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2022年全球能源安全形势评价——《全球能源安全报告》主要观点

    2022年全球能源安全形势评价——《全球能源安全报告》主要观点

    时间:2023-04-24 14:10: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余国,张鹏程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能源安全是全球发展领域最紧迫的挑战之一。2022年,能源价格波动的幅度之大、涉及品种之多、影响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堪称首次“全球能源危机”。在此背景下,国家高端智库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首次编写并发布《全球能源安全报告》。该报告以习近平主席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为引领,创新构建了“RASA”全球能源安全评价体系,从R(Resilience,系统韧性)、A(Availability,可获得性)、S(Sustainability,可持续性)、A(Affordability,可承受性)4个维度反映能源安全的新特点,分析评估全球能源安全形势,提出了“安全、合作、包容、绿色”的全球能源安全倡议。

    2022年初爆发的乌克兰危机导致全球地缘政治和能源格局深度调整,全球化退潮与大国博弈加剧使粮食、能源、原材料市场更加动荡,各国普遍面临能源价格高企、供应链受阻、生活成本上升等难题,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面临严峻挑战。尽管各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应对能源危机,补贴和救助支出超过7000亿美元,但全球仍有近7500万人正失去支付电力的能力[1]。与此同时,极端气候威胁加剧,对能源系统造成频繁冲击。2021年,温室气体浓度、海平面上升、海洋热量和海洋酸化4项气候变化关键指标突破历史纪录,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1℃[2]。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COP27)报告,2022年全球比工业化前温升将达到1.15℃,生态环境恶化距离2℃的不可逆界限更加接近,除非采取重大的新举措,否则到2100年,世界平均气温将比工业化前高出2.8℃,远远超出《巴黎协定》设置的2℃目标。近两年极端天气造成的能源安全事件从频率和烈度上考量,都可谓前所未见。2021年2月美国得克萨斯州遭遇寒潮引发大停电;
    2022年8月飓风“艾达”一度导致墨西哥湾地区约95%的原油产能和80%的天然气产能中断[3];
    2022年夏季全球多地遭遇持续高温干旱,欧洲、南亚、中国等地区电力需求飙升,可再生能源出力下降,导致电力紧急事件频发。

    在此背景下,全球能源发展与安全面临严峻挑战,能源安全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关键议题之一。世界能源理事会(WEC)根据2022年4月和7月对全球能源界近600名领导人的两轮访谈,得出结论:能源安全已成为最受关注的议题,且业界对能源发展前景更加担忧,3/4的受访者认为此次能源危机将持续1年以上,73%的受访者认为未来的能源市场将向更加分裂的方向发展[4]。

    2022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为破解全球安全治理难题贡献了中国方案,也为解决能源安全问题提供了重要指导。本次研究在分析全球能源安全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全球能源安全倡议,呼吁构建全球能源安全共同体。

    鉴于能源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以博弈对抗为基调的地缘政治格局不确定性上升,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系统不稳定性增强,对传统和非传统风险的防范、应对和恢复能力愈发重要。为揭示全球能源领域存在的突出性、普遍性问题,《全球能源安全报告》对“全球能源安全”的定义为:世界能源供需总体平衡、国际贸易顺畅、使用价格合理可承受、对环境友好可持续,并具备良好抗冲击和恢复能力的状态。本报告构建了“RASA”全球能源安全评价体系,与传统评价方法相比增加“系统韧性”维度,并且不是以国家或地区为评价对象,而是以全球视角评价能源安全的宏观变化趋势,选取反映全球变化特征的指标,形成系统韧性、可获得性、可持续性和可承受性4个维度共14个评价指标(见图1),以反映全球能源安全的新特点。

    图1 “RASA”全球能源安全评价体系

    与2021年相比,2022年全球能源安全在4个维度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见图2、表1),集中体现为: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供应中断频发;
    能源价格暴涨,用能成本高企;
    能源储备降低,国际合作意愿减弱;
    化石能源消费反弹,碳排放创新高。

