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协同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理论框架与实证测度

    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协同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理论框架与实证测度

    时间:2023-03-02 16:25:0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苏 德 薛 寒 刘鸣宇

    (1.中央民族大学 教育学院,北京 100081;
    2.内蒙古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方略。(1)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EB/OL]. http://www.gov.cn/zhengce/2021-11/16/content_5651269.htm, 2021-11-16/2022-03-2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并将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作为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六项重点任务之一,(2)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4-8.尤其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农村,如若不采取有力措施,将会成为推进共同富裕大局进程的瓶颈和短板。

    “共同富裕”理念既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土壤,又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上进行实践探索和发展的结晶。共同富裕的思想萌芽于中国古代诸子百家“均贫富”的口号,管仲提出“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3)李山.管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9.97.,国家的安定需要天下人共同享有天下之财;
    孔子认为“不患寡而患不均”(4)孔范今等.孔子文化大典[M].北京:中国书店,1994.180-181.,彰显公平分配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
    老子提出“人之道应如天之道,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5)何明.老子[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139.,以此来应对贫富对立的社会问题。此后,从西汉王匡、王凤的“除安民,劫富济贫”到北宋王小波、李顺的“吾疾贫富不均,今与汝均之”,再到明末李自成的“均田免粮”(6)刘洪森.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和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22,(3):23-29.,均反映了当时底层百姓对于“均贫富”的期盼和诉求。近代以来,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康有为撰写的《大同书》,以及资产阶级革命者孙中山所提倡的“天下为公”,也同样反映出仁人志士对共同富裕的不懈追求。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这些共同富裕的理想主张并没有上升至科学理论高度。“共同富裕”科学内涵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提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7)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0.指明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列宁提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全体工人,全体中农,人人都能在绝不掠夺他人劳动的情况下完全达到和保证达到富足的程度”(8)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列宁全集(第7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12.,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内涵。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奋斗目标,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和实现路径。1953年12月,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明确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概念,“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9)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年10月-1966年5月)[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44.此后,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不断丰富和发展共同富裕的时代内涵。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10)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784.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再次强调“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11)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4-8.明确了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质内涵和实现路径。

    我国学界对共同富裕的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集中于对共同富裕进行概念解读。现阶段研究主要集中在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和测度评估。经梳理,关于新时代共同富裕内涵解读以及体系构建主要有以下观点:共同富裕的内涵包括共有、共建和共享三个层面;
    (12)杨文圣,李旭东.共有、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本质内涵[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10-16.共同富裕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多个方面,需要从总体富裕程度、发展成果共享程度两个维度构建测度指标体系,以此来把握其深刻内涵;
    (13)刘培林等.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路径与测度方法[J].管理世界,2021,(8):117-129.共同富裕具有发展性和共享性以及可持续性的特征,指数模型要以此为基础进行构建;
    (14)陈丽君等.共同富裕指数模型的构建[J].治理研究,2021,(4):5-16.共同富裕的内涵体现在全面、富裕、公正、共享等基本要素,必须从社会整体富裕程度、公平正义的彰显程度、社会整体收入公平程度、社会民生保障建设程度、个人全面发展程度五个维度选取指标来进行评价(15)乔惠波.试论共同富裕的内涵、基础及推进路径[J].东岳论丛,2022,(2):21-29.。上述研究虽然各有侧重,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以共同富裕的内涵为出发点,对共同富裕作出明确界定;
    二是以多维度、多视角构建指标体系,对共同富裕作出全面度量。本研究在厘清共同富裕内涵演进逻辑并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共同富裕的内涵具有动态发展的特征,新时代共同富裕指标体系构建只有围绕人民群众的主体参与程度、社会整体富裕程度、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程度、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等方面进行,才能全面且精准反映共同富裕进展程度。共建、共享、共富既反映人民群众在共同富裕中的主体地位,又兼顾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和公平公正问题。共建要求全体人民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保证使用生产资料的平等权利和机会,共同创造丰裕的社会财富,是实现共富的前提条件;
    共享强调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共建所得的成果,通过社会互助共济方式来实现社会资源在全社会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合理分配,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共享是共富实现过程中的重要保障;
    共富强调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富裕,旨在满足全体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共建和共享的终极目标。总而言之,共建推动共享,共享保障共富,共富同时为共建、共享提供目标指引,三者构成了理解共同富裕的有机整体。因此,本研究尝试从共富、共建、共享三方面构建指标评价体系来解释共同富裕。

