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智慧课堂软件_走近大师――用“智慧”诠释语文课堂

    智慧课堂软件_走近大师――用“智慧”诠释语文课堂

    时间:2019-02-03 05:40:5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语文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丰富与积累语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智慧”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真正价值所在。走近特级教师,学会用一双“慧眼”解读教材,用一颗“慧心”驾驭课堂,用一份“慧识”启迪思维,用一种“慧言”点燃激情,便将奏响智慧课堂的动人乐章。
      关键词:智慧;特级教师;语文课堂
      
      当前,许多语文教师都在追求真实、朴实、扎实的语文课堂。的确,当我们摒弃了那些纷繁芜杂的环节,把教学重点回归到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上来时,我们发现语文课又有了浓浓的语文味,课堂教学也显得日益有效起来。但是,细看我们的课堂,总觉得朴实中多了一份“呆板”,扎实中少了一份“灵动”。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往往舍本逐末,忽视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语文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丰富与积累语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即“智慧”能力的培养。“智慧”――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真正价值所在。
      走近全国的一些著名特级教师,聆听他们的语文课,用心解读课堂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对教学情境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与判断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更具有独特性、新颖性和恰当性。在名师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用生命点燃生命,用心灵感动心灵,用智慧启迪智慧,语文课堂充满了灵性、生机与活力!我们折服于特级教师们丰厚的底蕴、精妙的设计、无痕的教艺,但是,我们更要追问:大师们是用什么奏响了智慧课堂的动人乐章?
      一、用一双“慧眼”解读教材
      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是每位语文老师应具有的基本能力,也是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的基本前提。语文教材中选编的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不仅篇章结构、谋篇布局具有典型特点,而且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蕴含丰富的内涵,表达作者独特的情感。所以,我们要学会用一双“慧眼”去理解文章所蕴含的哲理和表达的情感,挖掘教材的内涵和语言特色等,并要在尊重文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敢于大胆地选择角度,多元解读,突出新意。这样,学生才能通过教者智慧的引领,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含义,语文素养也自然能得到“质”的升华。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第一次抱母亲》片段:
      师:……会读书的人能看到字面里面的意思,请你想一想,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的东西吗?你对这个“重担”是怎么理解的?
      生:母亲不只是承受一百多斤的担子,还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
      师:辛辛苦苦养大,不仅是养育儿女啊,还有什么?
      生: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
      师:是啊,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要做多少事情啊!
       ……
      生:母亲很关心我们,虽然我们可以干活了,但母亲还是要自己干一些重活。
      师:说得多好啊!这就是“重担”的含义。……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前面这句话,“翻山越岭”,母亲仅仅是翻过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这个“翻山越岭”你现在是怎么体会的?
      生:可能是辛辛苦苦地养育自己的儿女。
      师:是啊,把“可能”去掉,就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所走过的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亲付出多少啊,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我相信你们能把第二段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把书立起来,一起轻声地把第二段读一读。
      好一个“重担”!好一个“翻山越岭”!我们不禁感慨于老师钻研教材的独到之处,他真正地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了个来回,感受到了文字的丰富内涵。于永正老师曾说:“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当读出了作者的立意,当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我便敢走进课堂。的确,潜心会文是实现简单教语文的前提。我们要抛开教参,多读教材,对文本进行踏踏实实地钻研、实事求是地解读,深入细致地鉴赏,恰如其分地评价,真正理解文本的内涵,对重点、难点、疑点等做到心中有数。练就一双“慧眼”,才能真正做到吃透教材,把握精髓。
      二、用一颗“慧心”驾驭课堂
      什么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理想课堂?我想那是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那是一种平等对话的美好境界,在这样的课堂里,没有了所谓的师道尊严,课堂犹如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学生们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融合、心灵的交汇。课堂成为了师生共同创造的绚烂舞台,在这里,学生的灵感得以激发,个性得以张扬,智慧得以发展。
      教师要用一颗细腻而灵敏的“慧心”,引导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碰撞;亲近作者,与作者进行超越时空的心灵交流。学生“悟”得其神,“炼”得其法,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学生的心理情境与学习的智慧得到尽情展现,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
      请看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中的片段:
      一生找出母亲“悄悄地”这个细节,老师随机出示描写母亲“悄悄地”的动作的几句话,学生读。
      师:把“悄悄地”去掉,再读读上面的三句话,任意选择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生:我谈第二句。不用上“悄悄地”,就体会不到母亲的苦心。她想让儿子尽情地发泄一下,就又悄悄地进来,这就更体会母亲非常耐心,不忍心打扰儿子。
      师:的确,母亲出去了又回来,回来又去,一遍又一遍,对儿子就是你说的耐心无比啊!读一读,把你的体会送进去,让我们感受这样的母亲。
      (生读得很慢。)
      生:我说第一句。悄悄地躲出去,又在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动静。如果母亲不是“悄悄地”,就那么随便地出去,根本就体会不到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和关心。
      师:把“关心”再具体些,就是对儿子特别的――
      生:细致,也就是细心。
      师:是啊,她的心比针尖还细啊。把你的感受送进去再读。
      生:(读得较轻)。
      师:母亲的脚步还是稍重了一些,再轻一点儿。
      生:(读得很好。掌声)
      师:如果说上面两句体现了母亲的细心和耐心,那下一个说到“跑”和“踩”的时候,又“悄悄地”躲出去了,这“悄悄地”又体现的是什么呢?
