体育产业伴随着新发展阶段的到来进行融合发展并转型升级,从而带动了民俗体育产业迎来了更加快速的发展时期。在诸多民俗体育产业中属龙舟产业最具前沿发展,历经长时间的摸索与产业融合发展,龙舟产业已初具规模,逐步形成包括制造产业、竞赛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等一系列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样态。如2019年海峡两岸(集美)龙舟文化节暨“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共53支队伍报名参与“竞渡”,其中台湾参赛队伍达到27支,其中有11支队伍来自台湾高校,另外还有厦门市19支队伍和其他省份7支队伍参赛,参赛对象来自各高校、体育协会和社区[4],赛事的举办间接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龙舟竞赛产业已发展至空前的规模。这对于其他民俗体育项目走产业结合道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是新时代传承和弘扬民俗体育传统文化需求的一个有效路径。

    2.1 民俗体育治理体系尚待完善

    新时代民俗体育的传统规范和价值观受到的深刻的影响,若仅采取以传统民风民俗和伦理道德为基础的民俗体育治理模式对现代民俗体育进行治理,将无法满足现有的治理需求。在过去,在国家体育行政部门的主导下,体育治理的权利主要集中在体育行政部门中,民俗体育更显得尤为突出。由于缺乏一系列的规范性政策文件的指导,使得民俗体育治理只能随大流,甚至单纯以现代竞技体育的治理概念带动民俗体育的发展,既摒弃了民俗体育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价值,更使得其治理理念和治理目标偏航。我国所提出的“奥运争光计划”引领了当时体育发展的潮流,竞技体育、奥运项目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使得人们忽略了为我国传统民俗体育探寻一条合理的治理发展道路,无法将整套理念移植至民俗体育发展战略中。新时代的民俗体育治理体系将由国家、政府、社会、市场等诸方面共同协调处理民俗体育发展过程中的相关事宜,使民俗体育内部与社会外部的诸多因素相互兼容,从而确保民俗体育稳定长远可持续地发展。由于政府职能尚处于不断转变之中,尤其是面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所需,体育治理体系应从不同层次、不同维度广为开展,并从整体布局进行系统研究,从而构建一套符合民俗体育自身发展的治理体系。

    2.2 民俗体育学科体系构建缺乏力度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民俗体育相关的学科体系构建仅仅只落实到确立了基本的框架与结构,而与其他体育学科相比,还处于较为落后的发展阶段。对民俗体育学科相关研究的目光也主要集中聚焦于基础理论,教学实践与短期目标发展,缺少对其从宏观方面的掌握、理解与分析。进入新时代的体育学科体系的建设依然确立了自身独有的标准和原则,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民俗体育学科体系的构建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而言,就更为缺乏具体的规划与落实。此外,民俗体育有诸多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存在混乱和模糊的情况,这不可避免地产生学术定义不明、学科定位不清、科研方法不规范等问题。因此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需要构建中国特色民俗体育学科体系并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

    2.3 民俗体育传承式微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尽管保持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体育发展战略始终存在重竞技体育而轻群众体育、重西方现代体育而轻传统体育的客观现象,导致民俗体育日益边缘化,众多民俗体育甚至消失在大众的视线中。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农村的年轻人口不断向大城市涌入,使得原有的农业人口固有结构遭到了更改,同时也破坏了先前乡村民俗体育传统文化的传承模式[5]。民俗体育大部分的传承模式都是通过传帮带,师傅带徒弟一辈人传给下一辈人,在言传身教中得以接续发展,但是伴随着乡村青少年对于现代体育文化的向往以及欣然接纳,他们已经对我国传统的体育习俗逐渐失去了兴趣。如今的改变,使乡村民俗体育的传承环节出现了中断,地方特有的民俗文化不得不直面悬崖之上。例如:反映白族人民生活的影片《五朵金花》,展示了在三月街期赛马上,人们身着民族特有的服装服饰,展示出本地独有的“风、花、雪、月”,其蕴含了当地白族同胞的浪漫主义情调。而现在,年轻人对现代体育的追崇,不再重视本民族民俗体育的传承,使得这些民族文化遗产只能在旅游景点、节日或者年纪较大的人群中才能见到[6]。对进入新时代的民俗体育而言,没有健全的宏观发展策略作为基础保障,就无法形成具有建设性的民俗体育发展纲要,民俗体育的发展以及传承也就会陷入困境。