    图2 全球能源安全总体评价

    表1 指标评价结果

    3.1 可获得性

    地缘政治冲突重塑能源格局,紧平衡下供需错配加剧。能源问题被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阵营对抗不断加码,经贸制裁、能源断供、重要基础设施破坏等不确定性事件频发,地缘政治风险指数在2022年的均值达到270,是2021年均值的4.4倍。特别是乌克兰危机冲击全球能源供需格局,亚洲和欧洲两大消费中心的能源来源转换,能源贸易流向由“逆时针”转向“顺时针”,石油海运和液化天然气(LNG)产运储环节能力紧张,油气航运费用冲高,激化区域性阶段性供需失衡。美国在国际能源市场的掌控力提升,成为全球最大的LNG生产国,逐步占领欧洲市场。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2022年1-10月美国向欧洲出口4407万吨LNG,同比增长126%,成为此次危机中最大受益者。欧洲是此次能源危机的震中,受地缘政治变局影响最大,能源进口中断频发,可获得性风险大幅增加,被迫多方采购替代资源,并引发一系列连带损失。俄罗斯正在逐步失去欧洲市场,同时面临西方制裁导致的贸易、合作与投资多重受阻。2022年,俄罗斯向西方国家出口的油气大幅减少,向亚洲出口的油气大幅增加。综合国际能源署(IEA)和Kpler公司的数据,截至2022年10月,俄罗斯出口至欧盟的石油总量为250万桶/日,较冲突前减少145万桶/日;
    出口至英国、美国的石油已在2022年5月停止,较冲突前减少75万桶/日;
    出口至经合组织亚洲成员国的石油量较冲突前减少35万桶/日,至10万桶/日;
    出口至中国、印度、土耳其的石油总量分别为190万桶/日、110万桶/日和50万桶/日,较乌克兰危机前分别增加20万桶/日、100万桶/日和30万桶/日。

    非化石能源投资占比持续上升,化石能源投资长期不足。2015年《巴黎协定》签订以来,非化石能源投资热度持续上升。2021年全球能源投资总额为2.2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
    2022年全球能源投资总额预计增长8.5%,非化石能源投资占比首次突破60%[5]。油气上游投资低迷,未来增供能力下滑。2015-2021年全球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每年平均投资约为3400亿美元,仅为2014年的一半。2021年,全球LNG液化产能增长754万吨/年,为7年来最小涨幅,仅比上年增长1.6%,2022年产能增长仍将保持低位。

    3.2 可承受性

    乌克兰危机带来的地缘政治风险使能源、工业金属、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推高制造业成本和居民能源账单,加大了各国通货膨胀压力。一是能源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新能源开发成本由降转升。2021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进入上升通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的能源商品价格指数上涨了102%,预计2022年能源价格指数再上涨88%。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及供应链中断使新能源开发成本由降转升。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统计,2022年各类能源平准化度电成本增长3.5%~13.5%,其中煤电增长9.3%,陆上风电增长8.7%,光伏增长13.5%。二是能源支出显著增加,全球用能负担加重。《全球能源安全报告》构建了反映全球化石能源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的全球能源负担指数,2022年该指数达到10.9%的历史高位,创纪录能源价格使欧洲“能源痛苦”加剧。各国政府出台一系列纾困措施,已公布的财政救助支出达到7000亿欧元,但仍难以扭转逆工业化和更多人陷入“能源贫困”的趋势。欧洲17个国家发放的能源补贴占GDP的1%以上,12个国家的居民用能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10%以上[6]。欧洲能源危机引发的产业萧条和转移序幕正在徐徐拉开。钢铁巨头安塞勒米塔尔公司(Arcelor Mittal)关闭了两个位于德国的工厂,化工巨头巴斯夫公司(BASF)关闭了德国路德维希一体化综合生产基地的部分产能;
    宝马、赢创(EVONIK)、法液空(Air Liquide)、科思创(Covestro)、瑞典钢铁集团(SSAB)等公司开始寻求产业转移出路。