      生1:这个“悄悄地”体现了对儿子的歉意,觉得自己怎么那么粗心,说话不注意呢?
      生2:这“悄悄地”也体现了对儿子的关心。
      师:还能把关心再具体一点吗?
      生:母亲对自己的话很敏感,就是怕儿子伤心,她在儿子面前特别小心。
      师:用个成语,那就是――
      生:就是小心翼翼!
      师: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啊,把你的“小心翼翼”送进去,读一读。
      (生读。掌声)
      师:你们真会读书呀!由于你(握住该学生的手)的启发,引领着大家体会到母亲这颗心哪,是那么的细心、耐心、小心,是看不见的爱!
      从以上实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有慧心的教者――窦老师,她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并引申开去,不仅使学生真正读懂了文章,还读懂了一颗“母爱之心”,这是超越了语文课堂的仁爱教育。一个充满智慧的语文教师,就要善于驾驭课堂,尤其是在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时候,要尽可能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从多方面、多角度来思考、回答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地诵读、感悟、体验和创造,才能真正获得智能的发展。相信,一个“有慧心”的老师不仅能引导学生读懂课本,还能让学生感悟人生。
      三、用一份“慧识”启迪思维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富有鲜活生命的个体,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各不相同。在开放互动的教学情境中,课堂中必定会出现学生认知的偏差、观点的创新,这些都是教师不曾预设的,所以在它的背后蕴涵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必须发挥“教育智慧”,用一份独特的“慧识”来挖掘教育契机,让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偶然”成为促进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必然”。
      现以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火烧圆明圆》片段为例来谈一谈。
      师:同学们,你们读到、看到的一切早已不复存在,早已化为灰烬、烟消云散了。请你再自由快速地默读课文,想一想:对咱们的园明园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谁设计的?这么大的一个园明园要造多少年呀?
      生:英法联军为什么要如此破坏?怎么没有一点同情心呢?
      生:老师,强盗来了,我们的政府在干什么?我们的军队在干什么?都到哪里去了呢?
      师:我搜集了一份资料,读了以后,你能明白一部分心中的疑惑,我相信你也一定会被它深深地震憾。
      师:读完这则短短的材料,你的心震憾了吗?你震憾了吗?是什么让你震憾?
       ……
      师:就是这样一座世界上最精美、最宏伟、最珍贵的皇家园林,却在一场空前的浩劫中化为灰烬。(课件呈现:英法联军火烧园明园)这把火烧毁了什么?请你写下来。
      生:这一把火烧毁的不仅是园明园,而是整个国家的尊严。
      生:这把火把我们的稀世珍宝都烧成了灰烬,我痛惜,真希望时间能倒流,让园明园重现。
      生:造了上百年的园明园,短短几天就被烧毁了,这是国人的耻辱,我长大后一定要报效祖国。
      生:我恨清朝政变的腐败无能,园明园的毁灭,成了我们永远痛苦的回忆,永远耻辱的回忆,永远难以忘怀的回忆。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如果当学生的思维活动与教师课前的预设产生偏差的时候,教师要灵活调整教学程序,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进行巧妙点拨,以达到掌握知识并发展能力的目的。所以,精心的预设、睿智的引导是奏响教学生命乐章的重要前提。这样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智慧,可以使学生个体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教师的“慧识”与学生的学习智慧就能得到和谐的统一。
      四、用一种“慧言”点燃激情
      布贝尔曾经说过:人与人之间是种对话关系,对话过程就是主体之间的相互造就,实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精神上的相遇。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的对话不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思维的碰撞、心灵的交汇。教师要用富有魅力的“慧言”引领学生在思维的殿堂里自主探索,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获得健康的人格。所以,教师必须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吸取智慧,用自己的“语言”触碰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对话中逐渐“转知为识”,“化识为智”。
      请看薛法根《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朗读指导语言评价:
      师:自由读课文一到四小节,要把它读好了,好的标准是把汤姆钓鱼的情景读出来,让人一听就感受到汤姆在钓鱼。放声读课文。
      (指名一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他读得正确流利。看一下,汤姆和爸爸在什么时候钓鱼?