    在推进共同富裕道路上,作为经济基础薄弱、农村低收入人口最多的西部地区往往会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基于宏观经济的视角,胡联从贫困发生率、区域人均GDP等方面对共同富裕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并提出共同富裕的关键的短板是西部地区;
    (16)胡联等.我国共同富裕实质性进展的评估及面临挑战[J].财经问题研究,2022,(4):3-14.近年来,东西部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了1.67倍,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了1.76倍。(17)温涛,刘渊博.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制约瓶颈和突破路径[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9,(3):75-81.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其对于增强农民就业能力,缩小收入差距,促进西部农村地区实现共同富裕发挥着战略性作用。王应密具体测算出高等职业教育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1.2%;
    (18)王应密,韦瑞瑞.21世纪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研究——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4):103-107.瞿连贵、周政龙从政策供给的视角提出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必须面向共同富裕的发展需求,应当从阶段性项目推动转向长期性制度保障、统筹个体增收致富与区域持续发展,以此缩小发展差距、赋能共同富裕。(19)瞿连贵等.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赋能共同富裕的实践基础及路径转向[J].教育与职业,2022,(8):5-12.但目前尚未有学者关注西部地区职业教育与农村共同富裕的协同关系及其测度。因此,本研究尝试厘清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协同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利用熵权法和耦合协同模型等实证方法,测算西部地区职业教育与农村共同富裕耦合协同水平并为优化二者的协同时效提供合理性建议。

    共同富裕既是新时代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鲜明特征,(20)刘培林等.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路径与测度方法[J].管理世界,2021,(8):117-129.是发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的统一。(21)郁建兴,任杰.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与政策议程[J].政治学研究,2021,(3):13-25+159-160.职业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创业,同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力支撑,二者存在高度的内在统一性。

    (一)以扶贫志业窥见“共富”愿景

    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在《贫穷的本质》中提到,“贫穷国家经常会存在数量庞大的人群,往往是年轻的男女,由于接受了教育,因此不再接受他们注定贫穷的命运。终于,教育摧毁了接纳。”(22)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贫穷的本质[M].倪云松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79.实现“共富”的第一步是利用教育手段,帮助西部地区农村人口实现眼界的跃升。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打响,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彰显了“摧毁接纳”的行动要义,通过积极开展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投入到扶贫志业。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例,据统计,2015-2019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向贫困地区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累计727092人,培训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累计554095人,各类技术技能培训累计3317179人。(23)彭振宇等.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发展报告(2015-2019)(上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18-25.实现共同富裕的最大短板在西部农村,在西部地区后扶贫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相互交织的背景下,西部各级政府立足乡村发展阶段性特征和区域禀赋,识别职业教育的立身价值和独特功能,帮助贫困群体融入主流经济社会体系,在促进西部农村物质生活富足、精神自信自强,促进西部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其勾勒出一幅“共富”的美好愿景,在这一过程中,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社会地位得以提升,与西部地区共同富裕生发出协同发展的良性态势。