    3.3 系统韧性

    当前全球能源系统韧性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并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一是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气候日益频发,对能源系统冲击巨大,特别是电力系统的脆弱性更加明显。据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统计,从2021年至2022年10月,全球各地区共发生重大能源供应中断事故50余起,2022年1-10月发生30起事故,已超过2021年全年。其中电力系统事故占比超过50%,极端气候等自然因素引发的事故占比约为40%。二是全球石油供应韧性持续下降。储备方面,2021年以来经合组织国家的原油库存持续下降,2021年底较年初下降9.7%,2022年上半年再降3.2%[7]。产能方面,全球石油闲置产能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快速下降,至2022年6月底,欧佩克拥有的剩余原油生产能力降至244万桶/日,不到2021年初的50%[8]。三是国际能源治理和国际协同是应对能源市场波动的重要机制,但2022年呈现出对抗压过合作的态势。一方面,各方利益分化,合作意愿减弱。2022年4月,IEA成员国宣布联合释放战略石油储备,在6个月内累计释放创纪录的2.4亿桶石油,并与“欧佩克+”产油国多次协调增加原油产量,但仅得到小幅增产的回应,到2022年10月“欧佩克+”决定减产200万桶/日,表现出更强的战略主动性。另一方面,大国对市场话语权和规则主导权的争夺加剧,破坏原有国际贸易秩序。七国集团(G7)联合限制俄罗斯石油价格,欧盟提出对俄罗斯天然气实施限价,限制俄罗斯企业使用国际结算和保险等制裁措施,引发对现有国际贸易规则安全性和公平性的担忧。

    3.4 可持续性

    实现能源转型、应对气候变化是为数不多的全球共识和共同追求,但近两年全球碳排放出现反弹,能源转型面临阶段性阻碍。首先,近期受天然气价格飙升和可再生能源出力不足的影响,多国为保障自身能源安全重启煤电或延长核电服役时间,全球化石能源消费量出现反弹,2021年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为82.3%,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球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出现近10年首次减少。2022年,全球煤炭消费量继续增长,预计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还将小幅上升。受此影响,2021年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上年相比增长5.6%,达到339亿吨[9],预计2022年将继续增长3%左右;
    全球单位能耗二氧化碳排放近两年出现回升势头,2021年和2022年分别比上年上升0.1%和0.2%。全球温控窗口正在收紧,实现气候目标任务愈发艰巨。

    其次,多国加大对能源转型的政策支持,着力完善能源安全保障措施,例如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IRA),在未来10年投资3690亿美元用于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领域;
    欧盟公布“重新赋能欧洲:欧洲廉价、安全、可持续能源联合行动”(REPowerEU)计划,到2030年增加3000亿欧元投资,并将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提升到45%;
    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承诺更是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明确了长期目标,注入了持久动力。

    然而,新能源发展所必须的关键矿产供需矛盾突出,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加大。全球能源相关的矿产资源分布高度集中,且产能建设速度远不能满足中长期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供需关系持续紧张,叠加商品金融化程度高、投机性较强,市场震荡加剧。2021年全球钴价上涨63%,达到平均5.1万美元/吨;
    碳酸锂价格上涨58%,达到平均1.1万美元/吨。2022年上半年,矿产价格继续上涨,碳酸锂价格飙升400%以上。

    一是供应中断风险陡增,削弱能源可获得性。能源再次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重要手段,全球能源流通受阻引发供应紧张,供应端的不确定性将继续由地缘政治冲突主导。由于乌克兰危机前景的不确定性和油气运输基础设施的新建需要较长时间,预计俄罗斯油气贸易重新分配尚需时日,全球油气供应紧张状态还将持续2~3年。

    二是能源价格大幅攀升,严重损害经济可承受性。高企的能源价格给经济社会带来严峻挑战,全球产业经济和民生受创,“能源贫困”人口大幅增长,全球经济衰退和部分国家社会动荡风险升高。预计化石能源多年来投资不足的影响将继续发酵,近中期内全球能源价格难以大幅回落,并呈现出较强的不稳定性。