      生:晚上。
      师:我们中国人喜欢什么时候钓鱼?
      生:早上。
      师:外国人喜欢钓鱼,但却是在晚上,这叫浪漫,要把夜幕初垂,明月东升,汤姆和爸爸泛舟湖上的那种浪漫的情调读出来。你再来读一次,提醒你一下,“明月”、“慢慢”这两个词特别注意一下。
      (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得很有感情,大有进步)
      师:你读得真好,老师要奖励你,奖励你什么呢?奖励你再读一小节。
       (生笑逐言开地读第二自然段)
      师:看得出你是钓鱼的新手,谁再来读这一节。
      (又一生读第二自然段,有明显进步)
      师:现在你是钓鱼能手,什么是涟漪?
      生:鱼饵抛下水面时,荡出的一圈圈波纹。(众惊叹)
      师:有一句话叫醉翁之意不在酒,鱼翁之意不在鱼,这叫情趣,重在欣赏美景。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听得出你是钓鱼高手?
      (又一生读,读得更好了)
       师:他是钓鱼高手,还不是钓鱼专家,不仅要看到银色的涟漪,而且要读到心里有涟漪。
      (又一生读,读得更好)
      师:你读的时候心里一定有涟漪,才会读得这么好。心里有涟漪看不见,那叫情感的涟漪。谁还能有涟漪地往下读?
      师:你读着读着,我心里也有涟漪了。
      (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有一个词必须要读好,是哪个词?(一定)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欣喜)谁再来读这小节。
      (又一生读第三自然段。读得很有感情)
      师:(问该学生)谁投来赞赏的目光?(爸爸)请你再看看自己的旁边,是谁投来赞赏的目光?(老师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该生。)
      生:(恍然大悟)是老师投来赞赏的目光。(众笑)
      师:读书就要这样,要读到老师和大家都投来赞赏的目光,所以,请你读完后再看看老师和大家。
      (此生继续往下读,越读越投入。生读完了第四自然段)
       师:听了你的朗读,让人觉得鱼很大,但还不够大,不是最大的。谁再来读。
      (又请了两个学生读,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哇”这个词。学生的朗读各不相同,有的短促,有的往上扬,但老师都肯定了学生的读法)
      师:“哇”有不同的读法,只要把鱼的大读出来就可以了。好,就这样自由地读一到四小节。
      (学生积极地朗读课文一到四自然段)
      在朗读教学的过程中,薛法根老师用优美又带点幽默的语言去引导、激励学生的朗读热情,让我们来看看薛老师在课堂上激励孩子的评价语:“你读得真好,老师要奖励你,奖励你什么呢?奖励你再读一小节。”“你读的时候心里一定有涟漪,才会读得这么好。心里有涟漪看不见,那叫情感的涟漪。你读着读着,我心里也有涟漪了。”我们不难发现薛老师的每一句评价语都是不游离课文内容的,与文本联系得非常紧密,在激励的同时还理解了“涟漪”等词语,真可谓一举多得。学生在这样亲切幽默的激励中,难怪会越读越起劲,学习兴趣自然也愈发浓厚起来。在这种激励性课堂模式下,教师用“慧言”点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是学生与作者时空交流的激情。
       “因智慧而精彩”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课,是师生共同经营的一段智慧生活,更是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次情感体验。”作为年轻的语文教师,我们要像大师们一样用自己进取的精神、广博的学识、幽默智慧的语言去影响学生、启迪学生,用智慧的心灵唤醒学生智慧的心灵,用智慧的生命照亮学生智慧的生命。如果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进行心灵的对话、思想的交融,就能使学生智慧得到培育,情感得到升华。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有了灵性和诗意,有了激情和创造,就能真正成为智慧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于永正 詹明道 《名师课堂经典细节》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
      [2]周成平 《中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魅力经典解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09月
      [3]卢谦《回归智慧:语文教育的价值追求》《教育实践与研究 》 2007年 第19期

    相关热词搜索:走近诠释大师智慧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