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从刘老根大舞台的火爆看昆曲演艺的发展方向】南京市演艺集团

    【从刘老根大舞台的火爆看昆曲演艺的发展方向】南京市演艺集团

    时间:2019-01-29 05:29:1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东北,一个外向、达观的地方,她有广袤的黑土地、连绵的群山和迷人的青纱帐,她的子民外相粗犷、性格憨实,头脑里总能蹦出幽默的小火花。走在东北的土地上,处处都能感受到风趣、淳朴的民俗文化,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暖。近年来,随着春晚上赵本山小品的走红,一种脱胎于乡土、改良于都市的艺术形式渐渐成为风潮。它通俗朴实、格调不高,却受到广大老百姓喜爱,并发展成为东北的一张文化名片,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市民,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它甚至巡演到了南方,同样引起巨大反响,虽然评论褒贬不一,却达到了宣传造势的目的。它就是刘老根大舞台的绿色二人转。
      传统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自草创至今,大约有近300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传统剧目有三百多个,影响较大的有《蓝桥》、《西厢》、《包公赔情》、《王二姐思夫》、《回杯记》、《锯大缸》等,演员表演讲究“唱、说、做、舞、绝”,语言滑稽可笑,舞蹈以东北大秧歌为主。刘老根大舞台的绿色二人转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二人转,而是经过了很大的改良的。
      原先的二人转内容过于黄色低俗,只适合最底层的、文化程度和欣赏品位都不高的老百姓,且主要局限于东北地区,全国知名度不高。现在通过刘老根大舞台走上了春节联欢晚会、推向了全国,这与它节目的改革创新是分不开的。
      刘老根大舞台的绿色二人转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歌星模仿,模仿韩红、刀郎、张雨生、刘欢等歌星的成名曲;才艺表演,表演空翻、转手绢、杂技、乐器演奏、舞蹈;说笑话,将流行的网络笑话、成人笑话搬上舞台;二人转演唱,表演传统二人转名段,如跳大神等。从表演内容来看,绿色二人转与传统二人转已经有了很大区别,脱去了泥土味,加入不少时尚元素,从某种意义上完成了一次都市化过程。
      改良是刘老根大舞台成功的主要原因,详细分析,这种改良可分为以下几个要素:
      