    3.1 国家相关政策出台及引导与支持

    201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迫切需要加强政策支持,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7]。民俗体育在经历了波澜曲折的发展后,迫切需要从国家层面整体上对自身未来发展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规划。因此,相关政策纲要的提出不仅为民俗体育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战略任务,传承发展民俗体育文化更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对全面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从国家层面上我国对发展民俗体育文化有着众多利好政策的扶持与鼓励。

    3.2 当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及信息智能化的普及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传播媒介技术现已十分成熟,成为人们日常接收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方式之一。传播媒介作为一种十分迅捷、便利的传播手段,凭借着其自身的优势,对文化的传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能够使文化在短时间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进行传播。当下全球一体化进程正处于深度融合之中,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彼此民间文化的交流也颇为频繁,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以无法满足现代大众对获取文化、满足自身的需求。日前上映的电影《雄狮少年》就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手段,将我国精髓的醒狮文化融入国产优秀动画片的民族风格基因,让观众近距离直观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表达文化自信,传承民族精神。截至2021年12月14日11时,该片预售及点映票房达1 751.9万,人次45.6万,场次12.1万场,创下贺岁档国产动画新纪录,凸显了新时代传媒技术对民俗体育传统文化的普及推广作用。新媒体的出现不仅能够改变原有的单一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多点多面的传播,更是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传统传播的局限,实现传播速度的即时、传播主体的多样和传播范围的广泛,将文化传播渠道不断拓宽,促进民俗体育文化国内外广泛的传播,为民俗体育传统文化传播与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 民间体育社团与群众性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

    伴随着新时代的来临,国家相应体育扶持政策的出台以及大众体育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体育也呈现出全方位、多样化的需求,这使得各类民间体育社团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民间体育社团、体育组织正处于蓬勃繁衍的阶段。而处于深化改革之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为群众性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为社会不同层次的人群提供了更为简洁、便利的体育锻炼场所与体育服务,这不仅满足了不同群众的各类体育需求,也大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近来中国龙狮协会颁布了关于运动员等级评定的试行方法,加上之前所组织举办的关于2022年度龙狮教练员、裁判员的培训以及各龙狮赛事举办活动,龙狮运动的发展已被推至新的高度。由此可见,放权于民间体育协会自行组织举办的活动也可充分带动民俗体育项目的发展。民间体育是体育行政部门业务活动的补充,相比之下有着自身的发展优势,可独自管理、独立组织、自我服务,这也更加丰富了群众性多元化服务体系的内容,完善了民俗体育治理体系,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4.1 人们思想意识转变带来的认同感不足

    民俗体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承载着古时人们的寄托,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民俗体育产生于民俗文化和民间祭祀等活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我国古代特有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是衍生民俗体育的精神溯源,也影响着其传承与发展,具有导向的作用[8]。但伴随着时代在不断变迁,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民众思想意识的科学化,深刻地改变了原有人们一贯的生活习性,进而弱化了人们的固有思想。人们或不在需要通过一些民俗体育活动从而祈求上天的帮助,许多民俗体育活动也就渐渐地被人们所忽略和遗忘。我们对自身优秀传统文化认识的断层和对民族历史文化内涵的菲薄,导致了大部分民众民族文化自豪感的缺失。民俗体育曾是人们过去重要的娱乐方式之一,但在社会高度化发展的今天,诸多新潮的娱乐方式成为年轻一代的首选,使得人们对民俗体育活动的需求不断降低,逐渐淡出了我们的娱乐方式,依然成为制约民俗体育发展的桎梏。

