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杂技的发展和趋势] 杂技的发展

    [杂技的发展和趋势] 杂技的发展

    时间:2019-01-28 17:53:3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杂技在其发展的历史上,经历了其节目生产和表演方式等的环节特殊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以家庭作坊的方式经过一代又一代而传承下来的,在这种长期的历史传承过程中,形成了杂技对技巧的坚守与张扬个性的观念,这种观念随着技能传承过程在主观意识的积淀成为一道坚固的屏障,这个屏障在保护了技能的纯正的同时,也在有意无意间或多或少地阻碍了杂技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沟通与交流,延缓了杂技的拓新步伐。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社会与文化的全面进步,杂技也开始展露出因人才结构与知识结构深刻变化而带来的观念转变,杂技的眼光开始开阔了,杂技的胸怀逐步敞开了,角色、情节、意境、情绪、叙事、语言、主题、综合艺术……这些艺术美学中的重要概念,开始进入杂技人的观念和视野中,通过多种艺术门类富有激情的碰撞、融合,杂技进而步入一个崭新的与辉煌的蜕变期。
      一、杂技艺术的渊源与发展
       吴桥已经成功举办了8届国际杂技艺术节,不仅使杂技艺术身价倍增,享誉全球,也使这门拥有千年历史的民间艺术由乡间市井走进剧院舞台。与此而来的除了鲜花掌声外,杂技如何创新发展、如何贴近市场、如何贴近群众,以及如何充分挖掘杂技的潜力,发展经济、文化、旅游产业都成了业内人士和相关专家极为关注的课题。对上述课题及其根源进行探讨和反思,成为中国杂技人梦寐以求的永恒追求,“技”与“艺 ”被首次融进中国杂技,通过20年时间的不懈努力,杂技发展史上极其重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期开始显现。杂技艺术突破了传统杂技演出中各种“技”的单一表演模式,将编导、舞蹈、音乐、美术等艺术引进杂技领域,使古老的杂技艺术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随着1994年战旗杂技团《金色西南风》及其系列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主题杂技晚会的勃兴,短短的10年时间,以《天幻》、《依依山水情》为代表的一批杂技主题晚会把杂技的艺术品位推向了一个高峰。
       主题杂技晚会是中国杂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主题杂技晚会第一次给杂技整台晚会的演出赋予了具有文化内涵的主题,多种不同技巧的杂技节目第一次在同一个主题、或同一个意义、或同一个意境、或同一个逻辑联系中合成一个艺术整体,这种艺术整体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杂技的文化内涵及其表现力,主题杂技晚会以其沉甸甸的硕果和文化分量,让世人惊叹不已。
       2000年的《东方天鹅――对手顶》以其一鸣惊人的美,征服了业内同行,征服了专家,征服了观众,征服了世界。也为杂技剧《天鹅湖》的问世奠定了基础。
       “创作中国杂技剧《天鹅湖》是一次极具挑战性的全新尝试,它为中国杂技走进世界艺术主流殿堂做出了应有贡献。”杂技剧《天鹅湖》的出现与成功,在中国的杂技艺术史上谱写了一曲绚丽的华章。
       (一)标题杂技节目
       是以传统的类型杂技节目为区别对象而产生、而存在的,它产生的时间虽然不长,但通过近20年的实践积累,标题杂技节目在当下已经成为杂技创作的主流形式。
       标题杂技是越过单纯技巧的表演层面,把技巧与其他艺术元素相融合,以技巧作为基本艺术手段塑造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形象,或创造具有某种情绪、情节的意境,这是标题杂技节目与传统类型杂技节目的主要区别,是标题杂技节目的主要美学价值所在,也是杂技艺术观念在发展中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
       在金狮奖第五届全国杂技比赛中,标题杂技节目所占节目总数比列近2/3;在第六届全国杂技比赛中,标题杂技节目不论是节目的总数,还是金银铜奖的分组数,所占比例都超过60%。
       不可否认,在新创作的标题杂技节目中,因创造者艺术修养、知识积累与表达能力的不同,其作品自然有高低、粗细、优劣之分;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些创作者的艺术观念中,有别于传统杂技类型节目的新的艺术观念――赋予新创作的杂技节目以具有个别性的标题,赋予新创作的杂技节目以更多的文化内涵,以技巧为基本艺术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自觉意识,这种意识,将深刻地影响着杂技的发展趋势与艺术走向。
      (二)类型杂技节目
       类型杂技节目,是指以技巧作为节目标题的杂技节目,它相对标题杂技节目而言。
       类型杂技节目的突出特点,是把注意力投放到对技巧难度的突破和技巧创新的观照之中。随着杂技整体艺术观念的发展与进步,今天创作的杂技类型节目可以说与传统的杂技类型节目不论在节目的结构与表现上,还是涵藏在其中的艺术观念及其艺术效果上,都已经不能同日而语。
       山东省杂技团在第六届全国杂技比赛中获金奖的《蹬人》,是一个精彩同时又充满情趣的节目。节目的创作者在创作这个节目时,对道具进行了革新,创造者打破了躺在固定的道具座子上“蹬”的形式,把原来固定的座子改革为可以移动的,并把这种可以移动的座子附着在底座演员的身上,由于材质与设计的科学合理,移动的座子不会影响演员翻腾跳跃的表演,而且演员可以躺在任何一个空间完成传、抛接人的技巧。在技巧上,节目打破了过去蹬技只是用脚来完成技巧的做法,而是手脚并用。在节目的表演上创作者独出心裁地设计了一个小不点与一帮大块男孩之间的诙谐较量,节目中,观众看到的,是一帮男孩健康、快乐而又风趣的打闹,《蹬人》在这帮男孩之间的“玩”中开始、“闹”中结束。
