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浅析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的差异_浅析中西方教育差异

    浅析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的差异_浅析中西方教育差异

    时间:2019-02-03 05:33:5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当前,国内热爱音乐的人越来越多,学习音乐的孩子也越来越多,有学习民乐的,也有学习西洋乐器的。而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就如同东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本文通过从美术到音乐,阐述东西方音乐的差别所在,使广大音乐爱好者对中国民乐和西方音乐有更深刻的认识与见解。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 西方古典音乐 清晰 局部 模糊 整体 作品
      
      曾经有一位名人评价过外国美术与中国美术,他说国外的美术作品讲究清晰的局部,中国的作品是模糊的整体。仔细品味确实是如此道理,外国作品以油画静物素描为主,线条清晰,呈现细腻。而中国作品以山水画居多,即使是静物也是抓住物品的特点来描绘,而在表现上并不细腻。
      其实这些原因可能是因为文化与地域差异所产生的,说到美术又自然让我们联想到音乐。纵观世界音乐,其实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也存在着与美术一样的差异,也就是说中国民族音乐是模糊的整体,西方音乐讲究的是清晰的局部。
      首先我们先说一下清晰的局部,大多数感受过西方音乐的人可能都有一种共同的感觉,那就是听不太懂。去音乐厅欣赏音乐会也不会让我们这些国人觉得酣畅淋漓,大快人心,有些人反而觉得西方音乐艺术有些呆板,甚至在听音乐会的时候睡着了。难道西方音乐对国人来说是如此无趣?其实不然,研究过西方音乐的人可能都知道,西方音乐的写作手法不是旋律的美,而是讲究整体的和声,也就是说,音乐家在写每一个小节的时候都投入了太多的感情,甚至每个音都要深思熟虑,十分讲究。一个音的修改就可能决定这个音乐的整体风格。比如,在西方音乐中的大调式音乐,修改了其音级中的第六级,这段音乐则非常有可能由一个自然大调变成和声大调或旋律大调。西方音乐的调式体系中分类很多,这里只讲西方古典音乐,其中的调式体系包括自然大调、自然小调、和声大调、和声小调、还有中古调式,例如里底亚、混合里底亚、弗利吉亚、副里底亚等等。他们都是在7个基本的音级里面加以编制独立成为的一种调式。所以在西方音乐中每一个音都担当着十分重要、且起决定性的作用。
      说起清晰这个词。不得不让我们联想到一个音乐词汇,那就是和弦。而这个词汇,在古典的中国音乐里是根本不存在的,也是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产生如此差异的最根本原因。看过一些国外视频资料的可能都见过那种场面,一位聆听者紧闭双眼。默默享受着音乐,与音乐产生共鸣,有些甚至催人泪下。国人可能觉得有点夸张,那些交响乐难道比阿炳的《二泉映月》还要感动吗?比《春江花月夜》还要优美吗?比《十面埋伏》还要激情吗?更何谈与音乐产生共鸣。其实一个和弦就能决定一个音乐的色彩,比如大调的和弦就会给人以明朗开阔的感觉,反之小调会让人压抑伤感。看西方音乐的谱子要竖着看,简谱却可以横着看,聆听也是一样的,西方音乐要竖着听。西方古典音乐一小节里的内容都是相当丰富的,所以也可以那么说,西方音乐听的是感悟,而中国作品听的是感动。
      再说一下模糊的整体,其实中国作品的写作与配器也是相当细腻,但是相比西方古典音乐的细腻与清晰,则略显粗糙。我们知道很多学习民乐的学生一般都只是能够识别简谱,这和中国民族音乐的创作体系是有关的。刚才在文中提到,西方音乐的乐谱竖着看而中国的简谱却可以横着看。因为中国作品有着明显的线条感,更讲究旋律性,其旋律相当优美,即使初次听到中国作品的外国人也会惊叹不已,这也是西洋音乐所无法超越的。再说一下调式,在我们学习乐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属于中国的调式只有五声调式,即宫、商、角、徵、羽,和由五声调式为基础所发展出的六声七声调式,这就是中国典型的音节调式体系。而西方音乐则用大小调为基础的各种调式。五声调式决定了中国作品的绝对线条感,而不可能产生太多的和弦,这种音乐更适合我们中国人的口味,优美的旋律如行云流水般清新自然,表达感情质朴与真实,深入人心更为直接。所以很多中国作品悲会催人泪下,喜则更是锦上添花。
      下面再说一下在乐队与重奏方面二者在模糊与清晰的具体体现。首先在乐器方面,中国乐器种类繁多,特点鲜明,比如二胡、笛子、唢呐、笙、扬琴、古筝等,听众们很容易用听觉来感知,相反西洋乐器只是分组,铜管组、木管组、弦乐组等。西洋音乐中同组的乐器是很难被人分辨的,比如弦乐四重奏,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如果不是现场观看,你很难分辨某一段旋律出自谁人之手。而中国的二胡、古筝、杨琴等,各自都有各自的风格特点,色彩音调有明显的不同,非常容易被人们辨别,这也导致中国音乐的配器不能出现太多和声的东西,取而代之的确是齐奏或轮奏。西洋乐器的音色统一性在配器方面就需要更多和和声效果,所以我们在听交响乐时,除了乐曲当中的独奏乐段,我们听到的则是一组一组的音。西方古典音乐中也有轮奏,但他们把这种形式叫做卡农或复格其标准和中国乐曲也是不一样的,中国音乐突出乐器的个性,色彩的变化,而西方的乐曲则更讲究音色统一与融合,不允许某一个乐器过于个性突出的演奏,而是提倡在各种乐器的演奏下使整体声音更加包容,最终达到和谐的目的。
      在作品分析中中国作品与西方作品同样有模糊与清晰之分。对于中国作品的分析,我们只要看他的调式,因为中国作品很少出现和声,作品分析不会特别分析某个音或某个小节,而是一组音列,一个乐段。西方音乐大多分析其和声走向,作曲家把玄机暗藏在和声的走向中而并不是多么优美的旋律中。中国作品的妙处则是旋律的美感和完美的风格走向,中国作品比较典型的作品《春江花月夜》,作品恬静自然,旋律的构成如行云流水般的沁人心脾,但是如果只是给你听一个小节或者几个音,人们很难发现此曲的美丽所在,这也正事大多数中国作品的局限性。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一声创作了无数经典作品,在被人熟知的九部交响曲中,贝多芬把所有动机都放在和声走向和整个贯穿全曲的音乐织体上。如果去除了交响乐的织体和声部分,没有几段真正引人注意的优美的旋律,但是其音乐的深度足够一个人一生去探索和感悟,有时那怕是一个小节当中也蕴含了深刻的意义。这也正体现了中国作品模糊的整体性与鹾方古典音乐清晰的局部性。
      其实,无论是中国民族音乐还是西方古典音乐,都给人们带来很多的激励与感动。当今,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多,中国认识了世界,也让世界认识了中国。在音乐方面,现在有很多交响乐团也在演奏经过改编后的中国民族音乐,使中国音乐拥有了西方音乐的“清晰局部”。而很多中国民乐演奏家也在演奏西方音乐的作品,使西方音乐也得到了一种新的诠释。目前可以说是一个文化大熔炉的时代,一切可能性都可以存在,在艺术方面也是如此,在海纳百川之后也许会出现一种更完美的艺术音乐形式也说不定。

    相关热词搜索:民族音乐浅析古典音乐中国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