    (二)以公共属性维护“共享”秩序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共享是让全体人民对共建和共富的发展成果具有实际获得感,并且能更加平等地享受美好生活的过程。(24)席恒,余澍.共同富裕的实现逻辑与推进路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65-73.共享离不开与人民生活直接相关并保障人民生存发展基本需求的基本公共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加大对落后地区、边远地区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支持力度”,(25)谢经荣.扎实促进共同富裕[N].人民日报,2022-01-19(9).切实保证西部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兜底基本民生,改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体现出公共性和共享性的特点。同时,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发挥职业教育的公共服务功能是实施共同富裕战略的应有之义。一方面,地方政府通过完善城乡等值的公共服务供给,延伸与盘活“村(屯)-镇(乡)-县(市、区)”三级覆盖的职业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使得职业教育系统保持开放和衔接,(26)蓝洁.后脱贫时代职业教育减贫的功能聚焦与接续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1,(1):11-16.以此来保障职业农民培训和企业职工继续教育,提高农村劳动者转岗就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失业矛盾,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国家通过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将东部地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链接到西部农村家庭,为西部农村居民家庭子女接受优质职业教育提供机会与保障,提高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水平,进而促进跨区域的资源共享与协调治理。因此,职业教育的公共价值属性与共同富裕的全民共享性高度契合,西部地区职业教育与农村共同富裕是高度协同、同向同行的关系,二者相互支撑、相互配合,共同构建良性互动格局。

    (三)以布局统筹赋能城乡“共建”

    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西部农村地区共同富裕,是社会成员切身参与、共同建设的结果。西部地区需要以资源均衡配置为实践切入点和突破点,合理布局,建立城乡一体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促进各种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在城乡间、区域内的均衡配置,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共同富裕战略部署,使西部农村群众产生“过上美好生活”的切身体悟。首先,以职业教育专业布局赋能产业融合发展。日本农业专家今村奈良臣于1996年提出“六次产业化”概念,主要意图是延伸农业产业链,即以第一产业为基础向第二、三产业延伸与融合,形成生产、运输、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其中1+2+3或1×2×3都等于6,故被称为六次产业。(27)王娟娟.日本农业“六次产业化”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4.“六次产业化”是西部农村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职业教育通过专业设置助推西部农村农业实现“接二连三”全产业链发展,以2021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为例,中、高等职业教育分别有31、61个涉农专业,以专业对接产业,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帮助西部地区农村农业获得更大的产业链溢出价值。其次,以优化职业教育空间布局与乡村治理形成良性互动。乡村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实现西部农村地区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石。(28)石丹淅.新时代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20):5-11.职业教育空间布局的变迁是资源禀赋不断匹配区域发展需求的过程,因此,在西部地区城乡统筹发展的进程中,职业教育形成了与农村、城市相持、相融的分布格局,为西部农村居民提供了不同教育选择;
    激发了农村与城市职业教育资源的双向流动,在促进西部地区城乡“共建”的同时,激活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数据来源与指标体系构建

    本研究以2015-2020年为研究的样本区间,选取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6-2021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6-2021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5-2020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6-2021年)》以及各省(市、自治区)的教育事业统计公报等。由于数据量纲不同,所以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其中Xij表示原始数值,Xij"表示处理后的无量纲化数值。

    本研究在参考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西部地区的独特性,尝试构建西部农村共同富裕系统,将其分为共富、共建、共享三个子系统。共建强调农村居民通过农业生产、非农就业、生态保护等方式加快乡村产业建设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并且要凸显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故而指标确定要关涉就业人数、粮食总产量、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等方面。共富既要考察物质层面,又不可忽略精神层面。因此,共富指标选取既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指标来反映物质生活富裕,又有农村乡镇文化站数量、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农村)等指标来体现精神生活富裕。共享则侧重于表现在共同享有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等发展成果,所以指标确定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用水普及率、乡(镇)卫生院数量等。通过梳理职业教育评价指标的相关文献并总结共有特点,本研究将从经费投入、设施设备、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这五个一级指标对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系统进行描述。最终构建的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系统与农村共同富裕系统评价体系如下,各系统的指标权重Wj是通过熵值法计算所得,具体结果如表1及表2所示。

    (二)综合评价模型

    基于标准化值Xij"和权重值Wj,利用线性加权函数构建西部农村共同富裕(common prosperity,简称CP)和西部地区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简称VE)综合评价模型,分别计算CPi和VEi综合评价指数,公式如下:

    其中,i代表省区,j=1,2,…,m,表示第j项西部农村共同富裕评价指标;
    j=m+1,m+2,…,n,表示第j项西部地区职业教育评价指标。

    (三)耦合协同度测算模型

    本研究借用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系数模型构建西部地区职业教育与农村共同富裕耦合度模型。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Ci为耦合度,取值范围为0≤Ci≤1。当00.30.50.8