       从前面对第五、第六两届全国杂技比赛参赛节目标题的统计数据来看,在新创作的杂技节目中,类型杂技节目所占比例都在30%上下徘徊,支撑着杂技的近三分之一河山。
      二、杂技艺术的发展走势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从这个层面来讲,各国杂技艺术首先都在融合各类艺术上下功夫。2008年10月25日,第八届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拉开帷幕,在25个参赛参演节目中,有15个国(境)外节目,10个国内节目,包含了杂技艺术的地面杂技、空中杂技、魔术、滑稽、驯兽等五大类。最终,俄罗斯国家马戏公司的《大跳板》、朝鲜牡丹峰杂技团的《大飞人》、山东省杂技团的《天地抒怀――蹬人》、武汉杂技团的《吊环顶技》捧得黄鹤金奖(成人);中国杂技团《蹦拐顶技》赢得芳草金奖(少儿)。武汉杂技节赛场的国际化、权威化,参赛节目的水平高、创新多,折射出未来世界杂技艺术的发展走向。
      (一)突出民族特色,发展综合艺术 《大飞人》、《大跳板》、《柔术》是朝鲜、俄罗斯、蒙古等国杂技的传统优势项目,他们的技巧一如既往的高超,技巧难度依然出类拔萃。而同时,各国都更注重突出节目的民族特色,音乐一响起、服装一亮相,就会让观众耳目一新,晓得该节目来自何方。而江西杂技团的《青花烛影――柔术滚灯》,用高超的柔术技巧,以及服装和道具展示极具中国特色的青花瓷艺术,仿佛为节目贴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民族化的艺术设计叫人难以忘怀。但是杂技仅有高难度的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化妆、艺术设计、服装、舞台表演等技术层面的诸多因素也十分重要。这些艺术元素与杂技的完美结合,才会造就优秀的节目。此外,音乐、戏剧、舞蹈等艺术门类与杂技的结合,催生了许多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优秀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时代契机。未来杂技必将走向综合表演艺术的发展方向,杂技艺术的生命力亦将得以延续和兴旺。
      (二)雕琢节目细节,打造精品力作
      动作技巧是杂技的本体,只有围绕发展技巧为中心,对节目进行多方面的精雕细琢,方可打造出精品力作。
      以往中国杂技演员只注重发展高难的技巧,而在情感的流露、内心世界的表达等综合表演素质方面与国外演员存在很大差距。高难度技巧展现出的优美造型经常因为演员僵化的表情、鲜有的交流而使节目的美感大打折扣。而中国杂技团的《蹦拐顶技》,以“探梦”为主题,将技巧、音乐、情节等诸元素融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充分体现了儿童的天性,从而捧得唯一的芳草金奖。
      杂技音乐越来越受到编创人员的重视,并把杂技音乐创作纳入到杂技的整体创作中来,以前演员表演时喊着节拍,音乐与动作的“两张皮”现象将告别国际赛场。武汉杂技团的《吊环顶技》,姑娘们口衔钎子,钎子上立着长杆和酒杯,在吊环上翻飞自如,妙曼空灵的音乐最好地诠释了她们对天空和自由的无限向往。
       此外,道具的创新也给杂技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甚至可以说是质的飞跃。未来优秀的杂技作品中,杂技演员技巧展示的成分将减少,而借助其他设备、手段的成分将会增加。
      (三)力破发展软肋,引领世界潮流
      有的中国杂技节目舞蹈成分过多,与节目本身脱节,表演显得凌乱,弱化了杂技,让人不知所云;有的演员由于太过于年轻,而所表演的节目又承载了太多的内涵,演员的理解不够,不能充分表现编创
      人员的意图,体现不出杂技艺术的美感。有的中国杂技团体在编排节目时,参演人数众多,有时甚至淹没了主演,观众不知道该看哪里,此外还造成演出成本加大。而欧美的演出商多按节目付费,而非中国按演员人数付费的传统,庞大的演出队伍经常让演出商因支付不起费用而致使商演难以成行,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人财物的浪费。考虑市场因素,重视市场运作是中国杂技节目在编创时必须要加以重视的问题。
      三、发展杂技教育,推进杂技社会化
      中国杂技演员拥有一流的杂技技巧,每次参加世界各类杂技赛事都是夺金的热门人选。与此同时,一些国外的评委嘉宾也多次发出不同的声音,直指中国杂技的“软肋”。中国已有5所杂技学校以及众多的艺术学校杂技科班,培养了大批杂技专业人才,在本次杂技节上摘金夺银的中国演员就出自这样的教育体系。国外很多杂技界的人士对中国杂技演员年纪轻轻就掌握多门高超的杂技技巧惊叹有加,对中国拥有这样的专业学校更是羡慕不已。
      如今,国际杂技界也日益认识到杂技学校对杂技人才培养、杂技技艺传承的重要性。1950年,欧洲80%的杂技演员出身于杂技世家;1980年,40%的杂技演员出身于杂技世家,60%的杂技演员来自杂技学校及民间培训机构。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只有10%的杂技演员来自杂技世家!欧洲杂技学校的兴起,反映了欧洲杂技的发展诉求和历史趋势,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杂技艺术的社会化,新的杂技理念和创作思想的交融,新型杂技演员的培养,也给杂技这门古老的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焕发了勃勃生机。
       中国杂技健儿在国际赛场上摘金夺银,赢得无数荣誉,“金牌专业户”、“杂技大国”是对中国最大的褒奖。但是过去的成就不代表未来的辉煌,我们只有认真审视中国杂技的缺失,力破制约中国杂技进一步发展的软肋,中国杂技才能焕发新的生命力,继续雄霸世界杂坛、引领世界杂技发展潮流。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歌舞剧院)

    相关热词搜索:杂技趋势发展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