      一、抓住了市场定位
      
      传统二人转的观众是乡村农民,主要在东北的乡村城镇演出,当地老百姓有“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之说。这样的演出,虽然满足了当地百姓的需求,但演出规模较小,经济收入不高,影响有限。刘老根大舞台将二人转的演出地点从乡野田头搬到了繁华都市,将观众人群定位在了城市居民和游客上,提升了二人转的文化品位和经济价值。尤其是游客经济,将刘老根大舞台打造成东北文化名片之后,加强“不看二人转就白来东北”的宣传造势,使之成为东北旅游不可或缺的一环,从而抓住游客市场这块蛋糕,取得经济效益和文化效应的双赢。
      二、对演出内容进行了改良
      传统二人转演唱时间较长,观众不一定有耐心听完,因此刘老根大舞台的绿色二人转大大减少唱的分量。一场120分钟的演出,唱二人转的部分还不到15分钟,其余时间都用于插科打诨、才艺表演和模仿秀,让观众的注意力始终高度集中。
      传统二人转乡土气太浓,缺乏流行气息。因此绿色二人转加入大量网络逗乐的笑话、惊险刺激的才艺和流行歌星的模仿秀。严格说来,绿色二人转并没有很深入地展示传统二人转的精髓,而是通过改良的方式点到为止地展现了一些浅层次的内容。这种方式未尝不是一种探索,如果说传统二人传可以写成一部厚重的专业论著,那么绿色二人转就是仅仅起到推广作用的宣传小册子。传统二人转作为民间文艺应该保护其纯粹与正统,绿色二人转则是一种推广方式,让没接触过的大众更容易地接受二人转这种艺术形式。
      三、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文化铺垫
      二人转是东北文化的产物,想要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必须先扩大东北文化的知名度,使更多人了解、认同东北文化。在这一点上,以赵本山为代表的一批演员,下了很大功夫。如历年春节联欢晚会的赵氏小品、电视剧《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关东大先生》,刘老根大舞台的全国巡演……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东北文化的铺垫。当全国人民都学会了“忽悠”、适应了“乱炖”、爱上了“酸菜”,二人转端上人们的娱乐餐桌就水到渠成了。
      四、整体包装经营
      刘老根大舞台的整体包装、经营、管理都是相当成功的。剧院装修采用喜庆的大红大绿为主色调,辅以精美的剪纸、窗花,朴实的磨盘、玉米,让人一走进去就体验到浓厚的东北风情。管理上分工明确,从售票、迎宾、安检到正式演出都给人有条不紊的感觉,服务比较到位。目前刘老根大舞台还展开连锁经营,在沈阳、长春、哈尔滨、天津、北京开出8家剧场,最贵的散座票价达680元,13人包厢8800元。2008年8家剧场票房收入超过1亿,骄人成绩有目共睹。
      通俗文化刘老根大舞台成功了,相比之下,百戏之祖昆曲的演艺现状则令人堪忧。虽然这两种艺术的内容本身一俗一雅,没有多少可比性,但演艺市场的开拓是有共通之处的。从绿色二人转的火爆,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经验来改变昆曲演艺的惨状,让更多的人接受昆曲、喜欢昆曲。
      目前的昆曲演艺基本没有市场可言,全国7个昆剧团全部由国家扶持,并不进行市场化演出,每年推出的新戏也不多。一个戏种一旦失去了市场、没有了观众,就会脱离生存土壤,成为插在花瓶里的无根花朵。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某种程度上说明它的生命力已经相当衰弱,这里面的原因很多,如语言不通、节奏缓慢、剧本陈旧等等,最终结果是造成了观众的流失。如果一味追求原汁原味,走曲高和寡的高端路线,必将继续远离观众和市场、继续衰落,最终成为只知其名、不知其美的文化空壳。
      因此,对于昆曲的改良势在必行。
      一、找准市场定位,走高低两条线
      1、发展高端市场
      昆曲作为百戏之祖,其艺术需要保护和传承,加上昆曲最大的特点是“雅”,因此可以发展高端市场,将昆曲高雅的一面发挥到极致。可以针对金领、社会精英、企业家等高收入群体,打造集昆曲演艺、商务会谈、养生休闲为一体的高级昆曲会所。在会所内打造最精美的环境、营造最风雅的氛围、演出最正宗的折子戏,通过一流硬件铺设出华丽的舞台,充分展现昆曲的美,让人感觉听昆曲是一种有文化、有品位、有身份的象征,迎合这部分人群物质财富充裕之后对于精神财富的需求。
      2、推广普及中端市场
      除了为少数人服务的高端市场,昆曲更应该走出一条改良的道路,争取普通观众的认可。特别是以前没有看过昆曲、慕名前来观看的游客,要给他们比较容易接受的、改良版昆曲,让他们观看过后留下能看懂、很有味的感受。而不是用曲高和寡的原汁原味的昆曲将他们拒之门外。
      二、对昆曲进行改良
      这种改良并非将昆曲全盘推翻,而是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步骤地改变昆曲现有的僵化、保守、固步自封的状况。
      1、改变单一的演出方式
      在昆曲演出中,减少演出整本戏或者折子戏串联的单一形式。可以采取打散、提炼、再加工的方式,推出新的演绎方式,如昆曲配乐演奏、昆曲功夫表演、水袖表演、经典唱段模仿、现场学走台步、学身段舞蹈等等。以短小别致的特色节目吸引观众,改变昆曲在人们心中沉闷冗长的形象;同时提高互动性,将观众带入昆曲的表演中来,亲身体验昆曲表演的乐趣。
      2、抓紧研发新剧本
      好剧本是戏曲的生命线,当年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奇迹就是因为剧本精彩,打破了人们对于昆曲的刻板印象。目前昆曲的演出剧本太少,反反复复都是《牡丹亭》、《荆钗记》、《长生殿》……这些剧的内容观众早已烂熟于心,自然失去观看的兴趣。如果能够出现可媲美《十五贯》的优秀剧本,以曲折的情节取胜,就可以将观众重新吸引到剧场来。这种新剧本的研发应该是长期的、固定的,而不是一阵风式的短期炒作。只有源源不断地有新剧上演,昆曲才能留住观众,重获生命力。
      3、推出昆曲衍生艺术
      提取昆曲的艺术要素,从昆曲的唱、念、做、打中汲取养分,根据现代人的欣赏口味开创昆歌、昆舞等多元化艺术,甚至可以尝试昆曲与国内外其他剧种的跨界合作。让昆曲进入更多媒体,拓宽发展空间,使昆曲的魅力得以衍生、发展,给观众新鲜的体验。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挫败,听到很多反对的声音,但有创新就有可能进步,没有大胆的探索,昆曲就只能停留在历史的辉煌里。
      三、推出与昆曲相关的文化铺垫
      目前有关昆曲的文化宣传大多停留在研究类文章和纪录片的层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这些资料理论性太强,比较枯燥,适合专业研究,不适合向大众推广。应该加强昆曲文化氛围的营造,通过各种手段宣传昆曲,包括打造昆曲游园项目、推出昆曲旅游路线、拍摄昆曲背景的影视剧、举办昆曲服装设计大赛、举办昆曲元素绘画大赛等。
      四、要进行整体包装运营
      昆曲演艺需要树立一个品牌,进行整体包装运营。如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虽然外界对其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赞扬它为昆曲演艺带来一股新风,也有人批评它换汤不换药,只是做了一些表面文章。但不可否认的是青春版《牡丹亭》上演的时候确实掀起了一股昆曲热,让不少对昆曲感兴趣的普通观众慕名前去观看,不论最终效果如何,只要吸引了大量的人坐在剧场里静静欣赏,就是振兴昆曲的良好开端。
      不过,青春版《牡丹亭》毕竟只是一个阶段性演出,不能成为长期演艺的品牌。因此昆曲也应该像二人转一样,有一个类似刘老根大舞台的文化品牌,如“幽兰剧场”、“昆曲雅集”等,长期固定演出各种经典的、改良的昆曲剧目,让人们有地方可以欣赏到这门古老艺术。通过一系列现代企业包装手段:以有序的管理手段经营剧场,以现代的营销手段方式来包装产品,以多元的宣传渠道来推广品牌,最终使昆曲成为一门可以成功市场化运营的艺术,重获新生。
      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格调千差万别,然而包装、经营、推广的手段可以是互相借鉴的。土得掉渣的二人转可以摇身一变成为流行时尚的绿色二人转,阳春白雪的昆曲也可以放低身段走进寻常百姓的视野,毕竟她曾经也是风靡全国的“流行文化”。古老的昆曲经过了六百年沧桑岁月,她的振兴之路还很长,相信进行了充分的改良和市场化包装之后,昆曲将展现出新的面貌和生命力。也许“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的盛况,会在未来重现。
      
      (作者单位: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文化发展与应用研究室)

    相关热词搜索:昆曲发展方向演艺火爆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