    然而,耦合度仅能反映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或相互制约程度,很难反映出系统间的协同性以及系统整体发展水平的优劣。因此,本研究进一步引入耦合协同度模型来度量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系统与农村共同富裕系统的协同度,探究二者的整体耦合协同状况。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Ti为西部地区职业教育与农村共同富裕总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Di为耦合协同度,a和b均为待定系数,分别代表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系统和农村共同富裕系统的重要程度,本研究认为二者同等重要,故取a=b=0.5。为便于评价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系统与农村共同富裕系统的耦合协同水平,参考现有的研究(29)潘海生,翁幸.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关系研究——2006-2018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J].高校教育管理,2021,(2):12-23.,将耦合协同度进行等级划分,如表3所示。

    (一)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运用公式(1)-(5)计算得到,VE和CP的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度、耦合协同度(见表4),并绘制相应的变化曲线图(见图1)。

    结合表4和图1可知,VE和CP的综合评价指数均呈现增长的趋势。其中,CP的评价指数在2015-2017年间,由0.368增长至0.380,增长较平稳。2017-2020年,CP评价指数由0.380增长至0.452,增长幅度显著提升,增势更为明显。可见,随着西部大开发和脱贫攻坚战略的深入推进,西部地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脱贫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西部农村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8430万人减少到2017年的163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0年的33.09%下降到2017年的6.90%。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开始部署实施,分别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层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了西部农村在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等多方面的发展,共同富裕水平也因此进一步提高。

    VE的综合评价指数在2015-2020年间,分别为0.353、0.365、0.367、0.375、0.388、0.395,整体呈现出平稳增长的趋势。2016年《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明确,要发展服务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同年,《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东部中高职学校对西部学校进行结对帮扶全覆盖”,(30)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两部门将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2016-2020年)》[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6-10/18/content_5120378.htm,2016-10-18/2022-04-11.将东部优质资源向西部输入,大力支持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密集的政策红利影响下,西部地区职业教育从规模和质量上均得到发展,综合评价指数逐年上升。然而,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由于基础薄弱,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导致综合评价指数增长缓慢。据统计,在教育部立项建设的279所首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中,西部地区有53所,仅占19%,其中有5个西部省份的建设单位少于4所(31)瞿连贵,石伟平.新时代我国西部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9,(4):11-15.;
    在“双高计划”遴选的56所高水平高职院校中,42所属于国家示范校项目,西部地区仅有11所;
    14所属于国家骨干校项目,西部地区仅占3所(32)杨文杰,李延平.价值追求、现实困境与破解策略:“双高计划”背景下西部高职教育发展审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5):77-85.。因而,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增速缓慢,发展动力不足。

    (二)耦合协同度分析1.西部地区职业教育与农村共同富裕发展耦合协同度的时序演化趋势

    由表4和图1可知,VE与CP的耦合度C值在2015-2020年分别为1.000、0.954、0.924、0.990、0.998、1.000,始终保持在0.8以上,总体呈现出高平稳态势,这表明在2015-2020年间,VE和CP存在耦合互动发展关系并且两系统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究其原因,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职业教育对于乡村振兴的价值定位决定了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系统与农村共同富裕系统相互依赖的密切关系。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