    4.2 社会形态转型带来的传承环境基础遭破坏

    社会形态的转型也是社会形态的变迁,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社会从古老的传统社会走向科学的现代社会,从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走向高度发展的工业社会,这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也在不断地转变。而民俗体育大多根植于农村,地理环境是民俗体育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伴随着农村逐渐走向城镇化道路,交通、通讯条件的不断改善,保护着民俗体育的天然屏障地理环境逐渐瓦解,而诸多劳动生产方式的改变最终威胁着民俗体育的发展[9]。民俗体育的很大一部分直接来源于劳动生产方式,例如诞生于游牧生产方式下的骑马、摔跤、射箭等项目以及诞生于农耕生产方式下的斗牛、荡秋千、跳竹竿等项目,在新时代劳动生产力驱使下使得这种传统的生产方式逐渐改变,民俗体育的传承也逐渐开始弱化。与此同时,广大的农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方面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满足于当前的物质生活后,必然使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着更高的追求。一系列的因素正在威胁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日益生存的土壤,而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孕育、发展出的民俗体育也逐渐偏离了正确的发展轨道,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4.3 外来体育文化冲击带来的生存危机

    伴随着以西方竞技体育运动为主的现代体育运动项目在全世界的推广与普及,现代竞技体育凭借着其激烈的竞争性、高度的对抗性以及丰富的观赏性成为当今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首选。在西方竞技体育的冲击下使得中国传统民俗体育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在与其竞争占据市场的过程中逐渐被边缘化,出现了严重的生存危机。以全运会为例,在2021年的陕西全运会上,共设有34个大类比赛项目,387个小比赛项目,但其中除了我国传统武术与中国式摔跤之外,其他所有项目都是奥林匹克竞赛项目。我国民俗体育传统文化在西方体育的影响下逐渐开始缩水。与此同时,西方的体育文化产业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影视文化作品为载体迅速传播,主导了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路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积极保护、传承与发展民俗体育,使之保持自身的民族特性,并整合现代体育的共性,才能更好的传承发展。

    5.1 传承弘扬民俗体育传统文化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指导下,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民俗体育文化在古今取精华、去糟粕的传承中依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弘扬民俗体育文化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之下,民俗体育的发展道路也将逐渐走向正轨,传统文化传承的路径也将不断拓宽。因此民俗体育文化在当今时代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发展,更值得我们不留余力地保护与传承,这不仅符合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规划,更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对特色民俗体育项目的挖掘与保护过程中,采用一系列有效的传统和现代技术措施,使保护工作科学化,改进田野调查方法,加强对民俗体育的跨学科和综合研究,通过先进的技术可以记录民俗体育的细节,最大程度挖掘并尽可能地整理、保存和展示民俗体育。新时代的今天通过新媒介技术手段对外输出我国的民俗体育文化,有利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广为传播,使更多的爱好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积极投身到参与和传播中国传统民俗体育文化活动中来。与此同时,在全球一体化的契机下,加强国际民间民俗体育团体的交流合作,举办种类多样的民俗体育竞赛和表演活动,使我国民俗体育纵横交叉促进协同发展。

    5.2 开拓民俗体育产业市场

    随着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国家各级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对体育需求程度不断增加,体育产业在市场当中所占的份额比值正在逐渐增大。但就我国目前的体育产业而言,西方竞技体育产业仍在市场中占据着主体地位,不断吞噬着我国民俗体育产业的领地。相比我国其他体育产业项目,民俗体育尚处于发展阶段,体育产业化发展观念较为落后,市场整体规模较小,产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同时也缺乏相应合理的整体战略规划,使其在产业化、市场化的道路上布满荆棘,与其他产业融合程度也处于较低水平,尚不足以形成良性的产业化规模。因此必须要大力深化改革,坚持创新驱动,加速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有效加强管理,完善市场监管机制的建设,营造出一个富有活力且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要大力发挥市场的作用,有效培养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在此基础上要积极鼓励民间体育企业积极参与市场化运作,同政府一道,为民俗体育产业市场化的发展贡献出独有的力量;
    要更加重视体育产业的发展,将体育产业作为新一轮朝阳产业扶持培养,并全面纳入全民健身体系,由此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例如民俗体育与旅游业、影视传媒结合,实现协调发展的大好局面。民俗体育的产业化发展能够在给当地带来诸多经济利益的同时,有效地延阻世界体育文化的趋向性、同质化发展,并在传承的基础上促使民俗体育的多样化发展。