    三是全球能源治理失序,能源系统韧性受损。地缘阵营化导致生产国与消费国利益交集空间缩小,全球化分工逻辑改变,国际合作从以经济效率主导转向以政治立场主导。预计全球能源治理效能难以快速恢复,共同应对能源危机、实现政策协同意愿不足,未来能源合作和国际治理面临巨大挑战。

    四是能源转型受阻,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碳中和共识在动荡中强化,但为寻求自身能源安全迫使多国延长煤电和核电的服役时间,同时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预计短期内全球碳排放强度仍然增加,转型面临阶段性阻碍,长期呈现新能源加速部署但大国间产业链竞争加剧的态势。

    首先,当前能源安全是全球发展领域最紧迫的挑战。2022年,能源资源充足,市场需求基本稳定,造成全球能源危机的根源不是生产和需求问题,而是供应链中断。大国博弈引发的地缘政治冲突是造成全球能源供需错配、价格暴涨的直接原因,是全球能源安全的最大威胁。

    其次,随着能源转型加速推进,在传统风险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新的风险变量已不断涌现。能源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发生深刻变化,呈现体系化、约束条件和实现手段多元化以及国际协调机制复杂化的新特点。能源安全成为多能源品种、多行业领域、多变量约束的系统性安全问题,解决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扩大共识,系统谋划,统筹推进。

    再次,坚持先立后破是提高能源系统韧性、实现新形势下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能源发展需要充分考虑供需平衡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只有坚持先立后破,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需长期保持对化石燃料供应安全的警惕,有效防止转型过程中抢先调低投资带来的产能投资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构建成熟可靠的能源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才能确保能源系统安全可靠、坚强且有韧性。

    《全球能源安全报告》以全球发展倡议与全球安全倡议为理念指引,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携手走出当前的能源困境,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增进民生福祉,提出以“安全、合作、包容、绿色”为核心的全球能源安全倡议。

    一是凝聚安全共识,探索保障安全新路径。各国应充分认识能源安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加快构建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的沟通合作平台,联合采取措施,开辟解决争端新途径,提高能源治理体系有效性。建立全球能源风险预警机制,定期对全球能源安全进行评估。

    二是推进务实合作,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反对脱钩断链、阵营对抗,加强能源贸易、科技合作,共保产业链,畅通供应链。坚持市场原则,强化能源的商品属性,对已有的化石能源资产和技术基础进行最大化利用,优化关键矿产资源的全球价值链,确保能源价格合理稳定,努力实现全球能源可及,消除能源贫困。

    三是坚持包容发展,全面提升能源系统韧性。尊重能源转型规律,各国在推进能源转型过程中立足本国国情,把握好节奏、统筹好发展、安排好制度,有序实现清洁低碳能源对传统化石能源的安全替代,加快构建多能互补、协同发展、安全韧性的能源体系。充分认识化石能源在维护能源安全中的压舱石作用,确保化石能源的生产供应与经济增长和能源转型的节奏形成良好适配。

    四是坚持绿色低碳,共促可持续发展。坚定碳中和目标信心,加快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化和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并重。维护能源相关关键矿产供应和价格稳定,有效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移和资金支持,共同推动建设清洁美丽世界。

    猜你喜欢能源安全能源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节能与环保(2022年7期)2022-11-09英能源安全战略,一份愿望清单加油站服务指南(2022年6期)2022-07-28为能源安全贡献大港力量中国石油石化(2021年10期)2021-07-16基于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的煤制油发展研究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21年2期)2021-04-13第六章意外的收获小学科学(2020年5期)2020-05-25北京市能源安全水平评价分析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9年5期)2019-03-30————不可再生能源">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家教世界(2019年4期)2019-02-26基于熵权法*的广西能源安全评价自然资源情报(2017年7期)2017-11-26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7年3期)2017-04-16最清洁的能源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7年3期)2017-03-03
    相关热词搜索:全球观点能源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