    耦合协同度D值在2015-2020年分别为0.100、0.455、0.478、0.681、0.880、0.995,整体呈现出大幅递增的趋势。从耦合协同等级来看,VE和CP耦合协同度依次经历了严重失调、濒临失调、初级协调、良好协调和优质协调阶段;
    从耦合协同层次来看,耦合协同度在2015年属于低层次耦合协同,2016-2018年属于中层次耦合协同,2019-2020年属于高层次耦合协同。这表明在2015-2020年间,VE和CP的耦合协同效应不断增强,并最终达到了高水平的优质耦合协同阶段。究其缘由,由于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服务水平有限,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不足,2015年,教育部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专项督导报告》中指出,西部地区的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扎堆开办热门专业,缺乏服务地区产业转型意识,涉农专业也不断缩减。(33)朱德全,杨磊.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贡献测度——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测算分析[J].教育研究,2021,(6):112-125.因此,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对西部农村经济服务作用羸弱,二者发展协调性不足,处于低层次的耦合协同水平。在国家教育扶贫政策的指引下,职业教育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技术教育和实践教育,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西部区域社会发展的能力,发挥在精准扶贫中的独特作用。2016年,国务院扶贫办配合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出台特惠职业教育政策,挖掘乡村自然资源和特色文化资源,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努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因此,西部地区职业教育与农村共同富裕两大系统逐步向高层次耦合协同阶段发展,并最终进入优质协同发展阶段。

    2.西部地区职业教育与农村共同富裕发展耦合协同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结合表3和表5可知,2015-2020年VE和CP的耦合协同度存在明显省际差异。处于低层次耦合协同水平的省份是西藏、陕西、甘肃。西藏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滞后,企业总体数量偏少,缺乏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明显不足,同时也制约着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陕西省和甘肃省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均存在城市化倾向,以陕西省为例,2019年陕西拥有中、高职院校268所,仅有8所职业院校开设涉农专业,缺乏服务农村、农业、农民的意识,(34)赵国锋.陕西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21,(15):19-25.限制了职业教育与农村共同富裕的协同水平。因此,西藏、陕西、甘肃三省区的耦合协同度处于低层次耦合协同水平。

    处于中层次耦合协同水平的省份是重庆、四川、广西、青海、新疆。重庆市和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腹地,经济发达且优质教育资源丰富,职业教育的校企融合互动程度高,截至2015年,四川省建成了50多个职业教育集团,有效增强了职业教育服务社会、服务乡村的能力。广西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地带,一、二、三产业结构立体多元,产业链与教育链融合程度高,为职业教育扶贫政策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青海、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陲,自然资源优势明显,乡村产业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良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为职业教育发展与农村共同富裕的推进提供了较为坚实的人力保障和资源支撑。因此,重庆、四川、广西、青海、新疆五省区的耦合协同度处于中层次耦合协同水平。

    处于高层次耦合协同水平的省份是宁夏、内蒙古、云南、贵州。宁夏实施职业教育技能富民政策,找准农民需求,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开设实用的职业培训项目,致力于培养新型农民。内蒙古职业教育聚焦区域经济发展的定位,坚持培育服务于地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如锡林郭勒职业学院,每年为当地培养2000余名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直接服务于地方生产一线。云南、贵州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职业教育依托丰厚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和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发展区域特色的专业,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更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脱贫提供服务。因此,宁夏、内蒙古、云南、贵州四省区的耦合协同度处于高层次耦合协同水平。

    (一)结论

    第一,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综合发展水平滞后于共同富裕综合发展水平。通过测算可知,在2015-2020年,共同富裕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平均为0.402,职业教育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平均为0.374,职业教育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明显低于共同富裕系统。这说明,近年来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滞后于共同富裕战略的推进,且对西部农村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不够明显。

    第二,西部地区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的耦合协同在时序上具有阶段性和波动性特征,由低层次耦合协同向高层次耦合协同逐渐过渡。在2015-2020年间,西部地区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的耦合协同值分别为0.100、0.455、0.478、0.681、0.880、0.995,依次经历了严重失调、濒临失调、初级协调、良好协调和优质协调阶段,耦合协同效应渐趋明显,协调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第三,在西部地区自然地理与历史人文因素的双重影响下,职业教育和共同富裕耦合协同度具有明显省际差异和区域性特征。综合来看,处于低层次耦合协同水平的省份是西藏、陕西、甘肃;
    中层次耦合协同水平的省份是重庆、四川、广西、青海、新疆;
    高层次耦合协同水平的省份是宁夏、内蒙古、云南、贵州,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耦合协同等级差异明显。这表明,西部地区职业教育与共同富裕的耦合协同存在区域发展失衡的现象,省际间协同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建议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职业教育必须主动适应,以乡村振兴为着力点,发挥其在人力供给、科技服务、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以此来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赋能西部农村共同富裕。