    5.3 加强民俗体育制度建设

    在教育部2021年印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中给出了明确的政策导向,要将我国优秀的民间民俗体育活动以及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知识全面纳入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10],这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先前所开展的民俗体育基础理论研究的不足,持续推进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理论建设。另一方面,我们要对学校体育有着更深入的理解,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将学校体育视为民俗体育传承的重要阵地,并且将二者紧密结合,大力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在现有体育课程的基础上融入民俗体育方面的知识技能,尤为重视学校民俗体育师资人才、科研方面投入,合理利用现代数字化、信息化科学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更为有效的进行传承。民俗体育与校园体育课程的结合,既可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填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在提高学生体育兴趣的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促进了民俗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播和创新。对于多民族的我国而言,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民俗体育项目,也代表着当地的民俗特色,我们也应当重视对地方民俗体育文化遗产资源的挖掘与开发,在符合现代化需求的基础上,由政府主导,将民俗体育全面纳入全民健身体系和学校教育体系,并积极引导民俗体育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发展民俗体育,使之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方式,从而得到有效的传承与保护。

    5.4 创新民俗体育发展战略

    新时代的社会形态要求我们对目前的民俗体育事业发展战略和资源配置模式进一步完善,在尊重客观规律和了解我国风土人情的基础上再制定符合大众的体育需求,人们喜闻乐见的体育发展战略;
    合理高效的利用现有的体育资源,资源配置的相关政策必须符合国民体育事业的客观需要,规范民俗体育整体战略布局有利于其健康发展;
    国家财政支出也有意识的向体育事业的发展倾斜,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针对创新型的民俗体育发展战略,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战略性高度进行研究与发展,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战略,进而树立自己的文化品牌和商业效应,使民俗体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战略的语境下得到更加妥善的传承发展。此外,民俗体育应当突破传统体育理论的概念,树立符合现代化发展的体育概念,提高民俗体育文化的自信心,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发展民俗体育。同时我们应清晰地认识到民俗体育是人民群众风俗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民群众的精神寄托,因此我们要唤醒当地群众对保护传承民俗体育的思想意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使其充分认识本民族的民俗体育文化,积极参与民俗体育活动,这样才能滋养民俗文化赖以生存的和发展的沃土,使在社会的变迁中民俗体育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久不息的延续命脉,历史的发展已经印证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俗体育在其中更是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国家政策大力提倡文化自信的背景下,身处历史交汇的民俗体育已处于发展的瓶颈,如何更好的破局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所在。而朝气蓬勃的新时代中国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搭建了更为坚实与宽阔的平台,民俗体育应借此东风摆脱现实困境,创新传承发展。文章借助新时代新思想,运用SWOT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民俗体育的现实发展困境以及如何创新的传承进行研究,列举了新时代民俗体育发展自身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期望对新时代民俗体育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从而能够有效的促进新时代民俗体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民俗传统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运动精品(2022年1期)2022-04-29饭后“老传统”该改了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民俗中的“牛”金桥(2021年2期)2021-03-19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疯狂英语·新读写(2020年1期)2020-04-20体育产业之篮球世界博览(2019年19期)2019-10-18民俗节大众文艺(2019年13期)2019-07-24老传统当传承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运动(2016年7期)2016-12-01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非遗传承研究(2016年2期)2016-10-14
    相关热词搜索:新时代民俗路径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