    1.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以优质人力供给赋能西部乡村人才振兴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职业教育的技能属性决定了其必然肩负着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使命。因此,职业教育应当从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着力,培育能够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型职业农民,以此提高西部农村人力资本,赋能乡村人才振兴。具体而言,第一,要加强涉农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素质和自身实践能力。涉农职业院校要发挥农业专业优势,推进农学一体化培养,委派教师深入农业生产经营一线进行实践,了解农民的知识结构和接受水平,为教学工作奠定基础。第二,以“农业+”专业群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着力点,涉农大类专业要聚焦农、理、工、经、管、文、营、技、网等内容进行改革与调整,完善涉农知识培养体系和能力培养体系,提高农民参与现代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第三,要建立专门的调查团队,对本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应用情况进行调研,对外界的变化作出及时的判断和反应,并以此为依据灵活调整和添加技术技能传授内容,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适时性和实用性。(35)祁占勇,王晓利.农村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现实困顿与实践路向[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6):126-136.总之,职业教育必须发挥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独特优势,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赋能乡村人才振兴,从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注入强劲动力。

    2.嵌入农业科技价值链,以农业科技服务赋能西部乡村产业振兴

    农业科技价值链是指从农业科技原创构想、技术孵化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全过程中,能够使科技研发价值实现增值的“创新链条集合体”。(36)黄钢等.农业资源型技术创新三环模式及链接特性[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25.职业院校应该积极嵌入农业科技价值链,开展农业新技术的应用研究,改进传统农耕生产、畜牧养殖技术,提高农产品生产与加工等环节的科技含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具体而言,第一,要加强涉农职业院校内涵建设,推动“双高计划”涉农高职院校或涉农专业群开展本科层次试点,积极向农业科技价值链的前端转移,深度参与和对接农业科技原创环节,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核心技术支持。第二,职业院校要加强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组建科技服务团队,结合乡村产业发展对技术的需求开展科技攻关,提高技术研究成果的适用性和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可能性,实现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三,充分利用职业院校的科技特派员群体,推动农业新技术下沉到“田间地头”,鼓励科技特派群体以项目、技术优势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服务对象开展合作,构建利益共同体,全面提升乡村产业振兴帮扶能力。概言之,职业教育所提供的农业科技服务对于农村产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支撑作用,是扎实推进西部农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3.布设乡村文化宣讲据点,以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文化振兴的前提是以文化传承和创新促进乡村文化空间的拓展和乡村文化能力的再生。职业教育作为一种跨界性的教育类型,具有特定文化空间的基因特质与“教育文化力”,因此,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应广泛布设乡村文化宣讲据点,激活其在乡村场域内的教育文化力,发挥其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振兴乡村文化。一方面,要依托乡村文化宣讲据点,研发职业教育乡土教材,将乡土教材研发与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机结合起来,增设一些有利于农民思想道德素养、文化知识素养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提升的单元模块,并使用易于农民接受的话语系统和叙述方式进行宣讲,以此来培养扎根乡土的文化传承人。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要利用乡村文化宣讲活动,深度挖掘西部特色村寨和民族特色服饰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并将文化内涵与乡村旅游业和特色农业深度融合,以乡村文化创新促进现代化转型,促使乡村“无形”的文化资源向“有形”的文化产品转变,推动乡村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高乡村文化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总之,职业教育应借助乡村文化宣讲据点,优化乡村文化空间以及促进乡村特色文化的技术传承与革新,(37)朱德全,王志远.协同与融合: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逻辑理路[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114-125.有效提升乡村文化资本。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耦合协同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9期)2022-10-25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数学物理学报(2022年2期)2022-04-26Palabras claves de China今日中国·西班牙文版(2021年12期)2022-01-01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华人时刊(2021年21期)2021-03-09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科学大众(2020年23期)2021-01-18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电子制作(2019年16期)2019-09-27“四化”协同才有出路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相关热词搜索:测度实证职业教育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